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轉眼,便是兩年之後。
洪武十八年,開春,朱標少有的又挨打了。
老朱抄著柳條,氣喘籲籲的看著跑出老遠的朱標,忍不住大罵道:“你個小兔崽子!雄英才十一歲,你就開始讓他處理政務,有你這麽當爹的嗎?”
朱標撇了撇嘴:“當年我十歲你就讓我處理政務,十一歲怎麽了?也不早了。”
“而且哪裏是處理政務,就是讓他練一練手,那麽多折子不還是我自己批。”
朱元璋冷哼一聲:“咱說不行就是不行!”
朱標扯了扯嘴角,嘟囔著:“隔代親,有了孫子忘了兒。”
可能是朱標的聲音有些大,聽到朱標的話,朱元璋差點沒忍住上去就是一腳。
對於這父子倆的打鬧,馬皇後坐在一旁看的樂樂嗬嗬,隻是消瘦的身體和枯槁的皮膚,都在暗示著馬皇後命不久矣。
洪武十九年,一整年發生的事情,震驚了整個大明。
十九年年初,張天賜和朱標共同提議之下,開始大基建,要把大明打造成世界上最先進的地上天國。
二月的時候,陶成道的火箭上天計劃再一次失敗……失敗了一半。
火箭成功上天,但是火箭上的無線電莫名損壞,沒辦法將消息傳迴地麵上的信息接收台。
好在原本的計劃隻是上天轉一圈,在火箭上天一周之後,便隨著重力迴歸地麵。
因為這次火箭的落地,在南美洲尋找火箭殘骸的人,還意外發現了一個儲量豐富的銅礦。
作為最基礎的子彈外殼材料,銅是大明一直所稀缺的材料。
在發現這個銅礦之前,大明一直是用複合鋼來做子彈的外殼。
等殘骸送迴到科學院,陶成道立刻激動的將其中的探測儀器拆出來。
結果很遺憾,負責探測太空環境的儀器全都被損壞,可以說這次的發射和以前沒什麽太大的區別,還是一樣往天空中扔銀子玩。
不過,好歹這次發射成功,也算是印證了大明的技術,已經能夠將東西投入到太空。
五月,大基建計劃開始,這個行為直接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隻可惜大明有嚴格的人口遷移管製,那些大明飛地的居民,隻能看著大明在越來越好。
隨著基建計劃的開始,越來越多的承包商成為富翁。
不過一個月的時間,等到六月份的時候,張天賜將優化的差不多的電腦推入到市場中。
標價一萬五千明錢,昂貴的價格直接勸退了大量的平民,倒是有很多把張天賜當做聖人的富豪,紛紛出手購買,表示對張天賜的支持。
張天賜做夢也想不到,本來就是發布著玩的東西,居然還能引起粉絲效應。
麵對這個結果,張天賜苦笑著搖頭,並沒有多說什麽。
九月,馬皇後病重的消息意外泄露,傳遍全國。
作為天下女子的表率,想不到最難過的人群不是天下的女子,而富商和官僚。
好在朱元璋沒有痛失朱雄英,心態還沒有徹底崩潰。
雖然馬皇後的去世讓朱元璋痛哭,差點昏厥過去,但是後來的大開殺戒,還是沒有發生。
隻是在沒人注意的角落中,張天賜越來越低調,甚至都很少出現在皇宮和科學院。
作為大明現在最大的功臣,張天賜的故意隱退,沒有掀起太大的波瀾。
時間匆匆而過,轉眼便到了洪武二十年。
開年當天,陶成道為大明獻上了建國二十年最好的賀禮。
一艘經過改進的火箭製造成功,成功在元旦那天發射成功。
當太空中的照片,轉化成電信號,成功傳輸迴大明科學院的那一刻,整個大明再一次沸騰。
經過修飾後的照片,地球湛藍的表麵,和漆黑無垠的背景互相映襯。
也是在這一天,歐洲、澳洲、非洲、亞洲、北美五個地區的通訊設施完工,世界在還沒有進入蒸汽時代的時候,便提前一步進入到了互聯網時代。
地球照片一瞬間在全世界各地成為熱點,幾乎所有人在出門的時候,都會聊上一句關於太空的新聞報道。
這個消息讓漢人振奮,但是卻讓歐洲人在絕望上變得更加絕望。
我們連複刻發電機都沒做到,你們怎麽就上太空了。
大明越先進,敵人就越絕望。
與此同時,大明的電視、鋼筆圓珠筆、電話開始進入到歐洲各地的富人圈子中。
能在飛地中享受到大明的先進,這些富人就更不願意迴到原本的歐洲國度。
以至於大明在歐洲就好像一個抽水泵一樣,即便不用發動戰爭,也能通過先進和良好的經商環境,開始狠狠地吸取東歐國家的財富。
六月,朱元璋似乎還沒有從喪妻之痛中走出來,這一次朱元璋沒有通知朱標,而是默默的宣布了退位。
朱標正式登基,越發的繁忙起來,也很少有時間再去看望朱元璋。
此時此刻的朱元璋身居皇宮,卻好像迴到了小時候生活的土胚房一樣,每日逗一逗小孫子,便再無他求。
張天賜也老了,洪武三年的時候便是二十多歲的小夥子,如今張天賜已經四十多歲。
相比於年輕時候的氣盛,張天賜更希望安安穩穩的活到年老。
隨著自己能掏出的知識越來越少,張天賜對科學院的管控也越來越放鬆,逐漸將權力遞交給下一代。
可是作為大明科學一脈的創造者,張天賜的名望經過十幾年的發酵,已經和當年的孔氏不相上下。
好在朱標對自己還是一如既往的信任,甚至否決了張天賜想要通過爆料抄襲來自汙的手段。
“張師,大明容得下孔家,自然就容得下張師,當年去除孔家也不是因為容不下,而是因為影響到了大明的發展。”
“張師於國有益,不可汙穢。”
對於朱標的說法,張天賜沉默的應允下來。
迴歸到平穩的生活,好像迴到了當初那個和韓老一起在小院子生活的日子。
看著一兒一女跟著妻子讀書認字,張天賜看向外太空,緩緩做起自己最後能做的事。
掏出一根筆,在紙上默默寫下《統一場理論》。
(全書完)
洪武十八年,開春,朱標少有的又挨打了。
老朱抄著柳條,氣喘籲籲的看著跑出老遠的朱標,忍不住大罵道:“你個小兔崽子!雄英才十一歲,你就開始讓他處理政務,有你這麽當爹的嗎?”
朱標撇了撇嘴:“當年我十歲你就讓我處理政務,十一歲怎麽了?也不早了。”
“而且哪裏是處理政務,就是讓他練一練手,那麽多折子不還是我自己批。”
朱元璋冷哼一聲:“咱說不行就是不行!”
朱標扯了扯嘴角,嘟囔著:“隔代親,有了孫子忘了兒。”
可能是朱標的聲音有些大,聽到朱標的話,朱元璋差點沒忍住上去就是一腳。
對於這父子倆的打鬧,馬皇後坐在一旁看的樂樂嗬嗬,隻是消瘦的身體和枯槁的皮膚,都在暗示著馬皇後命不久矣。
洪武十九年,一整年發生的事情,震驚了整個大明。
十九年年初,張天賜和朱標共同提議之下,開始大基建,要把大明打造成世界上最先進的地上天國。
二月的時候,陶成道的火箭上天計劃再一次失敗……失敗了一半。
火箭成功上天,但是火箭上的無線電莫名損壞,沒辦法將消息傳迴地麵上的信息接收台。
好在原本的計劃隻是上天轉一圈,在火箭上天一周之後,便隨著重力迴歸地麵。
因為這次火箭的落地,在南美洲尋找火箭殘骸的人,還意外發現了一個儲量豐富的銅礦。
作為最基礎的子彈外殼材料,銅是大明一直所稀缺的材料。
在發現這個銅礦之前,大明一直是用複合鋼來做子彈的外殼。
等殘骸送迴到科學院,陶成道立刻激動的將其中的探測儀器拆出來。
結果很遺憾,負責探測太空環境的儀器全都被損壞,可以說這次的發射和以前沒什麽太大的區別,還是一樣往天空中扔銀子玩。
不過,好歹這次發射成功,也算是印證了大明的技術,已經能夠將東西投入到太空。
五月,大基建計劃開始,這個行為直接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隻可惜大明有嚴格的人口遷移管製,那些大明飛地的居民,隻能看著大明在越來越好。
隨著基建計劃的開始,越來越多的承包商成為富翁。
不過一個月的時間,等到六月份的時候,張天賜將優化的差不多的電腦推入到市場中。
標價一萬五千明錢,昂貴的價格直接勸退了大量的平民,倒是有很多把張天賜當做聖人的富豪,紛紛出手購買,表示對張天賜的支持。
張天賜做夢也想不到,本來就是發布著玩的東西,居然還能引起粉絲效應。
麵對這個結果,張天賜苦笑著搖頭,並沒有多說什麽。
九月,馬皇後病重的消息意外泄露,傳遍全國。
作為天下女子的表率,想不到最難過的人群不是天下的女子,而富商和官僚。
好在朱元璋沒有痛失朱雄英,心態還沒有徹底崩潰。
雖然馬皇後的去世讓朱元璋痛哭,差點昏厥過去,但是後來的大開殺戒,還是沒有發生。
隻是在沒人注意的角落中,張天賜越來越低調,甚至都很少出現在皇宮和科學院。
作為大明現在最大的功臣,張天賜的故意隱退,沒有掀起太大的波瀾。
時間匆匆而過,轉眼便到了洪武二十年。
開年當天,陶成道為大明獻上了建國二十年最好的賀禮。
一艘經過改進的火箭製造成功,成功在元旦那天發射成功。
當太空中的照片,轉化成電信號,成功傳輸迴大明科學院的那一刻,整個大明再一次沸騰。
經過修飾後的照片,地球湛藍的表麵,和漆黑無垠的背景互相映襯。
也是在這一天,歐洲、澳洲、非洲、亞洲、北美五個地區的通訊設施完工,世界在還沒有進入蒸汽時代的時候,便提前一步進入到了互聯網時代。
地球照片一瞬間在全世界各地成為熱點,幾乎所有人在出門的時候,都會聊上一句關於太空的新聞報道。
這個消息讓漢人振奮,但是卻讓歐洲人在絕望上變得更加絕望。
我們連複刻發電機都沒做到,你們怎麽就上太空了。
大明越先進,敵人就越絕望。
與此同時,大明的電視、鋼筆圓珠筆、電話開始進入到歐洲各地的富人圈子中。
能在飛地中享受到大明的先進,這些富人就更不願意迴到原本的歐洲國度。
以至於大明在歐洲就好像一個抽水泵一樣,即便不用發動戰爭,也能通過先進和良好的經商環境,開始狠狠地吸取東歐國家的財富。
六月,朱元璋似乎還沒有從喪妻之痛中走出來,這一次朱元璋沒有通知朱標,而是默默的宣布了退位。
朱標正式登基,越發的繁忙起來,也很少有時間再去看望朱元璋。
此時此刻的朱元璋身居皇宮,卻好像迴到了小時候生活的土胚房一樣,每日逗一逗小孫子,便再無他求。
張天賜也老了,洪武三年的時候便是二十多歲的小夥子,如今張天賜已經四十多歲。
相比於年輕時候的氣盛,張天賜更希望安安穩穩的活到年老。
隨著自己能掏出的知識越來越少,張天賜對科學院的管控也越來越放鬆,逐漸將權力遞交給下一代。
可是作為大明科學一脈的創造者,張天賜的名望經過十幾年的發酵,已經和當年的孔氏不相上下。
好在朱標對自己還是一如既往的信任,甚至否決了張天賜想要通過爆料抄襲來自汙的手段。
“張師,大明容得下孔家,自然就容得下張師,當年去除孔家也不是因為容不下,而是因為影響到了大明的發展。”
“張師於國有益,不可汙穢。”
對於朱標的說法,張天賜沉默的應允下來。
迴歸到平穩的生活,好像迴到了當初那個和韓老一起在小院子生活的日子。
看著一兒一女跟著妻子讀書認字,張天賜看向外太空,緩緩做起自己最後能做的事。
掏出一根筆,在紙上默默寫下《統一場理論》。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