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一生,經曆了大唐由盛轉衰的一個過程。


    曆史上從沒有一個人像杜甫這樣,一生顛沛流離窮困潦倒卻心憂天下情係百姓。


    曆史上也從沒有一個詩人像杜甫這樣,一輩子受人冷落死後卻光焰萬丈。


    他是唐詩史上的一座豐碑,被後人稱為詩聖,與李白一同站在中國詩歌史上的最高層。


    他把生命給了自己深愛的國家,他用一支筆為天下蒼生呐喊。


    盡管他不是那個平定戰亂的人,但是卻為那個亂世增添了無上的光彩。


    人們都說,杜甫的生命底色是悲苦的。


    雖然他受盡了生活的苦難,卻仍舊忠君愛民,心憂天下,有著赤子之心。


    一代詩聖,一生顛沛流離,讓無數後來之人為杜甫的窮困人生而感傷不已。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


    “杜甫出生在河南的一個書香家庭,他的祖父杜審言是武則天時期的著名詩人。”


    “杜審言是文章四友之一,後來因為張易之事件被卷入其中,受到了牽連。”


    “他的詩詞多為樸素自然的詩風,為不受格律影響的近代詩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杜甫也深受祖父的影響,從小飽讀詩書,繼承家風。”


    “杜甫也是名將杜預之後,杜預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軍事家。”


    “曾經是司馬昭的幕僚,軍事才能突出,足智多謀。”


    “無論是文韜武略都非常出眾,杜牧和杜甫都是京兆尹杜預之後。”


    “杜甫家庭環境非常優越,家風也很好,多和名門望族打交道。”


    “母親崔氏在當時也是名門望族之女,不過杜甫年幼喪母,大多是受父親和祖父的教誨。”


    “杜甫小時候非常聰明,也很好學,七歲就能寫詩。”


    “杜甫從小就接受很多文人墨客的熏陶,這對他以後的詩歌發展很有幫助。”


    “五六歲的時候,當時聽聞公孫大娘的劍舞天下一絕,無人能及。”


    “於是杜甫拉著家中仆從,出去看劍舞。”


    “杜甫在55歲的時候,曆經貶謫,經曆多次官場不得誌,突然想起年少的時候看公孫大娘劍舞。”


    “那個時候還是大唐開元年間,處處都是繁華景象。”


    “他寫了這麽一首詩,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杜甫想起那時候的景象,和現在比起來,今非昔比。”


    “他不禁憂愁,當時的盛況已經不在,徒留憂傷的旅行者。”


    “他也曾在歧王府邸看歌舞表演,其中有個著名的歌唱家,叫李龜年。”


    “後來杜甫也在《江南逢李龜年》這首詩中追憶和李龜年的迴憶,這首詩的首聯和頷聯都表達了追憶之情。”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這是這首詩的頸聯和頷聯,表達的是對國事凋零衰敗,百姓顛沛流離的感慨。”


    “李龜年和杜甫曾經是摯友,李龜年的經曆也類似於自己。”


    “李龜年不被賞識而流落天涯,而自己也是不受重用,四海為家。”


    “當時的繁華景象和如今比起來,不禁感歎世事無常。”


    “當時他的詩已經聞名天下,眾多詩人都渴望與他交往。”


    蘇軾:杜甫一生的悲劇,在少年時就看得出來。


    杜甫的一生,是被很多文人墨客視為偉大的一生,也可被稱為一個腐儒的悲慘一世。


    杜甫生在一個舊的官僚家庭,父母都是名門望族。


    可惜,會投胎的杜甫卻沒能敵得過命運的捉弄。


    在杜甫兩歲那年,母親崔氏就因病辭世了。


    父親迅速新娶,並有了孩子。


    有了後娘,也就有了後爹。


    後娘進門後,杜甫的日子就變得苦起來了。


    小小的杜甫很敏感,開始覺得自己在這個家裏是多餘的。


    心思細膩的姑姑見了心疼極了,甚至不確定如果繼續讓杜甫和後娘一起生活,能否順利長大。


    思來想去後,姑姑將喪母的杜甫接到洛陽家裏撫養。


    姑姑憐惜杜甫幼年喪母,又體弱多病,總對他格外照顧,對杜甫比對親生兒子還好。


    杜甫曾在給姑姑的墓誌銘裏,講述過姑姑對自己的好。


    杜甫在姑姑家時曾與姑姑的兒子同得了一種病,按照道人的說法,把孩子放在廳堂旁邊的東南角位置,對孩子的病有好處。


    姑姑為了保全杜甫,竟將杜甫和兒子換了位置。


    結果,杜甫活下來了,表弟卻病死了。


    杜甫一生最感念的人便是姑姑,不僅在姑姑死後親自撰寫墓誌銘,還堅持為姑姑守孝三年。


    姑姑的疼愛,對杜甫而言是好事,卻也是一輩子的歉疚。


    長大後,杜甫一直覺得自己的命是姑姑拿兒子的命所換。


    因此,每念及姑姑,杜甫心裏都滿是內疚。


    姑姑在一定程度上補全了杜甫那缺失的母愛,可住在姑姑家,畢竟是寄人籬下,期間的苦楚絕非一般人可以想象。


    在這樣的環境下,杜甫的性格越發敏感。


    敏感是文人的特性,卻也極容易導致抑鬱。


    特殊的家庭環境,讓杜甫有了既自卑又狂妄的一麵。


    也正是年少時的經曆,對杜甫以後的人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杜甫早年也去過很多地方,十幾歲的時候就四處漫遊,從小就有著為國效力的雄心壯誌。”


    “在他遊曆數載後,參與科舉考試,沒有中舉。”


    “後來杜甫依舊沒有放棄觀覽大唐山河的心,四處遊離,用心去觀察,描繪出了一幅幅美好的藍圖。”


    “那一年,他寫下名垂青史的一首詩《望嶽》。”


    “那時的他站在山頂,看著山腳的美景,雄心壯誌不禁湧上心頭。”


    “那時候的杜甫還是一個充滿青春活力的年輕人,他把自己的抱負和雄心都寄托在這首詩中。”


    “可以看出,早年的杜甫,並不是隻顧遊曆天下的無業遊民。”


    “而是渴望站在山的頂峰,站到最高的地方,看著更宏偉的景觀。”


    “事實證明,杜甫有誌向,也有這個能力。”


    “隻是他的一生太悲苦,也正是這個悲苦,造就了杜甫沉鬱頓挫的詩風。”


    “杜甫為了他早年的心願,再一次參加了翰林院舉辦的科舉考試。”


    “可是時運不濟,當時杜甫去長安考試的時候。”


    “宰相李林甫的權勢炙手可熱,如日中天。”


    “李林甫出身非常顯赫,仕途很順,基本是一直晉升。”


    “他是為張九齡代相,後來被加封了晉國公。”


    “李林甫的權勢非常大,當了19年宰相。”


    “但是李林甫上任以來一直培植自己的勢力,排除異己。”


    “在後期,李林甫大權獨握,排擠賢臣和人才,反而重用安祿山等奸臣。”


    “李林甫權勢滔天,使得唐玄宗後期人才凋零。”


    “當時杜甫參加考試的時候,李林甫嫉妒賢才,將來參加科舉考試的所有學子全部落榜,當然杜甫也包括在其中。”


    “杜甫這下子一下就沮喪了,自己辛辛苦苦,過著十年寒窗無人問的生活,卻無法金榜題名。”


    “這段時期,杜甫非常失落,他在長安待了十年。”


    “這十年他一直都四處奔走,投奔權貴,可是沒有人搭理他。”


    “他自己的生活也是非常不穩定,溫飽都成問題。”


    “這段時間,他非常鬱鬱寡歡,被困在長安。”


    “發現無論是討好權貴,還是科舉都無法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他非常的憂鬱。”


    “杜甫依舊沒有放棄,在天寶九年,他獻賦給唐玄宗看。”


    “唐玄宗看了之後,覺得杜甫是個可造之才,想對他委以重任。”


    “可是官場非常的勾心鬥角,李林甫怎麽咽得下這口氣,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於是李林甫就設計了一場戲,杜甫仍然沒有得到重用。”


    “天寶十四載,杜甫被李林甫授予河西尉這種小官。”


    “但是杜甫覺得授予他這個官職是對他的侮辱,於是不願意為了那五鬥米折腰。”


    “朝廷又將杜甫改任為參軍,也是一個官職不大的小官職。”


    “杜甫也在自己的詩裏提到過自己曾經擔任過參軍的事實,其實這些官職也隻是有名無實,虛職而已。”


    “杜甫當時已經44歲了,來到長安10多年,他慢慢學會了接受現實。”


    “當初的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骨氣,隻會讓自己一家老小陷於貧寒和溫飽都成問題的困難中。”


    “因為杜甫的官職基本是虛職,而朝廷也大多拜高踩地。”


    “杜甫每個月很夠領到的俸祿也是少得可伶,連一家人的溫飽都成了嚴重問題。”


    “那一年,杜甫的小兒子餓死在家中。”


    “杜甫為此寫了一首著名的《石壕吏》,讓人非常心碎。”


    王安石:杜甫在長安時期和李白的相遇,堪稱中華文學史上偉大的相遇。


    杜甫和李白實際的交往其實很有限,但卻很有意義。


    杜甫和李白真實相處的時間,集中在天寶年間。


    杜甫陪李白渡過黃河去了趟王屋山,拜訪得道高人。


    秋天又一起到宋州尋訪大詩人高適,登台飲酒。


    第二年秋天,兩人又在兗州重逢。


    兗州之會後,兩人雖然再無相見,但杜甫經常有詩來表達想念。


    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被卷入永王的軍事行動中,因此下獄。


    杜甫牽掛不已,連著好幾晚夢到李白,並為此作詩留念。


    從某種程度上說,李白是杜甫精神世界的一個參照,甚至就是杜甫另一個自我的投射。


    杜甫在詩裏說的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似乎更像是在說自己。


    對於杜甫來說,李白出現在他最迷茫的時候。


    讓杜甫求取功名利祿的世俗壓力下,看到了一種灑脫的人生。


    自古以來,在同一領域的巔峰人物,有很多終生難以相遇。


    隻有李白和杜甫,同處一個時代,並且他們彼此相遇了。


    杜甫和李白的相遇,是文學史上最激動人心的時刻。


    這是太陽與星星的相遇,或許隻有老子和孔子的相遇能與之媲美。


    李白具有濟蒼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負,這一點正好與杜甫的人生理想相契合,所以他們一見如故。


    李白愛憎分明、行俠重義的高尚品格,更是深深感召著杜甫。


    而最終使他們靈犀相通,不能相忘於江湖的,是他們對詩歌的探討。


    在每個人的一生中,或許都需要一個偶像,需要去膜拜,需要去仰望。


    杜甫是幸運的,他遇到了這個偶像李白。


    並且他的偶像完全接納了他,在真心地喜歡著他。


    因為對偶像的傾慕,所以思念。


    因為思念,所以寫詩。


    終其一生,杜甫為李白一共寫了十五首詩。


    不知李白初見杜甫的時候,有沒有料到,這個和自己如此投緣的年輕人,有一天會和自己在詩壇齊名。


    毋庸置疑的是,杜甫和李白遇見以後。


    李白對杜甫的肯定和欣賞,給了杜甫將詩歌繼續寫下去的巨大的信心和力量。


    “杜甫晚年,安史之亂爆發,人心惶惶,此時的唐玄宗選擇逃跑。”


    “在這一年,太子李亨即位,為唐肅宗,此時的杜甫也在避難。”


    “杜甫聽說了唐肅宗即位,國難當頭,杜甫想要為國家盡一份自己的力。”


    “可是在途中,杜甫被叛軍所俘,押到長安。”


    “叛軍並沒有把杜甫放在眼裏,可是杜甫一直都在憂國憂民。”


    “在此期間,他寫下了兩篇用血淚造就的文章,字字珠璣。”


    “文章表達了自己報國的忠貞和憂國憂民,可是他依舊懷才不遇。”


    “到了國難關頭,杜甫依舊沒有放棄為國效力。”


    “這時候,他偷偷逃出來,想投奔唐肅宗。”


    “杜甫依然不受重用,被授予左拾遺這個官職。”


    “這是他為國效力,實現自己誌向的開端,可是沒想到不久後還是被貶了。”


    “杜甫被貶後心情十分憂鬱,此時的杜甫年事已高,看盡了世態炎涼。”


    “因為杜甫為人說情,唐肅宗下令終生不再任用杜甫。”


    “在安史之亂的有一次戰亂中,杜甫目睹戰亂對百姓身心的摧殘。”


    “他在憂心之下寫下了被後世歌頌的三吏、三別,反映了當時百姓生活的疾苦,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


    “那時候正值戰亂,朝廷賦稅重,青壯年都要被抓去服勞役,剩下妻兒老小孤苦伶仃。”


    “杜甫在經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後,他不再對朝廷抱有任何幻想。”


    “也不再奢望能通過做官,達到治世救民於水火之中了。”


    “他厭惡了仕途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


    “他的心境再也不像當中站在山頂時的熱血沸騰了,隻剩下無奈和慨歎。”


    “於是他辭去了官職,在友人的幫助和接濟下,來到了成都建立了一座草堂,史稱杜甫草堂。”


    “後來,好友不停地給杜甫推薦官職。”


    “杜甫在此期間也擔任過很多官職,但是都比較小。”


    “杜甫幾次辭職,生活極其艱苦。”


    “那一年,杜甫想要迴鄉,乘舟遠行,正逢大亂。”


    “杜甫想投靠親戚,但是又逢大水,餓得幾天沒有吃東西。”


    “後來得貴人相救,洪水依然沒有退去。”


    “後來,杜甫在迴鄉的途中去世,時年59歲。”


    “杜甫一生憂國憂民,品德高尚,可是懷才不遇。”


    “都說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杜甫的經曆也非常的坎坷艱辛,也是他的辛酸往事造就了悲壯憂鬱的詩風。”


    “晚年的詩中突顯了自己的悲慘遭遇,所以詩風大多沉鬱頓挫。”


    “杜甫的詩也被稱為詩史,它反映了唐朝由盛轉衰的一個過程。”


    朱棣:杜甫的死因有很大的爭議,但真實的死因應該是病死的。


    杜甫的死因說法不一,有飲酒過多而死,有吃東西撐死,有失足落水溺死,有食物中毒而死。


    但杜甫的真實死因,早就在自己的詩文《登高》中明示過。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這裏的百年多病是杜甫形容自己多病,而在其他詩詞中也多次提到自己有病。


    杜甫之所以病逝,或許與自己一生的悲慘經曆有關。


    唐代重科舉,讀書人經常為了仕途夜讀。


    杜甫也經常看書到深夜,長期夜讀除了會影響視力,還會影響身體健康。


    唐人愛飲酒,杜甫的好友李白就是個酒壇子。


    唐朝的詩人喝酒,幾乎不吃飯,僅以行酒令等遊戲助興。


    這樣長期空腹喝酒,對身體的損失極大。


    杜甫具體有多愛酒,從他的詩中就可窺見一斑。


    杜甫青年中年時期,曾因經濟苦難長期性餓肚子,長此以往難免會留下病根。


    杜甫得知自己已經落下病根後,也一直未做醫治,反而還堅持飲酒作樂。


    如此一來,他的病情便也一步步惡化,到最後一發不可收拾。


    值得一提的是,杜甫去世時。


    唐朝終於不再動蕩,他所牽掛的黎民百姓也終於再次過上了安穩日子。


    想來,杜甫臨死時,應當已經瞑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酷酷的橙子並收藏我刷的視頻在古代爆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