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換個大夫來看看?”
“並安最出色的大夫,都來過了。”
“大哥可知道父王病了?”
“他想到一出是一出,就說出門去找太子。即便知道父王病了,估計也要那邊的事情辦成了,才會迴來。”
“大哥跟太子共患難的關係,去找太子也無可厚非。”
“唉,如今過去了幾個月,太子要真活著,早就該迴來了。”
阮穆棱道:“攝政王執政,皇太孫很快會出世,有周大人輔佐,兒臣相信大封不會亂。”
“攝政王才能不輸太子。有那幫內閣大臣輔佐,父王倒是不擔憂。”
鎮北王話鋒一轉,“可去看過你母妃了?”
“跟母妃問了聲好,便來父王這邊。”
鎮北王一向威嚴,在戰場上更是不輕易笑,也不會因為是自己兒子,就會仁慈。
也許是久病,人便有些感傷,難得露出了父親的慈愛。
“如今你又要有個弟弟或者妹妹了,想當年,你小的時候,也是個活潑好動的孩童。”
阮穆棱看了眼鎮北王,“父王記得兒臣小時候的趣事?”
“父王雖然經常在打仗,可一有空,你母妃便跟父王提你的事情。”
“你三四歲的時候,跟你大哥不一樣。對什麽都好奇,看到新奇的東西,會瞪大眼睛,要父王迴答那是什麽東西,有什麽用?”
“兒臣不記得了。”
鎮北王卻自說自話,“有一次父王帶你去軍營,你半夜三更會跑到父王的床榻上來,要父王給你講打仗的故事。”
“大哥小時候呢?”
“前王妃早逝,你大哥反而不喜歡跟人說話,他喜歡躺在草坪上,思考人活著的意義。”
鎮北王聲音深沉而又溫暖,“那時候你就在你大哥旁邊爬樹,上躥下跳,要你大哥看鳥巢。你大哥不理你,你就把鳥巢捧到你大哥麵前。”
阮穆棱微笑,表情卻有一絲僵硬。
“你給小鳥喂食,換水,還說以後長大了,要成為大將軍,守護並安的老百姓。”
鎮北王想到這裏,忽然自責和愧疚。
“後來你們一起習武,學習兵法。隻是生在皇家,每個人的命運,從一出生就定了。”
小廝端了藥過來,阮穆棱接過,一勺勺地喂,儼然是個孝順的孩子。
“父王今日怎的突然說這些綿纏的話?”
“也許父王老了。以前覺得,質子雖然要放棄許多自由,但未嚐不是另一種寧靜和快活。如今卻又覺得,權力也好,富貴也罷,都不及兒子在身邊。”
“兒臣在京城過得一直很好,父王不用惦記。”
鎮北王眼神縹緲,透過幔帳似乎迴到了十幾年前,“你母妃跟你一起在京城,從未有過怨言……她一生都在為別人活……”
“兒臣知道。”
鎮北王拿過床頭的木盒,遞給阮穆棱,示意他打開。
阮穆棱打開一看,裏麵是一塊兵符。
“你大哥不在,父王生病不能下床…”
“隻是,兒臣還要迴京城去。”阮穆棱打斷他。
“父王已經去信給攝政王,願用一半的兵權,換你迴來。”
—
阮穆棱迴到院子裏,盯著兵符,眼底陰鬱慢慢滲出來。
遲來的東西,從來都不會讓人感覺到安慰,隻會讓人覺得這是一種同情、施舍與憐憫,讓被施宇的人感到憤怒。
他攥緊兵符,他要的,從來不是這個東西。
—
春耕祭祀已經近了,寧晚橋當日會率領文武百官,前往太夫山進行祭祀。
在祭祀儀式上,她會先向天地神靈敬獻香火,再親自拿起農具,帶領著文武百官進行耕種。
段雲舟和攝政王親衛隊的蒙統領,正在向她稟報京城和太夫山戒嚴的事。
為了以防萬一她遇害,那邊已經排查了所有人,確認不會有危險發生。
寧晚橋揮手讓他們下去,太監又來報,安武侯夫人來了。
上次她把大皇子發配到邊疆,康氏來求過她一次,讓她對寧晚怡留個情,都是姐妹。
後來她說,作為母親,卻屢屢害她,應該連帶一起發配邊疆,康氏嚇得就跑迴府去了。
沒成想,今天又遞帖子入宮裏。
康氏進來後,先下跪行禮。
“臣婦拜見攝政王。”
寧晚橋特意等了一柱香,才喊她起來。
康氏臉上帶著諂媚的笑:“臣婦今日來,是想求攝政王一件事。”
“說吧。”
寧晚橋這麽盯著她,康氏就有些膽怯,更不敢直視寧晚橋,隻能拘謹地低著頭。
“寧夫人有孕了,那邊是苦寒之地,正常人不一定能活。如今她是雙身,苦不堪言。臣婦求攝政王看在都是姐妹的份上,讓寧夫人迴京養胎。”
看來寧晚怡把藥用在阮穆隱身上了,而且應該用得還挺頻繁。
寧晚橋冷斥:“夫人是把大封的律令當兒戲,還是覺得本宮是個好糊弄的人?”
康氏撲通下跪,連連磕頭:“臣婦不敢,給臣婦一百個膽子也不敢。臣婦隻是心疼女兒,想讓女兒換個地方養胎。隻要生下孩子,寧夫人會帶著孩子迴去。”
寧晚橋道:“夫人也應該知道,我的孩子準備出生,我讓寧夫人的孩子出生,豈不是給我的孩子多一個政敵?”
康氏忙磕頭道:“攝政王位高權重,朝中的勢力穩穩把持在自己手中,寧夫人懷的是女孩,不會對皇太孫有影響。”
“女孩又如何?以後長大了,一樣能給她父親報仇。將來我的孩子,還是會多一個政敵。”
康氏砰砰砰地磕頭:“臣婦和寧夫人絕沒有這樣的想法。臣婦隻是心疼寧夫人懷胎辛苦,求攝政王明鑒。”
康氏的額頭磕破,流了很多血,把前麵的地板都染紅了。
“好了,夫人起來吧。若是其他大臣過來看見了,又該說本宮睚眥必報,心胸狹窄。”
康氏卻並不起,還在砰砰砰磕頭,“臣婦求攝政王同情臣婦愛女心切,求攝政王憐憫。”
寧晚橋盯著她看了好一會兒,“既然夫人覺得寧夫人有孕可憐,本宮可以退讓一步,允許夫人去邊疆照顧寧夫人。”
康氏迴府的路上,左思右想,還是決定親自去邊疆照顧寧晚怡。
不管將來如何,有個孩子在身邊,到底是好的。
到時候她再偷偷帶孩子迴來撫養,萬一日後有大造化呢?
“並安最出色的大夫,都來過了。”
“大哥可知道父王病了?”
“他想到一出是一出,就說出門去找太子。即便知道父王病了,估計也要那邊的事情辦成了,才會迴來。”
“大哥跟太子共患難的關係,去找太子也無可厚非。”
“唉,如今過去了幾個月,太子要真活著,早就該迴來了。”
阮穆棱道:“攝政王執政,皇太孫很快會出世,有周大人輔佐,兒臣相信大封不會亂。”
“攝政王才能不輸太子。有那幫內閣大臣輔佐,父王倒是不擔憂。”
鎮北王話鋒一轉,“可去看過你母妃了?”
“跟母妃問了聲好,便來父王這邊。”
鎮北王一向威嚴,在戰場上更是不輕易笑,也不會因為是自己兒子,就會仁慈。
也許是久病,人便有些感傷,難得露出了父親的慈愛。
“如今你又要有個弟弟或者妹妹了,想當年,你小的時候,也是個活潑好動的孩童。”
阮穆棱看了眼鎮北王,“父王記得兒臣小時候的趣事?”
“父王雖然經常在打仗,可一有空,你母妃便跟父王提你的事情。”
“你三四歲的時候,跟你大哥不一樣。對什麽都好奇,看到新奇的東西,會瞪大眼睛,要父王迴答那是什麽東西,有什麽用?”
“兒臣不記得了。”
鎮北王卻自說自話,“有一次父王帶你去軍營,你半夜三更會跑到父王的床榻上來,要父王給你講打仗的故事。”
“大哥小時候呢?”
“前王妃早逝,你大哥反而不喜歡跟人說話,他喜歡躺在草坪上,思考人活著的意義。”
鎮北王聲音深沉而又溫暖,“那時候你就在你大哥旁邊爬樹,上躥下跳,要你大哥看鳥巢。你大哥不理你,你就把鳥巢捧到你大哥麵前。”
阮穆棱微笑,表情卻有一絲僵硬。
“你給小鳥喂食,換水,還說以後長大了,要成為大將軍,守護並安的老百姓。”
鎮北王想到這裏,忽然自責和愧疚。
“後來你們一起習武,學習兵法。隻是生在皇家,每個人的命運,從一出生就定了。”
小廝端了藥過來,阮穆棱接過,一勺勺地喂,儼然是個孝順的孩子。
“父王今日怎的突然說這些綿纏的話?”
“也許父王老了。以前覺得,質子雖然要放棄許多自由,但未嚐不是另一種寧靜和快活。如今卻又覺得,權力也好,富貴也罷,都不及兒子在身邊。”
“兒臣在京城過得一直很好,父王不用惦記。”
鎮北王眼神縹緲,透過幔帳似乎迴到了十幾年前,“你母妃跟你一起在京城,從未有過怨言……她一生都在為別人活……”
“兒臣知道。”
鎮北王拿過床頭的木盒,遞給阮穆棱,示意他打開。
阮穆棱打開一看,裏麵是一塊兵符。
“你大哥不在,父王生病不能下床…”
“隻是,兒臣還要迴京城去。”阮穆棱打斷他。
“父王已經去信給攝政王,願用一半的兵權,換你迴來。”
—
阮穆棱迴到院子裏,盯著兵符,眼底陰鬱慢慢滲出來。
遲來的東西,從來都不會讓人感覺到安慰,隻會讓人覺得這是一種同情、施舍與憐憫,讓被施宇的人感到憤怒。
他攥緊兵符,他要的,從來不是這個東西。
—
春耕祭祀已經近了,寧晚橋當日會率領文武百官,前往太夫山進行祭祀。
在祭祀儀式上,她會先向天地神靈敬獻香火,再親自拿起農具,帶領著文武百官進行耕種。
段雲舟和攝政王親衛隊的蒙統領,正在向她稟報京城和太夫山戒嚴的事。
為了以防萬一她遇害,那邊已經排查了所有人,確認不會有危險發生。
寧晚橋揮手讓他們下去,太監又來報,安武侯夫人來了。
上次她把大皇子發配到邊疆,康氏來求過她一次,讓她對寧晚怡留個情,都是姐妹。
後來她說,作為母親,卻屢屢害她,應該連帶一起發配邊疆,康氏嚇得就跑迴府去了。
沒成想,今天又遞帖子入宮裏。
康氏進來後,先下跪行禮。
“臣婦拜見攝政王。”
寧晚橋特意等了一柱香,才喊她起來。
康氏臉上帶著諂媚的笑:“臣婦今日來,是想求攝政王一件事。”
“說吧。”
寧晚橋這麽盯著她,康氏就有些膽怯,更不敢直視寧晚橋,隻能拘謹地低著頭。
“寧夫人有孕了,那邊是苦寒之地,正常人不一定能活。如今她是雙身,苦不堪言。臣婦求攝政王看在都是姐妹的份上,讓寧夫人迴京養胎。”
看來寧晚怡把藥用在阮穆隱身上了,而且應該用得還挺頻繁。
寧晚橋冷斥:“夫人是把大封的律令當兒戲,還是覺得本宮是個好糊弄的人?”
康氏撲通下跪,連連磕頭:“臣婦不敢,給臣婦一百個膽子也不敢。臣婦隻是心疼女兒,想讓女兒換個地方養胎。隻要生下孩子,寧夫人會帶著孩子迴去。”
寧晚橋道:“夫人也應該知道,我的孩子準備出生,我讓寧夫人的孩子出生,豈不是給我的孩子多一個政敵?”
康氏忙磕頭道:“攝政王位高權重,朝中的勢力穩穩把持在自己手中,寧夫人懷的是女孩,不會對皇太孫有影響。”
“女孩又如何?以後長大了,一樣能給她父親報仇。將來我的孩子,還是會多一個政敵。”
康氏砰砰砰地磕頭:“臣婦和寧夫人絕沒有這樣的想法。臣婦隻是心疼寧夫人懷胎辛苦,求攝政王明鑒。”
康氏的額頭磕破,流了很多血,把前麵的地板都染紅了。
“好了,夫人起來吧。若是其他大臣過來看見了,又該說本宮睚眥必報,心胸狹窄。”
康氏卻並不起,還在砰砰砰磕頭,“臣婦求攝政王同情臣婦愛女心切,求攝政王憐憫。”
寧晚橋盯著她看了好一會兒,“既然夫人覺得寧夫人有孕可憐,本宮可以退讓一步,允許夫人去邊疆照顧寧夫人。”
康氏迴府的路上,左思右想,還是決定親自去邊疆照顧寧晚怡。
不管將來如何,有個孩子在身邊,到底是好的。
到時候她再偷偷帶孩子迴來撫養,萬一日後有大造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