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當德意誌第二帝國成立時,負責操盤的俾斯麥設計了一個,相當畸形的政體。】


    大明。


    朱元璋從俾斯麥出現開始,就一直是皺著眉頭的。


    他一直都十分反感宰相這個職位,害怕自己的後代被宰相篡權奪位,讓他老朱家的江山改了姓。


    所以他才搞出來胡惟庸案,李善長案,這兩個驚天大案,殺得人頭滾滾。


    就是為了廢除宰相製度。


    而現在看到那個德國,有一位鐵血宰相,即使知道那不是自己大明,他也擔心大明有人想要模仿。


    這個鐵血宰相甚至能夠設計那個帝國的體製!


    他是最喜歡未雨綢繆,給子孫後代規劃好一切的。


    要不然大明那麽多不可變的祖訓是哪來的?


    而其他皇帝和大臣們則在好奇,那個畸形的政體,能夠畸形到什麽程度?


    【在這個帝國裏,各個邦國都擁有一定程度的獨立性,南方四邦甚至可以保留自己的軍隊。】


    【帝國隻有在外交和軍事兩個方麵,有絕對的主導權。】


    【但這個權利,理論上是要通過帝國議會來進行授權的。】


    【彈幕:有一種原始的美】


    【彈幕:《分封製》】


    【彈幕:畢竟是神羅的繼承人】


    【彈幕:有一種神聖的美】


    正在看視頻的夏雨雪也是差點被自己的口水嗆到。


    這簡直和漢朝的郡國並行製有得一拚了。


    但郡國並行在那個年代,是先進的代名詞。


    而德國的這個製度,在十九世紀末,也太落後了吧?


    古代的皇帝們也終於知道了,為什麽說是畸形的體製了。


    這也太畸形了吧?


    就算是是劉邦也接受不了啊。


    帝國隻有外交和軍事的權力,他大漢雖然搞的郡國並行,他也不止這麽點權利。


    【由於是俾斯麥本人負責起草的帝國憲法,所以這個議會,隻有否決權,沒有提案權,最終淪為了一個橡皮圖章。】


    東漢末年的幾個皇帝,看著天幕上對於橡皮圖章的解釋和延伸含義,突然有一種淚流滿麵的衝動。


    他們就和那個議會一樣,就是權臣手中的橡皮圖章。


    不,他們甚至連那個橡皮圖章都不如,橡皮圖章好歹還有否決權呢。


    (事實上,這個否決權也幾乎等於沒有,畢竟議會是需要投票的)


    【那權力最終會集中在誰手中呢?自然是宰相本人了。】


    【根據帝國憲法,宰相是帝國唯一的大臣,在政治上,負全責!】


    “唯一的大臣,在在政治上負全責,那這個宰相豈不是和皇帝一樣了?”


    “是啊,曹操恐怕也隻是這樣了吧。”


    【而德意誌皇帝,隻在普魯士有絕對權力,對整個帝國而言,他和英國的那種虛君製區別不大。】


    【這就導致,當俾斯麥在位時,尚可以憑借個人威望,來駕馭複雜的國家係統。】


    【等他退位後,德國在二十年裏,換了四任宰相,沒有一個能控製住混亂的局勢。】


    【彈幕:不能身兼普魯士首相的帝國宰相,就是虛名】


    【於是,我們就看到,德國幾乎是坐視俄法同盟成立,巴爾幹危機加劇,英德關係惡化。】


    【而整個外交係統(通常由宰相領導),就像宕機了一樣。】


    【彈幕:俾斯麥設計的體係太複雜,他退了之後沒人會用了】


    【彈幕:俾斯麥事事親為,導致後繼無人】


    【彈幕:神聖宰相帝國】


    三國時期。


    諸葛亮看了看天幕,又看了看自己身前的簡牘。


    歎了口氣,放下了手中的毛筆。


    天幕上那就是個例子啊。


    他得培養繼承人了。


    得放權給手下了。


    【但另一個問題是,就算俾斯麥在位,英德同盟就是可行的嗎?】


    【答案很可能也是否定的。】


    【德國的工業產能,在二十世紀初就追平了英國,如果再把美國增加的部分也算進去,會得出一個極其恐怖的結論:】


    【全球的消費市場已經接近飽和,而過剩的產能還在以驚人的速度繼續膨脹。】


    【幾個主要工業國都出現了經濟危機和工團運動總爆發的跡象。】


    【彈幕:因為廣大第三世界的市場還沒有被開發出來】


    秦朝。


    李斯終於證實了自己的猜想。


    這個經濟危機,還真就是後世那些國家的國中之毒。


    大宋。


    王安石則是想到了一個可能的解決辦法,畢竟大宋是要搞軍工複合體的。


    既然產能過剩,那把過剩的產能消耗掉不就好了。


    至於怎麽消耗,當然是讓百姓買啊。


    不過他大宋要搞的是軍工複合體,所以過剩的產能就更好解決了,直接發動戰爭,將那些產能用掉不就好了。


    既能開疆拓土,又能消耗產能。


    將士們得到了軍工,百姓得到了工作,工廠得到了訂單,皇帝得到了領土和名譽。


    那麽到底是誰受傷了呢?


    【到了1912年時,德國社民黨已經在帝國議會占領了34.8%的席位,是遙遙領先的第一大黨。】


    【如果帝國政府,既不想被和平演化,也不想被革命推翻,那麽就隻剩下兩條路可選:】


    【1、從英國手中奪下它廣闊的殖民地。】


    【2、發動戰爭,徹底打垮法俄的產能。】


    【而這無論哪一條,都不是英國能夠接受的方案。】


    【所以,英德同盟這條路,從一開始就被徹底堵死了。】


    【同樣的難題也被擺在了英國政府的桌麵上。】


    【美國在全球高喊“門戶開放”,德國在北海挑戰皇家海軍,俄國從中亞方向威脅著印度,法國同它激烈地爭奪著北非。】


    【1899年的第二次布爾戰爭,更是讓情況雪上加霜。】


    【一個現實的問題是:英國沒法同時應對這麽多挑戰者。】


    【所以,當法俄同盟敲定時,英國的選擇就非常明朗了。】


    【與法俄締約,就能同時解除北非、中亞、遠東這三個方向的威脅。】


    【反之與德國結盟,德國肯定不會保護英國的海外利益。】


    【至於德國的艦隊計劃,這算是英國唯一還有優勢的地方了。】


    困擾夏雨雪多年的疑惑終於解開了。


    為什麽這些國家之間會爆發一戰,這背後的細節是什麽。


    英法俄德奧,這五個國家,都有自己不能退讓的利益,所以一戰才會打得那麽激烈,毫不退讓。


    而古人們也感覺自己的視角開闊了許多,至少,他們初步地了解到了後世國際政治的複雜,的冰山一角。


    今天第一更奉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視頻通古代,從強軍戰歌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毛阿瞞要典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毛阿瞞要典韋並收藏視頻通古代,從強軍戰歌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