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晚上陪我睡一覺,我就讓你的法案通過,怎麽樣?”坐在霍恩的大腿上,墨莉雅提纖手撫摸著霍恩的耳朵。
放下手中的請願書,霍恩側過腦袋:“別鬧,上次凱瑟琳都看到我肩膀上的頭發了。”
“看到就看到唄,她猜不出來的。”墨莉雅提笑嘻嘻地環抱住了霍恩的脖子,不讓他去看那請願書,吐息如蘭地在他耳邊道,“你不是都看過了嗎?咱們都商量好了的。”
“不行,得讓那些代表有點參與感,這很重要。”
對於這些民意代表,霍恩並不準備一步到位搞出什麽兩院之類的代議機構,而是如同帶英樞密院一般的諮政院。
給平民一個發聲渠道,激發他們的參政意識,否則他們永遠隻是某某村人而不是千河穀人。
民意代表返迴時,將他們的見聞帶迴地方時,哪怕立憲會議隻是裝裝樣子,對地方都有不小的改變。
“你覺得那些民意代表返迴後,可以鼓動地方支持你?農民數量多,但太弱了。”墨莉雅提直起身,原先嬌笑的臉此刻卻是冷笑,“你有聖眷者,未來肯定是你的,但那個未來估計得是五十年後。”
看著一瞬間成熟十幾歲的墨莉雅提,霍恩卻是無奈,他身上看似坐了一個墨莉雅提,但坐了兩個人。
一會兒是嬌氣小魔女,一會兒又是冷漠女大公,但不變的是,這倆人都是老腹黑了。
“今天上午的烈度如何?”霍恩沒有繼續在這個問題上掰扯,而是轉迴了立憲會議。
女大公麵龐雖然冰冷,但不知道是慣性還是什麽,仍舊抱著霍恩不放:“從心聲來看,上午的烈度足夠了,得降降溫,下午得先擱置,說一下別的了。”
“這就得降溫了?”霍恩撫摸著墨莉雅提貓兒一般的後背,“看來立憲會議會結束的比我們想象中快得多。”
正所謂大事開小會,這部憲法草案的很多內容,霍恩和墨莉雅提很早前就商議好了。
霍恩其實知道,他的憲章第一條百分百是不會通過的,因為圍繞著王冠吃飯的人太多了。
貴族、大小地主、武裝農都期盼有個國王,貿然撤掉君主,很容易造成“領主都沒了,我還交什麽稅啊”“領主都沒了,那法律也沒了,我要去搶劫”的情況。
能夠支持霍恩的,是占據千河穀九成人口的農民與勞工群體。
但他們力量太過薄弱,而且最致命的是,他們對政治冷漠,頗有逆來順受的意思。
還有一部分潛在支持者是小市民、店主、工匠與小商人,但問題是他們都依附於行會和大商人而活。
那些大商人和工匠大師都是靠著貴族們做生意的,因為貴族有錢,資源集中,生意做起來方便。
如此一來,霍恩手中的牌,隻有他郎桑德郡的民心、強悍的軍力與擊潰孔岱親王的功勞。
憑著這三張牌,未來的千河穀話事人必有他一席之地,隻是想要推行他的契約論就沒有那麽簡單了。
隻不過他又不能不提,因為救世軍的軍官和修士們對此有著迫切的理想主義的懇求。
這是戰爭中狂熱宣傳的後遺症,必須得慢慢降溫,讓他們認清現實,不要試圖三五年建成地上天國。
而墨莉雅提呢,內部的貴族與騎士們則試圖複古,將千河穀恢複到庫什家族執政的千河穀王國時期。
複古可不是墨莉雅提想要的,但她又需要貴族們支持他。
所以這倆人必須站到一起唱雙簧,利用他們不為人知的地下關係,利用對手的壓力來完成內部的變革。
甚至主權來源的爭端結果,也就是霍恩與墨莉雅提各退一步的劇本都寫好了。
升溫降溫三次,雙方都精疲力盡了,讓凱瑟琳出來當和事佬。
然後最終的結果就是:
“千河穀的主權源自聖父的絕對權威,貴族與領民皆為聖父在世的仆人。貴族的權威以其服務領地與保護領民為基礎,而領民通過承認貴族的領導表達對聖父旨意的遵從。”
這其實就是模糊了人授君權的部分,但保留了君民契約的部分。
這一妥協能暫時平息爭論,但卻能夠種下影響未來的種子。
“你準備好下午說什麽了嗎?”
“談一談神聖選舉君主製的問題吧。”霍恩翻開《憲章草案》,“否則,以現有的《貴族法》,還真沒有你能合理成為專製公的途徑。”
霍恩準備把千河穀世俗領主的位置給墨莉雅提。
這個行為的本質,就是改善千河穀險惡的外部環境。
在一個統治者普遍是貴族的社會,墨莉雅提三王血統顯然比某位蜂蜜河布衣要強。
起碼未來教皇發動屮字軍時,自願聖戰的騎士們會少很多。
當前的千河穀還很弱小,貴族傳統也很強大,想要一段和平發展的時光,就隻能先推舉墨莉雅提當君主暫且頂一下。
不過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那就是頭銜繼承。
千河穀戰爭是在沒有合理宣稱的前提下,驅逐了國王在此地的統治。
墨莉雅提如果想要通過貴族法合法獲得千河穀領主的位置的話,一般有三種選擇:
第一,皇室或王室已經決定了,就由她來當這個千河穀領主。
第二,教會欽定她當這個領主了。
第三,按照基本法,由貴族們選舉產生。
本來假如千河穀國王的頭銜還在庫什家族手裏,那都沒必要搞這些,直接繼承就完事了。
但問題是這個頭銜已經被獻給了萊亞國王,而萊亞國王則把實際管控權交給了教會。
墨莉雅提驅逐了前兩者後,霍恩來代替教會授權顯然是得不到外部社會廣泛認可的。
那就隻有靠第三條基本法選出了。
君主選舉製在如今的帝國並不算是一個特殊的製度。
實際上神聖艾爾帝國皇帝就是靠選舉,隻不過是教士、修士與大貴族們的選舉罷了。
甚至諾恩王國都是選王製,上任選王死後,三百大君一起投票再選一個國王出來。
諾恩人有時候甚至會選舉外國人來當諾恩國王,不過這顯然會造成內部鬆散傾軋,無法行政的問題。
所以一位諾恩雄主推進了繼承法,將“不允許外國人、異族或動物參與君主選舉”寫入了律法。
得到本地貴族的支持與認可,是貴族社會認同褫奪頭銜的方式之一。
隻不過,墨莉雅提的君主選舉中要摻雜入救世軍修士的投票與督政而已,不能僅局限於貴族的投票了。
這也是“神聖選舉君主製”中“神聖”的來源。
“叮叮叮——”
霍恩抬頭看了一眼座鍾,托著墨莉雅提的屁股,把她放了下來:“到時間了,咱們得走了,專製公閣下。”
戴起鐵麵,披上鮮紅的托加,眼前便又是那個冷峻殘酷的赫瑪石公爵:“您先請,牧首閣下。”
放下手中的請願書,霍恩側過腦袋:“別鬧,上次凱瑟琳都看到我肩膀上的頭發了。”
“看到就看到唄,她猜不出來的。”墨莉雅提笑嘻嘻地環抱住了霍恩的脖子,不讓他去看那請願書,吐息如蘭地在他耳邊道,“你不是都看過了嗎?咱們都商量好了的。”
“不行,得讓那些代表有點參與感,這很重要。”
對於這些民意代表,霍恩並不準備一步到位搞出什麽兩院之類的代議機構,而是如同帶英樞密院一般的諮政院。
給平民一個發聲渠道,激發他們的參政意識,否則他們永遠隻是某某村人而不是千河穀人。
民意代表返迴時,將他們的見聞帶迴地方時,哪怕立憲會議隻是裝裝樣子,對地方都有不小的改變。
“你覺得那些民意代表返迴後,可以鼓動地方支持你?農民數量多,但太弱了。”墨莉雅提直起身,原先嬌笑的臉此刻卻是冷笑,“你有聖眷者,未來肯定是你的,但那個未來估計得是五十年後。”
看著一瞬間成熟十幾歲的墨莉雅提,霍恩卻是無奈,他身上看似坐了一個墨莉雅提,但坐了兩個人。
一會兒是嬌氣小魔女,一會兒又是冷漠女大公,但不變的是,這倆人都是老腹黑了。
“今天上午的烈度如何?”霍恩沒有繼續在這個問題上掰扯,而是轉迴了立憲會議。
女大公麵龐雖然冰冷,但不知道是慣性還是什麽,仍舊抱著霍恩不放:“從心聲來看,上午的烈度足夠了,得降降溫,下午得先擱置,說一下別的了。”
“這就得降溫了?”霍恩撫摸著墨莉雅提貓兒一般的後背,“看來立憲會議會結束的比我們想象中快得多。”
正所謂大事開小會,這部憲法草案的很多內容,霍恩和墨莉雅提很早前就商議好了。
霍恩其實知道,他的憲章第一條百分百是不會通過的,因為圍繞著王冠吃飯的人太多了。
貴族、大小地主、武裝農都期盼有個國王,貿然撤掉君主,很容易造成“領主都沒了,我還交什麽稅啊”“領主都沒了,那法律也沒了,我要去搶劫”的情況。
能夠支持霍恩的,是占據千河穀九成人口的農民與勞工群體。
但他們力量太過薄弱,而且最致命的是,他們對政治冷漠,頗有逆來順受的意思。
還有一部分潛在支持者是小市民、店主、工匠與小商人,但問題是他們都依附於行會和大商人而活。
那些大商人和工匠大師都是靠著貴族們做生意的,因為貴族有錢,資源集中,生意做起來方便。
如此一來,霍恩手中的牌,隻有他郎桑德郡的民心、強悍的軍力與擊潰孔岱親王的功勞。
憑著這三張牌,未來的千河穀話事人必有他一席之地,隻是想要推行他的契約論就沒有那麽簡單了。
隻不過他又不能不提,因為救世軍的軍官和修士們對此有著迫切的理想主義的懇求。
這是戰爭中狂熱宣傳的後遺症,必須得慢慢降溫,讓他們認清現實,不要試圖三五年建成地上天國。
而墨莉雅提呢,內部的貴族與騎士們則試圖複古,將千河穀恢複到庫什家族執政的千河穀王國時期。
複古可不是墨莉雅提想要的,但她又需要貴族們支持他。
所以這倆人必須站到一起唱雙簧,利用他們不為人知的地下關係,利用對手的壓力來完成內部的變革。
甚至主權來源的爭端結果,也就是霍恩與墨莉雅提各退一步的劇本都寫好了。
升溫降溫三次,雙方都精疲力盡了,讓凱瑟琳出來當和事佬。
然後最終的結果就是:
“千河穀的主權源自聖父的絕對權威,貴族與領民皆為聖父在世的仆人。貴族的權威以其服務領地與保護領民為基礎,而領民通過承認貴族的領導表達對聖父旨意的遵從。”
這其實就是模糊了人授君權的部分,但保留了君民契約的部分。
這一妥協能暫時平息爭論,但卻能夠種下影響未來的種子。
“你準備好下午說什麽了嗎?”
“談一談神聖選舉君主製的問題吧。”霍恩翻開《憲章草案》,“否則,以現有的《貴族法》,還真沒有你能合理成為專製公的途徑。”
霍恩準備把千河穀世俗領主的位置給墨莉雅提。
這個行為的本質,就是改善千河穀險惡的外部環境。
在一個統治者普遍是貴族的社會,墨莉雅提三王血統顯然比某位蜂蜜河布衣要強。
起碼未來教皇發動屮字軍時,自願聖戰的騎士們會少很多。
當前的千河穀還很弱小,貴族傳統也很強大,想要一段和平發展的時光,就隻能先推舉墨莉雅提當君主暫且頂一下。
不過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那就是頭銜繼承。
千河穀戰爭是在沒有合理宣稱的前提下,驅逐了國王在此地的統治。
墨莉雅提如果想要通過貴族法合法獲得千河穀領主的位置的話,一般有三種選擇:
第一,皇室或王室已經決定了,就由她來當這個千河穀領主。
第二,教會欽定她當這個領主了。
第三,按照基本法,由貴族們選舉產生。
本來假如千河穀國王的頭銜還在庫什家族手裏,那都沒必要搞這些,直接繼承就完事了。
但問題是這個頭銜已經被獻給了萊亞國王,而萊亞國王則把實際管控權交給了教會。
墨莉雅提驅逐了前兩者後,霍恩來代替教會授權顯然是得不到外部社會廣泛認可的。
那就隻有靠第三條基本法選出了。
君主選舉製在如今的帝國並不算是一個特殊的製度。
實際上神聖艾爾帝國皇帝就是靠選舉,隻不過是教士、修士與大貴族們的選舉罷了。
甚至諾恩王國都是選王製,上任選王死後,三百大君一起投票再選一個國王出來。
諾恩人有時候甚至會選舉外國人來當諾恩國王,不過這顯然會造成內部鬆散傾軋,無法行政的問題。
所以一位諾恩雄主推進了繼承法,將“不允許外國人、異族或動物參與君主選舉”寫入了律法。
得到本地貴族的支持與認可,是貴族社會認同褫奪頭銜的方式之一。
隻不過,墨莉雅提的君主選舉中要摻雜入救世軍修士的投票與督政而已,不能僅局限於貴族的投票了。
這也是“神聖選舉君主製”中“神聖”的來源。
“叮叮叮——”
霍恩抬頭看了一眼座鍾,托著墨莉雅提的屁股,把她放了下來:“到時間了,咱們得走了,專製公閣下。”
戴起鐵麵,披上鮮紅的托加,眼前便又是那個冷峻殘酷的赫瑪石公爵:“您先請,牧首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