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姚廣孝就算很聰明,但是這樣的人卻不一定能用。
甚至,很可能連老實巴交的工部尚書趙?,都要比這種聰明人有用的多。
看著冷笑著望向自己的姚廣孝,張天賜同樣咧嘴一笑:“所以呢,姚大師不打算繼續說下去?”
姚廣孝神情一愣,看到張天賜如此冷靜的模樣,姚廣孝立刻皺起眉頭。
不對,張天賜的反應和他所想的完全不同,沒有害怕,沒有恐懼,甚至連一瞬間的驚訝都沒有。
張天賜那雙平淡如潭水的目光,好似根本不在乎姚廣孝猜到了什麽。
姚廣孝突然打了一個寒顫,感覺身體由內向外的冷了起來。
如果連這都不算是張天賜最大的秘密,那隱藏在張天賜心底的,到底是什麽?
猶豫了半晌,姚廣孝數次想要開口,說出自己的推測。
要麽張天賜是被後世之人教導,要麽張天賜本身就是後世之人!
可是這個推測一直卡在喉嚨,怎麽都說不出口。
就好像是來自靈魂的勸阻,不讓姚廣孝將這一切說出口。
“唉……”僵持半晌,姚廣孝還是選擇從心,隻能轉而歎息一聲:“所以,貧僧是來瞻仰張少傅的,張少傅過人才能,真當讓人欽佩。”
姚廣孝隨口編了句謊話,趕忙就想起身離開。
張天賜給自己的感覺很不對勁,那來自靈魂深處的第六感,居然一直在警告自己,不要去說出對張天賜身份的猜測。
這時張天賜掌握主動,對姚廣孝說道:“先等等,我有個問題,想聽你是怎麽說的。”
姚廣孝站在原地,靜等張天賜提問。
“火車和鐵軌,你知道是什麽吧。”
姚廣孝點點頭。
大明現在到處鋪設鐵軌,民夫都召集了幾萬人,哪還有不知道這兩樣神器的人。
火車駛在鐵軌之上,二者皆為鋼鐵巨獸。
而朝廷為了避免有老百姓偷鐵軌,還規定鐵軌偷一段或者被破壞一段,自偷者上三代下九代旁三係,女為奴男為隸。
見姚廣孝點頭,張天賜緩緩問道:“這有兩條鐵軌,你站在中間,左邊是四個被綁到鐵軌上的壞孩子。右邊是一個聽話的,同樣被綁在鐵軌上的好孩子。”
“現在火車原本的路徑便是撞向左邊,而你手中有一個可以改變火車路徑的機關,能讓火車開向右邊。”
姚廣孝微微疑惑,不過是簡單的選擇題,作為精通儒釋道三家的人才,這種簡單的道德悖論的問題,能將他難住?
不管是佛祖割肉喂鷹,還是儒家的倫理秩序,又或者墨家的殺己以利天下、甚至道家的無為,都能給出自己的火車悖論的解釋。
以上諸家,或許最後的選擇會不同,但是每一家都有一個共同的點,那就是堅持自己的想法,做認為對的事。
姚廣孝這時冷笑一聲,如果張天賜打算拿這個問題來糊弄他,那他可就有點失望了。
儒家的:【知我罪我,其惟春秋。】這句話,可不是隻有你張天賜知道。
隻見張天賜這時繼續說道:“這個時候,世界突然分裂成了兩份。一份的你沒有搬動扳手,四個壞孩子死了。”
“一份的你搬動了扳手,聽話的無辜孩子死了。”
“那麽姚大師,你認為這兩個結果之中,哪一個結果不需要為道德負責?”
“而哪一個結果,會讓你成為不道德的同謀?”
姚廣孝頓時愣在原地。
臥槽,稀裏糊塗突然落錘計?
不是扳動機關嗎?你這個問題轉換的也太快了吧!
什麽分裂成兩個世界,什麽道德不道德的,這麽豐富的想象力,簡直實錘你是穿越者了好吧!
不過這個問題,確實讓姚廣孝直接怔在原地。
原本姚廣孝以為,張天賜會讓他在兩個選擇之中選擇一個作為答案,然後和自己來一套辯論,最後批駁自己的不是。
萬萬沒想到,張天賜直接替他做好了選擇,現在問的卻是他認為哪個行為不用背責任,哪個行為不道德。
無論怎麽看,隻要做了選擇,最後的結果必然是不道德啊。
你這個不用被道德譴責的選項是怎麽得出來的!
看著姚廣孝陷入糾結之中,張天賜先是叫韓玉成準備了一壺茶,然後又準備了一盒點心。
和姚廣孝扯了半天,午飯都沒時間吃,簡單吃點零食對付一口吧。
過了一炷香的時間,姚廣孝突然泄了氣:“不可能,絕對不存在不用被道德譴責的選擇。”
“無論怎麽選,人……”
張天賜隨意擺了擺手,打斷姚廣孝的解釋:“你在思考是否道德這個問題之前,有沒有想過道德是什麽?”
姚廣孝先是沉默,隨後恍然大悟:“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道德是自我的,是封閉的,是固執的!”
“隻有了解了道德這個含義的本質,才能確定自己所要堅守的道德。”
說著,姚廣孝看向張天賜:“我所求者,乃是大義。無論外人如何評判,在我所知依然是不動機關,救下聽話孩子才是不違反內心良知的。”
看著姚廣孝認真的樣子,張天賜滿意的點了點頭。
倒不是要問姚廣孝的道德觀是什麽樣子的,畢竟人的嘴是會說謊的,而人又是混沌無序的。
這也就是為什麽要問姚廣孝這個問題,自然是為了知道姚廣孝的個人路線是哪個方向的。
能獨立判斷出張天賜的身份,就已經證明了姚廣孝是十分聰明的。
雖然一個問題看不出姚廣孝的為人,但是卻能大概判斷出姚廣孝屬於哪一派。
如果姚廣孝迴答自己堅持救下多數壞孩子是對的,那麽姚廣孝便屬於利己一派。
畢竟前文已經說了,這是四個壞孩子。
而救下的壞孩子更多,並不能說明這個人是聖母或者慈愛,反而說明了這個人就是一個,徹頭徹尾隻在乎自己偽善,和隻滿足自己道德想法的利己主義者。
而救下好人,則說明姚廣孝不屬於利己一派,具體是其他哪個派別,那就無法判斷了。
但是至少說明,姚廣孝是在乎大局的人。
在乎大局的人,可能沒什麽人性,可能會為了大部分人的利益,而出賣一小部分人。
但是隻要不是電車難題這種極端情況,和在乎大局的人合作,還是要更好一些。
甚至,很可能連老實巴交的工部尚書趙?,都要比這種聰明人有用的多。
看著冷笑著望向自己的姚廣孝,張天賜同樣咧嘴一笑:“所以呢,姚大師不打算繼續說下去?”
姚廣孝神情一愣,看到張天賜如此冷靜的模樣,姚廣孝立刻皺起眉頭。
不對,張天賜的反應和他所想的完全不同,沒有害怕,沒有恐懼,甚至連一瞬間的驚訝都沒有。
張天賜那雙平淡如潭水的目光,好似根本不在乎姚廣孝猜到了什麽。
姚廣孝突然打了一個寒顫,感覺身體由內向外的冷了起來。
如果連這都不算是張天賜最大的秘密,那隱藏在張天賜心底的,到底是什麽?
猶豫了半晌,姚廣孝數次想要開口,說出自己的推測。
要麽張天賜是被後世之人教導,要麽張天賜本身就是後世之人!
可是這個推測一直卡在喉嚨,怎麽都說不出口。
就好像是來自靈魂的勸阻,不讓姚廣孝將這一切說出口。
“唉……”僵持半晌,姚廣孝還是選擇從心,隻能轉而歎息一聲:“所以,貧僧是來瞻仰張少傅的,張少傅過人才能,真當讓人欽佩。”
姚廣孝隨口編了句謊話,趕忙就想起身離開。
張天賜給自己的感覺很不對勁,那來自靈魂深處的第六感,居然一直在警告自己,不要去說出對張天賜身份的猜測。
這時張天賜掌握主動,對姚廣孝說道:“先等等,我有個問題,想聽你是怎麽說的。”
姚廣孝站在原地,靜等張天賜提問。
“火車和鐵軌,你知道是什麽吧。”
姚廣孝點點頭。
大明現在到處鋪設鐵軌,民夫都召集了幾萬人,哪還有不知道這兩樣神器的人。
火車駛在鐵軌之上,二者皆為鋼鐵巨獸。
而朝廷為了避免有老百姓偷鐵軌,還規定鐵軌偷一段或者被破壞一段,自偷者上三代下九代旁三係,女為奴男為隸。
見姚廣孝點頭,張天賜緩緩問道:“這有兩條鐵軌,你站在中間,左邊是四個被綁到鐵軌上的壞孩子。右邊是一個聽話的,同樣被綁在鐵軌上的好孩子。”
“現在火車原本的路徑便是撞向左邊,而你手中有一個可以改變火車路徑的機關,能讓火車開向右邊。”
姚廣孝微微疑惑,不過是簡單的選擇題,作為精通儒釋道三家的人才,這種簡單的道德悖論的問題,能將他難住?
不管是佛祖割肉喂鷹,還是儒家的倫理秩序,又或者墨家的殺己以利天下、甚至道家的無為,都能給出自己的火車悖論的解釋。
以上諸家,或許最後的選擇會不同,但是每一家都有一個共同的點,那就是堅持自己的想法,做認為對的事。
姚廣孝這時冷笑一聲,如果張天賜打算拿這個問題來糊弄他,那他可就有點失望了。
儒家的:【知我罪我,其惟春秋。】這句話,可不是隻有你張天賜知道。
隻見張天賜這時繼續說道:“這個時候,世界突然分裂成了兩份。一份的你沒有搬動扳手,四個壞孩子死了。”
“一份的你搬動了扳手,聽話的無辜孩子死了。”
“那麽姚大師,你認為這兩個結果之中,哪一個結果不需要為道德負責?”
“而哪一個結果,會讓你成為不道德的同謀?”
姚廣孝頓時愣在原地。
臥槽,稀裏糊塗突然落錘計?
不是扳動機關嗎?你這個問題轉換的也太快了吧!
什麽分裂成兩個世界,什麽道德不道德的,這麽豐富的想象力,簡直實錘你是穿越者了好吧!
不過這個問題,確實讓姚廣孝直接怔在原地。
原本姚廣孝以為,張天賜會讓他在兩個選擇之中選擇一個作為答案,然後和自己來一套辯論,最後批駁自己的不是。
萬萬沒想到,張天賜直接替他做好了選擇,現在問的卻是他認為哪個行為不用背責任,哪個行為不道德。
無論怎麽看,隻要做了選擇,最後的結果必然是不道德啊。
你這個不用被道德譴責的選項是怎麽得出來的!
看著姚廣孝陷入糾結之中,張天賜先是叫韓玉成準備了一壺茶,然後又準備了一盒點心。
和姚廣孝扯了半天,午飯都沒時間吃,簡單吃點零食對付一口吧。
過了一炷香的時間,姚廣孝突然泄了氣:“不可能,絕對不存在不用被道德譴責的選擇。”
“無論怎麽選,人……”
張天賜隨意擺了擺手,打斷姚廣孝的解釋:“你在思考是否道德這個問題之前,有沒有想過道德是什麽?”
姚廣孝先是沉默,隨後恍然大悟:“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道德是自我的,是封閉的,是固執的!”
“隻有了解了道德這個含義的本質,才能確定自己所要堅守的道德。”
說著,姚廣孝看向張天賜:“我所求者,乃是大義。無論外人如何評判,在我所知依然是不動機關,救下聽話孩子才是不違反內心良知的。”
看著姚廣孝認真的樣子,張天賜滿意的點了點頭。
倒不是要問姚廣孝的道德觀是什麽樣子的,畢竟人的嘴是會說謊的,而人又是混沌無序的。
這也就是為什麽要問姚廣孝這個問題,自然是為了知道姚廣孝的個人路線是哪個方向的。
能獨立判斷出張天賜的身份,就已經證明了姚廣孝是十分聰明的。
雖然一個問題看不出姚廣孝的為人,但是卻能大概判斷出姚廣孝屬於哪一派。
如果姚廣孝迴答自己堅持救下多數壞孩子是對的,那麽姚廣孝便屬於利己一派。
畢竟前文已經說了,這是四個壞孩子。
而救下的壞孩子更多,並不能說明這個人是聖母或者慈愛,反而說明了這個人就是一個,徹頭徹尾隻在乎自己偽善,和隻滿足自己道德想法的利己主義者。
而救下好人,則說明姚廣孝不屬於利己一派,具體是其他哪個派別,那就無法判斷了。
但是至少說明,姚廣孝是在乎大局的人。
在乎大局的人,可能沒什麽人性,可能會為了大部分人的利益,而出賣一小部分人。
但是隻要不是電車難題這種極端情況,和在乎大局的人合作,還是要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