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我將為八千萬人的死亡樂章,開篇!
視頻通古代,從強軍戰歌開始 作者:白毛阿瞞要典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906年,英國推出了最新標準的無畏艦,一經問世,迅速就將舊時代的鐵甲艦,全部淘汰。即使是剛剛下水的新船。】
“無畏艦,真是個好名字啊。”
“是啊,真是好名字。”
“可是這個無畏艦是怎麽把其他的鐵甲艦淘汰的?”
周圍的人紛紛搖頭,他們完全想不出來。
不過至少這句話,告訴他們了一個道理:
那就是後世一艘戰艦,很可能不像他們想像的那樣,一艘船能用個幾十上百年。
【此後,英國議會順利通過了軍備競賽法案。】
【德國每製造一艘軍艦,英國就製造兩艘,皇家海軍的總噸位,要始終保持為世界二三名之和。】
【彈幕:兩強標準】
【彈幕:我們的艦隊將遮蔽天日,無論天上有多少個太陽】
【彈幕:卷起來了】
“這就是軍備競賽嗎?”
“德國造一艘,英國就造兩艘,真是財大氣粗啊。”
“是啊,海軍噸位是第二第三總和,真是財大氣粗啊。”
【1907年,英國與法俄簽下了三國協約,劃定了各自的勢力範圍。】
【雖然英國沒有明確承諾任何的軍事義務,但這則協約在德國看來,幾乎就是世界末日。】
【它所麵臨的國際形勢,從兩麵夾擊,變成了三麵合圍。】
【於是,隻能將自己牢牢地綁在,奧匈帝國的方向盤上,因為它無法承受,再失去一個盟友的後果了。】
【彈幕:兩麵包夾芝士】
“那個德國不是還有一個盟友嗎?”
一旁的人也附和了起來,德國還有一個盟友的啊。
“那個,之前天幕上好像說過,意大利背叛了德國。”
沒有人理會說話的這個人。
【盡管意大利也是三國同盟的一員,但柏林從上至下,對它都沒有抱有過任何期待。】
【彈幕:意呆利:你看人真準】
【彈幕:站隊小能手意呆利】
【彈幕:威廉二世找盟友】
(威廉二世:這個坎就過不去了是不是?)
【彈幕:從兩次結果來看,確實沒錯】
古人們:?
你德國和意大利結盟,然後被坑慘了。
然後轉頭再次和意大利結盟,然後再次被坑慘了?
這簡直就是記吃不記打啊!怎麽想的呢?
【因為奧匈帝國和它,在亞得裏亞海沿岸有著領土糾紛。】
【它能在戰爭中,保持中立,就已經是最大的善意了。】
【至此,兩大陣營,六個國家的曆史恩怨與國家戰略,就全部梳理完畢了。】
古代的外交家們看得很過癮,這就是合縱連橫的魅力啊。
外交場上,靠唇槍舌戰,為自己的國家攫取利益,為自己攫取榮譽。
而看著天幕上那幅歐洲地圖,他們從那歪歪扭扭的國界線上,隻看出了兩個字:遠交近攻!
【兩大陣營之間的互相敵對,並不是外交譴責或是貿易衝突,而是各自陳兵百萬,隨時準備將對方撕成碎片。】
【作為1870年普法戰爭的結果,各國都建立了總動員體係和參謀部製度。】
【隻要總動動員令一經簽署,龐大的戰爭機器就會迅速啟動,軍部會從文官手中,徹底接管國家。】
【而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因為後動員的國家,哪怕隻慢一天,都有可能遭遇滅頂之災。】
【這就是1914年的歐洲,一個巨大的,威力驚人的,隨時都會爆炸的。火藥桶。】
大明朝。
明武宗朱厚照第一次出場。
他現在正在豹房,看著天幕上的那個總動員體係,還有那個總參謀部。
心中有了想法。
他為了壓製文官集團,蓋了個豹房,就是為了繞過文官管理國家和軍隊。
但是那些文官卻不斷地給他使絆子,這讓他十分的惱火。
而現在,解決的辦法來了。
隻要他把豹房改成總參謀部,然後從軍中選拔出忠於他自己的軍官,讓這些軍官來總參謀部任職,但不給他們實權。
隻有自己下達命令之後,他們才能借著皇權的名頭,擁有實際權力。
而且戰時還可以製定作戰計劃,或是帶兵打仗。
這樣,就可以搭建出來一套,完全獨立於文官係統的權力體係。
真是太妙了!既然他們不想體麵,那就別怪他幫他們體麵了。
現在就隻需要等,等一場戰爭。
這樣那些文官就沒有理由阻止他了。
這天幕可真是太妙了。
(清朝:這不就是軍機處嗎?改了一個總參謀部的名字,就以為我不認識了?)
而大明的文官們對視一眼,心中暗道不妙。
他們都能想到,皇帝要怎麽繞過他們掌握國家權力了。
不行,必須讓皇帝放棄這個想法。
他們看德國的那個製度就挺好的,或者是沒介紹到的英國虛君製也很妙。
就是不知道,這小皇帝能接受哪一個了。
要是小皇帝都不接受的話。
那既然他不想體麵,就別怪他們幫他體麵了。
【最終,在6月28日那天,一個19歲的塞族少年,用兩顆子彈,點燃了它。】
【彈幕:我將為八千萬人的死亡樂章,開篇!】
【大公夫婦遇刺的事件登上了各大報紙的頭條,不過這件事在當時並沒有掀起太大的波瀾。】
【但奧匈帝國的總參謀長康拉德對這件事卻格外關注。】
【康拉德很早就有吞並塞爾維亞的打算,而大公遇刺事件,給他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
【6月29日,薩拉熱窩槍響一天後,維也納召開了帝國緊急會議。】
【雖然沒有明確的證據指向塞爾維亞,但與會的所有人對此都心照不宣。】
【總參謀長康拉德第一個站出來發言。】
【據外交大臣貝希托爾德迴憶,他的發言基本上可以用三個詞來概括:】
【開戰!開戰!開戰!】
【鴿派的大臣們雖然很想反駁,但他們的領袖都被人當街刺殺了。】
【此時帝國內部,再無人能夠製衡鷹派。】
【最終這次會議以壓倒性多數,同意開戰。】
【彈幕:塔塔開!塔塔開!塔塔開!】
【彈幕:戰鬥,爽!】
【彈幕:誰家慈禧】
大清。
慈禧:?
“無畏艦,真是個好名字啊。”
“是啊,真是好名字。”
“可是這個無畏艦是怎麽把其他的鐵甲艦淘汰的?”
周圍的人紛紛搖頭,他們完全想不出來。
不過至少這句話,告訴他們了一個道理:
那就是後世一艘戰艦,很可能不像他們想像的那樣,一艘船能用個幾十上百年。
【此後,英國議會順利通過了軍備競賽法案。】
【德國每製造一艘軍艦,英國就製造兩艘,皇家海軍的總噸位,要始終保持為世界二三名之和。】
【彈幕:兩強標準】
【彈幕:我們的艦隊將遮蔽天日,無論天上有多少個太陽】
【彈幕:卷起來了】
“這就是軍備競賽嗎?”
“德國造一艘,英國就造兩艘,真是財大氣粗啊。”
“是啊,海軍噸位是第二第三總和,真是財大氣粗啊。”
【1907年,英國與法俄簽下了三國協約,劃定了各自的勢力範圍。】
【雖然英國沒有明確承諾任何的軍事義務,但這則協約在德國看來,幾乎就是世界末日。】
【它所麵臨的國際形勢,從兩麵夾擊,變成了三麵合圍。】
【於是,隻能將自己牢牢地綁在,奧匈帝國的方向盤上,因為它無法承受,再失去一個盟友的後果了。】
【彈幕:兩麵包夾芝士】
“那個德國不是還有一個盟友嗎?”
一旁的人也附和了起來,德國還有一個盟友的啊。
“那個,之前天幕上好像說過,意大利背叛了德國。”
沒有人理會說話的這個人。
【盡管意大利也是三國同盟的一員,但柏林從上至下,對它都沒有抱有過任何期待。】
【彈幕:意呆利:你看人真準】
【彈幕:站隊小能手意呆利】
【彈幕:威廉二世找盟友】
(威廉二世:這個坎就過不去了是不是?)
【彈幕:從兩次結果來看,確實沒錯】
古人們:?
你德國和意大利結盟,然後被坑慘了。
然後轉頭再次和意大利結盟,然後再次被坑慘了?
這簡直就是記吃不記打啊!怎麽想的呢?
【因為奧匈帝國和它,在亞得裏亞海沿岸有著領土糾紛。】
【它能在戰爭中,保持中立,就已經是最大的善意了。】
【至此,兩大陣營,六個國家的曆史恩怨與國家戰略,就全部梳理完畢了。】
古代的外交家們看得很過癮,這就是合縱連橫的魅力啊。
外交場上,靠唇槍舌戰,為自己的國家攫取利益,為自己攫取榮譽。
而看著天幕上那幅歐洲地圖,他們從那歪歪扭扭的國界線上,隻看出了兩個字:遠交近攻!
【兩大陣營之間的互相敵對,並不是外交譴責或是貿易衝突,而是各自陳兵百萬,隨時準備將對方撕成碎片。】
【作為1870年普法戰爭的結果,各國都建立了總動員體係和參謀部製度。】
【隻要總動動員令一經簽署,龐大的戰爭機器就會迅速啟動,軍部會從文官手中,徹底接管國家。】
【而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因為後動員的國家,哪怕隻慢一天,都有可能遭遇滅頂之災。】
【這就是1914年的歐洲,一個巨大的,威力驚人的,隨時都會爆炸的。火藥桶。】
大明朝。
明武宗朱厚照第一次出場。
他現在正在豹房,看著天幕上的那個總動員體係,還有那個總參謀部。
心中有了想法。
他為了壓製文官集團,蓋了個豹房,就是為了繞過文官管理國家和軍隊。
但是那些文官卻不斷地給他使絆子,這讓他十分的惱火。
而現在,解決的辦法來了。
隻要他把豹房改成總參謀部,然後從軍中選拔出忠於他自己的軍官,讓這些軍官來總參謀部任職,但不給他們實權。
隻有自己下達命令之後,他們才能借著皇權的名頭,擁有實際權力。
而且戰時還可以製定作戰計劃,或是帶兵打仗。
這樣,就可以搭建出來一套,完全獨立於文官係統的權力體係。
真是太妙了!既然他們不想體麵,那就別怪他幫他們體麵了。
現在就隻需要等,等一場戰爭。
這樣那些文官就沒有理由阻止他了。
這天幕可真是太妙了。
(清朝:這不就是軍機處嗎?改了一個總參謀部的名字,就以為我不認識了?)
而大明的文官們對視一眼,心中暗道不妙。
他們都能想到,皇帝要怎麽繞過他們掌握國家權力了。
不行,必須讓皇帝放棄這個想法。
他們看德國的那個製度就挺好的,或者是沒介紹到的英國虛君製也很妙。
就是不知道,這小皇帝能接受哪一個了。
要是小皇帝都不接受的話。
那既然他不想體麵,就別怪他們幫他體麵了。
【最終,在6月28日那天,一個19歲的塞族少年,用兩顆子彈,點燃了它。】
【彈幕:我將為八千萬人的死亡樂章,開篇!】
【大公夫婦遇刺的事件登上了各大報紙的頭條,不過這件事在當時並沒有掀起太大的波瀾。】
【但奧匈帝國的總參謀長康拉德對這件事卻格外關注。】
【康拉德很早就有吞並塞爾維亞的打算,而大公遇刺事件,給他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
【6月29日,薩拉熱窩槍響一天後,維也納召開了帝國緊急會議。】
【雖然沒有明確的證據指向塞爾維亞,但與會的所有人對此都心照不宣。】
【總參謀長康拉德第一個站出來發言。】
【據外交大臣貝希托爾德迴憶,他的發言基本上可以用三個詞來概括:】
【開戰!開戰!開戰!】
【鴿派的大臣們雖然很想反駁,但他們的領袖都被人當街刺殺了。】
【此時帝國內部,再無人能夠製衡鷹派。】
【最終這次會議以壓倒性多數,同意開戰。】
【彈幕:塔塔開!塔塔開!塔塔開!】
【彈幕:戰鬥,爽!】
【彈幕:誰家慈禧】
大清。
慈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