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初期,流水線這價格可以說是頂天的貴了。
大明初期,百姓凋敝,此時洪武四年末也才剛剛恢複民生,而民間大部分商品的價格都很便宜,即便是現代人吹捧的古董和名人字畫,在現在的大明最貴的也不過幾百兩銀子。
見範商猶豫,張天賜便叫助手將已經編纂好的專利法分給眾人。
張天賜編撰的專利法,相比於後世來說要更加籠統和簡單,畢竟此時還是皇權社會,若是做到麵麵俱細,那反而沒辦法給皇帝留下足夠的操作空間。
至於為什麽要給皇帝留下足夠的操作空間?那就是張天賜埋下的釘子了。
不健全的律法會造成空檔的出現,而空檔則會催生貪腐,當貪腐和商人勾結……
被損害利益的百姓,則會將壓迫者一起送上斷頭台!
不過,這些應該都是幾十年乃至上百年之後的事了。
而張天賜所要做的,就是在此期間利用自己的學識,小心的將紅色思想包裝起來,一點一點在自己寫下的學識中隱藏起來,等待日後有識之士的發現。
範商和其他七人接過專利法,胡惟庸也認真看了起來。
閱讀過半,範商便心底一驚,這專利法居然如此嚴苛。
明確在朝廷登記過的發明創造,其專利將由發明者完全持有,專利不可繼承隻能向朝廷付費延續,若不延續,專利持有者死亡後七十年,專利將過期。
持有者死亡後,專利自動繼承至直係親屬,如不需要,則向外族親緣遞進。
……
這條法令後麵,還明確的標注了什麽是直係親屬什麽是外族親屬,總的來說,直係親屬隻有子嗣和父母。
伴侶、親家、直係親屬兄弟及父母屬於第二順位繼承人,在之後便如同樹木枝杈一般,繼續向外順延。
當範商看到違反專利法的懲罰後,範商和其他人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
違法私自複製專利物品,最高可以被罰沒專利物品十倍金額,並且還會追加違法專利物品所獲利潤的十倍金額。
將專利物品泄密流往海外者與漢奸同罪,最高判處淩遲,且族譜單開首頁記錄罪責,同時記錄進史書和地方誌中。
更重要的是,這條法律中還添了一條【遵守並且保護專利物品的機密,是使用者、購買者及擁有者應執行的義務。】
也就是說,一旦出事,使用的人、購買的人、擁有者一個都跑不了,全都當做漢奸處理。
這要是一不小心被工匠流傳出去,那豈不是……
範商見狀,心想哪能對自己這麽嚴格,便趕忙對張天賜說道:“張所正,這專利法是否太嚴格了,若是手下出賣了信息,哪能讓我們承擔責任!”
張天賜沒搭理範商的話,對所有人冷哼一聲:“別妄圖讓朝廷退步,與其想著怎麽讓朝廷放鬆管控,還不如管好自己的手下。”
說著,張天賜還仔細打量起八大商,見八人沉悶,張天賜突然又咧嘴一笑,對著眾人說道:“當然了,陛下是最公平的。”
“有責任,便有權力。如果各位這次推廣化肥這一事做的又快又好,那麽……”
“大明不僅會解除對商賈的種種歧視性政策,還會解除戶籍製度,讓諸位的孩子都有機會讀書,甚至做官!”
做官!
張天賜此話一出,在場眾人無不紛紛驚愕,就連胡惟庸都沒想到,朱元璋居然會解開商賈的枷鎖。
“真的嗎?朝廷會允許我們做官?”範商率先問道。
其他人也不甘示弱,繼續問道:“是哪種官?是名譽還是…有實權?”
張天賜見八大商齊齊想要圍上來,立刻後退一步,對眾人說道:“急什麽,聽我說完!”
“還記得我剛才說的話嗎?權責相等。”
“若是做了官,你們也就不能做生意了。若是還想要生意,那便不能做官。”
“胡大人,你說這麽做是不是很合理啊?”
胡惟庸一直在旁邊聽著,不知道的還以為這八大商和他沒什麽關係。
為了讓胡惟庸也參與進來,張天賜立刻將話頭交給胡惟庸。
胡惟庸眉頭微微一皺,不可察的笑了笑,對眾商人說:“各位,天底下可沒有免費的夥食,陛下能開恩讓你們去商做官,已經是天大的恩愛。”
“當然了,這也離不開朝廷要改製的原因,不過歸根結底,吃紅利的不還是你們嗎?”
八大商互相對視一眼,不過卻沒有低聲商談,隻是把這件事默默記在心底,等待日後在談。
不久,張天賜來到禦書房。
“陛下,八大商已經決定購買流水線,其中上兩家範家田家單獨各購買二十條,下六家分成三夥,三夥各購買二十條。”
“另外八家合資購買蒸汽機一百台,共計三十萬兩白銀,除去成本,還剩二十萬兩。”
張天賜匯報的數據並沒有讓朱元璋有多高興,反而皺眉反問道“才三十萬兩?”
“咱在你這裏投入的,可都有四十萬兩了,你這還是賠本買賣呢!”
張天賜一聽朱元璋這麽說,心底立刻明白,這就是在敲詐自己。
產品投入的成本,那都算慢慢收迴來的。哪有一筆交易就往迴收的?
難不成你朱元璋還想一條流水線直接賣三十萬兩白銀?你把白銀當rmb了?
不理會朱元璋的敲詐,張天賜隻對朱元璋問道:“陛下,聽聞明年開春和秋收,您要開啟兩場恩科?”
朱元璋嗯了一聲,疑惑的看了眼張天賜:“你不也挺支持的嗎?咱也打算按照你的辦法,先將錄取的下放到民間兩年在拉迴來。”
“怎麽?哪裏還有不妥的地方?”
張天賜點了點頭,對朱元璋說道:“陛下,還真有一個不妥的地方。”
朱元璋微微皺眉,立刻認真的問道:“還有不妥的地方?還有什麽事是咱沒想到的?”
張天賜輕咳一聲,小聲對朱元璋說道:“陛下是不是忘了,南北方不一樣,北方多年遭受蒙元襲擾,這學問可比不上南方。”
“陛下就不怕到時候,一紙名單之上,全是南方人?”
大明初期,百姓凋敝,此時洪武四年末也才剛剛恢複民生,而民間大部分商品的價格都很便宜,即便是現代人吹捧的古董和名人字畫,在現在的大明最貴的也不過幾百兩銀子。
見範商猶豫,張天賜便叫助手將已經編纂好的專利法分給眾人。
張天賜編撰的專利法,相比於後世來說要更加籠統和簡單,畢竟此時還是皇權社會,若是做到麵麵俱細,那反而沒辦法給皇帝留下足夠的操作空間。
至於為什麽要給皇帝留下足夠的操作空間?那就是張天賜埋下的釘子了。
不健全的律法會造成空檔的出現,而空檔則會催生貪腐,當貪腐和商人勾結……
被損害利益的百姓,則會將壓迫者一起送上斷頭台!
不過,這些應該都是幾十年乃至上百年之後的事了。
而張天賜所要做的,就是在此期間利用自己的學識,小心的將紅色思想包裝起來,一點一點在自己寫下的學識中隱藏起來,等待日後有識之士的發現。
範商和其他七人接過專利法,胡惟庸也認真看了起來。
閱讀過半,範商便心底一驚,這專利法居然如此嚴苛。
明確在朝廷登記過的發明創造,其專利將由發明者完全持有,專利不可繼承隻能向朝廷付費延續,若不延續,專利持有者死亡後七十年,專利將過期。
持有者死亡後,專利自動繼承至直係親屬,如不需要,則向外族親緣遞進。
……
這條法令後麵,還明確的標注了什麽是直係親屬什麽是外族親屬,總的來說,直係親屬隻有子嗣和父母。
伴侶、親家、直係親屬兄弟及父母屬於第二順位繼承人,在之後便如同樹木枝杈一般,繼續向外順延。
當範商看到違反專利法的懲罰後,範商和其他人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
違法私自複製專利物品,最高可以被罰沒專利物品十倍金額,並且還會追加違法專利物品所獲利潤的十倍金額。
將專利物品泄密流往海外者與漢奸同罪,最高判處淩遲,且族譜單開首頁記錄罪責,同時記錄進史書和地方誌中。
更重要的是,這條法律中還添了一條【遵守並且保護專利物品的機密,是使用者、購買者及擁有者應執行的義務。】
也就是說,一旦出事,使用的人、購買的人、擁有者一個都跑不了,全都當做漢奸處理。
這要是一不小心被工匠流傳出去,那豈不是……
範商見狀,心想哪能對自己這麽嚴格,便趕忙對張天賜說道:“張所正,這專利法是否太嚴格了,若是手下出賣了信息,哪能讓我們承擔責任!”
張天賜沒搭理範商的話,對所有人冷哼一聲:“別妄圖讓朝廷退步,與其想著怎麽讓朝廷放鬆管控,還不如管好自己的手下。”
說著,張天賜還仔細打量起八大商,見八人沉悶,張天賜突然又咧嘴一笑,對著眾人說道:“當然了,陛下是最公平的。”
“有責任,便有權力。如果各位這次推廣化肥這一事做的又快又好,那麽……”
“大明不僅會解除對商賈的種種歧視性政策,還會解除戶籍製度,讓諸位的孩子都有機會讀書,甚至做官!”
做官!
張天賜此話一出,在場眾人無不紛紛驚愕,就連胡惟庸都沒想到,朱元璋居然會解開商賈的枷鎖。
“真的嗎?朝廷會允許我們做官?”範商率先問道。
其他人也不甘示弱,繼續問道:“是哪種官?是名譽還是…有實權?”
張天賜見八大商齊齊想要圍上來,立刻後退一步,對眾人說道:“急什麽,聽我說完!”
“還記得我剛才說的話嗎?權責相等。”
“若是做了官,你們也就不能做生意了。若是還想要生意,那便不能做官。”
“胡大人,你說這麽做是不是很合理啊?”
胡惟庸一直在旁邊聽著,不知道的還以為這八大商和他沒什麽關係。
為了讓胡惟庸也參與進來,張天賜立刻將話頭交給胡惟庸。
胡惟庸眉頭微微一皺,不可察的笑了笑,對眾商人說:“各位,天底下可沒有免費的夥食,陛下能開恩讓你們去商做官,已經是天大的恩愛。”
“當然了,這也離不開朝廷要改製的原因,不過歸根結底,吃紅利的不還是你們嗎?”
八大商互相對視一眼,不過卻沒有低聲商談,隻是把這件事默默記在心底,等待日後在談。
不久,張天賜來到禦書房。
“陛下,八大商已經決定購買流水線,其中上兩家範家田家單獨各購買二十條,下六家分成三夥,三夥各購買二十條。”
“另外八家合資購買蒸汽機一百台,共計三十萬兩白銀,除去成本,還剩二十萬兩。”
張天賜匯報的數據並沒有讓朱元璋有多高興,反而皺眉反問道“才三十萬兩?”
“咱在你這裏投入的,可都有四十萬兩了,你這還是賠本買賣呢!”
張天賜一聽朱元璋這麽說,心底立刻明白,這就是在敲詐自己。
產品投入的成本,那都算慢慢收迴來的。哪有一筆交易就往迴收的?
難不成你朱元璋還想一條流水線直接賣三十萬兩白銀?你把白銀當rmb了?
不理會朱元璋的敲詐,張天賜隻對朱元璋問道:“陛下,聽聞明年開春和秋收,您要開啟兩場恩科?”
朱元璋嗯了一聲,疑惑的看了眼張天賜:“你不也挺支持的嗎?咱也打算按照你的辦法,先將錄取的下放到民間兩年在拉迴來。”
“怎麽?哪裏還有不妥的地方?”
張天賜點了點頭,對朱元璋說道:“陛下,還真有一個不妥的地方。”
朱元璋微微皺眉,立刻認真的問道:“還有不妥的地方?還有什麽事是咱沒想到的?”
張天賜輕咳一聲,小聲對朱元璋說道:“陛下是不是忘了,南北方不一樣,北方多年遭受蒙元襲擾,這學問可比不上南方。”
“陛下就不怕到時候,一紙名單之上,全是南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