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讓皇後勉強打起精神,“留中未發嗎?”
“是啊,陛下心裏是有兩位殿下的,奴婢雖不知具體發生了什麽事,可陛下那麽做,定然也是迫不得已,許是,許是楚王殿下什麽地方惹怒了陛下……”
是啊,是惹怒了他。
可難道不是他自己招來的嗎?
原本楚王是好好的東宮太子,他病了一次,徹底老糊塗,宛如換了個人般,棄了自己親子,反而去扶持侄兒。
……宛如換了個人般……
皇後腦中靈光一現,當即振作起來。
是了,天下間哪有親生父親,大好家業放著親兒子不給,反而給侄子的,隻能是真的換了個人了。
皇後眼中閃過寒光。
她可以容忍自己兒子不是太子,但至少還是親王,之後能在自己封地當土皇帝,至少榮華富貴是少不了的。
但她不能容忍自己兒子被人無故病逝,就此變成一介庶民,連溫飽都得不到保障。
皇後心中起疑,越想越覺得是這個理,她仿佛抓住了什麽天大的秘密般,重新振作,並開始四處聯絡朝中重臣。
第一個被聯絡上的,便是老態龍鍾的溫定安。
溫定安為官多年,永安帝還是太子時,溫定安就已經是朝中重臣。
永安帝成了皇帝,溫定安得到重用。
其為人如何,品性如何,眾人皆知。
如果說皇後認為皇帝是假的,是有人假冒,那麽天子近侍,司禮太監等宮中奴仆,必定是一個都不能信的。
否則,皇帝是假冒的,這些每日伺候皇帝的人,怎麽可能會看不出端倪來?
他們既然毫無異樣,那便是同假皇帝是一夥的了。
季珹也不能信,對方雖然是永安帝提拔的,但假皇帝之後的重用,或許已經徹底收買了對方。
想來想去,便隻有溫定安這個兩朝元老是唯一可信之人。
溫定安被皇後遣人秘密相邀,言有關江山社稷的大事相商。
溫定安從皇帝死而複生,道出自己奇遇之後,眼見安國慢慢變得國富民強,治下清明,一日比一日來得繁榮昌盛。
此時就是立刻去死,也是笑著離世的狀態。
他每年都會病上一場,每迴一病,便一副命不久矣,可以開始準備後事了的狀態。
但他就是不死,病著病著,又好了,然後又是生龍活虎的。
直到過完一年,又病一迴。
溫定安猜測,或許是先皇想讓他親眼看著安國的繁榮,好在將來入了地府,親口同先皇訴說自己親眼看到的盛世。
所以,才強留他在人間。
溫定安這麽猜測著,也這麽信著,所以便安心活著,能活一日是一日。
如今收到皇後密信,溫定安一方麵覺得,有陛下在,這天下有什麽東西能危及江山社稷的?
就是雲國餘孽,也一點頭都不敢冒,眼看著非得等陛下沒了,才敢跑出來搞事。
那麽,還有什麽大事呢?
雖然想不到有什麽大事,但溫定安思索再三,還是決定應邀。
不過,他應邀之前,先讓人告知了秦野。
秦野收到消息後,稍加思索,便大概知道皇後想幹什麽了。
現在這個局麵,皇後肯定是一百萬個不滿意的。
但她沒有辦法。
皇帝要任命誰成為儲君,那是皇帝的自由。
軟弱一點的皇帝或許還能被朝臣左右,但當今這位,顯然不是什麽軟弱性子。
他重用年輕新血,提拔時隻看才幹。
偏偏他消息靈通,知道無數朝臣們完全不知情的消息,想作假的沾親帶故的人,根本瞞不過他。
明知道無能為力,卻還是選擇搞事,依照皇後的性子,隻能是她認為抓到了能夠將秦野一擊斃命的致命把柄。
不用想,肯定是覺得秦野是假皇帝,而且一旦生出這種念頭,就開始認定這個事實且堅信不疑了。
秦野歎氣,還是沒做什麽,等華陽成婚再說吧。
畢竟就剩一個崽了。
這根本就是秦野養崽生涯大失敗。
大失敗的秦野任憑皇後在後麵搞小動作。
可惜,溫定安壓根就不信皇後的說辭,皇後例舉一應行為,力證皇帝是假的,但溫定安卻例舉更多例子,證明皇帝不可能是假的。
皇後認為的最大的證據,便是皇帝廢了太子的行為,但溫定安反而直接老神在在坐了迴去。
皇後不明白,為什麽溫定安死活不相信她。
溫定安也歎氣,果然,遇到一個賢明且真正為江山社稷著想的皇帝,是一件多幸運的事啊。
秦贇確實不適合為帝。
這一點,在秦野第一天便捏造了個地府一日遊奇遇出來後,溫定安針對秦贇的種種觀察,從而得出。
一個不適合成為皇帝,但是是自己親兒子,和一個各方麵都是不錯的儲君人選,但隻是自己堂侄。
皇帝果斷選了堂侄。
這是最適合的選擇,可站在皇帝的角度,這也是最艱難的選擇。
堂侄到底不如親兒子來得親。
看皇後的態度就能看出這一點了。
溫定安反而因此越發佩服敬重皇帝。
這些倒是秦野沒想到的了。
他也沒什麽功夫去想。
反正都廢了一個崽了,不如讓這個廢了的崽,廢物利用一波。
安國立國沒多少年,藩王宗親倒是遍地開花起來。
國庫要養那麽多不事生產的藩王宗親,早晚被徹底拖垮。
秦野想著,閑著也是閑著,不如趁著楚王離京這波操作,順帶著隨機抽幾個倒黴蛋藩王,當被殺的雞。
隨機倒黴蛋藩王:……
真的是無語到家了啊家人們。
華陽不知道自己備婚期間發生的事,她滿心歡喜地隻等嫁人。
等到婚期當天,十裏紅妝,華陽從宮中出嫁,她不住公主府,反而徑直去了薛家。
薛夫人之前根本不知道華陽是公主,對她態度極差,多有不客氣,如今得知真相,頓時一改之前桀驁不馴嘴臉,變得恭敬討好起來。
華陽卻親自扶起對方,將自己放在兒媳的位置上,反過來討好起薛夫人這個婆母來。
薛夫人都想不到還會這樣,畢竟華陽可是堂堂公主。
之前娶了公主的勳貴人家,都沒誰敢說在公主麵前端自己婆婆的架子。
薛夫人自然也不敢的,雖然她有些埋怨,你是公主你早說啊,你早說我能對你態度那麽差?
我肯定一見麵就把你供起來,認定我薛家兒媳非你莫屬。
結果她愣是不吭聲,要不是皇帝賜婚,她都不知道倒追著自己兒子跑的女人,竟然是當朝最受寵的華陽公主。
薛夫人滿心忐忑,不知道公主兒媳會不會對自己,對薛家心懷不滿。
結果,公主兒媳是真把自己當普通人家的兒媳婦啊。
那態度,捧得薛夫人飄飄然的。
之後的日子更是讓薛夫人徹底飄了起來。
公主是不必向婆母請安的,先君臣,後人倫。
反而是薛家一眾人,見了公主需行禮。
但華陽日日請安,一日沒有落下。
平時也根本不擺自己公主的架子。
漸漸的,飄的都不止是薛夫人,還有薛家人,也跟著一塊兒飄了起來。
此時,楚王病逝的聖旨終於發出,薛家人一看,公主兒媳(嫂嫂)失勢了。
幾乎是立刻的,原本知道華陽身份後,開始收斂心思的薛家表妹,立刻便重新同自己表哥親厚起來。
華陽得知楚王病逝的聖旨,還以為弟弟真的沒了,悲痛之下一病不起,生病期間,薛玉郎和表妹日日攪合在一起。
不單單是表妹,外麵還有個青樓女子。
青樓女子或許是各方試探華陽公主是否會因為楚王的病逝而受到影響的棋子。
表妹卻不是。
華陽公主病好不容易好了點,表妹一臉羞澀,被薛玉郎帶著過來,言肚子裏有了薛家的骨肉,想納為良妾。
薛夫人也公然為自己侄女站台。
畢竟,華陽在薛家,那是一點公主的架子都沒有。
而如果能夠磋磨一個公主兒媳,那對薛夫人而言,可是死了都能夠帶到棺材裏去炫耀的天大資本。
她為自己侄女站台,也有觀察皇室後續態度的意思。
反正公主離不開她兒子,就算對她不滿,肯定也會為她說話的。
倒是不用擔心皇帝會對她怎麽樣。
華陽開始在薛府吃各種苦頭,內宅,有的是讓人有苦說不出的手段。
隨她出宮的宮女心中不忿,要進宮求皇帝為華陽做主,卻被華陽製止。
宮女:???
這天下普通女兒家,但凡娘家強勢點,又疼愛女兒的,都會為自家女兒撐腰。
而有娘家撐腰的女子,也不會放著娘家不要,非要忍氣吞聲為婆家發光發熱,奉獻一切。
華陽公主身為公主之尊,她的娘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後台,她卻放著不用,非要去受婆家的氣。
她到底是有什麽毛病?
宮女不理解,但宮女也沒法忤逆自己主子。
薛家人的態度開始變本加厲,薛玉郎把青樓女子接迴家,為了青樓女子和華陽爭吵。
薛家下人不敢明目張膽對公主如何,卻敢折騰和陰陽怪氣華陽從宮裏帶出來的宮女。
自己身邊的人受了氣和委屈,華陽也不為她們出頭,反而在那兒自怨自艾,等著和薛玉郎訴說,讓薛玉郎為她做主。
“是啊,陛下心裏是有兩位殿下的,奴婢雖不知具體發生了什麽事,可陛下那麽做,定然也是迫不得已,許是,許是楚王殿下什麽地方惹怒了陛下……”
是啊,是惹怒了他。
可難道不是他自己招來的嗎?
原本楚王是好好的東宮太子,他病了一次,徹底老糊塗,宛如換了個人般,棄了自己親子,反而去扶持侄兒。
……宛如換了個人般……
皇後腦中靈光一現,當即振作起來。
是了,天下間哪有親生父親,大好家業放著親兒子不給,反而給侄子的,隻能是真的換了個人了。
皇後眼中閃過寒光。
她可以容忍自己兒子不是太子,但至少還是親王,之後能在自己封地當土皇帝,至少榮華富貴是少不了的。
但她不能容忍自己兒子被人無故病逝,就此變成一介庶民,連溫飽都得不到保障。
皇後心中起疑,越想越覺得是這個理,她仿佛抓住了什麽天大的秘密般,重新振作,並開始四處聯絡朝中重臣。
第一個被聯絡上的,便是老態龍鍾的溫定安。
溫定安為官多年,永安帝還是太子時,溫定安就已經是朝中重臣。
永安帝成了皇帝,溫定安得到重用。
其為人如何,品性如何,眾人皆知。
如果說皇後認為皇帝是假的,是有人假冒,那麽天子近侍,司禮太監等宮中奴仆,必定是一個都不能信的。
否則,皇帝是假冒的,這些每日伺候皇帝的人,怎麽可能會看不出端倪來?
他們既然毫無異樣,那便是同假皇帝是一夥的了。
季珹也不能信,對方雖然是永安帝提拔的,但假皇帝之後的重用,或許已經徹底收買了對方。
想來想去,便隻有溫定安這個兩朝元老是唯一可信之人。
溫定安被皇後遣人秘密相邀,言有關江山社稷的大事相商。
溫定安從皇帝死而複生,道出自己奇遇之後,眼見安國慢慢變得國富民強,治下清明,一日比一日來得繁榮昌盛。
此時就是立刻去死,也是笑著離世的狀態。
他每年都會病上一場,每迴一病,便一副命不久矣,可以開始準備後事了的狀態。
但他就是不死,病著病著,又好了,然後又是生龍活虎的。
直到過完一年,又病一迴。
溫定安猜測,或許是先皇想讓他親眼看著安國的繁榮,好在將來入了地府,親口同先皇訴說自己親眼看到的盛世。
所以,才強留他在人間。
溫定安這麽猜測著,也這麽信著,所以便安心活著,能活一日是一日。
如今收到皇後密信,溫定安一方麵覺得,有陛下在,這天下有什麽東西能危及江山社稷的?
就是雲國餘孽,也一點頭都不敢冒,眼看著非得等陛下沒了,才敢跑出來搞事。
那麽,還有什麽大事呢?
雖然想不到有什麽大事,但溫定安思索再三,還是決定應邀。
不過,他應邀之前,先讓人告知了秦野。
秦野收到消息後,稍加思索,便大概知道皇後想幹什麽了。
現在這個局麵,皇後肯定是一百萬個不滿意的。
但她沒有辦法。
皇帝要任命誰成為儲君,那是皇帝的自由。
軟弱一點的皇帝或許還能被朝臣左右,但當今這位,顯然不是什麽軟弱性子。
他重用年輕新血,提拔時隻看才幹。
偏偏他消息靈通,知道無數朝臣們完全不知情的消息,想作假的沾親帶故的人,根本瞞不過他。
明知道無能為力,卻還是選擇搞事,依照皇後的性子,隻能是她認為抓到了能夠將秦野一擊斃命的致命把柄。
不用想,肯定是覺得秦野是假皇帝,而且一旦生出這種念頭,就開始認定這個事實且堅信不疑了。
秦野歎氣,還是沒做什麽,等華陽成婚再說吧。
畢竟就剩一個崽了。
這根本就是秦野養崽生涯大失敗。
大失敗的秦野任憑皇後在後麵搞小動作。
可惜,溫定安壓根就不信皇後的說辭,皇後例舉一應行為,力證皇帝是假的,但溫定安卻例舉更多例子,證明皇帝不可能是假的。
皇後認為的最大的證據,便是皇帝廢了太子的行為,但溫定安反而直接老神在在坐了迴去。
皇後不明白,為什麽溫定安死活不相信她。
溫定安也歎氣,果然,遇到一個賢明且真正為江山社稷著想的皇帝,是一件多幸運的事啊。
秦贇確實不適合為帝。
這一點,在秦野第一天便捏造了個地府一日遊奇遇出來後,溫定安針對秦贇的種種觀察,從而得出。
一個不適合成為皇帝,但是是自己親兒子,和一個各方麵都是不錯的儲君人選,但隻是自己堂侄。
皇帝果斷選了堂侄。
這是最適合的選擇,可站在皇帝的角度,這也是最艱難的選擇。
堂侄到底不如親兒子來得親。
看皇後的態度就能看出這一點了。
溫定安反而因此越發佩服敬重皇帝。
這些倒是秦野沒想到的了。
他也沒什麽功夫去想。
反正都廢了一個崽了,不如讓這個廢了的崽,廢物利用一波。
安國立國沒多少年,藩王宗親倒是遍地開花起來。
國庫要養那麽多不事生產的藩王宗親,早晚被徹底拖垮。
秦野想著,閑著也是閑著,不如趁著楚王離京這波操作,順帶著隨機抽幾個倒黴蛋藩王,當被殺的雞。
隨機倒黴蛋藩王:……
真的是無語到家了啊家人們。
華陽不知道自己備婚期間發生的事,她滿心歡喜地隻等嫁人。
等到婚期當天,十裏紅妝,華陽從宮中出嫁,她不住公主府,反而徑直去了薛家。
薛夫人之前根本不知道華陽是公主,對她態度極差,多有不客氣,如今得知真相,頓時一改之前桀驁不馴嘴臉,變得恭敬討好起來。
華陽卻親自扶起對方,將自己放在兒媳的位置上,反過來討好起薛夫人這個婆母來。
薛夫人都想不到還會這樣,畢竟華陽可是堂堂公主。
之前娶了公主的勳貴人家,都沒誰敢說在公主麵前端自己婆婆的架子。
薛夫人自然也不敢的,雖然她有些埋怨,你是公主你早說啊,你早說我能對你態度那麽差?
我肯定一見麵就把你供起來,認定我薛家兒媳非你莫屬。
結果她愣是不吭聲,要不是皇帝賜婚,她都不知道倒追著自己兒子跑的女人,竟然是當朝最受寵的華陽公主。
薛夫人滿心忐忑,不知道公主兒媳會不會對自己,對薛家心懷不滿。
結果,公主兒媳是真把自己當普通人家的兒媳婦啊。
那態度,捧得薛夫人飄飄然的。
之後的日子更是讓薛夫人徹底飄了起來。
公主是不必向婆母請安的,先君臣,後人倫。
反而是薛家一眾人,見了公主需行禮。
但華陽日日請安,一日沒有落下。
平時也根本不擺自己公主的架子。
漸漸的,飄的都不止是薛夫人,還有薛家人,也跟著一塊兒飄了起來。
此時,楚王病逝的聖旨終於發出,薛家人一看,公主兒媳(嫂嫂)失勢了。
幾乎是立刻的,原本知道華陽身份後,開始收斂心思的薛家表妹,立刻便重新同自己表哥親厚起來。
華陽得知楚王病逝的聖旨,還以為弟弟真的沒了,悲痛之下一病不起,生病期間,薛玉郎和表妹日日攪合在一起。
不單單是表妹,外麵還有個青樓女子。
青樓女子或許是各方試探華陽公主是否會因為楚王的病逝而受到影響的棋子。
表妹卻不是。
華陽公主病好不容易好了點,表妹一臉羞澀,被薛玉郎帶著過來,言肚子裏有了薛家的骨肉,想納為良妾。
薛夫人也公然為自己侄女站台。
畢竟,華陽在薛家,那是一點公主的架子都沒有。
而如果能夠磋磨一個公主兒媳,那對薛夫人而言,可是死了都能夠帶到棺材裏去炫耀的天大資本。
她為自己侄女站台,也有觀察皇室後續態度的意思。
反正公主離不開她兒子,就算對她不滿,肯定也會為她說話的。
倒是不用擔心皇帝會對她怎麽樣。
華陽開始在薛府吃各種苦頭,內宅,有的是讓人有苦說不出的手段。
隨她出宮的宮女心中不忿,要進宮求皇帝為華陽做主,卻被華陽製止。
宮女:???
這天下普通女兒家,但凡娘家強勢點,又疼愛女兒的,都會為自家女兒撐腰。
而有娘家撐腰的女子,也不會放著娘家不要,非要忍氣吞聲為婆家發光發熱,奉獻一切。
華陽公主身為公主之尊,她的娘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後台,她卻放著不用,非要去受婆家的氣。
她到底是有什麽毛病?
宮女不理解,但宮女也沒法忤逆自己主子。
薛家人的態度開始變本加厲,薛玉郎把青樓女子接迴家,為了青樓女子和華陽爭吵。
薛家下人不敢明目張膽對公主如何,卻敢折騰和陰陽怪氣華陽從宮裏帶出來的宮女。
自己身邊的人受了氣和委屈,華陽也不為她們出頭,反而在那兒自怨自艾,等著和薛玉郎訴說,讓薛玉郎為她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