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博士,沒有不想早點畢業的。而且是越快越好。對於脫產博士而言,因為讀博士的成本實在是有點高。你的同學都在工作,而且很多收入還很不錯的。你脫產讀博,沒有收入,年齡又在增長,如果畢業遙遙無期,某種程度上,實際上是在消耗一種機會成本。


    就像前麵提到的王斌,六年脫產博士沒有畢業。如何他工作六年,大概賺了不少錢呢,而且在職場也會有些積累,職稱上或者也會有進步呢。


    如果他六年後他能順利畢業還好,如果最終畢不了業,這六年的心血是不是白費了嗎?讀博士是有風險的,這種風險來自無法預知何時能畢業,甚至無法預知能不能畢業。


    如何快的畢業?幾乎是每一個博士生都思考過的問題,可是這答案又是因人而異的。我也在尋找我的答案。


    我很想快速畢業,首先我要先發表小論文,之後再完成大論文,最後送審,能夠能通過導師同意和學院專家的內審,我就能畢業。


    於是,讀博的第一年,我想先快速地發表一些小論文。


    我開始模仿閱讀過的論文來寫小論文。要選擇熱點問題,這樣容易被專家關注。


    於是我打算研究交通環境。具體怎麽研究呢?我不知道,先讀論文,讀著讀著,我關注到了交通環境裏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問題。一是最近這方麵的論文比較多,與這相關的行業政策也不少。我把國內的這方麵的主要文獻都下載了,一邊讀一邊做筆記。很多論文的公式不是很複雜,以我現在的數學水平還能應付。於是我開始模仿別人的論文,在網上收集的數據寫論文。


    我知道自己數學底子差,所以寫論文時用的公式都是借鑒後小修改的。我打算把別的學科的公式拿過來,用在交通運輸的學科。我按照這樣的方法整了大半年。終於整出兩篇文章來。拿去投稿,居然中了一篇核心期刊論文。學校博士畢業要求是四篇核心和一篇英文論文。我內心裏開始歡喜了起來。雖然大論文還沒開始寫。我開始讀博之路產生了一點信心。或許接著照這麽做,我很快就能畢業的。


    我拿著寫好的小論文去和老田交流,有點想邀功表現的意思,順便想問問他看什麽時候能做博士論文開題。


    事先電話和老田約好了早上8點半在他辦公室見麵,可是他換了新辦公室,那個地方讓我找了老半天,走進他辦公室時已經8點50左右。他一上來就批評我為啥遲到了,我心中有苦難辯,隻好連連道歉。我把寫好的小論文呈給他看,他簡單翻了一頁,隨後說:“你發的郵件我收到了,論文電子版我也看了。你說你這論文解決了什麽問題呢?什麽gdp、運輸周轉量,你知道這些數據有水嗎?數據本身有問題,你還拿這數據來做研究,這樣的研究有什麽意義呢,自欺欺人呐!”他直接給我了撥了一盆冷水。


    “可是這些論文都發表了呀!”我有點不服氣。


    “發表了又怎麽樣?現在學術界風氣不好,論文滿天飛,垃圾遍地,學術期刊為了賺錢,版麵費越收越高,論文越發越多,季刊改為月刊,月刊改為半月刊。真是烏煙障氣呀。把你們也帶壞了。”老田說。


    “那您的意思,這樣做不行?”我小心地問。


    “肯定不行!”他說。


    “那我該怎麽做呢?”我問


    “自己想想呀,你都博士了。做交通碳排放,要去收集車輛排放的具體數據呀,這樣的宏觀數據肯定不行。”


    我的心倏的涼了。我大半年的辛苦成果,幾分鍾就被推翻了,被他定義為垃圾。在他辦公室坐了不到十分鍾,他又提出要外出,說是家裏有事,馬上要走,那我隻好乖乖地離開了。


    迴到宿舍後我開始思索,下一步,我該怎麽做呢,具體到車流量的數量,目前我是收集不到的,即便收集到了怎麽做也是一個問題。大量的數據處理我沒做過,計算機編程和算法是我的短板。而他的研究方向我又做不了。


    強哥那邊呢,好像也沒有多大進展。強哥的工作單位是位於ah某個地級市的高校,工資收入也不高。認識他以來,我常常有意無意告訴過我,想多賺點錢。他小孩剛出生沒多久,開銷特別大。他的工資也不高,現在出來讀博不能帶課,收入更低。他所在的高校平台差,也沒有橫向項目,縱向項目又難申請。他想多賺錢,隻能去做點副業了。他說他在跟朋友做點家具物流生意,就是聯係家具廠和運輸公司,自己收取些中介費。學運輸專業的嘛,有同學在運輸行業,做點運輸業務還是方便的。但是做這些事是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生意都得自己去跑,有時還要請客戶吃飯什麽的。天天搞這些,哪有心思讀論文做研究呢。可是生活的壓力又逼著你不得不去,總不能餓著肚子去做研究吧。強哥數學功底挺好的,考博的時候分數也挺高的,其實他是挺適合搞研究的。可是他的精力不足,沒有時候讀論文,研究方向都沒有找。加上老田的研究方向他也做不了,聽說後來他和老田的聯係也很少。。


    看看班上幾個脫產的博士,好像狀態都挺不錯的呢。班長史金,經常在食堂吃早餐時遇到他。背個雙肩書包,裏麵裝著筆記本電腦,走路都是急匆匆的樣子,趕時間呀。史金是本科專業第一名保送碩博連讀,導師是秦院長。他的學術之路,很是就規劃好了,第一學期上完所有博士課程,作為導師好幾個國家級科研課題的主要研究人員,在導師以及實驗室幾個青年教師的指導下,有條不紊地開展科研工作。聽說他們實驗室導師主持一周召開一次學術會議,每個研究生都要報告自己一周的工作,以及下一周的工作計劃。聽說他們實驗室有二十幾個人呢,秦院長平時工作忙,主要是幾個青年老師在管理實驗室。這幾個老師都是秦院長畢業的博士留校的,實驗室項目多,縱向的橫向的,一直都有。青年老師指導博士,博士指導碩士,大家分工陰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所有人都忙忙碌碌的,過得很充實。同門師兄弟那麽多,做項目或者寫論文時,遇到什麽不懂的,還有那麽多同門師兄弟相互幫助,相互指點,成果怎麽會出不來?這才是博士培養的正確打開方式呢。


    可是我沒有史金那麽優秀,我沒有那個命跟上秦院長,我的打開方式隻能是自力更生,自謀生路。想來真是有點悲催,碩士是這樣混過來的,如果到了博士,這樣混過去肯定是不可能了,我的讀博之路似乎那麽漫長,那麽遙遠,敢問路在何方?何方?我的內心裏充滿了迷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博士班的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作家hliYSS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作家hliYSS並收藏博士班的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