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年,朱元璋退位,朱標登基,年號興統。


    朱標登基之前的五年,除了在歐洲,大明基本上沒有在發生任何戰爭。


    經過五年的休養生息,大明王朝的富庶程度達到了空前的高度。


    新推出的電視機,一進入市場,便直接銷售了十萬台。


    大明總人口經過二十年的和平發展,外加多生的鼓勵政策,以及對女嬰的保護,已經爬升到了恐怖的一億五千萬。


    而且這個人口增長率,還在以4.9的恐怖比例繼續攀升。


    這個比例就相當於,平均一個女性一生會生育五個孩子。


    如果繼續保持這個比例,雖然一名女性不可能一年生五個,但是在高生育率的加持之下,在算上死亡率來計算,大概六到八年大明的人口就會翻一倍。


    這個增長的比例是恐怖的,同時經過戶部的計算,因為朝廷的保護女嬰政策,民間的女性數量目前已經超過了普通男性。


    且女嬰因為保護政策的原因,相比於男嬰的數量,也要多出大概十萬左右。


    隻不過,相比於人口的增長,朱標此時最主要的目標,還是統一世界。


    五年的休養生息,此時正是最好出戰的時候。


    這五年的休息時間,朱元璋建造軍艦的動作也沒停止。


    如今朱標登基,正是軍艦派上用場的時候。


    大明八大港口,浩浩蕩蕩的停靠著各類級別軍艦,統共四百艘。


    除了保護沿海需要的五十艘之外,其他的軍艦,全部撲向歐洲。


    封鎖整個歐洲的沿海,困死所有的歐洲國家。


    湯和徐達吳禎吳良這些人,已經去世,而大明的第二代武將,則是這些開國武將的後人。


    駕船,遠洋,征服歐洲。


    與此同時,民間的自發殖民也沒有消停。


    澳洲大陸上,一塊塊礦產土地被標記占據,當地一部分原住民歸順大明,還剩下一小部分則認為澳洲是澳洲人的澳洲,不是大明人的澳洲。


    對於這些人,都不用朱標想著出手,前來圈地的商人直接派出侍衛就能剿滅他們。


    鎧甲,刀劍,古戰場的武器和裝備,在澳洲的殖民之路上煥發了第二春。


    與澳洲相同,南北美洲的境遇也差不多,隻不過北美洲的人種和漢人都差不多,所以這裏的人還算好一些,隻是通過經濟殖民的方式,把控著這裏人生活的方方麵麵。


    對了,有一個商人很聰明的帶來一台電視機,每天給這些人播放大明的考古故事,成功誆騙了七八千北美原住民,讓他們把大明當做了祖先之地。


    戰爭和殖民越演愈烈,大明的內部卻一片靜好。


    畢竟和以往不同,以前打仗是純粹的虧本,現在打仗是打一天賺一天,可以說是全民都處在聞戰則喜的心態之中。


    興統五年,澳洲最後一塊地區也被探明,規劃進了大明的領土之中,朱標賜澳洲新名“金洲”,寓意此地多金石礦藏。


    興統六年,朱標的兒子朱雄英冊封太子,臨朝聽政,同年南美和北美洲分別賜予新名字,“膠洲”和“稷洲”。


    興統十年,坦克跨過蒙古草原,直奔東歐,歐洲三麵環敵。


    同年,張天賜提出最後一個理論,量子力學。


    這個新的理論,成功讓科學院的物理部集體懵逼,開始要麽質疑世界的真實性,要麽質疑張天賜的權威性。


    張天賜不在乎這些,反正後世自己能掏出來的東西,自己是一點都沒保留的全都掏出來了。


    後人怎麽理解怎麽學習,怎麽認知,那就不是張天賜思考的事了。


    興統十一年,張天賜和朱標申請,辭去了所有的職務。


    對於這個改變大明命運的男人,朱標給予了張天賜最大尊重……可以出應天。


    沒辦法,張天賜名聲之大,早已在民間被封為新聖人,名聲遠遠超過了當年的孔夫子一族。


    誰讓張天賜學術技術都能搞,商人富豪農民學子,無論哪個群體都能受益,這樣一個能惠利全部群體的人,不是聖人還是什麽。


    按理來說,死掉的聖人才是好聖人,但是張天賜畢竟是朱標名義上的老師,同時也沒有任何軍權,本身也不會帶兵打仗。


    考慮種種之後,朱標才同意,允許張天賜全世界旅遊的想法。


    興統十一年三月,朱元璋垂垂老矣,即便是有太醫院各種新的技術保護,朱元璋最後還是隻堅持了不到一個月,便去世了。


    臨了去世之前,朱元璋還罵了朱標一句:“哭哭唧唧的,一點都不像咱。咱是去找你娘了,是好事,不用哭。”


    早年間,朱元璋曾許下了殉葬的製度,即沒有為朱元璋生育過的妃子,在他死後要為他殉葬。


    隻不過張天賜改變了曆史進程,在洪武十五年的時候,這個所謂的祖宗之法,便因為馬皇後的遺言而被廢除了。


    朱元璋去世之前,朱標雖然是皇帝,但是仍然居住在東宮,皇宮一直都是朱標留給朱元璋養老的地方。


    禮部曾有不要命的官員上前諫言,後來就被朱標扒了皮,吊在了城門口。


    興統十四年,歐洲一統,亞歐大陸連成一片,朱標的目光,望向了一直緊張不安的亞非鏈接地的國家。


    興統十八年,朱雄英任常任副皇帝,生母常安若去世,朱標哭至昏厥,張天賜在蜀地旅遊,聽聞消息後帶著妻子吳夢琪,迴到應天以師父的身份參加葬禮。


    興統二十年,亞非連接地的十八小國盡數被消滅,世界上再無國家政權,名義上大明統一全世界。


    興統二十二年,大明人口達到了七億,曾經計算過人口增長的徐本早已去世。朱標開放外娶政策,漢人男子在娶漢人女子之後,可以再娶外族女子一人為側室。


    同年,互聯網進入發展階段,大明的個人電腦數量,突破了一千萬台,網絡遊戲和論壇出現,張天賜少有的上交奏折,要求互聯網實名登陸,朱標采納。


    興統二十四年,陶成道以八十九歲高齡去世,去世前一年,主導的登月計劃接近尾聲。


    興統二十五年,張天賜提出新能源汽車概念,朱標開始向新能源汽車方向主持研發,同年正陽子以九十五歲高齡去世。


    興統三十年,地球上最後一塊大陸,南極洲士兵督府建立,地球從名義一統,轉變至真正的一統。


    同年年底,朱標宣布退位,朱雄英登基,年號開宇。同年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下海,世界各地的造反勢力,大受打擊。


    開宇一年初,載人登月成功,人類第一次踏足第二個星球,世界人民都在以身為明國人的身份為榮,以擁有漢人血統為驕傲。


    開宇五年,一個空間站建成,人類第一次在太空建立科考站。


    開宇十年,張天賜去世,舉國悲傷,三個月後,吳夢琪思念成疾因病去世,朱雄英任張天賜其孫,為皇孫少師。


    開宇十一年,朱雄英立朱文陞為常任副皇帝,開始逐漸移交權力於自己的兒子,同年開啟月球基地計劃,以及火星載人登陸計劃。


    開元十五年,朱雄英去世,朱文陞登基,年號光盛。


    光盛一年,朱標去世,後世人稱懿文帝。


    祖孫三代,一個勵精圖治,一個一統世界,一個探索宇宙,後世並稱大明三世英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第一工業巨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邊人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邊人暖並收藏大明第一工業巨匠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