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越下越大了。


    瓢潑大雨伴隨著陣陣嗚咽般的雷鳴,似要將人間的汙穢盡數洗去。


    視野被綿密的雨絲模糊成灰白一片,老饕坐在臨時搭建起來的木屋裏聽著外頭唿嘯的風雨。空蕩蕩的老式木屋裏圍著一個下陷的土坑,燃燒的篝火為這間還算堅固的落腳處提供了一絲彌足珍貴的暖意。雖然一身仙骨不知寒暑,但光與熱總是能喚起人們內心的渴求,撫慰靈魂的缺口。


    然而,再如何明亮溫暖的房間,在身邊有一個不知死去多久的鬼魂的情況下也不可能變得溫馨起來。


    “……”老饕依靠在牆邊麵色灰白,整個人仿佛都寫滿了“燃燼了”的悲哀,“……閣下您到底還有什麽心願未了啊?您說,隻要我能做得到,我一定竭盡全力幫您完成心願。然後您老就放下執念好好轉世投胎成不成?”


    老饕身後,麵目清臒的中年男子捧著飯碗吹胡子瞪眼睛,對老饕一副要趕喪門星似的態度十分不滿:“年輕人,你這樣不行啊!不就是多吃了你一口飯嗎?整天拐彎抹角地趕小老頭走!快,到飯點了,快做飯。老夫今天想吃迴鍋肉!”


    老饕抹了一把臉,不好解釋自己其實不是介意別人吃了他的飯,而是他雖然是個修士但他其實十分怕鬼。但這種話說出來跟暴露自己命門也沒多大區別,再說了,眼前這個有點任性的糟老頭估計也不會體諒他,甚至還有可能故意嚇他來威脅他繼續為他做飯。


    “我該如何稱唿閣下呢?”老饕這樣的食修哪怕是外出也會隨身攜帶各種膳具以及調料,雖然梁修為了保證他認真考核而沒收了他的儲物袋,但堅信“事在人為”的老饕這些天來借助周圍的材料又搞出了一批膳具來。為了讓這位老者鬼魂能盡快投胎,老饕不得不硬著頭皮開始談話獲取情報。


    看著老饕起鍋燒油,一直鬧騰個不停的老者也氣哼哼地安靜了下來:“你喚老夫‘古力思’便可。”


    “古力思,聽起來像夏國人的名字。”老饕敲了敲鍋子,“好吧,古力思老哥。您也知道我是個修士,雖然咱倆看著年紀懸殊,但我的實際歲數可比你要大。我們無極道門的弟子來到這裏就是為了平息此地的禍事,您若是有什麽冤屈不平,在下也是義不容辭。”


    “那你還喊我老哥?!鬼知道你是不是我爺爺輩的人了!”


    “我這不是給您占占便宜嗎!”


    老饕嫻熟無比地一邊做飯一邊和老者鬥嘴,他的實際年齡其實也不過三十來歲,但修士們因為大多需要清修的緣故,所以心態也也維持在壯誌淩雲的青壯之年。反觀這位名叫“古力思”的老者,明明是同樣的年歲,他卻已經走完了凡人坎坷苦難的一生。即便是如今這般坐在溫暖的木屋裏頤指氣使的模樣,老者佝僂的腰背依舊透著垂垂老矣的暮氣。


    在等飯煲熟的間隙裏,古力思看著窗外的電閃雷鳴、瓢潑大雨,口中喃喃著:“……也快了。”


    雨聲很吵,嘈雜的環境中也不適合談話,因為雜音會把心緒攪得一團亂。與其費盡心思地套話,倒不如先好好地享用一頓晚餐。美食是不可被辜負的,而讓老饕感到慶幸的是,古力思顯然和他擁有同樣的想法——他們對於食物都有一種常人難以理解的虔誠。


    吃飽喝足之後,老饕掐了一個水泡用來收拾鍋碗瓢盆。古力思看著那翻滾不停的水泡,語氣有些挫敗地嘀咕道:“……居然還真的是仙門弟子。”


    “仙門弟子怎麽了?”老饕抱來幹燥的柴禾,添進火堆裏。


    “沒想到你們仙門弟子居然會插手凡塵中事,還以為你們都是高高在上,不顧凡人死活的人。”古力思心直口快地說道。


    “……才不——唉,算了,你們會這麽覺得也是正常的。”老饕歎了口氣,那一臉苦相看上去格外老實巴交,“但我們並非看不見凡塵的苦難,隻是紅塵的苦難實在太多太多了。說到底,在這天地的熔爐中,你我皆是螻蟻,每個人都在拚盡全力地掙紮求生。所以要說什麽施舍、救濟之類的話語,我們還不夠格呢。”


    中年男子撩了撩眼皮:“真是不愁吃不愁喝的人才會說出的堂皇話!”


    “是是是。”老饕敷衍道,“看您的精氣神,想來生前也是不愁吃不愁穿的人,那您想出一勞永逸、救濟天下的妙計了嗎?”


    中年男子頓時便跟鋸嘴的葫蘆似的不吭氣了。屋外那幾乎要將人間毀滅的暴雨越發可怖,滂沱大雨與木屋相撞的聲音隔絕了外界的一切。於是錯覺般的,塵世在這一刻變得模糊遙遠。兩人仿佛流浪的旅人般身不由己地被困在同一片孤舟之上,天地僅剩這一葉扁舟般蕭瑟孑然。


    “不過——”老饕不知為何,識海中突然浮現一道孤絕的影子,“以後……不,或許現在已經開始有些不同了。”


    古力思沒有開口接話,但好在老饕也不是那種賣關子吊人胃口的壞心眼的人:“因為我們這一代啊,出現了一個並不喜歡循規蹈矩的領頭羊。”


    老饕也不知為何,明明平日裏在同門的口中早已聽膩了那些關於拂雪師姐的傳聞,但此時此刻,他卻像是突然被他們傳染了一般,情不自禁地向一個外人說起了拂雪師姐的故事。對一個分明已經無法走向未來、也無法與現在產生聯係的逝者。


    老饕一樁樁、一件件地數過,他這才發現短短幾年間,紅塵居然已經經曆這麽多。


    等到老饕迴過神來時,他才發現自己居然已經自言自語了許久。他有些赧然道:“抱歉,我自顧自地說了半天。”


    “……”古力思搖搖頭,好半晌都沒有開口。他看著木材上躍動的篝火,低垂著頭顱,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直到老饕已經準備入定打坐、熬過這漫漫長夜之時,形如木樁般坐在篝火旁的中年男子才緩緩開口道:“仙家,可否再為老夫做一道飯食?”


    老饕微微一怔,他似有所感,這一次的“點菜”與以往都不大相同。


    “好,閣下想吃什麽?”


    “讓我想想,讓我想想……”鬼魂閉了閉眼,口中呢喃著,“我啊,年少喪父,阿姆孤身一人將我拉扯長大。她教我讀書明理,告知我天下大義。可我幼時調皮,那些東西都聽不進去,書卷經綸倒背如流,也還是心心念念著阿姆能多做一條肉,多煮一條魚。”


    “我不知道這世上除我之外,仍有許多人在饑寒交迫中掙紮忍辱,在塵世的苦海中浮沉不停。青年時,我誌得意滿,屢屢高中,平步青雲。金榜題名時是何等的意氣風發,恨不得一日內便踏馬看盡長安花。洞房花燭時,嬌妻美眷在旁,隻覺得人生得意,也不過如此了。”


    “那時的我在名利場中沉浮,飄飄然不知今夕何夕。母親的信寄到我手上,卻隻讓我感到冗長乏味,再不如幼時那般灼見真知,句句是理。”


    “後來,我替天子巡狩各地,一路花團錦簇,便自以為天下太平。直到那一天,下鄉的我心血來潮想要嚐一嚐幼時鍾情的鄉間小菜,可那村子裏的耄耋老翁隻顫顫巍巍地端出了一碗夾雜著米糠的陳年稻米。”


    “當地的知府勃然大怒,稱賤民竟以如此賤物羞辱天子巡狩。老翁跪在地上不停磕頭,稱村子裏斷炊已久,早已沒有果腹的食糧。他說著,竟是當場掏出刀子剖開了自己的肚腹。他說大人,大人您看啊,我胃裏隻有草根與樹皮,哪裏有糧食呢?”


    “那捧陳年的稻米啊,是村子裏最年長的老人挨家挨戶地敲門,東拚西湊才集來的。他用那捧稻米,給我熬了一碗稀稀拉拉的粥。”


    “自那之後,那碗稀薄的米粥便每日每夜都出現在我的夢裏,擾得我夜不能寐,心緒難寧。睡不著的時候,阿姆的信被我拿在手裏反反複複地翻看,我卻始終不敢提筆迴信。我覺得我至少應該做點什麽,做點什麽能讓我鼓起勇氣去提筆落墨、給阿姆迴信的事情。”


    “所以,當我聽說高高在上的仙家賜予了百姓豐饒的糧種時,為了忘掉那碗米粥,我伸手了。”


    “——可是啊,可是啊,我又錯啦。”


    “仙家,您知道一朝窺破鏡花水月時的感覺嗎?阿姆之外我還有家人,我想征得他們的認可,得到他們的幫助。我的妻兒,我的嶽父,我的同僚,我的友人,在我提出那個荒謬的抉擇時,他們都毫不猶豫地朝我伸出了援手。所以在伸出手去的那個瞬間裏,我曾覺得,吾道不孤。”


    雨聲嘩啦啦地捶打著窗門,但燃燒著篝火的屋內,卻莫名有了一絲濕涼的陰冷。


    “可原來,那都是假的。走在那條路上的,隻有我自個兒。”


    “我的妻兒,我的嶽丈,我的同僚,我的友人……那些支撐我、溫暖我、構成我後半輩子的牽掛與羈絆,都不過是有心人布下的羅網,鏡花水月的荒唐。迴首時,我神智實在有些恍惚,我這一生,究竟什麽是真的,什麽是假的?”


    老饕抱著包袱、渾身僵硬地倚靠在牆壁上,隻覺得頭皮發麻,心裏一陣陣地發涼。


    “所以啊,仙家。請為我熬一碗米粥吧,用我這荒唐可笑的一生,佐以這世間最苦的風雨,慢慢地煮,細細地熬,然後讓它,流入這片大地吧。”


    中年男子說完,竟起身朝著外間茫茫的風雨走去。老饕縮在角落裏,小心翼翼地抬頭,隻看見他模糊朦朧,融進雨裏的背影。


    “惟願世上金麥穗,濟世渡厄遍十方。若能眾生皆得飽,我自饑寒又何妨。”


    淒風苦雨中的木屋中,忽而亮起了璀璨柔和的金光。老饕自茫然中迴首,卻見中年男子原本盤坐的地方,有一物事在寒夜中發光。


    那光芒,淒清,溫暖,讓人想到向晚的太陽。


    但有那麽一瞬間,老饕仿佛看見了一望無際的麥田,金黃飽碩的麥穗在風中搖晃,一個戴著草帽的男孩牽著一個女人的手,嬉笑著跑出很遠。


    幻覺隻是一瞬,但撲麵而來的麥香卻沒有散去,反而在狹小的空間中變得越發濃烈。


    直到金光逐漸微弱,老饕凝神望去,才發現躺在篝火旁的,是一小簇灌漿飽滿、幾欲開裂的金色麥穗。


    【九州山河圖】


    緘物:金麥穗


    箴言:“惟願世上金麥穗,濟世渡厄遍十方。”


    大夏國左丞相古力思紮古日德,因盜沾染魔氣的仙糧而死,彌留天地之際,他發下如此宏願。


    封存“豐饒”之咒言,一粒可淨十方天地,救苦於紅塵百劫,此物之米糧僅可存世七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正道魁首是如何養成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言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言歸並收藏正道魁首是如何養成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