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被同僚忌憚,甚至有人不顧主君意願,意圖暗中將兩人坑殺,後勤官員陽奉陰違,友軍巴不得他們全部戰死的情況下。


    秦滿也從來沒有真正讓秦藤的後勤徹底斷掉,讓他真正陷入孤立無援中過。


    所以,秦藤對秦滿十分信任。


    十分信任的秦藤如同放出門撒歡的二哈,一轉眼就沒了影子,再次傳來消息時,是從大順皇帝口中知曉的。


    因為秦藤一路追剿流賊,追得在別處勢如破竹的流賊惶惶不可終日。


    名門望族們眼看他這麽厲害,立刻就心動了,連忙讓人過來,倨傲地命其前往自己家族領地,替他們清剿周邊流賊,保護他們安全。


    秦藤的敵人之一,也包括這些名門望族們,他將來,可是會被這些名門望族書寫傳世典籍,痛罵數千年的死敵。


    他還能主動跑過去保護他們?


    做夢呢?


    尤其前來讓秦藤帶兵過去的名門望族的仆從,知道的知道那隻是對方家中的仆從,不知道的,還以為來的是對方家主呢。


    那簡直就沒用正眼瞧過秦藤,一直都是用鼻孔對著秦藤的。


    然後對方就被秦藤下令暴揍了一頓,走之前,放下狠話,說秦藤會後悔的。


    然後對方的人就直接跑到大順皇帝麵前來告狀來了。


    隻能說,這些名門望族,如鄭家那樣走了近百年下坡路的,都如此倨傲,更遑論是其他人?


    因為過分倨傲,過分自認清高,以至於他們連消息都不查探一下,就跑過來告狀來了。


    但凡他們事先探查過一點消息,就該知道,上京狀告秦藤這個決定,是個多大的錯誤。


    人家舅舅,可是皇帝跟前的紅人,從前是三人團體專屬皇帝恩寵,如今卻變成了四人,而且崔格還後來居上。


    懂不懂什麽叫皇帝紅人的分量啊。


    狀告秦藤的是王家人,琅嬛王家這一代最出色的天才,如今是朝中的中書舍人。


    隻是吧,對方其實不怎麽得皇帝喜好,要不是王家嫡子,大儒之徒,學識驚人,等等一係列頭銜在其頭上掛著,大順皇帝壓根都不想任命對方。


    無他,這小子不懂得逢迎皇帝,大順皇帝也是個附庸風雅的人,人家也是會寫詩的。


    別人都在誇,唯獨這位板著臉,把皇帝詩中的不足一板一眼地全部說了出來。


    這次前來告狀,也是王家人過來哭訴,說秦藤如何辱罵王家,還放話說要率兵踏平王家祖地巴拉巴拉一通添油加醋,火上澆油。


    這才讓這位一言不合,擼起袖子就來狀告秦藤來了。


    不巧,崔格也在,還帶了秦野。


    大順皇帝愛屋及烏,甚至一度想把崔格的姐妹納入宮中,可惜一打聽,當年崔家女眷基本都差不多沒了,隻有一個阿姐,人家早就嫁人了。


    大順皇帝突然心血來潮,就想見一見崔格姐夫,於是秦野就出現在了這兒。


    這一看,大順皇帝十分失望。


    秦野站得鬆鬆垮垮,麵對皇帝時,滿臉諂媚,對比一旁站如鬆的崔格,簡直都快把崔格襯托到天上去了。


    大順皇帝失了興致,正要讓秦野退下,王中書義憤填膺地過來了。


    王中書文采確實驚人,引經據典,把秦藤好一頓痛批,完事了一副陛下如果不給他做主,那陛下就不是明君的綁架態度。


    大順皇帝皺眉,心裏頭十分不喜。


    崔格慢慢悠悠地遞上了另一套說辭,將王家下人趾高氣昂要讓秦藤率兵保護王家的事說完,一躬身。


    “陛下,臣膝下子嗣年歲尚淺,臣家中小輩,就隻兩位外甥,乃臣一母同胞的嫡親阿姐所生。


    兩人自小便展露出了驚人的天賦,若非如此,臣也不會向陛下舉薦臣之外甥。


    臣對陛下一片赤誠之心,這才不避嫌任人唯親的忌諱,向陛下舉薦了臣的兩個外甥。


    此前朝中大臣總說流賊來勢洶洶,讓陛下重視,可臣之外甥出馬,所謂來勢洶洶的流賊,當即被殺得丟兵卸甲。


    癡長兩位不及弱冠的少年郎的無恥之徒,自己無能便罷了,還見不得少年英才比他們強。


    臣那兩個外甥才剛剛做了一番成績,能夠證明陛下對他們的恩遇和信任,絕非所托非人,立即便遇到了阻礙。


    陛下,臣之外甥是陛下親自冊封的少年將軍,陛下所給任務,是命其清剿流賊,可不是為某一家一姓當牛做馬,任憑其差遣。


    王家隻是派了一名下人,就敢指使陛下親自冊封的少年將軍,領兵去為王家保駕護航,或許,在王家眼中,他們才是這天下的共主。


    臣的外甥斷然不肯認同王家人如此忤逆的行為,斷然拒絕後,王家下人放下狠話,臣那外甥到底年幼,戰戰兢兢,竟然病倒了。


    如今人就在京城,卻是負荊請罪來了,他自言有負陛下重托,請陛下褫奪他的職位。”


    大順皇帝本來就挺不喜歡王中書的,畢竟對方比他有學識,還不給他麵子。


    最重要的是,剛才王中書如崔格一般,說了一長串,但核心思想和最後話語,無一處不透著,如果大順皇帝不處置秦藤,就是昏君的意思。


    大順皇帝本就壓著火,現在再一聽崔格的話,頓時越發覺得王中書麵目可憎。


    “看來,王家的確是覺得,他們才是這天下的共主,所以才敢對朕親自任命的少年將軍如此趾高氣揚。”


    王中書還不算徹底讀書讀呆了的類型,他慌忙請罪:“陛下,王家對陛下,對大順絕無二心……”


    “朕看你王家的二心都快蹦到朕臉上來了。


    王中書方才話中所言,朕若是不依照王中書所言處置秦藤,便是昏君暴君。


    王家派出一個仆人就敢調走朕任命的少年將軍,調走不成,就要誣陷其,讓朕親手為王家處置為國為民的少年英才。


    王家此行此舉,還不算有二心?”


    王中書人都麻了,他承認,他剛剛的話確實有些激烈,也確實有點兒道德綁架的意思,但絕對不到皇帝所說這種高度。


    然而皇帝已經認定了的事實,他說什麽都沒用。


    最後王中書失去了自己中書舍人的官位,王家最後一位在朝為官的族人,也變成了一介白身。


    老王感覺其實還好,反正他當官當得也不快樂,總覺得皇帝是傻逼,但這個傻逼,卻還要別人昧著良心捧著他。


    不捧著他,就會被他穿小鞋。


    加上老王不止一次看到皇帝因為官員的發言而遷怒官員,心中對於做大順朝的官越發沒了興致。


    如今沒了官職也好,正好落得自在。


    不過,老王沒想到的是,在別人對他避之不及的時候,竟然有人上門尋他。


    這人不是別人,正是害得王家被斥責貶謫,還讓他變成了一介白身的秦藤的弟弟。


    秦滿的名聲遠沒有他哥哥那麽響亮,畢竟他哥哥的戰績是其帶兵殺出來的。


    而秦滿作為後勤,作為在背後默默為秦藤出謀劃策的謀士,似乎沒什麽名聲的樣子。


    崔格在皇帝麵前說的話確實是真的,隻是,迴京的不是秦藤,是秦滿。


    秦藤早跑沒了影,他當時打完王家的人,王家人放下狠話他也無所謂,反正弟弟會為他解決一切後顧之憂的。


    秦滿上門,是為了遊說老王。


    名門望族之人,並不是所有人都是經天緯地的大才,也並不是每個人都是不事生產草菅人命魚肉百姓的敗類。


    像是老王這類人,數十年才難得出一個,還不一定是王家嫡脈族人。


    老王也的確不是王家嫡脈,他是展露出自己的才學後,才被王家看重,獲得資源傾斜的。


    在那之前,老王過得也沒有比普通百姓好到哪裏去。


    反正都是最底層。


    秦滿很熟悉老王,因為再過幾年,兩人各為其主,沒少交鋒。


    老王下場還不咋好,他當官遇到煞筆皇帝,造反遇到煞筆主公。


    隊友全是豬隊友,敵人還特麽都是神仙敵人。


    老王的建議煞筆主公不聽,吃了敗仗,煞筆主公全怪在老王頭上,覺得老王是個廢物,一點用都沒有。


    話術大概類似於,看看敵方xx,再看看我方xx,哎……


    然後聽了幾句別人的挑撥離間,煞筆主公就覺得老王的心不在自己這兒,開始冷落老王。


    老王最後鬱鬱而終,死前都還掛念著煞筆主公。


    雖然都是煞筆,不過二者不同,大順皇帝是純煞筆,而主公,則是對老王有知遇之恩的明主,隻是這個明主,逐漸變得煞筆而已。


    人家前期是真的完全做到了禮賢下士的,為了大才,那是臉都不要了,什麽抵足而眠,什麽我得王公,如魚得水,我失王公,如魚失水之類的肉麻話,人家不要錢一樣往外說。


    老王就是在這一聲聲的讚美和欣賞言辭之中逐漸迷失自我,以至於把自己徹底綁在了主公船上,和其共進退的。


    現在不同,老王現在還沒遇到他那為了拉攏大才,不惜一切的煞筆主公。


    當夜兩人聊了什麽無人知曉,隻知道蠟燭燃了一整夜,第二天,老王便收拾東西跑路了。


    但是他也沒迴王家,而是直奔秦藤那邊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快穿我爹是大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優曇明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優曇明月並收藏快穿我爹是大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