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唐朝和狂妄這兩個詞,很多人都會聯想到李白,可是大家不知道的是。


    在初唐時期,有位詩人比李白還要狂妄,他就是詩聖杜甫的爺爺。


    杜甫的祖父,雖然知名度不如杜甫,但在唐代也有著不小的影響。


    中國五言律詩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五言律詩,格律近乎完美。


    杜家在當時的襄陽城,也算得上大家,其祖上杜預是西晉時期赫赫有名的大將軍。


    因此杜審言自幼就引以為榮,暗暗發誓自己也要成就一番作為,光宗耀祖。


    為此,杜審言自幼就非常刻苦努力。


    他擅長寫五言律詩,尤其在格律方麵,十分嚴謹,為唐代近體詩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大唐國力強盛,經濟文化高度發展。”


    “湧現出大批優秀的文人才子,更是出現了李白、杜甫這兩位驚豔後世的天才詩人。”


    “然而,在唐朝,還有一個人。””


    “詩仙李白都沒有他狂,詩聖杜甫對他更是無比崇拜。”


    “這個人,就是河南鄭州鞏義人、唐代詩人、杜甫的祖父——杜審言。”


    “杜審言,祖籍襄陽,祖父時遷居鞏縣。”


    “杜審言是魏晉時期征南大將軍杜預的後代,杜預不僅是著名將領,還精通文學,著有《春秋左氏經傳集解》《春秋釋例》等。”


    “在家庭環境的影響下,杜審言自幼熟讀經書,文彩斐然。”


    “25歲時,他進士及第,次年擔任汾州隰城縣尉,前途不可限量。”


    “眾所周知,人一出名,就容易飄。”


    “杜審言有家世、有才華,年紀輕輕考中了進士。”


    “他不僅是有點飄,還恃才傲物,說話行事都狂了起來。”


    “蘇味道是唐朝時著名的詩人,蘇軾的祖先,善於寫律詩,當時他和李嶠、崔融、杜審言合稱為文章四友。”


    “但是杜審言對這一稱號卻很不屑,他認為隻有學士崔融才勉強與自己並稱,其他兩人比自己差遠了。”


    “蘇味道任天官侍郎時,有一次杜審言參加官員的預選試判,需要在官員的年終總結上寫評語,再上交給蘇味道審查。”


    “除了毫不客氣地貶損蘇味道外,杜審言還說過更炸裂的話。”


    “這麽張狂的發言,怕是連李白也不敢說,也難怪史書評價杜審言矜誕類此。”


    “說話張狂、矜誕,就注定了杜審言一生坎坷顛沛的命運。”


    “杜審言步入官場後,才華橫溢的他本該一帆風順、一路高升。”


    “然而因為他不注意言辭,很快便得罪了大官被貶職。”


    蘇軾:大唐第一狂人杜審言,確實有狂的資本。


    杜審言出生於貞觀十九年,在唐高宗李治當政的鹹亨元年考中進士。


    杜審言中進士之後,便做了隰城的縣尉。


    在任職隰城尉時期,杜審言創作了《經行嵐州》一詩。


    杜審言在隰城待了六七年的時間,便離開了隰城到洛陽遊處。


    杜審言被貶到了江陰為官,且隻是做官級很低的小縣令。


    在那段失意的時間,杜審言作了不少詩歌。


    杜審言遷升至洛陽丞,創作了《大酺》七律詩來表達他的喜悅之情。


    杜審言被貶吉州,在吉州任上,他外露張揚的性格與同僚不和,並得罪了司戶郭若訥、司馬周季重。


    二人合謀誣陷其罪,係獄中並欲定其死罪。


    杜審言的兒子、十六歲的杜並得知此事後,潛入周府。


    趁著周季重飲酒過量之際,將其刺殺。


    在刺殺完周季重後,杜並也被侍衛致死。


    此事一出朝野震驚,時人皆以杜並為孝子,當朝宰相、許國公蘇頲親自為杜並作墓誌銘。


    經曆了喪子和貶官痛苦之後的杜審言,又因其子的孝行而因禍得福。


    武後因此召見審言,將其擢為著作佐郎,俄遷膳部員外郎。


    杜審言在此間,往返於東都洛陽和西都長安之間,創作有詩歌。


    杜審言流放峰州,因為朝中的重大政治變故。


    以前由於張柬之等人發動廷政變成功而遭貶的神龍逐臣陸續得到赦免。


    杜審言在迴京途中經過了湖南襄陽,作詩《登襄陽城》。


    全詩充滿滄桑之感,杜審言對人生無常有了更加切身的體會。


    杜審言尋詔授國子監主簿,加修文館直學士。


    杜審言任職修文館直學士的時候,寫了大量的應製詩,詩歌並沒有多高的思想性。


    “公元699年,杜審言從洛陽被貶到吉州當司戶參軍。”


    “在當時,江西算是很偏遠的地方,從神都洛陽到偏遠小城,這落差不可謂不大。”


    “可是,雖然因狂妄栽了一次跟頭,杜審言卻依舊我行我素。”


    “很快,他便在吉州吃到了更大的教訓。”


    “杜審言來到吉州後不久,就把吉州當地的官員得罪了。”


    “其中最討厭杜審言的,莫過於吉州司馬周季童和司戶郭若訥。”


    “不幸的是,這倆人沒有蘇味道那麽寬廣的胸襟,反而十分心狠手辣。”


    “兩人合夥將杜審言誣陷入獄,想要殺掉他。”


    “在此之前,杜審言可能沒想到有一天自己張狂的性格會害死自己。”


    “更沒想到,救自己的竟然是13歲的兒子。”


    “周季童將杜審言下獄後,在家中大擺宴席,賓客雲集。”


    “杜審言13歲的兒子——杜並,偷偷混進司馬府,趁周季童不備。”


    “拔出匕首衝了上去,刺向周季童,最後被護衛亂刀砍死。”


    “而周季童也不治身亡,在他臨死前,他說杜審言有這樣孝順的兒子,我不知道,郭若訥誤導害了我啊。”


    “因為杜並的轟動之舉,杜審言被調迴洛陽,還被武則天召見啟用。”


    “但在此之後,杜審言官運始終不順,幾經升貶,最終擔任修文館直學士。”


    “而他當年的上司蘇味道,已經兩度拜相了。”


    “杜審言狂且狂,事實上,人家狂是很有資本的。”


    “杜審言的孫子——杜甫就格外欣賞追捧自己的祖父,他曾稱讚自己的爺爺吾祖詩冠古。”


    “而不說杜甫的親戚濾鏡,杜審言的詩在當時及後世都是有巨大影響力的。”


    “在詩歌由初唐走向盛唐的曆史進程中,陳子昂、杜審言稱得上是繼往開來的重要人物,他們為唐代詩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橋梁和紐帶的聯結、過渡作用。”


    辛棄疾:杜甫的爺爺杜審言,文采出眾,恃才傲物,屢遭貶官。


    杜審言是唐代著名的詩人,他是詩聖杜甫的祖父。


    他擅長寫詩,恃才傲物,遭到很多人嫉恨,他因得罪權貴而被貶官。


    他的祖父是魏晉時期著名的將領和學者杜預,家族世代官宦。


    杜審言的父親杜依藝做鞏縣縣令全家遷往鞏義。


    杜審言自幼飽讀詩書,少年時即以文采著稱,與李嶠、崔融、蘇味道並稱文章四友。


    25歲的杜審言進士及第,曾任汾州隰城尉。


    杜審言徒蜀川縣尉,王勃為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之。


    離開長安前,杜審言始與宋之問交遊。


    杜審言遷升至洛陽丞,創作了《大酺》七律詩來表達他的喜悅之情。


    杜審言才華橫溢,擅長詩文和書法。


    但他恃才傲物,目空一切,被眾人忌恨。


    杜審言被貶到了江陰為官,且隻是做官級很低的小縣令。


    在那段失意的時間,杜審言作了不少詩歌。


    離開洛陽時,陳子昂等45位文士紛紛為他作詩文贈別,就連臥病不起的宋之問都送來了贈別詩。


    吉州山高皇帝遠,地方官沆瀣一氣,貪贓枉法,魚肉百姓,杜審言忍不住諷刺幾句就把吉州上下得罪了個遍。


    吉州司馬周季童與司戶郭若訥對杜審言可謂恨得牙癢癢,就將杜審言誣陷入獄。


    兩人就羅織一大堆罪名,將杜審言問斬。


    杜審言十三歲的兒子杜並8歲喪母,從小跟父親杜審言相依為命。


    看到父親為奸人所害,身陷牢獄,杜並急得坐立難安,他決定為父報仇。


    這天,周季童在府內大擺宴席,賓客雲集,喧囂熱鬧。


    杜並偷偷混進司馬府,趁周季童推杯換盞之際,拔出匕首衝了上去,連刺周季童數刀。


    最後被司馬府的護衛亂刀砍死,依舊牢牢握住匕首,倒於血泊之中。


    事態震驚朝野,皆稱杜並為孝子。


    燕許大手筆的許國公蘇頲,還親自為杜並作墓誌銘。


    武則天聞知此事,她下令將杜審言帶到京城,親自詢問案情緣由。


    武則天弄清事情的原委之後,她指示將杜審言無罪開釋。


    杜審言在此間,往返於東都洛陽和西都長安之間。


    唐高宗鹹亨進士,唐中宗時,因與張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


    途中,與一起被貶的李嶠、宋之問等人互有唱酬的詩。


    在流放途中,杜審言來到了湖南湘江邊,正值春迴大地,花鳥迎人,本應是賞春遊玩的好時節。


    然而,對於被貶謫的他來說,春光越美好,內心的愁苦越加濃重。


    這種反差使得杜審言在渡湘江時寫下了《渡湘江》這首詩。


    表達了他對昔日遊曆的懷念、對當前處境的哀愁以及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性的憂慮。


    過了沒幾年,他又被重招進京,先是出任國子監主簿,後任修文館直學士。


    杜審言在修文館直學士任上得病,享年六十三歲,贈著作郎。


    杜審言的文學成就主要在五言律詩方麵,他的作品多樸素自然,格律謹嚴。


    《夏日過鄭七山齋》也是杜審言的名作,詩裏渲染了友人山齋在炎暑中給人的清涼潤澤之感。


    描寫夏日雷陣雨過後,陽光雖出,但仍然陰雲不散、雷隱雨濕的天氣,尤為真切。


    杜審言曾在七夕節寫下《奉和七夕侍宴兩儀殿應製》,這首詩寫的是牛郎織女的故事。


    在杜審言的筆下,鵲橋相會不再是成千上萬隻喜鵲前來助陣搭橋。


    杜審言才華橫溢,留下許多詩篇。


    但他恃才傲物,狂放不羈,遭到同僚嫉恨,屢次遭貶,仍本性難改。


    “杜審言擅長五言律詩,尤其在格律方麵,十分嚴謹。”


    “為唐代近體詩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被後人評價為中國五言律詩的奠基人。”


    “促進了律詩的定型,完成了五律的規範化。”


    “杜審言的詩作流傳下來隻有四十多首,其中最出名的一首是《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襟。”


    “此詩對仗工整,平仄和諧,韻腳分明。”


    “是初唐時期完成近體詩體式定格的奠基之作,明代文學批評家胡應麟盛譽此詩為初唐五律第一。”


    “杜審言對唐詩發展的曆史貢獻,不僅反映在其對詩歌理論的論證、總結、提高、豐富與發展等方麵。”


    “也不僅表現在詩歌革新發展的單一形式方麵,還體現在詩歌內容、題材的拓展與豐富上。”


    “他在詩歌內容與形式的結合上的創舉、成就與貢獻,既恢複了漢魏以來強調與重視文質合一的優良創作傳統。”


    “也是對隋唐以來柔弱纖細、萎靡不振的宮體詩風的一種反動與革新,使詩歌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杜審言的狂是刻在骨子裏的,雖曆經坎坷,他至死沒有改變這種性格。”


    “據說他病重在床時,好友宋之問和武平一來看望他,問他有沒有什麽話要交代。”


    “杜審言說道上天把我害得這麽苦,還有什麽好說的。”


    “但隻要我活著一天,就一直壓著你們。”


    “現在我要死了,你們應該感到高興才對。”


    “隻是可惜沒有一個真正有才華的人能接替我的位置啊!”


    “這樣一個狂人,要是知道自己的孫子杜甫在詩歌上獲得那麽大的成就,恐怕也會得意地捋著胡須說一句不愧是吾孫。”


    文天祥:初唐詩壇第一人,狷狂一生,初心不改。


    杜審言是三國終結者杜預的後人,也是詩聖杜甫的爺爺。


    杜甫曾在詩中寫道,詩是吾家事。


    意為詩是他家祖輩相傳的事業,又讚他曰吾祖詩冠古。


    杜審言是唐代近體詩的發展中最早、最重要的人,是初唐詩壇上成就最高的人。


    杜家是世家大族、累世公卿,慎言寄托著長輩對他謹言慎行的盼望。


    但實際上,杜審言一生都十分狂傲。


    唐高宗乾封年間,杜審言在洛陽任職,前往長安參加調選試判考試。


    杜審言的性格如此狂放,連上司都不放在眼中,難免就會得罪他人。


    果然,在被貶到吉州時,司戶郭若訥和司馬周季重就聯手給他找了個罪過,逮捕入獄,甚至判了死刑。


    他年僅16歲的二兒子杜並,性格多少也遺傳了父親,衝動之下便當麵行刺了周季重。


    周季重當場死亡,杜並也被周的手下殺害。


    也是因為杜並之死驚動了朝廷,重新查明了事情真相,將杜審言釋放出獄,迴到了洛陽,並得以平反昭雪。


    和他的狂放性格不同,杜審言的詩歌卻工整精密、嚴肅澄明,在初唐詩壇高華雄整,為時輩稱讚。


    在被貶出京之時,陳子昂等45位朝中和詩壇好友前往相送,足可見其影響力。


    杜審言曾在江蘇的江陰任職,與陸丞是同郡鄰縣的僚友。


    或許是詩文相交,陸丞在早春時分郊遊遠望,寫了一首詩寄給杜審言。


    杜審言和陸丞都是宦遊之人,在萬物更新的春日,感觸自然更深。


    兩人做官的地方在江蘇常州,離大海和長江都很近。


    所以詩人將破曉時的曙光稱為海曙,將悄然來臨的春天稱為江春。


    江南的新春是與太陽一起從東方的大海升臨人間的,像曙光一樣映照著滿天雲霞。


    和暖的春氣催促著黃鶯歌唱,晴朗的日光下浮萍顏色轉深,綠得生機勃勃。


    這四句寫的都是早春遊望所看到的景象,從海邊雲霞到眼前的黃鶯浮萍,視線由遠而近,寫盡與北方截然不同的獨特春光。


    但就杜審言的評價而言,原詩古樸高華,且感情深摯,能讓讀者忍不住流下淚來,沾濕巾帕。


    表麵上是陸丞的詩觸到了詩人的思鄉之痛,實際上詩人本就思鄉情切,所以那麽容易被觸動。


    從結構上來說,尾句既表達了歸思,又點明明了和詩之意,令整首詩變得圓整貫通、精彩絕倫。


    這首詩完全合乎律詩的聲調,韻腳分明,平仄和諧,音韻協調。


    被稱為初唐時期完成近體詩體式定格的奠基之作,具有開源辟流的意義。


    八句詩字字錘煉、曆曆如畫,既有細膩的描寫,又有生動的擬人。


    更為出彩的是詩人精巧的對仗,尤其是頸聯與頷聯。


    在他的筆下,這樣工整精妙的對仗不在少數。


    杜甫的律詩亦是極擅對仗,或許也是自幼學詩時受到了祖父作品的影響。


    據傳,杜審言臨死前,宋之問、武平一等朋友都去看望他。


    朋友們什麽反應我們不得而知,但如果他泉下有靈,看到孫子杜甫在詩歌上的成就,恐怕就不會有這樣的感慨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酷酷的橙子並收藏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