納蘭性德,初名納蘭成德,字容若,後人亦稱他為納蘭容若。


    納蘭性德出生於清朝順治十一年,他的父親便是大名鼎鼎的納蘭明珠。


    隻不過,明珠是在康熙年間崛起的,納蘭性德出生的時候,其父還隻是朝廷的一名侍衛。


    納蘭性德所在納蘭家族隸屬於滿洲正黃旗,是清朝的開國家族。


    納蘭性德的曾祖父金台吉是葉赫部落的統領,曾和努爾哈赤是死對頭。


    後來,金台吉戰死,金台吉的兒子尼雅哈率部投降努爾哈赤,並把金台吉的女兒孟古哲哲送給努爾哈赤為妃。


    但在曆史上,納蘭性德卻是一個寫情詩的專家,他一生中創作的348首詩詞中,絕大部分都和愛情有關。


    納蘭性德被譽為清朝國初第一詞手,他的作品不僅享譽清代文壇,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絢麗的一席之地。


    “孟古哲哲是皇太極的生母,也是清朝第一位被追尊的皇後。”


    “換句話說,納蘭性德家族是清太宗皇太極的母族。”


    “後來,納蘭明珠又娶了英親王阿濟格的女兒,此女也就是納蘭性德的母親。”


    “如果按照漢人的傳統親戚叫法,納蘭明珠應該是康熙的堂姑父,而納蘭性德就是康熙的表弟。”


    “在康熙初年,康熙的嫡子保成被冊封為太子。”


    “由於納蘭性德的原名中也有一個成字,放在普通家庭,可能不需要避諱太子名諱。”


    “但納蘭家族和皇家關係密切,因此明珠才給兒子改名為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是明珠長子,性德自幼聰慧,文武兼修。”


    “很小便學習騎射,稍大一些就開始學詩詞文章。”


    “康熙十一年,納蘭性德17歲,其父明珠被升任兵部尚書,性德也被送到了國子監讀書,家中本是喜氣融融。”


    “然而,他的母親卻生了重病。”


    “納蘭性德對母親非常孝順,母親生病,他衣不解帶在床前侍疾。”


    “直到納蘭性德身體憔悴,麵色漸黑,母親的病才痊愈。”


    “納蘭性德不僅文武雙全,也深諳忠孝之道,這也明珠對兒子的教育是成功的。”


    “同年,納蘭性德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年順天鄉試的主考官正是清代名臣、著名學者徐乾學。”


    “第二年春天,納蘭性德參加科舉會試,再一次中第。”


    “如果接下來殿試順利,他將會是18歲的進士。”


    “要知道,清朝開國之初,滿洲進士本來就少,不到20歲就能中進士的滿洲人更是少之又少。”


    “納蘭性德本以為自己很快將名滿京城,然而,正在這時,他病倒了,不得不放棄殿試。”


    “未能成為18歲的進士,納蘭性德的內心是懊惱的。”


    “然而,他的父親明珠卻不以為然,明珠勸性德好好養病。”


    “如果非要考進士,三年後再補殿試就行了。”


    “當然,明珠之所以如此看得開,那是因為他是兵部尚書、朝堂新貴,他的兒子不一定要走科舉這條路。”


    “三年後,也就是康熙十五年春天,納蘭性德入宮補殿試。”


    “他的試卷在當年300多位貢士中名列第10名,也就是二甲第七名,這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成績了。”


    “納蘭性德歸來,明珠大擺宴席慶賀。”


    “當時,三藩之亂正酣,因索額圖最初不支持削藩,明珠逐漸得到康熙的信任。”


    “康熙聽聞新科進士裏麵有明珠之子,特地派人送來賞賜。”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納蘭性德進入康熙的視線。”


    “納蘭性德雖然出自滿洲正黃旗,但他骨子裏已經認可了漢文化中學而優則仕的規則。”


    “他很想踏踏實實做學問,憑借自己的學識修身齊家治國。”


    ““為此,他還特地拜翰林院日講起居注官徐乾學為師。”


    “為了能夠更好地討教學問,納蘭性德幾乎每天都騎馬來到徐乾學家中,廢寢忘食,日日請教。””


    曹雪芹:在徐乾學的影響下,納蘭性德發現宋、元、明時代的很多書籍都存在許多損毀和錯誤,這極度影響了後世的知識傳播。


    於是,納蘭性德立即著手匯編一部儒學叢書,不久後,一部由納蘭性德編纂的《通誌堂經解》問世。


    這部作品猶如驚雷,讓納蘭性德名震京華。


    康熙聽聞後,更是召他入宮,要親眼看看這個小夥子是個什麽樣的人材。


    可是,接下來的事情,出乎性德的預料。


    康熙見性德一表人才,於是禦口一開:破格提拔納蘭性德為三等侍衛,不久又升為一等禦前侍衛。


    康熙每次出巡,都讓納蘭性德跟隨。


    在清朝,滿洲勳貴子弟無不以入宮做侍衛為榮。


    因為宮廷侍衛是他們進入仕途的跳板,就連納蘭性德的父親不也是從侍衛做起的嗎?


    所以,康熙認為,他讓納蘭性德做禦前侍衛,是給後者莫大的榮譽。


    但是,納蘭性德的內心卻是鬱悶的,他想執筆做學問,不想持槍站崗。


    然而,帝王的命令不是他能拒絕的,他隻能叩頭答應,還要裝著欣喜的樣子。


    這就是納蘭性德,他想要一個理想的自己,但現實又不允許他恣意妄為。


    納蘭性德不僅在仕途中惆悵,在感情上,他更加惆悵。


    約在納蘭性德十五六歲時,他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段感情。


    而這位進入納蘭心扉的女子,出自滿洲正白旗的舒穆祿氏。


    這位舒穆祿氏小姐的母親和納蘭明珠是親兄妹,換句話說,舒穆祿氏小姐是納蘭性德的表妹。


    明珠在朝堂上發跡之後,舒穆祿氏從外地來到京城探望舅舅。


    來到明珠府邸,在嬤嬤的引導下,舒穆祿氏進入舅母的院子。


    那是仲春的清晨,紅花落滿地,一個明豔的公子正好從舅母房中出來,在院子裏的轆轤金井邊。


    二人相遇,一個進院,一個出院,驀然相逢,便紮根心底。


    幾年後,納蘭性德為表妹寫了一首《如夢令》:


    一句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開了二人的情竇。


    然而,性德寫這首詞時,表妹已經入宮。


    那時,納蘭和表妹舒穆祿氏在府中邂逅,後來相知。


    二人共同吟詩,同窗剪燭,同遊花海。


    然而,美好的相遇猶如曇花,因為八旗女子都無法逃避一項製度——選秀。


    最終,才貌雙全的表妹被選入皇宮,從此蕭郎為路人。


    康熙十三年,當時納蘭性德尚未考中進士,康熙的元配皇後赫舍裏氏去世,宮中舉辦隆重的葬禮,納蘭性德曾化妝成僧侶入宮誦經。


    在宮中,一個穿著袈裟的假僧侶和一個穿著麻衣的宮妃四目相對,他們不能說話,但淚流四行。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


    人生於世,會遇到許多美好。


    但不是所有美好的人或事物都會被我們擁有,相遇了,即是美好。


    康熙十五年,納蘭性德考中進士,到了成家立業的時候。


    納蘭明珠千挑萬選,最終選定了兩廣總督兼兵部尚書盧興祖的女兒盧氏。


    當時,納蘭性德尚未從與表妹的情感中走出。


    他根本無意戀愛,更無意婚姻,整日忙著編他的《通誌堂經解》。


    但婚姻是父母之命,當他穿上吉服,挑開紅蓋頭的時候,他驚詫,她驚豔。


    她成了走入他心扉的第二位女子,也是他的原配妻子。


    “盧氏祖籍北京,幼年在廣州長大,她有南方女子的溫婉,更是家學淵源。”


    “納蘭性德這時才發現,婚姻是如此美好。”


    “他和她牽著手在水榭散步,看著夏雨淅淅,池塘裏芙蓉出水,走近一看,竟是並蒂蓮。”


    “新婚不久,納蘭已經成了禦前侍衛,在宮中值守,他不能隨意迴家。”


    “望著宮牆之外,納蘭性德想迴家,因為家中有他的愛人。”


    “康熙十六年,盧氏為性德生下一子,一個月後,盧氏因體虛感染風寒而死。”


    “妻子去世後,納蘭性德仿佛掉了魂,半個月後,在祭奠妻子時,納蘭性德寫下一首《青衫濕·悼亡》。”


    “在古代,紀念亡妻的詩詞有很多。”


    “我們讀過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也讀過元稹的惟將終夜長開眼。”


    “然而,納蘭性德的細膩,讓未亡人沉醉。”


    “一句近來無限傷心事,誰與話長更?就成了悼亡詞的另一高峰。”


    “雖然納蘭性德在此後還會有兩段感情,但她們都沒能代替盧氏在性德心中的位置。”


    “納蘭性德此後寫下多首紀念亡妻盧氏的詞,其中有一首大家最為熟悉”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隻道是尋常。”


    “當時的春睡、茶香是那麽難得。”


    “當時隻道是尋常7個字,把一切美好都印在了心裏。”


    “盧氏去世時,納蘭性德已經升為一等侍衛,他除了站崗,更多的是陪伴康熙。”


    “納蘭性德在康熙麵前值守,康熙讓他在乾清門前作詩,翻譯禦製鬆賦,性德每次都能讓康熙滿意。”


    “後來,康熙到塞外出巡,納蘭性德隨行。”


    “看著千軍萬馬翻山越嶺,看黃沙荒草,聽孤雁唳鳴,納蘭性德又寫下一首膾炙人口的《長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在塞外,納蘭性德沒有寫長河落日的景色,更沒有寫但使龍城飛將在的情懷,他寫的是對故鄉的思念。”


    “一山一水,一風一雪,這納蘭的情懷。”


    “作為朝堂新貴,納蘭性德喪妻之後,自然不會永遠做鰥夫,很多人擠破頭想和明珠成為親家。”


    “不久後,納蘭性德便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二段婚姻,她的續弦夫人姓官。”


    “不過,從他的官祿可以推測,此人大概率是滿洲功臣或外戚。”


    “納蘭性德骨子裏是個浪漫的人,所以,他和官氏的婚後感情應該還算和諧,這從很多詞作中可以看出。”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納蘭性德心中,續弦的妻子並不如原配盧氏。”


    “這裏的鸞膠特指續弦後娶的意思,而萼綠是指仙女。”


    “納蘭的意思是說,我第二任妻子官氏雖然不錯,但我還是更喜歡元配妻子。”


    “或許,納蘭性德打心眼裏還是更喜歡南方姑娘吧,而他的續弦妻子官氏大概率不是。”


    “因為接下來,另一位江南女子出現了在。”


    “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帝第一次南巡,納蘭性德隨駕。”


    “在煙雨江南,納蘭性德在他的摯友顧貞觀的介紹下,認識了一位奇女子。”


    “她的名字叫沈宛,是一位風塵女子。”


    李鴻章:這一年,是納蘭性德人生的倒數第二年,沈宛也就成了他人生中最後的女子。


    初遇沈宛,應該是在一個水麵的畫舫上,水麵上的花朵雖然已經凋謝,但納蘭性德還是覺得她們比綻放還要美。


    江南好,何處異京華。香散翠簾多在水,綠殘紅葉勝於花。無事避風沙。


    由於雙方身份懸殊,納蘭性德不能名正言順地將沈宛接入家中.


    他隻能將她安排在城外的宅子裏,二人常常閉門幽會,度過了一年的美好時光。


    康熙二十四年的春天,納蘭性德染上風寒.


    但好友相邀一聚,納蘭性德不顧家人勸阻,仍堅持出門會友。


    在酒會上,他忍不住多飲了幾杯,一醉一詠三歎之後,納蘭性德一病不起。


    當年五月三十日,這個讓世間傾倒的男子英年早逝,虛歲僅31歲。


    正如納蘭自己寫的乍聞風定又鍾聲,薄福薦傾城一樣,他曾是傾城男子,但無奈福薄。


    他雖然離去了,但他的浪漫仍在。


    實際上,納蘭明珠和曹寅都是康熙的寵臣,曹雪芹和納蘭性德在家世、經曆和社交環境中,有許多相似之處。


    曹家和納蘭家都在紙醉金迷之後逐漸走向沒落,隻有《納蘭詞》和《紅樓夢》成為了永恆。


    情深不壽,慧極必傷,納蘭性德是清朝詞壇的巔峰,可惜,天不假年,他英年早逝。


    幸運的是,他留給後世的348首詞,都是經典。


    《納蘭詞》不僅在清代詞壇中享譽盛名,在中國文學史上,他也占據了一席,是一座光彩奪目的豐碑。


    有人說,納蘭性德就是北宋的晏幾道;


    也有人說,納蘭性德像極了南唐後主李煜。


    詩詞文化是相通的,不能因為納蘭性德風格婉約,就給他身上套上前人的影子。


    實際上,納蘭性德不僅在詞作上成績斐然.


    在其他的文化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編纂的《通誌堂經解》曾一度風靡.


    後來,他將自己熟讀經史的感悟寫了下來,編成《淥水亭雜識》.


    其內容包含天文、地理、曆法、音樂、佛學、文學和考古等諸多方麵,對後世影響深遠。


    立功、立德、立言,這是古代士大夫成功的三大標誌,納蘭性德完成了立言。


    他的人生雖然隻有31年,但皎潔如月,纖塵不染,仿若是上天饋贈給人間的禮物。


    納蘭就是納蘭,他是婉約的,是浪漫的,是清朝第一詞手,是大清第一浪漫情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酷酷的橙子並收藏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