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蘇山跟祝硯說了什麽,或是祝硯自己想清楚了。


    反正第二天祝硯來蘇府找江吟,同意了跟江吟做生意。


    蘇山會心一笑道:“這樣才對嘛,大家一起有個伴兒。正好有墨有硯湊一對。”


    “還有我家的宣紙。”李青湊過來接話。


    就差筆了,可惜他們沒有相熟的人家裏在賣毛筆。


    祝硯笑了笑,隨即拱手朝江吟道:“如此,便有勞張兄。”


    江吟連忙迴禮:“互惠互利、互惠互利。”


    若是她從中得不到好處,自然也不會費心去給他們做推薦。


    幾人在蘇府用了早膳,便跟著祝硯去了他家的歙硯坊,親身感受歙硯的製作過程。


    祝家的歙硯坊跟蘇家的徽墨坊規模和構造差不多,就連位置,也都一樣在歙縣邊上。


    墨和硯台是不可分割的一套,但製作手法卻不同,


    製作歙硯的過程,主要分選料、製坯、設計、雕刻、磨光、上光、包裝等七道工序。


    首先是選料,將揀出的石料,用鐵鑿輕輕敲擊。發音如銅聲即為上品,發音低沉者次之,發音如木者即有石病,不宜涿硯。


    硯石硬度要適中,斷麵硬度與版麵硬度相差不能太大。


    選好的石料用水洗淨後,進入下道工序,製坯。


    製坯,分鋸坯和磨坯兩步。劃線後的石料分圓形、方形和不規則形三種,鋸時應確保截麵與硯麵垂直。


    磨坯分粗磨和細磨,先用粗沙加金剛石和水在石板上平磨,平整後改用細沙水磨。


    最後用油石和水砂紙打滑,使其四麵平整、厚薄均勻。


    製成的硯坯,以見不到節理裂隙或礦物細脈者為上品。


    製好硯坯後,便到了設計環節。


    按硯坯大小、質地優劣、形狀方圓等賦以不同圖案,將圖描於硯坯上,再循圖雕刻。


    雕刻是一種藝術創作,與書法、繪畫同理。


    刀法分輕、重、徐、疾、剛柔相濟。圖案布局得當,疏密相間。


    完成雕刻後,便到了磨光環節。硯刻完成後,硯麵和圖案必須磨光。


    先用細石將硯通磨一遍,再用細沙紙水磨至手觸無铓為止。


    圖案部分可撒些細金剛沙,用刷子磨光,有需故意顯示刀痕的例外。


    磨光之後需上光,以棕帚蘸少許油脂,塗抹全硯,使其更加晶瑩光潔,纖塵不染。啟用時,用薑片擦硯池,即可著墨。


    最後是包裝,佳硯均需配硯盒,以保護圖飾和銘文。既防止塵埃入硯,又對硯起裝飾作用。


    硯盒有褪光漆盒、楠木盒、紫檀木盒、紅木盒、梨木盒、紅椿木盒等。


    不可用比硯更硬的金屬或其它材料製盒。


    製盒要根據硯的形狀量體裁衣,容硯應稍寬,籍以襯布,硯置盒內搖晃無聲。


    硯盒刻字,以篆隸為常見,嵌以石綠。


    “張兄可要試試親自雕刻硯台?”祝硯拿了把刻刀給江吟,想讓她試試自己雕刻硯台。


    這種動手的活兒,還是得親手體驗體驗,才能知道其中的趣味。


    “我來?”江吟忍不住道,“我可以嗎?”


    還真別說,她挺想試試的。


    墨塊會脫色,硯台可不會。更何況,硯台不會輕易損毀,她不怕弄壞了。


    祝硯挑眉道:“當然可以。”


    他將手裏的刻刀遞給江吟,又拿了塊工匠雕刻到一半的硯台給她試手。


    蘇山和李青同時道:“那我們呢?”


    他們也想試試,不想在一旁幹瞪眼兒。


    祝青嘴角微抽,隨即,同樣給他們拿了刻刀和硯台,讓他們也一起試手。


    見此,江吟便放心大膽的拿起刻刀,開始按照圖案來雕刻。


    還真別說,沒點手勁兒也不能把圖案雕刻上去。


    幾人花了半個時辰試著雕刻,可惜進度不是很大,隻雕刻了一點點。


    江吟放下刻刀,感歎道:“不容易啊,你們的工匠們都十分了不起。”


    常年累月做這種枯燥的體力活兒,不僅需要毅力,還需要耐心。


    若是急於求成,雕刻出來的東西隻會粗製濫造。


    但是,方才她看了一圈,並未發現粗製濫造的歙硯。相反,都是些精品。


    “是啊,他們都很了不起。”祝硯毫不客氣,點頭感歎道,“所以,雖然歙硯不比徽墨,但也不差。”


    都是手藝活兒,花的成本也高。


    墨是實打實的用,沒有替代品,但硯台不一樣。若是家裏窮點的,隨意找塊石頭打磨打磨,亦能將就用。


    李青接過話來,催促道:“行了,趕緊帶張兄去你鋪子上選幾方硯台,晚些時候還得趕路呢。”


    徽墨和歙硯看了,最後總該輪到他家的宣紙了。


    宣紙的製作亦是十分麻煩,他也要帶張兄看全套的製作流程。


    祝硯笑道:“李兄莫急,咱們現在就去。”


    觀摩歙硯的製作過程,本就是一場文化傳承。


    隻有了解了這其中的文化,才能更好的去向別人介紹。


    江吟自然也知道這其中的道理,是以,他們帶她看什麽,她都看的仔細和認真。


    去了祝家的鋪子裏,祝硯便給了她四方硯台。其中一方上貢,剩下三方江吟自行安排。


    而江吟自己,則是買了四方硯台,準備帶迴去自用和送人。


    從鋪子裏出來,幾人選了家酒樓用過午膳後,便啟程往涇縣去。


    李青家的宣紙坊便在涇縣,往徽州的方向走,馬車大概需要兩個半時辰。


    他們得趕在天黑之前到達涇縣,在涇縣住一夜,明日再去宣紙坊。


    明日等參觀完宣紙坊,江吟便打算直接迴徽州去。


    左右兩個地方相隔不遠,她能在天黑前趕迴去。


    當然,這隻是她的計劃。若是有其他變動,便繼續待在涇縣。


    而這次去涇縣,祝硯還有自己的事兒,並未跟著他們一起走。


    中途休息時,江吟忽然想到她還沒把答應的調料拿給蘇山和李青。


    於是,便讓小蘿把準備好的東西一人給了他們一份。


    拿到調料的兩人異常高興,當場便要再來一次烤雞。


    江吟連忙製止道:“可別,調料就這麽多,你們倆留著自己吃吧,我要吃可以迴去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茶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孤木無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孤木無兮並收藏大宋茶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