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樂宮內!


    自從周清歸於鹹陽以來,前來這裏甚多。


    尤其是隨著國府、廷尉府邸、其餘中樞重臣一一建言以來,停留在興樂宮的時間越來越長。


    尤其是近日來,多有徹夜言談。


    臨近大朝會,諸般要事越來越多,需要即刻做出決斷的越來越多,關鍵每一項決斷要事牽扯的越來越多。


    “從蒙武將軍傳來的文書來看,如今五嶺之渠貫通,三路大軍南下,再有一年,便可兵鋒直達南海之地,越人遺族不為攔阻。”


    “從這份輿圖縮放尺度來看,整個江南之地,絲毫不遜色原有楚國之地,偏生其上之民連百萬都遠遠達不到。”


    冰山左右堆積,夏日滾滾熱浪相觸,白霧頓生,隨門窗洞開的微風徜徉,大殿之內自有清涼。


    由著計劃的時間,大朝會就這兩三日了。


    大小要事,八層以上搞定,隻剩下一二尚未徹底決斷之事,準備放在大朝會上公義。


    掃著大廳左側區域那幾位正在執筆細細抄錄典籍的王族公子,周清立於右側區域的一座屏風之前。


    那裏正懸掛著一副嶄新的羊皮輿圖,是蒙武派遣先鋒斥候率先從刻畫烙印的,雖然不算詳細,卻是大致輪廓有了。


    “江南之地,實在是遼闊。”


    “卻是所得甚少。”


    相邦王綰在列,也是看向那副輿圖,從輿圖上的標注來看,適合耕種的田地很少很少,大都是群山、大川,地形高低不平。


    除非花費相當長的時間,將那些茂密的叢林焚滅,而後不斷細化處理,才可成為可長久耕種的田地。


    雖如此,那些處理過的田地在地力上也比不上關中、中原、蜀中的地力,是以……對於三十萬大軍進入江南,並不算讚成。


    可若是將其攻下的話,也是極好的。


    畢竟,多了一處極大的土地,保不準在上麵就會有什麽礦藏之類的特產,足堪所用。


    “哈哈,江南之地目下的確沒有什麽用處,不過,許多事情我們先做了,後人就方便多了。”


    “如眼下諸夏之民,上古之時鮮少,三代之時千萬,而今兩三千萬。”


    “果然諸夏相安無事,休養生息,繁衍不斷,隻消百年,這個數目便會翻上一番,果然承平日久,將來超過萬萬之數也是正常。”


    “庶民多,而田地少,不算正常。”


    “現在將江南之地,甚至於北胡之地、遼東之地、大河以西之地先行占據,日後自有大繁華。”


    周清含笑道。


    當初王兄定下攻略江南的計策,廟堂之內反對的人不少,但王兄還是一力堅持了,盡管從去歲以來花費極大的人力、物力、財力。


    固然是開疆拓土之功,亦是高瞻遠矚之力。


    無論在什麽時候,支撐一個國家成為強國的根基,便是土地的多寡。


    土地多,自然有巨大的潛力,隻要路子正確,順水渠成。


    土地少,縱然一時僥幸,長遠也會自動被超越。


    春秋以來,為何諸國之間有不斷的衝突和廝殺,為何要一次次的攻城掠地,那就是根源。


    自己的城池和土地越來越多,人口越來越多,實力自當越來越強,很簡單的一個道理。


    “武真侯所言甚是。”


    “江南之地廣袤,眼下看似蠻荒,將來未必如此,起碼從鹹陽現在多出來的些許瓜果,滋味就相當不錯。”


    “還有一者,便是在下月前從大田令處所得,似乎在江南之南,有一年多熟之穀物,那些越人隨意耕種,便可收獲甚多,甚至於絲毫不遜色關中沃土。”


    “不知是真是假。”


    鹹陽令馮去疾亦是在列。


    冠帶而立,清朗一笑,看向那副輿圖,語落江南事。


    對於江南之地,當初大王決意平定諸夏之南的時候,自己是認同的,因為……若是不將那裏占據,很有可能諸國殘餘流竄其中,成為將來的隱患。


    果然將其攻略,則諸國之力不存,將來也可以處理江南地。


    一如巴蜀,百多年前,那裏也是有些蠻荒,如今為何?


    就是先例!


    江南地未來說不得也有這個可能。


    “有些事情當不會空穴來風。”


    “諸夏穀物成長,自有特點可尋,否則,難以被人所駕馭。”


    “江南之地的拓展,其實不為複雜,以諸多水係脈絡為源,逐步延伸,土地雖少,以河流兩側堆積之田地為引,千萬人輕而易舉。”


    “將來民力足夠,繼續拓展。”


    “當然,那些都是後人事,蒙武將軍這份文書,起碼是一個相當好的消息。”


    周清也不太清楚此刻那一年多熟的穀物是否被馴化,可……就算不為馴化,應該也可以找到。


    接下來自己有時間,可以親自去看看。


    說著,看向身側左右的馮去疾等人,不在那個話題上繼續多言。


    今日之事,並不在蒙武將軍的這份文書上。


    “下江南,定陰山,乃是一天下未完之舉。”


    “寡人同你等都有很多事情要做。”


    “相邦,大朝會諸般事準備如何?”


    秦王政一身輕便的黑色繡金絲袍,腳踏長靴,隨意冠帶,從上首走下,亦是笑語。


    蒙武這個時候送來這份文書,的確是一個好消息,五嶺之渠貫通,後勤糧草輜重不存在問題,許多相關人員的前往都簡單很多很多。


    大軍推進的速度起碼提升十倍。


    那裏本就沒有什麽太大的抵抗之力,甚至於蒙武曾趣言,相對於越人的威脅,那裏複雜的天候更為之恐怖。


    “大王。”


    “臣與諸位大臣商議,大朝會可依三件大事推進。”


    “一則,新朝開辟!”


    “三代以來,莫不如此,大秦掃滅諸國,一統諸夏,煊赫之功不遜色大禹、成湯、武王,自當有大秦統禦諸夏,開辟屬於大秦的諸夏歲月。”


    “二則,天子繼位!”


    “大秦掃滅六國,大王為秦國之主,自當為諸夏之主,諸夏之主曆來便是天子之身,便是諸夏天子。”


    “三則,風華典章!”


    “三代以來,無論大夏,還是大商、大周,均有迥異於前朝的獨一無二風華,那是新朝的根基,也是新朝隔絕前朝的彰顯。”


    “大王,以為如何?”


    相邦王綰近前一禮,將大朝會準備之事一一到來。


    大朝會上涉及的事情很多很多,無論如何,都起碼要有一個章程不是,要有一個順序不是。


    而作為大秦一天下之後的第一個大朝會,自然須得明晰綱要。


    其餘諸事可緩緩推進。


    他們有足夠的時間。


    “新朝開辟。”


    “繼天子位。”


    “風華典章。”


    “連日來,寡人同武真侯商議眾多,所得也是眾多,故而覺得現在還不到處理所謂新朝、天子位、風華典章之時。”


    “蒙毅,功冊可有齊備?”


    秦王政聞此,陷入沉吟,一雙有神的丹鳳之眸掃過相邦王綰、李斯、馮去疾、國尉等人。


    搖搖頭,雙手背負身後,相邦所謀固然不錯。


    卻非自己心性所至。


    起碼,暫時還不是處理那些事情的時候。


    念此,看向蒙毅。


    “大王,都已經準備完畢。”


    蒙毅在側,近前一禮,沉聲而道,這是自己負責的事情,從書錄完畢之後,又重新整理了兩遍。


    不說沒有半點遺漏,起碼在自己的環節上,沒有出現任何問題。


    至於其它環節,如果有人想死的話,也無所謂。


    “大王,掃滅六國,一統天下的第一次大朝會,依從典籍,是要與之鋪排,彰顯大秦強盛之勢。”


    馮去疾看向王綰,看向武真侯,進而上前一步,說道己身之言。


    大的典章禮儀落下,大秦便是確立自己對於諸夏真正的通知,如此,再行施展一樁樁大事也不遲。


    “依從典籍?”


    “既然是新朝,何必依從前朝典籍,眼下齊魯剛滅不久,諸夏仍舊板蕩,山東諸地仍在加緊整治。”


    “對於新朝所思不為重要,寡人之決,接下來的這一次大朝會新朝、天子位不著急。”


    “先行依從大秦大戰之後的朝會方略,大賞群臣文武,大謀諸夏方略。”


    “爾等以為如何?”


    秦王政笑道。


    相邦、鹹陽令之言豈非同前言自相矛盾?


    期時,那些並不重要。


    王弟曾和自己說過,大秦目下的根基仍為老秦人,仍為那些在山東大地上辛勤整治諸地的老秦人、功臣之人。


    那些人必須給予大力嘉獎。


    先行穩固根基,而後以謀大事。


    以免因大事,而怠慢有功老秦人。


    此外,空出一定的時間,也能夠令接下來的諸夏之謀略更為深刻。


    晚了一點,好處甚多。


    何樂而不為?


    “這……,大王,大朝會開設於何處?”


    王綰暗自歎道。


    細細沉思大王之言,再次問道。


    “章台宮!”


    “下一次大朝會鹹陽宮!”


    秦王政給予快速迴應。


    “喏!”


    王綰連忙一禮。


    果如此,倒也沒有什麽。


    該準備的東西不會浪費的,僅僅晚了一點點罷了。


    “李斯,廷尉府一體謀劃不得懈怠。”


    秦王政視線落在廷尉李斯身上。


    一天下諸般要事,廷尉府邸負責的不少,許多都是要在大朝會推進的要事,國府主要負責的是總體統籌。


    需要廷尉府實施的很多很多。


    “喏。”


    李斯一禮。


    “關於蒙武文書所言,國府一應給予批準。”


    秦王政指著屏風上懸掛的那幅輿圖,蒙武前來的書信,不僅僅是前來報喜,還有其它的事情。


    比如國府派遣要人整治大軍攻占的地方。


    比如各大行署派出專人,前往江南之地,勘探是否有值得的礦藏之類。


    “大王,國府上下已經做好準備。”


    “隨時可以派遣他們南下。”


    王綰輕輕一笑,那是國府的職責。


    何況,就算沒有蒙武將軍的這份文書,按照從江南每半月前來鹹陽的一份份文書,都必須派遣要人了。


    “當如此。”


    秦王政很滿意。


    “今日相召武真侯同諸位,還有一樁要事。”


    “扶蘇。”


    “你等的《商君書》抄錄的如何?”


    隨即,秦王政身軀微側,看向廳殿內扶蘇等人。


    至今日,後宮誕下的諸位公子有十一人,年過十歲的有五人,長子扶蘇,其次便是將閭、胡亥、鬆希、涇。


    五人今日被招至這裏,木案陳列,抄錄《商君書》,不知道父王何意?


    卻也不敢多問,隻能是執筆按照各自手中一般無二的《商君書》抄錄著,一張張白紙上落下一枚枚黑色大字。


    已然抄錄許久。


    “父王!”


    “尚未抄錄完一半。”


    淺白色的長衫著身,眉目俊逸盎然,束發垂於身後,聞父王之言,從案後起身,為之一禮,緩聲而應。


    知曉父王要他們抄錄《商君書》,自然不敢有所差池,也許父王要考察他們呢?比如考察他們對於《商君書》的了解。


    不是沒有這個可能性。


    “父王,再有兩個時辰當可抄錄完畢。”


    胡亥四人也是從案後起身,看著自己抄錄的進度,也是一語。


    “父王,將閭也是如此。”


    一位歲數並不遜色胡亥的少年人一禮。


    “……。”


    其餘兩位公子也是頷首稱是。


    《商君書》字數很多,他們抄錄的很慢。


    “暫時無需抄錄了。”


    “李仲,遣人將五位公子所抄錄的紙張張貼屏風上。”


    平靜的眼神一一掃過扶蘇五人,秦王政踏步近前,行至扶蘇的岸邊,抬手拿起一張,隨意看著。


    數息之後,行至將閭的案前,也是拿起一張看了看。


    如此,先後將五人所抄錄的《商君書》內容一覽,沒有評價,看向殿外。


    “喏!”


    李仲那洪亮的聲音傳來。


    當即,便是數人快速的將五位公子所抄錄的《商君書》內容一一張貼在嶄新的屏風上。


    相邦王綰等人在側,不知道大王此舉何意?


    讓諸公子抄錄《商君書》?


    似乎諸公子都會背誦《商君書》吧,這也算是中央學宮的必備科目之一,是每一位大秦官員的立身之本。


    畢竟,大王頗為喜歡此書。


    卻是五位公子今日出現在興樂宮殿內,還是他們一行人論事之時,這卻是不常見!


    不。


    不是不常見。


    而是根本不存在。


    興樂宮內,在他們一應君臣論政之時,從未有公子在旁聽政,以前從未有過,偏偏今日有了?


    還是在大朝會之前!


    還是討論一樁樁涉及一天下的要事之前!


    難道……,王綰心有所感,看向公子扶蘇,那是公子之長,近年來一直在外曆練,身為相邦,對於扶蘇的曆練過程很清楚。


    而大王又從來不會做無意義的事情。


    尤其是在一些關鍵問題上。


    莫不是……?


    王綰突然間想到了什麽,沒來由的眼眸深處掠過一絲喜意,莫不是真如自己所猜測的那般。


    心緒繁多,看向身旁的馮去疾。


    正合四目相對,意蘊難明,進而又一同看向扶蘇公子五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秦時小說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偶米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偶米粉並收藏秦時小說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