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賜讓整個科學院都開始向著一個方向研究之後,科技的突破速度顯然快了很多。
在此之前,科學院的研究模式就和後世的科研所差不多,在一個大框架中讓這些科研學者自由選擇課題研究。
這種好處是奠定基礎,充實科研論文的數量,能讓後來者有跡可循。
奠定基礎雖然好,但是和張天賜畢竟兩世為人都是年輕人,對於以年為基礎的科研,確確實實忍不下這個耐心。
就在張天賜開始全力向著電子槍搞突破的時候,大明正在世界上大發力。
第二批美洲探索船隊此時剛剛抵達北美,為了建立中轉站,這一次朱元璋直接派出大大小小的船隻上百艘,向著美洲航線開始前進。
坎帕斯半島、阿拉斯加半島,這些原本人跡罕至的地方,都被大明占領,建立了第一塊屬於大明的海外殖民地。
說是殖民地也不對,應該算是大明的海外飛地。
對於殖民地的定義,本質上在於對當地的無止境壓榨。
而飛地那就屬於本國領土,是要考慮發展和民生的。
一座又一座燈塔建成,航海圖朱元璋也順便公布給民間。
在此之前,民間隻知道大明發現了一塊比大明還要大領土,而且是無人居住的大平原,非常適合種植從美洲帶迴來的玉米。
而今隨著朝廷公布航海圖,民間的船隊這才發現,這哪是比大明還大,這可比大明大太多了。
為了盡快實行占領,朱元璋直接下令,占下的土地前七十年不收任何農業和土地稅。
這一優惠政策可讓這群商人欣喜萬分。
以他們的運力,他們是不敢想將農產品帶迴大明。
但是他們知道,未來這塊地方一定屬於大明,這樣一來,誰能提前占下更多的土地,那誰就是新土地上的地主。
這個消息不僅僅吸引了這群有船的商人,更是吸引了那些沿海地區的地主。
更多的土地,就是這群地主的命脈,而因為大明的土地改革,這群地主都成了偽地主,手裏的土地不再是屬於自己,這個稅逃不掉,朝廷又規定了工家,這讓地主的收益大大減少。
為了滿足自己的擴張欲望,地主的目光開始看向那些海外的領土。
新規定發布的第二天,朱元璋立刻就發現了新規中的一個漏洞,趕忙打補丁給補上。
占領地的當地人不算大明人,但是殺害虐待當地人,依然會被按照原本的律法懲罰。
這個補丁也算是免得那些當地的土人都變成活體農具,也算是大明的一種文明體現了。
對於這點小補丁,雖然地主們不是很高興,但是也沒多太在意。
畢竟不能當奴隸使喚,那就當做長工用嘛,給點糧食就行了,重點是朝廷不收農稅,這才是真正的大頭。
就在大明北美艦隊到達北美之後,大明民間的船隊也浩浩蕩蕩,開始按照朝廷發布的航海圖向北美探索。
有些人選擇半路在西伯利亞開拓,目標便是當地的礦石和石油。
有的人則選擇逆向而行,隨著大明歐洲艦隊的腳步,去占領非洲地區。
這次大擴張行為,也為搖搖欲墜的天竺政壇,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
先是大量的大明刀劍鎧甲換走了大量的糧食,然後又是大明的商人在民間自主的收購糧食。
這一行為,直接導致天竺境內三國的糧食價格暴漲,底層的百姓生活開始越發困難。
原本作為貴族的三國皇室是不在意那些底層人的生活。
但是當饑荒開始爆發的時候,這些皇室開始意識到不對勁的地方。
開倉賑災,和大明一樣的操作,卻在官員打開官倉的時候,發現國家倉庫中的糧食,居然都被中飽私囊的官員變賣給了大明。
這一下可好,直接讓原本盛產糧食的天竺,開始大規模爆發饑荒。
作為地上天國,現存人類唯一的文明燈塔,大明怎麽可能袖手旁觀。
直接用天竺人的糧食,開始在天竺救濟當地的百姓。
當然了,想領救濟糧也不是那麽簡單的,必須承認世界上沒有神,也必須反對天竺教。
作為天竺教是立國之本的天竺,這種行為老百姓怎麽可能接受。
我吃了半輩子的苦,你現在告訴我沒有神仙,那我轉世的希望怎麽辦?
大明可不管這些,你不在眾人麵前喊要求的台詞就是不行。
以至於頭半個月的時間,天竺根本沒多少人領取大明的救濟糧。
但是當時間推移,人越來饑餓之後。
什麽皇帝神仙都比不上眼前的米飯。
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大喊打倒天竺教,越來越多人吃上飽飯之後,那些原本堅持著信仰的人也開始動搖了。
在雙方人數不平等的時候,誰的資源更多誰就更有話語權。
當資源一樣多的時候,誰的人更多誰就更有話語權。
而現在天竺的民間,反對天竺教的人不僅有資源,人也開始越來越多。
當人數越來越多,反對天竺教的思想越來越嚴重,這群曾經信教的人隻會有兩種結果。
第一就是徹底摒棄神明和宗教,從此走上唯物主義的道路。
這是大明主要招攬的對象。
第二種則會報複性的更加信任對自己好的人,並且將對方當做新的宗教開始崇拜。
這是大明主要控製的人群。
一時間,一些叫做“大明教”“華夏教”的奇怪宗教,開始在底層百姓中自然誕生。
對於這個奇葩的情況,朱元璋直接叫來閉關了三個月張天賜。
“這是怎麽迴事?”朱元璋指著情報,一臉懵逼的看向張天賜。
張天賜接過情報一看,也是一臉懵逼。
“這都什麽跟什麽,天竺?天竺人不信天竺教,把大明人當做神?”
“還要多生女兒,和大明人通婚,改進自己的血統?陛下,這都是你給天竺灌輸的?”
朱元璋一扯嘴角:“你可別胡說八道,我能幹這種缺德事?我就是收購天竺的糧食,讓天竺發生饑荒而已。”
在此之前,科學院的研究模式就和後世的科研所差不多,在一個大框架中讓這些科研學者自由選擇課題研究。
這種好處是奠定基礎,充實科研論文的數量,能讓後來者有跡可循。
奠定基礎雖然好,但是和張天賜畢竟兩世為人都是年輕人,對於以年為基礎的科研,確確實實忍不下這個耐心。
就在張天賜開始全力向著電子槍搞突破的時候,大明正在世界上大發力。
第二批美洲探索船隊此時剛剛抵達北美,為了建立中轉站,這一次朱元璋直接派出大大小小的船隻上百艘,向著美洲航線開始前進。
坎帕斯半島、阿拉斯加半島,這些原本人跡罕至的地方,都被大明占領,建立了第一塊屬於大明的海外殖民地。
說是殖民地也不對,應該算是大明的海外飛地。
對於殖民地的定義,本質上在於對當地的無止境壓榨。
而飛地那就屬於本國領土,是要考慮發展和民生的。
一座又一座燈塔建成,航海圖朱元璋也順便公布給民間。
在此之前,民間隻知道大明發現了一塊比大明還要大領土,而且是無人居住的大平原,非常適合種植從美洲帶迴來的玉米。
而今隨著朝廷公布航海圖,民間的船隊這才發現,這哪是比大明還大,這可比大明大太多了。
為了盡快實行占領,朱元璋直接下令,占下的土地前七十年不收任何農業和土地稅。
這一優惠政策可讓這群商人欣喜萬分。
以他們的運力,他們是不敢想將農產品帶迴大明。
但是他們知道,未來這塊地方一定屬於大明,這樣一來,誰能提前占下更多的土地,那誰就是新土地上的地主。
這個消息不僅僅吸引了這群有船的商人,更是吸引了那些沿海地區的地主。
更多的土地,就是這群地主的命脈,而因為大明的土地改革,這群地主都成了偽地主,手裏的土地不再是屬於自己,這個稅逃不掉,朝廷又規定了工家,這讓地主的收益大大減少。
為了滿足自己的擴張欲望,地主的目光開始看向那些海外的領土。
新規定發布的第二天,朱元璋立刻就發現了新規中的一個漏洞,趕忙打補丁給補上。
占領地的當地人不算大明人,但是殺害虐待當地人,依然會被按照原本的律法懲罰。
這個補丁也算是免得那些當地的土人都變成活體農具,也算是大明的一種文明體現了。
對於這點小補丁,雖然地主們不是很高興,但是也沒多太在意。
畢竟不能當奴隸使喚,那就當做長工用嘛,給點糧食就行了,重點是朝廷不收農稅,這才是真正的大頭。
就在大明北美艦隊到達北美之後,大明民間的船隊也浩浩蕩蕩,開始按照朝廷發布的航海圖向北美探索。
有些人選擇半路在西伯利亞開拓,目標便是當地的礦石和石油。
有的人則選擇逆向而行,隨著大明歐洲艦隊的腳步,去占領非洲地區。
這次大擴張行為,也為搖搖欲墜的天竺政壇,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
先是大量的大明刀劍鎧甲換走了大量的糧食,然後又是大明的商人在民間自主的收購糧食。
這一行為,直接導致天竺境內三國的糧食價格暴漲,底層的百姓生活開始越發困難。
原本作為貴族的三國皇室是不在意那些底層人的生活。
但是當饑荒開始爆發的時候,這些皇室開始意識到不對勁的地方。
開倉賑災,和大明一樣的操作,卻在官員打開官倉的時候,發現國家倉庫中的糧食,居然都被中飽私囊的官員變賣給了大明。
這一下可好,直接讓原本盛產糧食的天竺,開始大規模爆發饑荒。
作為地上天國,現存人類唯一的文明燈塔,大明怎麽可能袖手旁觀。
直接用天竺人的糧食,開始在天竺救濟當地的百姓。
當然了,想領救濟糧也不是那麽簡單的,必須承認世界上沒有神,也必須反對天竺教。
作為天竺教是立國之本的天竺,這種行為老百姓怎麽可能接受。
我吃了半輩子的苦,你現在告訴我沒有神仙,那我轉世的希望怎麽辦?
大明可不管這些,你不在眾人麵前喊要求的台詞就是不行。
以至於頭半個月的時間,天竺根本沒多少人領取大明的救濟糧。
但是當時間推移,人越來饑餓之後。
什麽皇帝神仙都比不上眼前的米飯。
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大喊打倒天竺教,越來越多人吃上飽飯之後,那些原本堅持著信仰的人也開始動搖了。
在雙方人數不平等的時候,誰的資源更多誰就更有話語權。
當資源一樣多的時候,誰的人更多誰就更有話語權。
而現在天竺的民間,反對天竺教的人不僅有資源,人也開始越來越多。
當人數越來越多,反對天竺教的思想越來越嚴重,這群曾經信教的人隻會有兩種結果。
第一就是徹底摒棄神明和宗教,從此走上唯物主義的道路。
這是大明主要招攬的對象。
第二種則會報複性的更加信任對自己好的人,並且將對方當做新的宗教開始崇拜。
這是大明主要控製的人群。
一時間,一些叫做“大明教”“華夏教”的奇怪宗教,開始在底層百姓中自然誕生。
對於這個奇葩的情況,朱元璋直接叫來閉關了三個月張天賜。
“這是怎麽迴事?”朱元璋指著情報,一臉懵逼的看向張天賜。
張天賜接過情報一看,也是一臉懵逼。
“這都什麽跟什麽,天竺?天竺人不信天竺教,把大明人當做神?”
“還要多生女兒,和大明人通婚,改進自己的血統?陛下,這都是你給天竺灌輸的?”
朱元璋一扯嘴角:“你可別胡說八道,我能幹這種缺德事?我就是收購天竺的糧食,讓天竺發生饑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