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路橋債券,就是這次財政會議上,由凱瑟琳閣下設置的債券。
在這個土地使用權被霍恩剝奪的千河穀,貴族們迫切地需要一個新的穩定的收入來源,來維持他們的體麵。
於是便瞄上了現在的債券,由國家發行的債券,花的錢不還是從他們領地上收來的?
那他們買債券就相當於買地嘛,他們還是貴族,就是和那些泥腿子不一樣。
不少貴族就是這麽自我安慰的,希爾維斯則同樣把目光轉向了債券。
他比較屬意的,是這次新出的路橋債券,有足足6%的利率。
雖然這個利率不如工業債券,但問題在於工商業不穩定啊,希爾維斯要的是幾十年如一日的收入。
工商業不好混,這些年的百年老店有多少?大浪淘沙後還剩多少?
一場火災就能虧麻,買工業債券都是那些要錢不要命的賭徒才做的。
而路橋債券則是以關稅為擔保,管你工坊搞得好不好,買賣總是要的。
隻不過希爾維斯害怕的是,路橋局還要管理基礎設施建設,甚至還包括鄉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
懂的人都知道這裏麵門道有多深!
希爾維斯家曾經試圖修過一條引水渠,他自認為對領民夠好了,不僅包食宿,甚至每周還有3第納爾補貼。
可就這還是攔不住領民們偷懶和逃亡,就那麽一條引水渠硬生生修了十年。
而根據他得到的消息,路橋局似乎是要和各級百戶區合作,讓農夫們自己去修建。
有監工修,都修了十年,這沒有監工了那還得了?
修路修橋啥的倒算了,畢竟這樣貨物流轉速度更快,真理報上都解釋過了。
可要是把他們的錢都白白地散給農夫,而且還是沒有監工,這就是個無底洞啊。
可希爾維斯又舍不得這個路橋債券,這才沒法找到赫曼打聽消息。
他雖身為郡長,但畢竟還是不如赫曼常在中樞,消息靈通得多。
這一次赫曼終於抬起了頭:“我當你這幾天,天天找我來閑聊幹什麽,原來就為這啊?”
希爾維斯訕訕地摸著腦袋笑。
“你就放心買吧,一買一個不吱聲。”赫曼翻到第二頁,抖了抖報紙,“這些錢都用作修築大型農業設施,包括小型運河、鄉間道路等等,方便農產品運輸售賣。
那些村子百戶區裏頭的水利設施啊,頂多給買點工具建材啥的,讓他們自己修。”
“自己修?”希爾維斯重複了一遍,“您是說,他們自帶糧食,不要工資,就能自己去把道路和灌溉渠修了?”
赫曼彈了彈了手中的真理報:“第二版麵,有篇文章說的就是永租權帶來的影響,第二段。”
希爾維斯趕緊放下了茶杯,拿起了真理報開始閱讀起來。
在《隔著千裏,聖孫冕下用石子射死孔岱親王戰馬》的文章下麵,希爾維斯迅速找到了這篇評論,可是他看了一遍,卻還是沒懂,隻能將求助的目光看向赫曼。
赫曼隻得再次停下讀報,無奈地說道:“有了永租權,種的越多收的越多,有了百戶區,就有了更多空閑做副業的時間。
如果能有引水渠,那麽田地收獲就更多,如果修好的道路,那麽就有更多商人來實行來料加工。
或許他們雖然沒錢雇人來做,可他們在減租減稅下,他們自己就有一些存糧。
出錢的願意沒有,但出點時間和力氣來修點水利與道路的意願不僅有,而且大得驚人。”
希爾維斯這才恍然大悟,趁著赫曼談興起來,他再跟著趁熱打鐵:“還有最後一件事,就是這修路了,又不準設卡收錢,那路不白修了嗎?”
“當然不是。”赫曼言簡意賅地解釋道,“修路錢從關稅裏扣,路越好商人越多,關稅就越多,肯定能迴本。”
“……這我就放心了。”希爾維斯懸了一個月的心終於放下了,他準備好了200金鎊,要將子彈全部打光梭哈路橋債券。
到了這個時候,他才能放下心來抖開報紙,閱讀起來。
霍恩這個活字印刷的技術到底是不夠成熟,雖然比初期要好得多,但相對於那些精美的凸版還是印刷質量還是太差。
興致勃勃地看完了詩歌笑話區的聖座城教會笑話,在樂得合不攏嘴之後,希爾維斯便放下了報紙。
“怎麽樣?”此時的赫曼已經看完了,他親自拿起錫壺給希爾維斯倒了一杯紅茶,“你覺得人可以自願為奴嗎?”
“啊?”
“你不要隻看公告和詩歌啊,好歹神學科普和評論版麵也看一看吧。”望著希爾維斯渾濁的眼神,赫曼無奈道,“你現在身負重任,不可以不多學習啊。”
“郡中的事務繁忙,我沒有時間讀書。”希爾維斯一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就頭暈。
赫曼不屑地輕哼一聲:“我難道是想要你考一個神學博士嗎?你再忙,能有我忙?”
咳嗽著掩飾自己的尷尬,喝了口紅茶醒神,希爾維斯便開始細細閱讀起了赫曼提醒他看的文章。
標題叫做《論梅森教區叛亂——聖父允許人自願為奴嗎?》,作者上赫然寫著“雙輪怪人”。
“誰會叫這名字?”
“這是筆名,應該是一個年老後不得不坐輪椅的老神學家,才會起這個筆名自嘲。”
一聽說是老神學家寫的,希爾維斯就想起了他在教會學校跟著大主教學習經書的經曆,還沒看眼皮子就要打架了。
“別睡了,怎麽喝了紅茶反倒要睡覺了,這文章寫得很淺顯,就算是你,也能看懂的。”
希爾維斯隻得睜大了眼睛,仔細地閱讀起了文章。
不得不說,赫曼說的沒錯,這篇文章雖然歸屬於神學版麵,但全都是用口語化文字寫的,多是短句,沒有主從結構和用典,朗朗上口。
文章開篇先是以第一視角描述了梅森地區的叛亂,一群農夫誤解了聖孫冕下的含義,不願簽署賦予他們自由的永租權。
接著,文章以此為引,向著“親愛的讀者們”解釋,聖父為什麽賜予人自由,這是因為聖父是按照自己的樣子創造的人。
神在創造人類時賦予了人理性和自由意誌,這種自由意誌使人能選擇善惡,並在理性中認識神。
所以人是萬物之靈長,應當與普通動物區分開來,自由就是神的恩賜和形象的體現。
論述完人為什麽要擁有自由的神學含義和現實意義後,這位“雙輪怪人”向所有讀者提了一個小問題:
既然如此,聖父能否允許人自願為奴?或者說,人能否自由地放棄自由呢?
文章的最後,這位作者邀請看到這份報紙的所有人,但凡對此有任何見解的,可以寫一封信寄來。
如果是有益或令人深省的見解,則可以刊登在這份真理報上。
一旦在報紙上刊登,就可以獲得整整1金鎊的獎勵!
在這個土地使用權被霍恩剝奪的千河穀,貴族們迫切地需要一個新的穩定的收入來源,來維持他們的體麵。
於是便瞄上了現在的債券,由國家發行的債券,花的錢不還是從他們領地上收來的?
那他們買債券就相當於買地嘛,他們還是貴族,就是和那些泥腿子不一樣。
不少貴族就是這麽自我安慰的,希爾維斯則同樣把目光轉向了債券。
他比較屬意的,是這次新出的路橋債券,有足足6%的利率。
雖然這個利率不如工業債券,但問題在於工商業不穩定啊,希爾維斯要的是幾十年如一日的收入。
工商業不好混,這些年的百年老店有多少?大浪淘沙後還剩多少?
一場火災就能虧麻,買工業債券都是那些要錢不要命的賭徒才做的。
而路橋債券則是以關稅為擔保,管你工坊搞得好不好,買賣總是要的。
隻不過希爾維斯害怕的是,路橋局還要管理基礎設施建設,甚至還包括鄉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
懂的人都知道這裏麵門道有多深!
希爾維斯家曾經試圖修過一條引水渠,他自認為對領民夠好了,不僅包食宿,甚至每周還有3第納爾補貼。
可就這還是攔不住領民們偷懶和逃亡,就那麽一條引水渠硬生生修了十年。
而根據他得到的消息,路橋局似乎是要和各級百戶區合作,讓農夫們自己去修建。
有監工修,都修了十年,這沒有監工了那還得了?
修路修橋啥的倒算了,畢竟這樣貨物流轉速度更快,真理報上都解釋過了。
可要是把他們的錢都白白地散給農夫,而且還是沒有監工,這就是個無底洞啊。
可希爾維斯又舍不得這個路橋債券,這才沒法找到赫曼打聽消息。
他雖身為郡長,但畢竟還是不如赫曼常在中樞,消息靈通得多。
這一次赫曼終於抬起了頭:“我當你這幾天,天天找我來閑聊幹什麽,原來就為這啊?”
希爾維斯訕訕地摸著腦袋笑。
“你就放心買吧,一買一個不吱聲。”赫曼翻到第二頁,抖了抖報紙,“這些錢都用作修築大型農業設施,包括小型運河、鄉間道路等等,方便農產品運輸售賣。
那些村子百戶區裏頭的水利設施啊,頂多給買點工具建材啥的,讓他們自己修。”
“自己修?”希爾維斯重複了一遍,“您是說,他們自帶糧食,不要工資,就能自己去把道路和灌溉渠修了?”
赫曼彈了彈了手中的真理報:“第二版麵,有篇文章說的就是永租權帶來的影響,第二段。”
希爾維斯趕緊放下了茶杯,拿起了真理報開始閱讀起來。
在《隔著千裏,聖孫冕下用石子射死孔岱親王戰馬》的文章下麵,希爾維斯迅速找到了這篇評論,可是他看了一遍,卻還是沒懂,隻能將求助的目光看向赫曼。
赫曼隻得再次停下讀報,無奈地說道:“有了永租權,種的越多收的越多,有了百戶區,就有了更多空閑做副業的時間。
如果能有引水渠,那麽田地收獲就更多,如果修好的道路,那麽就有更多商人來實行來料加工。
或許他們雖然沒錢雇人來做,可他們在減租減稅下,他們自己就有一些存糧。
出錢的願意沒有,但出點時間和力氣來修點水利與道路的意願不僅有,而且大得驚人。”
希爾維斯這才恍然大悟,趁著赫曼談興起來,他再跟著趁熱打鐵:“還有最後一件事,就是這修路了,又不準設卡收錢,那路不白修了嗎?”
“當然不是。”赫曼言簡意賅地解釋道,“修路錢從關稅裏扣,路越好商人越多,關稅就越多,肯定能迴本。”
“……這我就放心了。”希爾維斯懸了一個月的心終於放下了,他準備好了200金鎊,要將子彈全部打光梭哈路橋債券。
到了這個時候,他才能放下心來抖開報紙,閱讀起來。
霍恩這個活字印刷的技術到底是不夠成熟,雖然比初期要好得多,但相對於那些精美的凸版還是印刷質量還是太差。
興致勃勃地看完了詩歌笑話區的聖座城教會笑話,在樂得合不攏嘴之後,希爾維斯便放下了報紙。
“怎麽樣?”此時的赫曼已經看完了,他親自拿起錫壺給希爾維斯倒了一杯紅茶,“你覺得人可以自願為奴嗎?”
“啊?”
“你不要隻看公告和詩歌啊,好歹神學科普和評論版麵也看一看吧。”望著希爾維斯渾濁的眼神,赫曼無奈道,“你現在身負重任,不可以不多學習啊。”
“郡中的事務繁忙,我沒有時間讀書。”希爾維斯一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就頭暈。
赫曼不屑地輕哼一聲:“我難道是想要你考一個神學博士嗎?你再忙,能有我忙?”
咳嗽著掩飾自己的尷尬,喝了口紅茶醒神,希爾維斯便開始細細閱讀起了赫曼提醒他看的文章。
標題叫做《論梅森教區叛亂——聖父允許人自願為奴嗎?》,作者上赫然寫著“雙輪怪人”。
“誰會叫這名字?”
“這是筆名,應該是一個年老後不得不坐輪椅的老神學家,才會起這個筆名自嘲。”
一聽說是老神學家寫的,希爾維斯就想起了他在教會學校跟著大主教學習經書的經曆,還沒看眼皮子就要打架了。
“別睡了,怎麽喝了紅茶反倒要睡覺了,這文章寫得很淺顯,就算是你,也能看懂的。”
希爾維斯隻得睜大了眼睛,仔細地閱讀起了文章。
不得不說,赫曼說的沒錯,這篇文章雖然歸屬於神學版麵,但全都是用口語化文字寫的,多是短句,沒有主從結構和用典,朗朗上口。
文章開篇先是以第一視角描述了梅森地區的叛亂,一群農夫誤解了聖孫冕下的含義,不願簽署賦予他們自由的永租權。
接著,文章以此為引,向著“親愛的讀者們”解釋,聖父為什麽賜予人自由,這是因為聖父是按照自己的樣子創造的人。
神在創造人類時賦予了人理性和自由意誌,這種自由意誌使人能選擇善惡,並在理性中認識神。
所以人是萬物之靈長,應當與普通動物區分開來,自由就是神的恩賜和形象的體現。
論述完人為什麽要擁有自由的神學含義和現實意義後,這位“雙輪怪人”向所有讀者提了一個小問題:
既然如此,聖父能否允許人自願為奴?或者說,人能否自由地放棄自由呢?
文章的最後,這位作者邀請看到這份報紙的所有人,但凡對此有任何見解的,可以寫一封信寄來。
如果是有益或令人深省的見解,則可以刊登在這份真理報上。
一旦在報紙上刊登,就可以獲得整整1金鎊的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