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繪聲繪色描寫了一個鬧劇人頭會。


    說的是屠夫張鐵臂,冒充江湖遊俠,用豬頭充人頭,騙取婁家兩位公子五百兩銀子的故事。


    這個故事並非吳敬梓憑空捏造,他的故事原型就來自於唐朝詩人張祜。


    張祜出生在清河張氏望族,世人稱作張公子,有海內名士之譽。


    跟陳子昂一樣,年輕的時候喜歡仗劍行俠,不喜讀書。


    一心隻想結交江湖人士,做一個逍遙的江湖狂人。


    “最像李白的詩人,本有希望成為小李白,卻因性格蹉跎一生。”


    “中唐,是唐朝國力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但是在詩歌、文學方麵,雖然沒有李杜王維這樣的巨頭,卻也是詩人輩出的時代。”


    “和盛唐一樣,也呈現出了群芳爭豔的繁榮景象。”


    “韓愈、劉禹錫、柳宗元、白居易、元稹……任意挑一個都是響當當的人物。”


    “單論名氣,張祜當然不能和前麵那些人相提並論。”


    “但在當時,他也算是一個名家,人稱張公子。”


    “張祜這個人啊,有點像李白,他有遠大的誌向,關心著國家大事。”


    “同時他又行止浪漫,特別喜歡和朋友談劍論兵。”


    “經常來往於江淮吳越一代,頗有俠氣。”


    “他寫過一首《到廣陵》自述早年生活,天天做夢都想當大俠的李白很相似?”


    “不幸的是,這樣的性格也成了仕途上的絆腳石。”


    “天平節度使令狐楚本來很器重他,就推薦給皇帝唐憲宗。”


    “宰相元稹卻看不慣這小子,說了點有的沒的,皇帝就把這事擱置了。”


    “沒辦法,張祜隻好去給節度使打工,又因性格狂狷,到哪兒都待不長久。”


    “就這樣兜兜轉轉蹉跎一生,晚年窮老而死。”


    “以致於《唐才子傳》中都把這位曾經的張公子張祜誤作為張祐。”


    “可見張公子的後半生有多麽淒涼,才會連真名都差點不能留下來。”


    “張祜早期和中晚期的詩,是完全不同的兩種風格。”


    “但無論是早期的宮體詩,還是中晚期的題詠詩,在他的時代都算是上乘之作。”


    蘇軾:張祜是中晚唐著名詩人,出生名門,性格狂放。


    長期奔波於仕途之中,求官心切。


    但屢遭他人排擠,一生落魄。


    他的詩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凸顯詩人才華與才情,又極具人格魅力。


    據說,張祜被人稱作張公子,可見其家世較為顯赫。


    他為人清高,頗有才華,頗受唐朝中期官員令狐楚賞識。


    後者極力向朝廷推薦張祜,並將其詩歌呈上給朝廷。


    當時皇帝讓元稹評價張祜的詩,元稹卻對其詩評價較低。


    最後沒有得到皇帝認可,最終寂寞歸鄉,隱居淮南而終。


    擁有心懷天下的抱負,又有才華,但社會地位與其才華不相匹配。


    直至去世他也沒有得到一官半職,杜牧就曾經寫詩為其遭遇打抱不平。


    雖然社會地位不高,但張祜交遊很廣,除了令狐楚與杜牧力薦他之外,皮日休、李涉也曾為他作詩。


    可見在文人圈子裏,張祜是得到認可的。


    儒家兼濟天下的思想主導張祜一生,年輕時為仕途奔波,但無奈到處碰壁。


    在多次打擊之下,他也多次流露出歸隱的願望,最終晚年時候真的過起隱居生活。


    政治上不得誌的情況下,後來他將精力放在詩歌創作上,詩中還流露出對現實政治的一些看法。


    可見他雖然是布衣身份,但時刻關注著國家大事。


    雖然未踏入仕途,但張祜的詩中具有諷諫意味,可以體現詩的實用化傾向。


    因為時代風氣侵染,張祜的詩中也具備通俗化特質。


    語言淺近,風格流麗,純屬工整,在技巧上廣泛借鑒民歌語言方式。


    可以說,張祜的詩深受元白詩風影響,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必須要說的是,細品張祜的詩,可以發現他對景物和場麵的描寫恰到好處。


    他還很注重贈詩對象的身份和特點,選擇合適、得體的句式描寫。


    尤其善於抓住細節,抓住人和景物的不同麵貌,能夠用最為準確又形象的語言展現在讀者麵前。


    另外,張祜能夠抓住地區最富有代表性和特有的風物特征,讓詩歌極具地域特色。


    他還善於抓住時間和季節下,不同地區、景致的特征,這類詩具備鮮明的特色。


    再有,張祜寫山水寺廟詩,會將景物與曆史結合,增加萬物的內涵與文化厚度。


    不得不說的是,張祜寫詩對個人情感很是收斂。


    沒有那種跌宕起伏,激昂澎湃的文字烘托。


    比如說,最能體現詩人情感的送別詩,張祜很少表達自己的離別情緒,主要以敘事、描寫為主。


    刻畫地方特色與習俗,心態平和,寫景居多,內心冷靜,效果較為深沉。


    關於閑居漫遊的山水詩,總體來看以五律居多。


    詩歌筆力與對偶運用方麵,與賈島很是相似,境界同樣接近。


    均以靜、冷、瑣碎為主,部份詩中還體現出苦吟意味。


    這類詩沒有複雜的社會眼光,隻需要通文字展現出詩人的審美即可。


    可以說,在中唐向晚唐過渡時期,張祜是詩壇一位不能忽視的詩人。


    他的詩中保留中唐詩歌特征,繼承了元白現實主義精神,又體現出對政治的關心。


    他的詩歌語言通俗,口語化詩很多,詩中還殘留大曆詩人雕琢的習氣。


    他的苦吟詩接近賈島詩,煉句和構思與孟郊相似,詩歌境界與李賀有共通之處。


    詩中民歌技巧的使用,增加詩歌審美情趣,又彰顯個人特色。


    可以說,在張祜的詩中,運用眾多名家之所長。


    同時融入自己的性格與審美,極具個人魅力。


    “以他的才華和性格,如果遇上個上是自己的宰相,說不定也能成小李白。””


    “早年,風流狂狷的張公子,更喜歡寫宮體詩,以絕句居多。”


    “這家夥超級八卦,天天到處打聽開元、天寶年間的宮廷秘聞,然後創作成詩。”


    “就這種內容的絕句,流傳下來的就有三四十首,而且還都是精品。”


    “中晚期張祜詩風變化挺大,寫了許多題詠詩,不論名勝還是古跡。”


    “隻要撞上張祜,就有幸在唐詩中留下一瞥。”


    “這其中張祜又頗愛各種寺廟,到寺必題詩,是張公子的倔強。”


    “又或者是作寫呈遞給貴人的詩篇,估摸著也是生活所迫,不得不幹謁權貴,混口飯吃。”


    “在唐朝幹這種事兒,不寒磣,李白杜甫王維都幹過。”


    “同時,詩體也從絕句變成了律詩。”


    “唐武宗年間,有一段宮廷秘聞。”


    “說唐武宗李炎病危,有個因吹笙獲寵的孟才人服侍。”


    “孟才人見皇帝沉默,連忙哄著說我給您唱首歌吧,於是唱了一首《何滿子》。”


    “剛唱了一句,孟才人就倒地而亡,沒過幾天皇帝也死了。”


    “然後怪事就來了——出殯那天,皇帝的棺材怎麽也抬不動。”


    “有一個機靈的小太監說,陛下莫不是在等孟才人?”


    “於是大家把孟才人也抬過來,果然,皇帝的棺材就能抬得動了。”


    “三年後,在嘉興的某處酒館中,張祜根據這段秘聞,創作了一首《孟才人歎》。”


    “在一次宴會上,一個宮中伶人跟大夥兒現場扒一扒。”


    “伶人表示,我把這段秘聞告訴諸位,諸位可不要傳出去哦。”


    辛棄疾:唐代冷門詩人,讓白居易自歎不如,讓杜牧寫詩稱讚,卻為元稹不齒。


    據說唐武宗李炎非常寵幸擅長歌舞的才人孟氏,後來武宗病重,孟才人在旁邊服侍。


    武宗問她如果我病治不好了,你怎麽辦呢?


    孟才人迴答若陛下駕鶴西遊,臣妾也不會偷生。


    武宗讓她在病榻之前唱《何滿子》一曲,聲調淒咽,聞者涕零。


    不久,武宗崩駕,孟才人哀痛數日而死。


    孟才人殉情之事廣為流傳,一日白居易、張祜等人在一塊喝酒。


    酒過半巡提及此事,便提議寫詩歌頌孟才人之忠貞。


    眾人輪番作詩,輪到張祜時,他提筆寫下了這首《宮詞》。


    故國三千裏,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這首詩寫出了孟才人的真實寫照,她離開家鄉已經二十多年了,而家鄉距離京城有三千裏之遙。


    唱起這首《何滿子》,眼淚竟忍不住落在了君王麵前。


    一個少女不幸被選入皇宮,從此於家人分隔,失去了自由。


    好不容易熬到被君王寵愛,本以為命運有了轉機。


    卻轉眼就又有陰陽相隔,不由得悲從中來,淚流滿麵。


    張祜寫完後輪到白居易,白居易提筆思量片刻。


    便將筆放下不作,並感歎說自己無論怎麽寫都不可能超過張祜這首《宮詞》了。


    後來本詞酒會上所作數首詩,隻有張祜這首《宮詞》被收入唐詩三百首,流傳至今。


    張祜因為這首詩,名聲傳播很快,宰相令狐楚也非常欣賞。


    便向朝廷推薦了他,皇帝一聽趕緊宣張祜入京。


    張祜接到聖旨後興奮不已,當時年過半百的他認為自己終於可以一展才華了。


    張祜來到京城,當時正是元稹在朝廷中權勢最大的時候,皇帝非常信任他。


    於是皇帝便召見元稹,詢問張祜的詩寫得好不好。


    元稹說張祜的詩乃雕蟲小技,大丈夫不會像他那麽寫。


    若獎賞他太過分,恐怕會影響陛下的風俗教化。


    皇帝采納了元稹的建議,賞賜了張祜一些財物,便將其打發迴家了。


    迴到家鄉的張祜悶悶不樂,對元稹的排擠耿耿於懷,他寫下了一首《書憤》。


    三十未封侯,顛狂遍九州。


    平生鏌鋣劍,不報小人讎。


    張祜一生雖官場不利,隻落得四處奔波。


    即便是手中持有鏌鋣寶劍,也不屑去向小人報仇。


    這裏的小人指的就是元稹,他認為元稹嫉賢妒能,在皇帝身邊挑撥是非,使得自己無法施展才華。


    但自己又不屑於小人鬥法,從此他便放棄了出仕的想法,開始雲遊四方。


    晚年的張祜遊覽揚州,被當地的秀麗繁華而吸引,便在揚州定居數年。


    寫下很多歌頌揚州美好風光的詩歌,其中以這一首《縱遊淮南》最為出名。


    十裏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


    人生隻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


    唐代的揚州是當時著名的大城市,有揚一益二之稱,白天揚州十裏長街上是繁華異常,到處都是販賣各種奇珍異寶的市場。


    而到了晚上城裏的娛樂場所便熱鬧起來了,佇立橋上就可以欣賞到妓女們爭奇鬥豔、逞技獻巧了。


    在古代文人雅士將青樓比喻為為仙境,管青樓裏的妓女叫仙女,本詩中也是這個意思。


    月明橋上看神仙說的並不是看天上的神仙,而是看青樓中的妓女唱歌跳舞。


    最後詩人寫出了自己的人生願望,揚州的繁華已經讓他舍不得離開這裏,生的時候可以選擇長居揚州,而死後也要葬在揚州。


    唐代另外一個大詩人杜牧對張祜很是欣賞,對張祜的遭遇也很同情。


    在杜牧看來,張祜把詩歌看得比高官厚祿更重,沒有誰及得上他的清高豁達。


    張祜心存報國之誌,希圖步入政壇,效力朝廷,一展抱負。


    在人際交往中,他因詩揚名,以酒會友,酬酢往業,結識了不少名流顯官。


    然而由於他的性情孤傲,狂妄清高,使得他備受排擠,報國無門。


    “在座賓客紛紛答應道:放心,這個秘密隻有我和我的朋友們知道。”


    “賓客中有個叫高璩的進士,是張祜的朋友。”


    “這首《孟才人歎》是張祜為孟才人之事歎息,孟才人所遇之事,也反映出古代宮廷中女子的糟糕境遇。”


    “她們一生幽閉在深宮中,圍繞著一個老皇帝團團轉,至死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後來,張祜又把孟才人的故事拓展延伸,創作了一首《宮詞》。”


    “故國三千裏,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一句三千裏,又一句二十年,字字句句都是深宮老人的眼淚。”


    “這首詩雖然還是借用了孟才人的故事為題材,但所詠的不隻是孟才人而已了而是所有身不由己的宮廷女子。”


    “多年以後,杜牧也聽說了這段秘聞,還聽到有宮廷女子唱起張祜的詩。”


    “聯想到張祜一生的境遇,不禁感慨萬千,寫下《酬張祜處士見寄長句四韻》。”


    “七子論詩誰似公,曹劉須在指揮中。”


    “薦衡昔日知文舉,乞火無人作蒯通。””


    “北極樓台長掛夢,西江波浪遠吞空。”


    “可憐故國三千裏,虛唱歌詞滿六宮。”


    “這首詩可以說是非常給麵子了,把張祜的才華比作建安七子中的曹植、劉楨,同時也為他和宰相元稹的遭遇感到惋惜。”


    “所以隻能放浪天涯,最後兩句盛讚張祜的《宮詞》。”


    “隻可惜,雖然六宮都在唱故國三千裏。”


    “而對於張祜來說,都是虛唱,名滿宮廷又怎樣呢,還是沒人重用你!”


    李清照:人稱張公子的詩人張祜,作詩無數卻被元稹這個大情種給陷害。


    張祜不喜文章喜作詩,收錄張祜三百四十九首詩,這在唐朝算是高產詩人了。


    元和長慶年間,受當朝宰相令狐楚器重,曾親自起草奏章舉薦張祜。


    將其三百首詩獻給朝廷,希望朝廷能廣納人才,張祜也能才盡其用。


    從詩的角度講,張祜是個天才,與他同時代的人都知道他詩寫的好。


    出身顯赫,清河人,清河張氏是隨唐時期的望族。


    張祜多年流落江湖,長久以來精於詩賦,風格罕有其比。


    在當時大情種元稹和大冤種張祜,從作品上講,二人旗鼓相當,張祜的詩可能更勝一籌。


    可元稹心懷妒意,他對皇上說張祜的詩是不錯,但都是些觸蟲小技,心胸不夠寬。


    最後又怕皇心生疑,說了句致命的話。


    若皇上獎掖過分,恐怕會影響風俗教化。


    皇上聽後沉思不語,不久後迴複令狐楚,讓張祜迴鄉了。


    就這樣元稹掐掉了張祜唯一一次可能入仕途的機會。


    張祜沒能入仕途或許是因禍得福,沒在宦海暢遊,就未遭遇風波,寓居淮南作詩,一生寫詩無數。


    他的詩質量均衡,沉穩郭厚,挾逸士之風,題材豐富,名篇佳作迭出。


    張祜一次出行夜宿鎮江金陵津,見景生情,寫下一首七絕《題金陵渡》: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裏,兩三星火是瓜洲


    金陵津:在鎮江,長江南岸。


    小山樓:應是作者投宿之地。


    瓜洲:長江北岸,今江蘇邗江,與鎮江隔江相對,曆來是長江南北的交通要衝。


    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


    開篇兩句先交待地點事由,點出詩人心情自可愁。


    詩人一個人來到長江南岸投宿住店,夜景雖美但是愁啊,不知明日前程如何。


    一個自字說明孤獨愁緒乃古人遠行的常態;


    但是後麵兩句話鋒一轉,潮落夜江斜月裏,兩三星火是瓜洲。


    潮落表示水勢平緩,一派安謐,夜江加深了靜謐的感受,斜月表示西斜的落月。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就有斜月沉沉藏海霧之句,可見詩人下半夜仍未能入睡,愁緒綿長。


    即便如此,詩人仍探頭遠望對岸,兩三星火是瓜洲。


    星火不是指天上的星星,是指漁火張繼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兩三星火已經是少得可憐的漁火了,絕大部分漁船已經入睡,隻有零星幾人幾隻般和自己一樣無法入眠。


    在這個普通難眠的夜晚,也有人和自己一樣,真是莫大的安慰呀。


    縱觀全詩,通篇扣住愁字為主題,將愁表現得唯美。


    用斜月沉沉,潮落水緩,夜江安謐,星火零落等文學意象包裹著一個行旅匆匆的遊子之愁。


    夜江上的星點漁火,一宿即將離去的小山樓旅舍,待天色明亮離開後,這一切都會成為過往。


    讓愁成為牽掛而不是防礙,讓愁可以麵對而去掉煩惱,讓愁變成一種生活習慣而勇於去解決問題。


    這首詩雖圍繞一個愁字但不去糾纏,讓天下人知道愁也是美麗的,愁也有魅力。


    張祜之愁在詩史上留下的不是愁悶,而是清新亮麗的一筆,兩三星火是瓜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酷酷的橙子並收藏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