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奮鬥的一生(2)
“安漢公的所做所為,放到古代也是難得一見的,夏禹、後稷那樣的聖人也不見得能夠做到,而安漢公卻堅持不懈地做了,目始至終不改初衷,可以說得上是盡善盡美啦!因此在三年之間,教化流行非常順利,吉祥的征兆接二連三,難道這不是太後陛下慧眼識英難、群賢良的結果嗎?這不僅表明聖君承受了天命,也表明賢臣不枉此生呢!夏禹治水成功,唐堯賜給他貴族使用的詞器‘玄圭’,以表彰他的功績。周公輔政有功,周成王封周公長子泊禽於魯,規定魯國可以世代用天子的禮樂祭禮周公,並配享郊祀。
這是在表明君主不敢隱瞞賢臣的功勞,不敢貪天之功以為己有哇!評估一下安漢公的德行,這德行可以為全國人民作準則;考察一下安漢公的功勳,這功勳開辟了子孫萬代的基業。基業開辟而賞賜不相當,準則樹立而表彰不相稱,這的確不是尊重國家、順應天意的做法哩!
“高皇帝表彰的原則是賞賜首功,所以相國蕭何封邑的民戶增加了一倍,又受到特殊的禮節待遇,奏事可以不用自稱名姓,上殿可以不必小步快走,還賜封了他的親屬十多人。表揚好人好事不應該有厭倦的時候,頒發各種獎勵不應該有吝惜的時候,隻要獻上一個良策,就一定賞賜爵位,所以公孫戎因為證明樊哈並沒有謀反,就被高皇帝封了二千戶,孝文皇帝表彰賞賜絳侯周勃,加封一萬戶,賞賜黃金五千斤。孝武皇帝優折軍功,裂士三萬戶賞賜衛青。衛青的三個兒子,有的還在懷抱裏,都被封為通侯。
孝宣皇帝突出表彰霍光,增加封邑,並規定子孫可以原封不動地繼承,受封的有三人,推恩到了任孫子一輩。上麵這些功臣,象絳侯,是依靠大漢藩國的鞏固,倚仗朱虛侯劉章的剛直,拜托眾將領的團結,憑借互相扶持的形勢,諸呂雖然用心險惡、企圖奪權,終於不能成功。
象霍光,是憑借長期執政掌權的有利條件,趁著鬥爭屢獲大勝的聲威,沒有遭遇什麽逆境,更沒有受到冤枉迫害而離開朝廷,朝廷的要員都是他的同黨,他主宰一切經曆了很長時間,掌握政權經過了幾代更迭,雖說有功勞,但成功的路程比較平坦,就這樣,霍光也還有籌畫定策不慎重,錯誤地迎立昌邑王劉賀又隨後廢之的麻煩。
至於衛青和公孫戎,不過是三刀兩槍之功、一言半語之勞,也都受到高爵厚祿的封賞。拿安漢公的功勞跟張侯、霍光相比較,那是創造時勢與利用時機的差別,跟衛青、公孫戎去比較,那就是天壤之別了!而且,安漢公又有領導百官管理政務的實效,應當說與夏禹、周公是同樣偉大、同樣崇高的,理應獲得象他們一樣的表彰賞賜,那裏隻是跟象剛才所說的那些人相提並論呢?可是到現在,連衛青那樣的厚賞也沒見頒給安漢公,我真是迷惑不解!
“我聽說對空前的功勳,賞賜是不受什麽限製的;對最高的德行,表彰是沒有什麽框框的。所以周成王對待周公,就超過了縱橫各一百裏的限度,越過了九種賜物的規格,開拓縱橫七百裏的疆界給他,讓他同時統治商國、奄國的人民,把殷朝遺民六族賞給他作為屬國,賞賜大車和大旗、封父的大弓、夏後的玉璜,允許他設置太祝、太宗、太卜、太史等中央政府才設置的官員,賞賜美好的器物和記載典章製度的文書,給設置百官和祭器,準許使用白色的、雄性的犧牲去祭祀他,準許舉行郊祀、望祭的盛大典禮。
周成王說:‘叔父,給您的長子封土建國。’於是周公父子接連下拜,接受了這些封賞。這可以說得上對空前偉大功勳的賞賜不加限製了。還不光這些,周公的另外六個兒子都有封國。《詩經》說:‘沒有一句好話不被采納,沒有一項功德不得報償’。報償就應當跟功德相稱,不相稱就不能算是報償。
再看近代的事例,高皇帝雖然訂立誓約,不是姓劉的不得封王,然而卻把鄱陽君吳芮封為長沙王,並下沼書稱他為忠臣,把這些明確規定在法令上,這表明,為了向全國人民昭示信用可以不受製度的局限。春秋時代晉悼公采用了魏絳的策略,華夏各國都服從晉國。於是晉悼公分出鄭伯獻來樂隊的一半賞賜魏繹。魏繞深切推辭,晉悼公說:‘沒有您,我的勢力不可能越過黃河。封賞是國家的製度,不可以廢棄不用。您應當接受這些樂隊。’魏絳於是有了鍾磐之類的樂器。
《春秋》褒揚了這件事,肯定了臣子竭盡忠誠而又推辭賞賜、國君了解臣子從而堅持賞賜的做法。現在太後陛下您既然了解安漢公建樹了象周公一樣的功德,卻沒有實行象周成王那樣的表彰賞賜,竟聽從安漢公的堅決推辭,不考慮《春秋》所說的明明白白的原則,那麽,人民和臣下將稱說什麽?子孫後代將記述什麽?這的確不是治理國家的辦法。
我愚蠢地認為,應當擴大安漢公的封國,讓他象周公一樣;封建安漢公的長子,讓他象泊禽一樣。所賞賜的東西,也都象周公一樣的規格。其他兒子的封賞,也比照周公的六個兒子,如果安漢公能生這麽多兒子的話。
這麽一來,臣子們就會明顯地受到鼓舞而獻出忠誠,百姓們就會明顯地受到教育而感激恩德。臣子們果真獻出忠誠,百姓們果真感激恩德,國家大事還有什麽不能辦好呢?希望您深刻考慮祖宗的重托,敬謹地畏。慣上天的告誡,效法虞舜和周成王的英明措施,完全給予象對伯禽一樣的賞賜,不要吝惜象對周公一樣的報償,讓聖明製度得以完備,使子孫後代有所遵循,全國人民簡直幸甚至哉了!”
內侍念完陳崇的奏章,累得臉都青了,叩完頭趕緊下去灌參湯續命。
“安漢公的所做所為,放到古代也是難得一見的,夏禹、後稷那樣的聖人也不見得能夠做到,而安漢公卻堅持不懈地做了,目始至終不改初衷,可以說得上是盡善盡美啦!因此在三年之間,教化流行非常順利,吉祥的征兆接二連三,難道這不是太後陛下慧眼識英難、群賢良的結果嗎?這不僅表明聖君承受了天命,也表明賢臣不枉此生呢!夏禹治水成功,唐堯賜給他貴族使用的詞器‘玄圭’,以表彰他的功績。周公輔政有功,周成王封周公長子泊禽於魯,規定魯國可以世代用天子的禮樂祭禮周公,並配享郊祀。
這是在表明君主不敢隱瞞賢臣的功勞,不敢貪天之功以為己有哇!評估一下安漢公的德行,這德行可以為全國人民作準則;考察一下安漢公的功勳,這功勳開辟了子孫萬代的基業。基業開辟而賞賜不相當,準則樹立而表彰不相稱,這的確不是尊重國家、順應天意的做法哩!
“高皇帝表彰的原則是賞賜首功,所以相國蕭何封邑的民戶增加了一倍,又受到特殊的禮節待遇,奏事可以不用自稱名姓,上殿可以不必小步快走,還賜封了他的親屬十多人。表揚好人好事不應該有厭倦的時候,頒發各種獎勵不應該有吝惜的時候,隻要獻上一個良策,就一定賞賜爵位,所以公孫戎因為證明樊哈並沒有謀反,就被高皇帝封了二千戶,孝文皇帝表彰賞賜絳侯周勃,加封一萬戶,賞賜黃金五千斤。孝武皇帝優折軍功,裂士三萬戶賞賜衛青。衛青的三個兒子,有的還在懷抱裏,都被封為通侯。
孝宣皇帝突出表彰霍光,增加封邑,並規定子孫可以原封不動地繼承,受封的有三人,推恩到了任孫子一輩。上麵這些功臣,象絳侯,是依靠大漢藩國的鞏固,倚仗朱虛侯劉章的剛直,拜托眾將領的團結,憑借互相扶持的形勢,諸呂雖然用心險惡、企圖奪權,終於不能成功。
象霍光,是憑借長期執政掌權的有利條件,趁著鬥爭屢獲大勝的聲威,沒有遭遇什麽逆境,更沒有受到冤枉迫害而離開朝廷,朝廷的要員都是他的同黨,他主宰一切經曆了很長時間,掌握政權經過了幾代更迭,雖說有功勞,但成功的路程比較平坦,就這樣,霍光也還有籌畫定策不慎重,錯誤地迎立昌邑王劉賀又隨後廢之的麻煩。
至於衛青和公孫戎,不過是三刀兩槍之功、一言半語之勞,也都受到高爵厚祿的封賞。拿安漢公的功勞跟張侯、霍光相比較,那是創造時勢與利用時機的差別,跟衛青、公孫戎去比較,那就是天壤之別了!而且,安漢公又有領導百官管理政務的實效,應當說與夏禹、周公是同樣偉大、同樣崇高的,理應獲得象他們一樣的表彰賞賜,那裏隻是跟象剛才所說的那些人相提並論呢?可是到現在,連衛青那樣的厚賞也沒見頒給安漢公,我真是迷惑不解!
“我聽說對空前的功勳,賞賜是不受什麽限製的;對最高的德行,表彰是沒有什麽框框的。所以周成王對待周公,就超過了縱橫各一百裏的限度,越過了九種賜物的規格,開拓縱橫七百裏的疆界給他,讓他同時統治商國、奄國的人民,把殷朝遺民六族賞給他作為屬國,賞賜大車和大旗、封父的大弓、夏後的玉璜,允許他設置太祝、太宗、太卜、太史等中央政府才設置的官員,賞賜美好的器物和記載典章製度的文書,給設置百官和祭器,準許使用白色的、雄性的犧牲去祭祀他,準許舉行郊祀、望祭的盛大典禮。
周成王說:‘叔父,給您的長子封土建國。’於是周公父子接連下拜,接受了這些封賞。這可以說得上對空前偉大功勳的賞賜不加限製了。還不光這些,周公的另外六個兒子都有封國。《詩經》說:‘沒有一句好話不被采納,沒有一項功德不得報償’。報償就應當跟功德相稱,不相稱就不能算是報償。
再看近代的事例,高皇帝雖然訂立誓約,不是姓劉的不得封王,然而卻把鄱陽君吳芮封為長沙王,並下沼書稱他為忠臣,把這些明確規定在法令上,這表明,為了向全國人民昭示信用可以不受製度的局限。春秋時代晉悼公采用了魏絳的策略,華夏各國都服從晉國。於是晉悼公分出鄭伯獻來樂隊的一半賞賜魏繹。魏繞深切推辭,晉悼公說:‘沒有您,我的勢力不可能越過黃河。封賞是國家的製度,不可以廢棄不用。您應當接受這些樂隊。’魏絳於是有了鍾磐之類的樂器。
《春秋》褒揚了這件事,肯定了臣子竭盡忠誠而又推辭賞賜、國君了解臣子從而堅持賞賜的做法。現在太後陛下您既然了解安漢公建樹了象周公一樣的功德,卻沒有實行象周成王那樣的表彰賞賜,竟聽從安漢公的堅決推辭,不考慮《春秋》所說的明明白白的原則,那麽,人民和臣下將稱說什麽?子孫後代將記述什麽?這的確不是治理國家的辦法。
我愚蠢地認為,應當擴大安漢公的封國,讓他象周公一樣;封建安漢公的長子,讓他象泊禽一樣。所賞賜的東西,也都象周公一樣的規格。其他兒子的封賞,也比照周公的六個兒子,如果安漢公能生這麽多兒子的話。
這麽一來,臣子們就會明顯地受到鼓舞而獻出忠誠,百姓們就會明顯地受到教育而感激恩德。臣子們果真獻出忠誠,百姓們果真感激恩德,國家大事還有什麽不能辦好呢?希望您深刻考慮祖宗的重托,敬謹地畏。慣上天的告誡,效法虞舜和周成王的英明措施,完全給予象對伯禽一樣的賞賜,不要吝惜象對周公一樣的報償,讓聖明製度得以完備,使子孫後代有所遵循,全國人民簡直幸甚至哉了!”
內侍念完陳崇的奏章,累得臉都青了,叩完頭趕緊下去灌參湯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