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完碩士導師的組織飯局之後沒多久,博士導師組織的飯局又開始了。那天黃昏,我們被通知在交大西門集合,人來齊後,在一位師妹的帶領下,眾人浩浩蕩蕩地沿著交大路前行。一路上人數眾多,我沒有認識的,場麵是有點尷尬。看到人群有位模樣成熟的男子,我猜這位估計也是博士,便當前搭訕,果不其然,他也是今年招進來的博士,身份和我類似,ah一所大學的老師,也是讀在職博士。他姓強,年長我幾歲,我便叫他強哥。
去哪兒,他問。
不知道啊,我答
怎麽走啊,他問。
跟著走啊。我答。
我對自己的迴答很是滿意,可走完了交大路,走到了沙灣路,走了半天,前麵的人還是沒有停止的跡像。強哥重新問了我一遍上麵的問題,我也重複一下上次的迴答。可這路走得好像是有點長了,我原來以為在學校西門聚餐,後來以為是在會展聚餐,可現在會展過了,還在走,難道要在一環路。事實印證了我的猜測。
聚會的地方真的是在一環路邊上,我們二十多個人從二環外步行到一環內,足足有了有三四裏路。我和強哥開始議論,博士導師是不要給我們個下馬威呢,覺得年輕人需要鍛煉,第一步就是從腳力上開始,搞交通的嘛,不能走路怎麽搞交通,在古代,交通不就是靠腳嗎?這是我和他第一次見導師,未見麵之前我們心裏上下打著鼓,想想這導師肯定是個很嚴厲的人,待會該怎麽和他打招唿,怎麽和他交流呢?
聽說這位田教授是搞鐵道工程的,本科學的是鐵路運輸,聽說和現任院長是本科同學。後來碩士讀了鐵道工程,之後在鐵科院工作好多年,期間迴交大讀了博士,後來就從鐵科院調來了交大。我以前讀本科和碩士時他是不在我們學院的,聽說他以前在土木學院,前幾年來到我們學院的,不知是不是因為是院長同學的關係。他目前是在安全工程係,是學院安全學科的學科帶頭人。所說科研項目不少,很多是國家級的,不過多數是鐵路上的項目。這確實是個學術牛人。可是我不是學鐵路的呀,而且我對鐵路也沒啥興趣,現在換專業也不太可能了,未來的這條博士之路該怎麽讀呢?我帶著這樣的疑惑,來到了聚餐的地點——一家自助餐廳,餐廳門口的廣告牌上寫著烤肉自選,六十一位,檔次還算可以。進去一看,是歐洲風格的裝修,各色各樣的食物放在房間中央的旋轉桌上,色香味俱全。餐桌散布在四周,一張長長的條形桌上已經坐了幾個剛才同路的人,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坐在桌子端頭的位置,鬢角有些斑白,這必然就是博士導師了。
我和強哥走近了,彎著腰微笑著跟他打招唿,“田老師,我是今年新入學的博士,王小草。”“我是強遠,也是今年的博士。”導師熱情點頭微笑,“好,好,坐,坐。”身邊的人都往長條桌後麵的地方走去,和導師保持著若既若離的距離,他們還是學生娃嘛,在老師麵前,多數還是有些含蓄扭捏。
我看了看全場,全是臉帶稚氣學生模樣的人。唯一有一個老成點的,臉色黝黑,身材偏胖,坐在導師旁邊,這個據說是大師兄丁博士,是田老師來交運學院招的第一個博士。我和強哥相互看了看,很快彼此心領神會,乖乖地挨著老板坐了下來。畢竟在這一群中,我倆是工作了的,相對年長一起的,我們不陪老板聊,難道讓那些學生娃來陪嗎?
可這是第一次見麵啊,聊點什麽呢?我剛開始有點緊張。沒想老板很和藹可親,他問了問你們走路辛不辛苦,說這地方是一個學生挑的,原來他也覺得遠的,後來那學生說年輕人走走無所謂,所以最終也就定了。
去取了些食物,邊吃邊聊,漸漸也就聊開了。
田老師是個純粹搞科研技術的,沒有任何行政職位。我說我現在想早點評職稱,他也給我們分享他的經曆,說搞科研,一方麵呢要有好的研究思路,一方麵也要項目支撐。沒有思路,隻能重複別人,無法創新也難出成果。沒有項目沒有經費你的思路無法驗證,無法實現。
丁師兄博士讀了三年,現在論文發得差不多。我問他讀博士難不難,論文好不好發呢?是發小論文難,還是做大論文難呢?他說小論文好發,但是最關鍵的還是大論文。博士畢業有小論文的發表要求,但是這個不難完成。四篇核心一篇外文就可以了,但是大論文就難多了,要在學術上有足夠的創新性,做出別人沒做過的東西來,同時還要有足夠的工作量,體現出博士論文的水平。丁師兄是脫產讀的博士,看他年輕似乎也不小了,願意脫產來讀博士想必是下了很大的決心的,聽說他幾乎每天都在導師工作室,導師對他要求也很嚴格。趁田老師上洗手間的間隙,丁師兄偷偷地告訴我和強哥:“老田脾氣不好,每次在工作室沒看到我就問人去哪了,日子不好過。”
我開始在內心裏竊喜,幸虧我是在職的,不用天天呆在眼皮底下。這田老師還真是有真材實料的人呢,說的話都挺有道理。我迴來母校讀博,想多學點東西,提高些科研能力的,跟著他肯定會有收獲的。
迴想自己當年讀碩士的經曆,真的是迷茫和蹉跎呀。當年大四花了一個多學期考研,好不容易考上了。由於分數不夠高,原來選定的熱鬧導師沒要我,被調劑給金校長。金校長行政工作忙,基本沒時間管學生。碩士的課第一學期基本上就把課上完了,而且課程是開卷考試,混一混都能及格,不像本科還會掛科。後來的時間,就不知道該去做什麽。整天在宿舍呆著,對著電腦看看論文,根據連學術的門都不知道怎麽入。以為看看書,看看論文,再模仿一下別人的論文,就能弄出來一篇好論文來。。
當年隔壁宿舍的成同學,本科保送碩士研究生,跟的是當時的院長秦教授。人家每天都是早出晚歸的,在院長課題組的工作室裏,課題一個接一個地做,交通規劃的軟件用的也非常熟悉,小論文也發了好幾篇,課題組定期開會討論,學術氣氛濃得很。比起他來,我的日子過得悠哉遊哉,實際上是在荒廢時日,虛度最寶貴的青春。
我是到很晚才陰白,做學問,一定要進入科研環境,接受好的導師的指導,和高水平的人交流,再加上自己的用功,將來的科研成就就水到渠成了。走了那麽多的彎路的我,迴來之後,開始把導師的話記在心裏,也開始順著他的項目尋找研究方向,可是他現在的項目都是鐵路的呀,不過聽說他也搞環境和安全方向的研究,看看能不能在環境或者安全的研究方向得到他的指點,在他的引導下做出一做出點東西來。想到這裏,我的心態也開始平和了一些,想想科研這東西急也急不出來,最近就先上完博士的課程,看看各種專業基礎的書,把整個專業體係上上下下都理一遍,然後再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結合導師現有的科研條件,尋找一個可以深入研究的方向,爭取早點發完論文早點畢業。
去哪兒,他問。
不知道啊,我答
怎麽走啊,他問。
跟著走啊。我答。
我對自己的迴答很是滿意,可走完了交大路,走到了沙灣路,走了半天,前麵的人還是沒有停止的跡像。強哥重新問了我一遍上麵的問題,我也重複一下上次的迴答。可這路走得好像是有點長了,我原來以為在學校西門聚餐,後來以為是在會展聚餐,可現在會展過了,還在走,難道要在一環路。事實印證了我的猜測。
聚會的地方真的是在一環路邊上,我們二十多個人從二環外步行到一環內,足足有了有三四裏路。我和強哥開始議論,博士導師是不要給我們個下馬威呢,覺得年輕人需要鍛煉,第一步就是從腳力上開始,搞交通的嘛,不能走路怎麽搞交通,在古代,交通不就是靠腳嗎?這是我和他第一次見導師,未見麵之前我們心裏上下打著鼓,想想這導師肯定是個很嚴厲的人,待會該怎麽和他打招唿,怎麽和他交流呢?
聽說這位田教授是搞鐵道工程的,本科學的是鐵路運輸,聽說和現任院長是本科同學。後來碩士讀了鐵道工程,之後在鐵科院工作好多年,期間迴交大讀了博士,後來就從鐵科院調來了交大。我以前讀本科和碩士時他是不在我們學院的,聽說他以前在土木學院,前幾年來到我們學院的,不知是不是因為是院長同學的關係。他目前是在安全工程係,是學院安全學科的學科帶頭人。所說科研項目不少,很多是國家級的,不過多數是鐵路上的項目。這確實是個學術牛人。可是我不是學鐵路的呀,而且我對鐵路也沒啥興趣,現在換專業也不太可能了,未來的這條博士之路該怎麽讀呢?我帶著這樣的疑惑,來到了聚餐的地點——一家自助餐廳,餐廳門口的廣告牌上寫著烤肉自選,六十一位,檔次還算可以。進去一看,是歐洲風格的裝修,各色各樣的食物放在房間中央的旋轉桌上,色香味俱全。餐桌散布在四周,一張長長的條形桌上已經坐了幾個剛才同路的人,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坐在桌子端頭的位置,鬢角有些斑白,這必然就是博士導師了。
我和強哥走近了,彎著腰微笑著跟他打招唿,“田老師,我是今年新入學的博士,王小草。”“我是強遠,也是今年的博士。”導師熱情點頭微笑,“好,好,坐,坐。”身邊的人都往長條桌後麵的地方走去,和導師保持著若既若離的距離,他們還是學生娃嘛,在老師麵前,多數還是有些含蓄扭捏。
我看了看全場,全是臉帶稚氣學生模樣的人。唯一有一個老成點的,臉色黝黑,身材偏胖,坐在導師旁邊,這個據說是大師兄丁博士,是田老師來交運學院招的第一個博士。我和強哥相互看了看,很快彼此心領神會,乖乖地挨著老板坐了下來。畢竟在這一群中,我倆是工作了的,相對年長一起的,我們不陪老板聊,難道讓那些學生娃來陪嗎?
可這是第一次見麵啊,聊點什麽呢?我剛開始有點緊張。沒想老板很和藹可親,他問了問你們走路辛不辛苦,說這地方是一個學生挑的,原來他也覺得遠的,後來那學生說年輕人走走無所謂,所以最終也就定了。
去取了些食物,邊吃邊聊,漸漸也就聊開了。
田老師是個純粹搞科研技術的,沒有任何行政職位。我說我現在想早點評職稱,他也給我們分享他的經曆,說搞科研,一方麵呢要有好的研究思路,一方麵也要項目支撐。沒有思路,隻能重複別人,無法創新也難出成果。沒有項目沒有經費你的思路無法驗證,無法實現。
丁師兄博士讀了三年,現在論文發得差不多。我問他讀博士難不難,論文好不好發呢?是發小論文難,還是做大論文難呢?他說小論文好發,但是最關鍵的還是大論文。博士畢業有小論文的發表要求,但是這個不難完成。四篇核心一篇外文就可以了,但是大論文就難多了,要在學術上有足夠的創新性,做出別人沒做過的東西來,同時還要有足夠的工作量,體現出博士論文的水平。丁師兄是脫產讀的博士,看他年輕似乎也不小了,願意脫產來讀博士想必是下了很大的決心的,聽說他幾乎每天都在導師工作室,導師對他要求也很嚴格。趁田老師上洗手間的間隙,丁師兄偷偷地告訴我和強哥:“老田脾氣不好,每次在工作室沒看到我就問人去哪了,日子不好過。”
我開始在內心裏竊喜,幸虧我是在職的,不用天天呆在眼皮底下。這田老師還真是有真材實料的人呢,說的話都挺有道理。我迴來母校讀博,想多學點東西,提高些科研能力的,跟著他肯定會有收獲的。
迴想自己當年讀碩士的經曆,真的是迷茫和蹉跎呀。當年大四花了一個多學期考研,好不容易考上了。由於分數不夠高,原來選定的熱鬧導師沒要我,被調劑給金校長。金校長行政工作忙,基本沒時間管學生。碩士的課第一學期基本上就把課上完了,而且課程是開卷考試,混一混都能及格,不像本科還會掛科。後來的時間,就不知道該去做什麽。整天在宿舍呆著,對著電腦看看論文,根據連學術的門都不知道怎麽入。以為看看書,看看論文,再模仿一下別人的論文,就能弄出來一篇好論文來。。
當年隔壁宿舍的成同學,本科保送碩士研究生,跟的是當時的院長秦教授。人家每天都是早出晚歸的,在院長課題組的工作室裏,課題一個接一個地做,交通規劃的軟件用的也非常熟悉,小論文也發了好幾篇,課題組定期開會討論,學術氣氛濃得很。比起他來,我的日子過得悠哉遊哉,實際上是在荒廢時日,虛度最寶貴的青春。
我是到很晚才陰白,做學問,一定要進入科研環境,接受好的導師的指導,和高水平的人交流,再加上自己的用功,將來的科研成就就水到渠成了。走了那麽多的彎路的我,迴來之後,開始把導師的話記在心裏,也開始順著他的項目尋找研究方向,可是他現在的項目都是鐵路的呀,不過聽說他也搞環境和安全方向的研究,看看能不能在環境或者安全的研究方向得到他的指點,在他的引導下做出一做出點東西來。想到這裏,我的心態也開始平和了一些,想想科研這東西急也急不出來,最近就先上完博士的課程,看看各種專業基礎的書,把整個專業體係上上下下都理一遍,然後再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結合導師現有的科研條件,尋找一個可以深入研究的方向,爭取早點發完論文早點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