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衡頓了頓,對眾人解釋道:“所謂民安,從字麵意思就很好理解,民眾的生命安全就是民安,咱們華夏人都知道一個道理,一旦人作為一個個體從世界上消失,那麽對於這個人來說,他所能感知到的一切,擁有的一切便消失了。譬如明朝天災一下子出現了這麽多流民,這些民眾為什麽要流亡,還不是想討一個活路?流賊清軍殺到,這些民眾拖家帶口逃走,為什麽,也是想要有個活路?”
“他們千方百計,受盡磨難,無非就是為了活下來,這是我華夏百姓最基本的想法,也是我們興華軍日後必須給治下民眾最基本的保障,生存是每個人最基本的權利,如果新軍治下,民眾連生命安全都沒有,不是因為天災就是因為人禍而失去生命,那麽我們興華軍以往喊得震天響的保家衛國的口號豈不是一句空話?”
馮澄世站出來道:“高大帥,你說的在下能理解,可是要做到這一點談何容易,在下說句不該說的話,大明立國兩百餘年,真正能做到民眾安居樂業的又有多少日子?更別說現在兵荒馬亂、天災不斷,興華軍治下的地盤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固然沒有什麽問題,可是日後呢?誰也不敢保證。”
高衡擺擺手道:“馮先生,先聽我說完。所以光靠軍隊來保證民安肯定是不行的,要發動社會的全部力量,不僅僅是官府要出力,商人和社會各界更要出力,比如我們興華商會牽頭,成立一個慈善商會,撥出一部分資金,專門用來保證這些貧苦人民的救濟。這就是在給官府托底,利用民間的力量為百姓的生存劃一條底線。”
成子龍補充道:“接下來,就是法治,所謂法治就是要有完善的法律保證人民的人身安全、財產安全。曾經大明有大明律不錯,但是有了大明律還要看執行情況,古人有雲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可是真正做到這一點的又有多少人?律法麵前應該是人人平等,不存在花錢買命,暗箱操作的事情。”
他喝了口茶潤了潤嗓子道:“大明因何而亡,除了一些天災人禍能看得見摸得著的原因之外,恐怕律法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在大明,律法不過是一張廢紙,有錢人可以花錢抵命,有權的人更是可以胡作非為,這一點在興華軍治下要堅決杜絕,依法治國不是一句空談,而是要落到實處。興華軍未來將會建立一個全新的機構,叫做律政公署,來監督律法的執行,如果發現有不公正的情況,進行糾正和製止,膽敢反抗者,罪加一等,從嚴懲處。”
隨即,高衡又道:“再者就是就業,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民安最大的前提條件,要保障人人有事做,不管是工業、商業、農業,如果沒有事做,百姓就掙不到錢,就沒有飯吃,沒有衣服穿,那會怎麽樣,那就要造反。正所謂安居樂業,如果根本就沒有業,又何談安居樂業呢?”
“所以這一項就不僅僅是官府或者商會的責任了,而是整個華夏各個階層的責任,也包括軍隊,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保障適齡人群的就業,不能讓老百姓連養家糊口的權力都沒有。”
這一點倒是說到了眾人的心坎上,是啊,幾千年來其實華夏的居民是最淳樸的,隻要有口飯吃有衣服穿就不會有其他的心思。就說李自成,朝廷要是不裁撤驛站,或者裁撤了之後能給李自成一個新工作,他也許就會安安穩穩的做下去,不會造反了。
高衡端起茶杯喝了口茶道:“說完了民安之權,現在咱們要談談民智之權,這一點我認為跟民安之權同樣重要,這也是曆朝曆代的立國之本,讀書人向來是被整個社會重視的,但是我要強調一點,我們的讀書人不應該僅僅局限於一小部分人群,讀書更不應該被人為的劃分成三六九等,這本身就已經背離了興華軍的宗旨,包括我本人也是極力反對的。”
馮澄世道:“可是教化乃是根本,所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古往今來,讀書人就是高貴的。”
聽見馮澄世問話,高衡不慌不忙道:“你說得對,但也不是全對。民智之權要從三個地方入手,首當其衝的自然就是教化,實際上這個工作我們安南控製區已經在穩步推進,而諒山府基本已經實現了當初製定的目標。”
成子龍道:“首先我們的義務教育已經初見成效,十四歲以下不分男女都有受教育的權利,而且這是強製性的,義務教育工作在諒山府推行的怎麽樣,國姓爺可以去看看,我們今年又新建了博文、博學兩座女校,增加了女童受教育的人數,可以這麽說,現在諒山府和周邊境內十四歲以下的孩子,即便是家裏極其貧困的,也由官府資助,完成最基本的三年學業,不說能做什麽大文章,最起碼認字沒問題。”
高衡道:“這也就是我不斷提起的掃盲的重要性,以後我華夏,隻要是個青少年就要認字,軍隊裏的士兵有專門的文化教員,我們的戰士也全部都要認字,隻有認字才能有更好的思考能力,才能將後續的政策貫徹實施。等到五十年後,相信這一片土地上的百姓就沒有一個不認字的了。”
高衡接著道:“另外就是要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建立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以往宋元明朝廷也有太學,這本質上就是對教化的補充和升華,能當上大學士和博士的,無一不是飽學之士,以後華夏也應該這樣,義務教育結束之後,如果能通過考試的,將會繼續往上升。”
景昭道:”今年我們擬計劃建立一座大學,就叫興華大學,設立考試製度,通過大學考試者可以到興華大學內繼續深造,做出更大的學問,另外我們還準備建立諒山職業學院,依托製造總局,培養具備相當理論知識的高級技術人才充實到製造總局和各行各業之中,未來,我們將會有更多的大師和大匠誕生。同時,我們以儒學為基礎,還應提倡百家爭鳴,恢複春秋戰國時期文化繁榮局麵,給更多的人發言的機會。”
震撼,實在是太震撼了,高衡提出的每一條都過於超前了,以至於鄭成功和眾人張大了嘴巴,顯然腦子正在飛速運轉,已經跟不上高衡的節奏了。
高衡卻不等他們,“教化說完了,就要談談民智的第二條,民主。”
“民主?”眾人又發出了一片嗡嗡聲,鄭成功問道:“敢問大帥,這民主不會是讓老百姓做主的意思吧。”
高衡笑道:“正是,你理解得很對。”
“這。”鄭成功徹底愣住,他是國姓爺不假,是民族英雄不假,但是古代的局限讓他的思維沒法跳出這個圈子,讓百姓當家做主,那不是亂了套了。
沒等他接著說,馮錫範就起身道:“高大帥,自古以來都是上行下效,官員都被稱作父母官,哪有孩子反過來給父母做主的道理,天地君親師,老百姓懂什麽,讓他們做主,豈不是亂了套?”
高衡搖搖頭道:“恰恰相反!老百姓當家做主不僅不會出現你們說的情況,反而能促進社會的進步和政策更好的實施,因為製定方案的是人,是人就會有錯誤,真正的執行者是百姓,我們發布的任何一個條令可能影響的都是成千上萬的人,所以我們必須要傾聽他們的聲音,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給他們做主的權力。”
“當然,我這麽說倒不是以後所有的事情都由百姓們決定,這也是一句空談,但統帥部擬定了一個最簡單有效的方法,也就是推行選舉製度,事實上,這個製度已經在軍隊中實行,每個班的班長都是由整個班的戰士公推產生,那麽我們要將這個政策擴大化,以後,華夏的鄉和村,其鄉長和村長都必須由百姓來選舉,村長由一個村子的百姓公推,鄉長則由幾個村長公推,這樣層層遞進,可以解決所謂皇權不下鄉,到了縣一級就終止的局麵。”
景昭道:“如此推行鄉村兩級民主製度,就可以發揮廣大百姓的參政的積極性,將才德不配位的人剔除,將對百姓有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
“這不就是保甲製?”馮錫範又問道。
“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或者說更準確的解釋是保甲製度的更加優化的結果,它和保甲製度最根本的不同就是,保甲製是被動的,而鄉村兩級民主是百姓們主動參與的。”高衡解釋道。
成子龍道:“最後就是要注重科技,製造總局已經設立了發明獎,以後我們的這種科學技術獎項會越來越多,同時要建立保護專利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的製度,發明新東西的人,這件新東西的所有權就應該歸他,如果別人要用,就需要支付費用,寫書也是一樣,著作權應當歸作者,別人要印刷販賣,也需要支付費用。”
高衡道:“諸位,要知道,科學技術絕對不是所謂奇技淫巧,而是實實在在的生產力,興華軍為什麽能如此發達,正是因為製造總局將其科技之力轉化為民用和軍用產品的緣故,所以我們要明確一個概念,科學技術才是真正的第一生產力。”高衡拋出了民智的最後一個概念,眾人又是一片嘩然。
馮澄世道:“大帥,怎麽?以後發明個新東西,寫個書也要保護起來了?別的不說,很多官員無事在家的時候還喜歡抄書,這麽說自己抄書也要向作者支付費用嘍?”
高衡解答道:“你自己在家抄書當然沒關係,我們針對的是拿出去販賣盈利的行為,隻要你不產生盈利,自然就不會跟這件事情相關,可一旦你拿別人的東西去盈利,這就需要跟所有者商議好,如果所有者不同意,你就不能進行販賣。這才是我們製定這個政策的根本目的。”
馮澄世點點頭,表示明白了。
高衡道:“最後我想說的一點就是民富之權,民富之權從字麵意思去理解很簡單,就是要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要讓百姓手中都有錢,說起來好像挺簡單,但是做起來很難,曆朝曆代的統治者誰不想讓老百姓的生活富裕起來,這也是朝代建立的時候每次都要提出的綱領,但是實際上根本沒有人做到,因為他們沒有看到事情的本質,所以製定不了正確的策略,這種所謂的宏偉目標當然隻能成為一句空話。”
成子龍解釋道:“鑒於這樣的情況,中軍都督府研究了三種對策,可以有效地使百姓們的收入得到提高。其一,我們要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眾人再次竊竊私語起來,很多人並不能理解高衡的意思,劉國軒起身道:“高大帥,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樣說來,大明早就是這樣了,比如南直隸,就比大明其他地方要富裕得多,至於富豪更是有很多,這群人不就是大都督口中先富起來的人嗎?可是大明並沒有共同富裕啊。”
高衡點點頭說道:“劉將軍問得很好,為什麽沒有共同富裕,這並不是策略的問題,而是人性的問題,人性是貪婪的,如果沒有律法的約束,先富起來的人就會為富不仁,就會牢牢把持住自己的財富,更多地剝削普通人,讓自己更富,民眾更窮。你們難道不知道追贓助餉嗎?”
一說這個,鄭成功這邊所有人都愣住了,這誰不知道呢。很多人在流賊攻城的時候都不願意拿出自己的財富來協助守城,硬是讓流賊攻入城內抄沒家產,這些富豪的人頭搞不好還掛在城頭上呢?
“他們千方百計,受盡磨難,無非就是為了活下來,這是我華夏百姓最基本的想法,也是我們興華軍日後必須給治下民眾最基本的保障,生存是每個人最基本的權利,如果新軍治下,民眾連生命安全都沒有,不是因為天災就是因為人禍而失去生命,那麽我們興華軍以往喊得震天響的保家衛國的口號豈不是一句空話?”
馮澄世站出來道:“高大帥,你說的在下能理解,可是要做到這一點談何容易,在下說句不該說的話,大明立國兩百餘年,真正能做到民眾安居樂業的又有多少日子?更別說現在兵荒馬亂、天災不斷,興華軍治下的地盤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固然沒有什麽問題,可是日後呢?誰也不敢保證。”
高衡擺擺手道:“馮先生,先聽我說完。所以光靠軍隊來保證民安肯定是不行的,要發動社會的全部力量,不僅僅是官府要出力,商人和社會各界更要出力,比如我們興華商會牽頭,成立一個慈善商會,撥出一部分資金,專門用來保證這些貧苦人民的救濟。這就是在給官府托底,利用民間的力量為百姓的生存劃一條底線。”
成子龍補充道:“接下來,就是法治,所謂法治就是要有完善的法律保證人民的人身安全、財產安全。曾經大明有大明律不錯,但是有了大明律還要看執行情況,古人有雲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可是真正做到這一點的又有多少人?律法麵前應該是人人平等,不存在花錢買命,暗箱操作的事情。”
他喝了口茶潤了潤嗓子道:“大明因何而亡,除了一些天災人禍能看得見摸得著的原因之外,恐怕律法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在大明,律法不過是一張廢紙,有錢人可以花錢抵命,有權的人更是可以胡作非為,這一點在興華軍治下要堅決杜絕,依法治國不是一句空談,而是要落到實處。興華軍未來將會建立一個全新的機構,叫做律政公署,來監督律法的執行,如果發現有不公正的情況,進行糾正和製止,膽敢反抗者,罪加一等,從嚴懲處。”
隨即,高衡又道:“再者就是就業,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民安最大的前提條件,要保障人人有事做,不管是工業、商業、農業,如果沒有事做,百姓就掙不到錢,就沒有飯吃,沒有衣服穿,那會怎麽樣,那就要造反。正所謂安居樂業,如果根本就沒有業,又何談安居樂業呢?”
“所以這一項就不僅僅是官府或者商會的責任了,而是整個華夏各個階層的責任,也包括軍隊,我們要想盡一切辦法保障適齡人群的就業,不能讓老百姓連養家糊口的權力都沒有。”
這一點倒是說到了眾人的心坎上,是啊,幾千年來其實華夏的居民是最淳樸的,隻要有口飯吃有衣服穿就不會有其他的心思。就說李自成,朝廷要是不裁撤驛站,或者裁撤了之後能給李自成一個新工作,他也許就會安安穩穩的做下去,不會造反了。
高衡端起茶杯喝了口茶道:“說完了民安之權,現在咱們要談談民智之權,這一點我認為跟民安之權同樣重要,這也是曆朝曆代的立國之本,讀書人向來是被整個社會重視的,但是我要強調一點,我們的讀書人不應該僅僅局限於一小部分人群,讀書更不應該被人為的劃分成三六九等,這本身就已經背離了興華軍的宗旨,包括我本人也是極力反對的。”
馮澄世道:“可是教化乃是根本,所謂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古往今來,讀書人就是高貴的。”
聽見馮澄世問話,高衡不慌不忙道:“你說得對,但也不是全對。民智之權要從三個地方入手,首當其衝的自然就是教化,實際上這個工作我們安南控製區已經在穩步推進,而諒山府基本已經實現了當初製定的目標。”
成子龍道:“首先我們的義務教育已經初見成效,十四歲以下不分男女都有受教育的權利,而且這是強製性的,義務教育工作在諒山府推行的怎麽樣,國姓爺可以去看看,我們今年又新建了博文、博學兩座女校,增加了女童受教育的人數,可以這麽說,現在諒山府和周邊境內十四歲以下的孩子,即便是家裏極其貧困的,也由官府資助,完成最基本的三年學業,不說能做什麽大文章,最起碼認字沒問題。”
高衡道:“這也就是我不斷提起的掃盲的重要性,以後我華夏,隻要是個青少年就要認字,軍隊裏的士兵有專門的文化教員,我們的戰士也全部都要認字,隻有認字才能有更好的思考能力,才能將後續的政策貫徹實施。等到五十年後,相信這一片土地上的百姓就沒有一個不認字的了。”
高衡接著道:“另外就是要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建立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以往宋元明朝廷也有太學,這本質上就是對教化的補充和升華,能當上大學士和博士的,無一不是飽學之士,以後華夏也應該這樣,義務教育結束之後,如果能通過考試的,將會繼續往上升。”
景昭道:”今年我們擬計劃建立一座大學,就叫興華大學,設立考試製度,通過大學考試者可以到興華大學內繼續深造,做出更大的學問,另外我們還準備建立諒山職業學院,依托製造總局,培養具備相當理論知識的高級技術人才充實到製造總局和各行各業之中,未來,我們將會有更多的大師和大匠誕生。同時,我們以儒學為基礎,還應提倡百家爭鳴,恢複春秋戰國時期文化繁榮局麵,給更多的人發言的機會。”
震撼,實在是太震撼了,高衡提出的每一條都過於超前了,以至於鄭成功和眾人張大了嘴巴,顯然腦子正在飛速運轉,已經跟不上高衡的節奏了。
高衡卻不等他們,“教化說完了,就要談談民智的第二條,民主。”
“民主?”眾人又發出了一片嗡嗡聲,鄭成功問道:“敢問大帥,這民主不會是讓老百姓做主的意思吧。”
高衡笑道:“正是,你理解得很對。”
“這。”鄭成功徹底愣住,他是國姓爺不假,是民族英雄不假,但是古代的局限讓他的思維沒法跳出這個圈子,讓百姓當家做主,那不是亂了套了。
沒等他接著說,馮錫範就起身道:“高大帥,自古以來都是上行下效,官員都被稱作父母官,哪有孩子反過來給父母做主的道理,天地君親師,老百姓懂什麽,讓他們做主,豈不是亂了套?”
高衡搖搖頭道:“恰恰相反!老百姓當家做主不僅不會出現你們說的情況,反而能促進社會的進步和政策更好的實施,因為製定方案的是人,是人就會有錯誤,真正的執行者是百姓,我們發布的任何一個條令可能影響的都是成千上萬的人,所以我們必須要傾聽他們的聲音,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給他們做主的權力。”
“當然,我這麽說倒不是以後所有的事情都由百姓們決定,這也是一句空談,但統帥部擬定了一個最簡單有效的方法,也就是推行選舉製度,事實上,這個製度已經在軍隊中實行,每個班的班長都是由整個班的戰士公推產生,那麽我們要將這個政策擴大化,以後,華夏的鄉和村,其鄉長和村長都必須由百姓來選舉,村長由一個村子的百姓公推,鄉長則由幾個村長公推,這樣層層遞進,可以解決所謂皇權不下鄉,到了縣一級就終止的局麵。”
景昭道:“如此推行鄉村兩級民主製度,就可以發揮廣大百姓的參政的積極性,將才德不配位的人剔除,將對百姓有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
“這不就是保甲製?”馮錫範又問道。
“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或者說更準確的解釋是保甲製度的更加優化的結果,它和保甲製度最根本的不同就是,保甲製是被動的,而鄉村兩級民主是百姓們主動參與的。”高衡解釋道。
成子龍道:“最後就是要注重科技,製造總局已經設立了發明獎,以後我們的這種科學技術獎項會越來越多,同時要建立保護專利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的製度,發明新東西的人,這件新東西的所有權就應該歸他,如果別人要用,就需要支付費用,寫書也是一樣,著作權應當歸作者,別人要印刷販賣,也需要支付費用。”
高衡道:“諸位,要知道,科學技術絕對不是所謂奇技淫巧,而是實實在在的生產力,興華軍為什麽能如此發達,正是因為製造總局將其科技之力轉化為民用和軍用產品的緣故,所以我們要明確一個概念,科學技術才是真正的第一生產力。”高衡拋出了民智的最後一個概念,眾人又是一片嘩然。
馮澄世道:“大帥,怎麽?以後發明個新東西,寫個書也要保護起來了?別的不說,很多官員無事在家的時候還喜歡抄書,這麽說自己抄書也要向作者支付費用嘍?”
高衡解答道:“你自己在家抄書當然沒關係,我們針對的是拿出去販賣盈利的行為,隻要你不產生盈利,自然就不會跟這件事情相關,可一旦你拿別人的東西去盈利,這就需要跟所有者商議好,如果所有者不同意,你就不能進行販賣。這才是我們製定這個政策的根本目的。”
馮澄世點點頭,表示明白了。
高衡道:“最後我想說的一點就是民富之權,民富之權從字麵意思去理解很簡單,就是要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要讓百姓手中都有錢,說起來好像挺簡單,但是做起來很難,曆朝曆代的統治者誰不想讓老百姓的生活富裕起來,這也是朝代建立的時候每次都要提出的綱領,但是實際上根本沒有人做到,因為他們沒有看到事情的本質,所以製定不了正確的策略,這種所謂的宏偉目標當然隻能成為一句空話。”
成子龍解釋道:“鑒於這樣的情況,中軍都督府研究了三種對策,可以有效地使百姓們的收入得到提高。其一,我們要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眾人再次竊竊私語起來,很多人並不能理解高衡的意思,劉國軒起身道:“高大帥,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樣說來,大明早就是這樣了,比如南直隸,就比大明其他地方要富裕得多,至於富豪更是有很多,這群人不就是大都督口中先富起來的人嗎?可是大明並沒有共同富裕啊。”
高衡點點頭說道:“劉將軍問得很好,為什麽沒有共同富裕,這並不是策略的問題,而是人性的問題,人性是貪婪的,如果沒有律法的約束,先富起來的人就會為富不仁,就會牢牢把持住自己的財富,更多地剝削普通人,讓自己更富,民眾更窮。你們難道不知道追贓助餉嗎?”
一說這個,鄭成功這邊所有人都愣住了,這誰不知道呢。很多人在流賊攻城的時候都不願意拿出自己的財富來協助守城,硬是讓流賊攻入城內抄沒家產,這些富豪的人頭搞不好還掛在城頭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