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是那群連馬掌都釘不齊全的蒙古韃子呢?


    他們唯一的屏障,便隻剩下了靈活機動,能夠快速襲擾,也能夠快速撤退。


    這種疲兵戰術,可以將大明的軍隊活生生拖垮。


    而每次,他們也都是這樣做的。


    大明的軍隊,總是會陷入極端的被動之中,被蒙古韃子們累到脫力之後,才會真正迎來對方的決死衝鋒。


    每當這時候,大明軍隊就不可避免地會損失慘重。


    當太子朱標看完了密函,知道了十二弟是如何利用堅固的防禦工事,打退了蒙古韃子們一次又一次的進攻之後,更是興奮得難以自己。


    “父皇,我大明能有十二弟這樣賢良淑德的幌子,乃是天下蒼生至福啊!”


    太子朱標繼續說道。


    他索性咬咬牙,再度跪在了朱元璋的身前。


    “兒臣朱標,懇請父皇將太子之位,賺由十二皇弟繼承!他是比我更加的太子人選!父皇,請相信兒臣的判斷吧!”


    說到這兒,太子朱標又好似竹筒倒豆子一般,將湘王朱柏早先的多方功績都緩緩說了出來。


    鐵浮屠、關寧鐵騎、渡海戰艦、乞活軍……


    盛名之下,絕無虛士。


    老十二都這麽強悍、霸道,更何況是他麾下的這群精兵強將呢?更是一個個充滿了勃勃戰意。


    劍鋒所指,敵莫敢當!


    經過太子殿下的一番傾情講述之後,他最終毅然決然說道。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兒臣才覺得,十二弟遠比兒臣要更加適合太子這個位置。”


    “想必,由十二弟來繼承大統,我大明國力必然能夠蒸蒸日上,日新月異!”


    其實,沉默的遠不隻是朱元璋一人而已。


    在場的諸位大臣們,在聽到太子殿下的這番驚世駭俗的言論之後,都不由瞪大了雙眼,心中充滿了難以置信之色。


    徐達、方孝孺二人徹底僵在了原地,好似聽到了什麽了不得的東西一般。


    至於楊憲、宋濂,他們更是差點沒當場驚掉下巴!


    雖然二人也曾私底下設想過,倘若由湘王殿下來擔當太子,往後繼承大統,那將會是一種什麽樣的景象。


    當然了,這種事情,他們也隻敢在心頭想上一想而已,根本就沒想著去實施。


    別說實施了,就連想也隻是囫圇吞棗似的,不敢想得太詳細了,生怕自己出了岔漏,被錦衣衛的人給抓住了話柄。


    即便是穩健如劉伯溫,在聽到太子殿下的這個提議之後,眼中也冒出了難以置信的光芒。


    但是!


    隻要設身處地去想上一想,似乎這樁事情又是情理之中的了。


    甚至可以說是,當下這場危機所能想到的,唯一的最有解!


    畢竟,倘若沒有湘王殿下的未雨綢繆,沒有事先在北部疆域修築九座軍鎮進行防禦。


    那麽蒙古韃子們,便可憑借著胯下神駿,肆意在大明國土之中馳騁、掠奪。


    倘若當真如此,那受苦受難的,自然就是北疆的百姓們了。


    湘王殿下的這番舉措,簡直可以說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啊!


    如此大的貢獻,那自然是當得起太子這個賞賜的。


    之所以方才沒有往這個方向去想,主要還是因為這樁事情太過驚世駭俗了。


    太子之位,畢竟是早就已經注定了的。


    這樁事情能且隻能是太子殿下朱標,由他親自來提出。


    隻要換做是在場任何一個人,那就是欺君罔上之罪,大逆不道之言,是無君無上的表現,是會被即刻拖出去斬首的重罪。


    所以,這便是為什麽劉伯溫遲遲一言不發的原因了。


    也正是因為有了太子朱標的這一席話,徹底將朱元璋說得沉默了。


    他聽完了太子朱標的話,不由低頭沉默良久,卻始終沒有多說一個字。


    此時朱元璋的表情晦澀難明,也不知道他究竟是在想些什麽……


    皇宮的大門,再一次洞開。


    但這一次,領頭的卻不再是吳伴伴,而是太子朱標。


    跟隨在太子朱標身後的,也並非是宮中宦官,而是朝中重臣!


    不單單是方才跪在勤政殿前的諸位,甚至連未曾到場的眾人,文武百官齊齊到場!


    所有人,跟在太子殿下的身後,一路浩浩蕩蕩走著。


    這種陣仗,看得應天府的老百姓們一個個都瞪大了雙眼,臉上寫滿了震撼。


    倘若要說之前見識那道聖旨,還可以說是儀仗驚人,可以當做茶餘飯後的談資。


    那現在這種陣仗,那可真的可謂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啊!


    甚至比之前的聖旨儀仗,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些百姓們就算再怎麽愚鈍,一天之內連續經曆了這兩次遠超常態規格的儀仗,也心裏明白,這肯定不會是什麽尋常事情。


    今天這事兒不對勁,很不對勁!


    尤其,先前發聖旨的時候,出馬的全是宮中的大太監,這就已經很不對勁了。


    現在呢,更是滿朝文武齊齊出動。


    話又說迴來了,這種格局,可是隻有在覲見當朝天子的時候,才能讓文武百官一起出動吧?


    在這種時候,由太子殿下親自帶隊,去往湘王殿下的方向而去。


    怎麽想也想得到,這肯定不是什麽善茬兒啊!


    甚至於想得更加誇張一點兒,這應天府的格局會不會因此而發生改變,那都不好說,也說不好!


    但是有一點,單反是個住在應天府的人,都能夠感覺得到。


    那就是這“天”,恐怕是要發生變化了。


    就看是什麽時候變,變成什麽模樣。


    有些見識的商戶、大戶,這時候就已經悄悄摸摸定了馬車,收拾金銀細軟,準備往城外跑。


    畢竟對這些人來說,狡兔三窟那都不叫事兒。


    但凡能把命給保住,花再多的投入,那都是值得的。


    所以,雖然還沒有任何的情況,但應天府各處的城門口,卻是擠滿了大包小包準備出城的人。


    這可把守城的官兵們給看迷瞪了。


    他們也沒鬧明白,這究竟是什麽情況。


    卻也不好找什麽借口,把人全都硬留在城裏,隻得放任他們離開。


    “今天這是犯了什麽瘋?怎麽一個個的,全都往外麵跑呢?怕不是要出什麽事吧。”


    “誰知道,咱們反正守好自己的崗,不出岔子就行。”


    兩個守城的士兵短暫交流了兩句。


    說迴太子朱標這邊。


    他率領文武百官抵達了湘王府門外。


    負責在此圍困、緝拿的錦衣衛指揮使毛驤,立即飛奔到了太子殿下麵前問安。


    毛驤是個聰明人,尤其是當他率領三千錦衣衛圍住了湘王府邸之後,就表現得尤為明顯。


    他沒有放任任何一名手下進去,也嚴禁任何人爬到高處。


    甚至於,連所謂的包圍圈,都是隔著一整條街的。


    而他本人,更是整理好了衣服,客客氣氣地敲門問安,從頭到尾都沒有說自己是奉命來緝拿湘王殿下的,隻說是因為聖旨的陣仗太大,應天府刁民出沒,怕衝擾了府邸,所以他親自率領弟兄們在外維持治安。


    在外人看來,毛驤這個錦衣衛的指揮使,那就是朱元璋麾下的鷹犬走狗,而他幹的事情也全都是上不得台麵的蠅營狗苟之事。


    ......


    .....


    兄弟們,新鮮的稿子來咯!


    達到300催更立即加更


    還差4個發電加更!


    求催更,求發電支持!


    感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擁兵百萬讓交權?朕這生如履薄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敏敏敏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敏敏敏子並收藏擁兵百萬讓交權?朕這生如履薄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