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上會議沒有興起之前,在會議室、報告廳,等專家講座是研究生們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博士和碩士的培養計劃裏麵都有對聽學術講座有硬性要求,有的學校甚至還要求博士生在畢業前至少開一場以上的講座。


    因為書本的東西通常比較陳舊,聽課的話未必能遇到很厲害的老師。而能開講座的人一般都是很料的人,至少在某一個研究領域很有心得體會,拿出來的都是幹貨。


    研究生開學典禮那天,全校研究生就聆聽了交大首席教授展院士的講座。展院士是交大本碩博畢業的,是完完全全自己培養的兩院院士。展院士是交大所有教師及研究生的學術楷模。他給大家分享了他自己求學和培養研究生的經曆。


    我出生於江蘇靖江一個貧苦農村家庭。童年時期,經常吃不飽肚子。因成績優異,中學畢業後順利考入高中。高中畢業後本來要去做小學代課老師。後來全國恢複高考,1981年,我考入西南交通大學。那是我一次坐火車,坐了三天三夜再來到西京。那是我第一次乘火車,我很興奮,但吃驚地發現,中國鐵路竟然如此落後,這次經曆讓我心底萌發了改變中國鐵路落後麵貌的想法。本科我學的是內燃機專業學習。1985年我以專業第一的成績被推薦為免試攻讀碩士學研究生,主攻機車車輛傳熱學。碩士畢業後留校在機械工程係熱工教研室任教。後來讀了機車車輛專業動力學方向博士,1991年被學校破格晉升為副教授,1994年破格晉升為教授。


    是讀書改變了我的命運,是交大改變了我的命運。沒有交大的培養,我今天或者是一個鄉村教師。對於我這樣的農村青年來說,考上大學不容易,所以進入大學以來,我幾乎是如饑似渴、夜以繼日地勤奮學習和工作。


    科研的道路上,艱辛和歡樂永遠共存。那時的計算機運行速度太慢了,頭天晚上輸入的數據,我第二天早上才能看到結果。經過很多波折把正確的結果算出來。一拿到手,簡直欣喜若狂!


    相比科學研究中遇到的難題來說,能夠耐住寂寞,沉下心來搞科研,尤為可貴。我們提出的輪軌-車輛相交理論現在已經成功應用於高鐵建設和運營領域,研究項目的成功整整曆時15年。其中,基礎理論研究及技術基礎研究就經曆了8年的時間,前麵七八年的基礎研究是非常寂寞的,因為基礎研究還不能運用到工程實際中去。但是,我一直沒有鬆懈,幾乎每晚都要加班,放寒暑假也雷打不動地泡在辦公室裏。雖然寂寞,但也沒時間寂寞,隻能毫不猶豫往前衝。對於搞科研的人來說,苦與樂都是交織在一起的,如果哪天不加班,我心裏會覺得怪怪的,不正常。這不是一天兩天,也不是一年兩年,我在這個領域做了二十年了,別人都覺得這樣的生活是辛苦的,可我不覺得,因為它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我能從中感受到樂趣。


    我經常跟學生說:要做學問,先要學會做人;做學問、做研究不能著急,要耐得住寂寞,不能浮躁,要持之以恆,抓住機會才能走得更遠。我一般每年隻招收了2-3名研究生,因為怕招的人多了帶不過來。我對學生的嚴謹要求也是出了名的,對學術研究、做實驗等,要求是非常嚴格和細致的。論文從標題、文章結構,到引述內容、英文翻譯部分,甚至小到標點符號,都要一一改過。


    曾經有一些知名高校和科研單位許諾優厚條件挖我,但我一直沒有動心,還是因為有“交大情結’。我所取得的一點一滴的成績,都是母校培養的結果,都屬於母校。最後展院士深情地說到:‘我深愛著這個學校,非常感謝母校的培養!’


    展院士的講座迎來了全體最熱烈的掌聲。


    不久以後,在運輸學院的會議室,我還聽了校級優秀畢業生方文博士的講座談會。方博士讀博期間發了近二十篇頂刊論文,這數量實在別人羨慕,因為學校畢業要求隻要兩篇就可以,他一個人頂了十個博士生的發文數量呢。真是不一般的牛啊。可是這麽牛的學長,為人卻很謙遜,說話了也很幽默。他分享到:


    我領悟到發論文秘籍有兩條,一是堅持,二是不要臉。平時要多讀讀論文,做做項目,看看新聞,然後構思論文,投出去等著被拒,然後修改錄用。成功發表論文是一個結果,過程才是真正考驗人。每篇論文的成型都經過不斷的修剪與調整。學術論文比較講究嚴謹,所寫的每一步都需要有邏輯的科學性。論文的發表要經過漫長而艱辛的過程,從確認主題、查閱文獻、科研試驗、撰寫論文、修改潤色到最後的投遞發表。所以整個過程就需要堅持不懈,努力奮鬥到最後。


    做學術搞科研是一條艱苦又孤獨的道路,搞學術比較能夠鍛煉人的意誌品質。在這個艱苦的過程中,支持我能夠咬牙堅持下來的信念就是:“希望能做出點改變現狀的成績”,我不喜歡安於現狀,我渴望進步和改變,哪怕是一點點也好,這樣能讓我感覺到內心深處的喜悅。


    除了寫論文搞學術,做科研之外,生活也很重要哦。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才可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大家要走出實驗室,堅持鍛煉身體,適當的休閑放鬆往往可以激發更大的靈感,創造出更有價值的成果。我業餘喜歡打羽毛球,跑步,畫油畫和素描,聽交響樂,看電影,聊聊天。我從小就喜歡古典音樂,因為這個能讓人安靜下來。抑鬱的時候聽聽貝多芬,暴躁的時候聽聽拉赫瑪尼諾夫、馬勒和柴可夫斯基……。


    方博士最後說:交通運輸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是基礎性產業,已經融入到了人們日常生活的每個細節中。學好本專業,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其中的途徑又有千千萬萬種,但每個人都有各自擅長的方式,有自己與眾不同的優點,因此結合自身的長處去做專業上的研究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他強調,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研究方式,熟悉本專業的發展方向,深刻領會國家戰略發展目標,然後持之以恆的積累,便是學好、學精的秘籍。


    適合自己的三個方式是什麽呢?我開始琢磨這個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博士班的故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作家hliYSS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作家hliYSS並收藏博士班的故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