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係統任務的左鈺立刻和係統交流起來:“小白啊,你是不是看碟下菜啊,怎麽我們這裏剛有想法,你任務就來了。”


    “嘿嘿,這不是緊跟著老左你的節奏嘛,你就說這任務接不接吧。”係統調侃道。


    “接,怎麽不接,順水推舟的事兒啊,不過那個神秘大禮包是什麽啊,可不可以提前透露一下。”左鈺當即答應道,並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老左啊,好歹也是三流大學畢業的人,怎麽連字兒都不認識了,知道啥叫‘秘密’嗎?”


    (╬▔皿▔)╯,我忍:“也不用直接說,大概透露一下就行了,是關於什麽方麵的大禮包?”


    “也不是不能說,提示一下吧,和你們任務後的行動有關的,保證你們會喜歡。”係統迴應道。


    “難道和海軍有關係?”左鈺想道。畢竟現在陸軍方麵已經差不多武裝到牙齒了。空軍方麵也在加緊培訓飛行員,而且已經有一定成果了。隻有海軍,除了在左鈺空間裏吃灰的“秀琴號”以外,八路軍沒有一艘軍艦,更別說會開軍艦的人了。左鈺但就在想要不要等有了港口,直接把陳紹寬綁架來了。對了,還有薩鎮冰老爺子。老爺子年紀大了,但依然念念不忘華夏的海軍事業,到時候一定給老爺子組建個超級艦隊,讓他上船開心開心。


    接受任務後,左鈺就將任務向首長們匯報。


    “這還真是打瞌睡遇到枕頭--湊巧了嘛,我們剛剛還在討論什麽時候給個任務,這不就來了嘛”。諸位首長都嗬嗬的樂了。


    “小左同誌啊,這個秘密大禮包是什麽啊?怎麽還神神秘秘的。”


    “我看這個係統八成會給個大好處咯,等我們完成了任務,不就曉得了。”


    “嘿嘿,確實是這樣,係統不告訴我,隻說和任務完成後我們的行動有一定關係,總之會很豐厚。我個人感覺也許和海軍有關,所以我覺得我們已經可以著手為未來的海軍組建做準備了。”左鈺迴答道。


    “我看行,都說陸海空三軍,哪個都不能少啊。要知道咱們國家的海岸線可是非常長的,而且從唐朝那會兒就有來自海上的威脅了,到了宋、元、明的時候,倭寇入侵已經非常頻繁了。之後清朝的北洋水師之痛更是一個沉痛的教訓。我同意現在就為海軍做準備。”


    “嘿嘿,我剛才還在想要不要把陳紹寬給綁來呢,現在華夏最懂海軍的應該就是他了。”左鈺開玩笑道。


    “胡鬧,怎麽能用綁的呢,就算是希望他加入,我們也應該擺事實講道理,讓人家心甘情願的加入。不過小左同誌你說的對啊,我們確實需要海軍人才。”


    “放心吧,還記得我之前兌換的那200個生化人嗎?到時候在兌換出一些來,讓他們做海軍教官,培養咱們自己的海軍隊伍。”


    辦公室裏的人聊著聊著就聊到海軍方麵去了,不過也確定了任務內容,按部就班的執行就是了。


    其實海軍對於華夏來說一直都不太受重視。曆史上的華夏對水上作戰更多的理解是江河作戰,比如三國的荊州水軍、江東水軍等。從水軍這個名字就能看出來,華夏古代並不重視海上作戰。


    而且華夏的造船行業長時間造得都是平底船,這種船適合在江河等淺水域行駛,而且為了適應當時的作戰環境,載人較多的船都往高裏造,這就形成了“樓船”的概念。但這種船中心太高,在相對平穩的江湖中還好說,如果入了海,過高的重心在海浪較大的情況下容易側翻。


    直到宋元時期才有了尖底船,船隻重心開始向下延伸,最終低於海平麵,這才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海船。


    比如曆史上著名的鄭和寶船,其實就是尖底船,根據洪保的壽藏銘和馬歡的《瀛涯勝覽》,鄭和寶船的造型為方頭、闊尾、尖底,大體相當於火柴盒的形狀。而擁有這種寶船的鄭和艦隊才真正實現了遠洋航行。但可惜因為傳統的觀念,這種船並沒有發展起來,甚至出現了寶船圖紙遺失的情況。好在船型保留了下來,知道清朝都在造類似的商船。


    隻可惜,閉關鎖國不但讓華夏和世界脫了節,造船技術上也漸漸落後了起來。到了近代,西方開始流行鐵甲艦的時候,清朝還有所謂的高官堅決不相信能用金屬造船的事實。


    以上各種原因導致了華夏直到清朝末年之前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海軍存在。


    到了清末,好不容易通過幾次對外戰爭的失敗讓人看到了海軍的重要性,李鴻章等洋務派也辦起了諸如北洋水師、南洋水師、福建水師等幾個在亞洲都數一數二的海軍部隊,但事實大家都知道,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老妖婆姓葉赫那拉的原因,總之是把當時的華夏往死裏折騰。連帶著海軍也給賠出去了。


    而在抗戰前,華夏的海軍力量也僅僅隻有噸的總噸位,而且大多都是老船,甚至還有清朝時留下來的淺水炮艦。


    而國內的造船廠能造出來的也隻有一兩千噸不到小艦,而且抗戰爆發後要麽被小鬼子擊沉,要麽被俘虜,甚至有些因為過於老舊幹脆“廢物利用”自沉在江陰用來堵塞河道防止鬼子軍艦入江而上。


    可以說,華夏海軍的悲哀就是濃縮的華夏近代史的悲哀。從不重視到好不容易建起了部隊卻被高層無視而被摧毀;從隻能從外國訂購到好不容易能自行生產卻遇到了倭寇入侵,整個海軍幾乎全部葬送。


    到了1942年,華夏海軍幾乎就沒什麽能拿得出手的軍艦了,而同一時期的倭國海軍在1937年時就擁有了超過115萬噸的總噸位。而在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倭國海軍又造出了多艘航母和戰艦,甚至憋出了大和、武藏這種空前絕後的戰列艦。盡管在工業能力和造船能力遠超倭國的白頭鷹麵前最終還是輸了,但這也說明了即使像倭國那樣土地狹小,礦產資源相對貧瘠的島國,隻要認真對待,也能擁有強大的海軍。


    而今天,就在陝北的一個窯洞裏,未來強大的華夏海軍的組建伴隨著一個任務的發布而確定了下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抗戰,我給老李送裝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肥胖的蛋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肥胖的蛋蛋並收藏抗戰,我給老李送裝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