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信推開窗戶看了眼,船隻已經遠去,隻看得到小小黑點,這位突然名聲鵲起,又突然出手斬殺崔昊的少年郎終於離去,聽聞今日無一人赴碼頭送行。
不知其可有一絲悔意……崔信想起那個黃昏,不由得微微歎息。
“民亂已起,兩縣兵亂。”崔小娘子麵對父母毫不退縮,“若不是李懷仁使親衛趕至,莊子都以及被亂兵攻破,崔帛難道還能生還?”
換句話說,崔帛本就可能死於亂兵之手,以此責難李善,太過苛刻……這是小女孩的想法。
張氏的思路就比較成熟了,她起身厲聲道:“即便崔帛有取死之道,但可以死在亂兵手中,決不能死在他李善之手!”
頓了頓,張氏轉頭瞪了眼崔信,“此子必不是世家子弟!”
“哪家子弟會幹這種事,蠢不可及!”
的確啊,這等於是舉起刀斬自己的胳膊,哪個世家子弟都不會幹。
崔小娘子的聲音愈發尖銳,“何以言蠢?!”
“斬一人頭顱,平定民亂兵變,難道不是慷慨丈夫之舉?!”
“住口!”崔信拉下臉,“如此對母親說話?!”
崔信是個寵女狂魔,這還是第一次對女兒發火,崔小娘子雙目含淚,咚咚咚就出門跑下樓了。
崔信有點心疼,胡子眉頭都皺的不能看了,正要趕下去安慰,卻被哭笑不得張氏一把拽住。
“此事就此作罷。”張氏低聲說:“範陽盧氏亦有求娶者,再不濟稚圭也合適。”
崔信遲疑了下,“稚圭今年十五……此去長安,怕是其父要為其定親,罷了罷了,再說吧。”
張氏微微點頭,但突然反應過來了,手又拽住丈夫的衣袖,“李懷仁決計不可!”
崔信剛才隻迴複了後半句,但可沒同意前半句,而去從李善斬殺崔帛至今三日了,崔信在家中也沒表示出對李善的排斥的厭惡。
“呃……”崔信苦笑兩聲,“雖然此次李善斬崔帛……實在是丟了大臉,但正如女兒所言,迅速平定民亂,對崔昊、魏玄成來說,也是件好事。”
“絕非世家子弟……”
“淩敬亦是寒門子弟,但所學之廣博,遠不能與李懷仁相提並論。”崔信捋須輕聲道:“至今不知來曆,身世當有詭秘之處……”
“此次方四郎一事,李懷仁並不欲相逼……之後盡顯手段,銳氣逼人,絕非小門小戶出身。”
說到這,崔信住了嘴,火急火燎的下樓去安慰女兒了……天呐,女兒從出生到現在,還是第一次落淚呢。
好吧,敲了半天門都沒能進去,崔信歎了口氣,在院子門口來迴踱步,心裏也在思索這件事。
崔信是個明白人,從事發開始就參與進去,一直到崔帛被斬,通過種種細節,他也看出了,圍繞這件事,隱隱有東宮、秦王奪嫡之爭的影子。
民亂已起,李道玄堅持不肯出兵平亂,魏征其實是無計可施的……用腳後跟也想得到,兩個多月前李道玄因太子心腹史萬寶頓足而大敗被俘,如今有了機會,李道玄還一手,理所應當啊。
等民亂大起,亂兵聚集,李道玄才出兵平亂,撈一把戰功,順便坑了受太子重托巡視山東的魏征、崔昊,這是很明顯的路數。
安撫山東,那是魏征、崔昊的權利和責任……這個鍋,他們不背誰來背?
但對於山東門閥世家來說,這是難以接受的,劉黑闥已被擒殺,延綿多少年的戰亂終於平息了,他們未必在意族人出仕者的職位高低,但絕不希望鄉梓在看到曙光的時候,再次陷入戰火。
一旦民亂大起,誰能保證李道玄必能一戰而勝?
誰都無法保證。
最重要的是,一旦民亂大起,肆虐山東,這個鍋肯定是崔氏來背,具體來說很可能是崔昊來背,而去可能還要帶上太子洗馬魏征。
那接下來呢?
清河崔氏很可能會直接麵對東宮、秦王的奪嫡之爭。
在這個關鍵時刻,李善攬下權責,斬殺崔帛,立平民亂兵變,雖然扇了崔氏一個耳光,但對於山東世家整體來說,並不是一件壞事。
而崔信也在考慮另一個問題,崔昊投入東宮門下,而自己和秦王麾下多位重將名士是姻親好友,這是清河崔氏內部不需要說明的手段。
而李道玄領兵平定山東,淩敬顯然是投入秦王門下,那李善呢?
從此次斬殺崔帛一事來看,很難判斷李善的政治傾向,李道玄的後手無用武之地,也為太子心腹魏征解決了個大麻煩,也背了個黑鍋。
但李善與李道玄、田留安合力敗敵,有袍澤之情,而去聽聞與秦王府子弟多有來往……
崔信看了眼還緊閉的房門,心想如果李善投入秦王府,這門親事倒還真有商量的餘地。
看看此次事件中展現的手腕吧,先老辣的試探戳破內幕,後銳氣逼人迅速平亂,少年英傑實在名不虛傳。
到了晚上,崔信終於進了門,費了好大的力氣哄好了女兒,甚至隱隱透露出……那小子還在名單上呢。
崔小娘子小臉緋紅一片,小鹿亂撞……今日船頭,那少年郎迎風而立,鬢發飛揚,玉樹臨風。
看女兒一副懷春模樣,崔信無端起怒……長得那般黑有什麽好的?!
臨行居然還偷看我女兒……這筆賬日後再跟你李懷仁算!
此時此刻的李善,正慵懶的躺在浴桶裏,衝著周氏招手,“別浪費熱水了,一起來,一起來。”
周氏含羞寬衣,小心的跨入浴桶,方寸之間的風情倒是沒引起李善的關注,但那兩條大長腿……嘖嘖。
水花四濺之後,耳鬢廝磨之間,周氏小心翼翼的問起李家內宅……畢竟老夫人傳信,是不讓自己入門的呢。
李善隨口應付,笑道:“日後你的主母……還不知道在哪兒呢。”
“放心,定要找個好脾氣的。”
李善從來沒想過和清河崔氏聯姻,今日離城南下一路上淩敬也不提這件事了,但沒想到人家崔信還未必願意撒手呢。
至於崔小娘子的脾氣,那就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不知其可有一絲悔意……崔信想起那個黃昏,不由得微微歎息。
“民亂已起,兩縣兵亂。”崔小娘子麵對父母毫不退縮,“若不是李懷仁使親衛趕至,莊子都以及被亂兵攻破,崔帛難道還能生還?”
換句話說,崔帛本就可能死於亂兵之手,以此責難李善,太過苛刻……這是小女孩的想法。
張氏的思路就比較成熟了,她起身厲聲道:“即便崔帛有取死之道,但可以死在亂兵手中,決不能死在他李善之手!”
頓了頓,張氏轉頭瞪了眼崔信,“此子必不是世家子弟!”
“哪家子弟會幹這種事,蠢不可及!”
的確啊,這等於是舉起刀斬自己的胳膊,哪個世家子弟都不會幹。
崔小娘子的聲音愈發尖銳,“何以言蠢?!”
“斬一人頭顱,平定民亂兵變,難道不是慷慨丈夫之舉?!”
“住口!”崔信拉下臉,“如此對母親說話?!”
崔信是個寵女狂魔,這還是第一次對女兒發火,崔小娘子雙目含淚,咚咚咚就出門跑下樓了。
崔信有點心疼,胡子眉頭都皺的不能看了,正要趕下去安慰,卻被哭笑不得張氏一把拽住。
“此事就此作罷。”張氏低聲說:“範陽盧氏亦有求娶者,再不濟稚圭也合適。”
崔信遲疑了下,“稚圭今年十五……此去長安,怕是其父要為其定親,罷了罷了,再說吧。”
張氏微微點頭,但突然反應過來了,手又拽住丈夫的衣袖,“李懷仁決計不可!”
崔信剛才隻迴複了後半句,但可沒同意前半句,而去從李善斬殺崔帛至今三日了,崔信在家中也沒表示出對李善的排斥的厭惡。
“呃……”崔信苦笑兩聲,“雖然此次李善斬崔帛……實在是丟了大臉,但正如女兒所言,迅速平定民亂,對崔昊、魏玄成來說,也是件好事。”
“絕非世家子弟……”
“淩敬亦是寒門子弟,但所學之廣博,遠不能與李懷仁相提並論。”崔信捋須輕聲道:“至今不知來曆,身世當有詭秘之處……”
“此次方四郎一事,李懷仁並不欲相逼……之後盡顯手段,銳氣逼人,絕非小門小戶出身。”
說到這,崔信住了嘴,火急火燎的下樓去安慰女兒了……天呐,女兒從出生到現在,還是第一次落淚呢。
好吧,敲了半天門都沒能進去,崔信歎了口氣,在院子門口來迴踱步,心裏也在思索這件事。
崔信是個明白人,從事發開始就參與進去,一直到崔帛被斬,通過種種細節,他也看出了,圍繞這件事,隱隱有東宮、秦王奪嫡之爭的影子。
民亂已起,李道玄堅持不肯出兵平亂,魏征其實是無計可施的……用腳後跟也想得到,兩個多月前李道玄因太子心腹史萬寶頓足而大敗被俘,如今有了機會,李道玄還一手,理所應當啊。
等民亂大起,亂兵聚集,李道玄才出兵平亂,撈一把戰功,順便坑了受太子重托巡視山東的魏征、崔昊,這是很明顯的路數。
安撫山東,那是魏征、崔昊的權利和責任……這個鍋,他們不背誰來背?
但對於山東門閥世家來說,這是難以接受的,劉黑闥已被擒殺,延綿多少年的戰亂終於平息了,他們未必在意族人出仕者的職位高低,但絕不希望鄉梓在看到曙光的時候,再次陷入戰火。
一旦民亂大起,誰能保證李道玄必能一戰而勝?
誰都無法保證。
最重要的是,一旦民亂大起,肆虐山東,這個鍋肯定是崔氏來背,具體來說很可能是崔昊來背,而去可能還要帶上太子洗馬魏征。
那接下來呢?
清河崔氏很可能會直接麵對東宮、秦王的奪嫡之爭。
在這個關鍵時刻,李善攬下權責,斬殺崔帛,立平民亂兵變,雖然扇了崔氏一個耳光,但對於山東世家整體來說,並不是一件壞事。
而崔信也在考慮另一個問題,崔昊投入東宮門下,而自己和秦王麾下多位重將名士是姻親好友,這是清河崔氏內部不需要說明的手段。
而李道玄領兵平定山東,淩敬顯然是投入秦王門下,那李善呢?
從此次斬殺崔帛一事來看,很難判斷李善的政治傾向,李道玄的後手無用武之地,也為太子心腹魏征解決了個大麻煩,也背了個黑鍋。
但李善與李道玄、田留安合力敗敵,有袍澤之情,而去聽聞與秦王府子弟多有來往……
崔信看了眼還緊閉的房門,心想如果李善投入秦王府,這門親事倒還真有商量的餘地。
看看此次事件中展現的手腕吧,先老辣的試探戳破內幕,後銳氣逼人迅速平亂,少年英傑實在名不虛傳。
到了晚上,崔信終於進了門,費了好大的力氣哄好了女兒,甚至隱隱透露出……那小子還在名單上呢。
崔小娘子小臉緋紅一片,小鹿亂撞……今日船頭,那少年郎迎風而立,鬢發飛揚,玉樹臨風。
看女兒一副懷春模樣,崔信無端起怒……長得那般黑有什麽好的?!
臨行居然還偷看我女兒……這筆賬日後再跟你李懷仁算!
此時此刻的李善,正慵懶的躺在浴桶裏,衝著周氏招手,“別浪費熱水了,一起來,一起來。”
周氏含羞寬衣,小心的跨入浴桶,方寸之間的風情倒是沒引起李善的關注,但那兩條大長腿……嘖嘖。
水花四濺之後,耳鬢廝磨之間,周氏小心翼翼的問起李家內宅……畢竟老夫人傳信,是不讓自己入門的呢。
李善隨口應付,笑道:“日後你的主母……還不知道在哪兒呢。”
“放心,定要找個好脾氣的。”
李善從來沒想過和清河崔氏聯姻,今日離城南下一路上淩敬也不提這件事了,但沒想到人家崔信還未必願意撒手呢。
至於崔小娘子的脾氣,那就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