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在職博士,能夠以學生的身份在母校呆一學期,真是件幸福奢侈的事。我在單位請了一個學期的假,第一學期都在交大上課,打算先完成所有的課程學習內容,後麵的計劃是一邊工作一邊寫論文。
做學生的感覺真好,每天被熟悉的鈴聲叫醒,然後去食堂吃個早餐,背著書包,和校園裏年輕的本科生、碩士生們一樣,拿著課本跑到教學樓去聽課。
每天晚飯後我會像從前一樣,漫無目的地在校園四處走到,發現校園的變化竟然很大。去往當年本科的宿舍樓的校道上,小樹竟然已經長得碗口那麽粗了,記得當年進校時還是小木棍的樣子呢,現在的葉子已經要把整條校道蓋住了。
校道上的身影在肆意追逐打鬧,稚嫩的臉龐,開朗的歡聲笑語,多像從前的自己。青春,是一件多麽美好的事情呢。有使不完的精力,有不切實際的夢想,有赤誠的熱血,有純潔的友誼,有清澈的心靈。可以做異想天開的嚐試和挑戰,不怕犯錯,也不怕笑話,把日子過得跟小說和童話一樣。身處他們之中,我仿佛坐著時光機,迴到了十年前。可是,我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已經不屬於你的了。
宿舍雖然依然叫眷誠齋,裏麵住的人卻已經換了若幹屆。從前的宿舍的房門是暗黃色的木門,比現在的這個鐵門好用許多。那時候宿舍還發統一的淺綠色棉被,格子床單,白色的搪瓷飯缸,上麵印有秦山交大的字樣。每個月樓下還會統一收集洗床單免費清洗。
那時宿舍樓是不通宵供電的,每次晚上十一半會吹一次長哨提醒大家要斷電了。然後在在十一四十五分讓所有學子瞬間進入暗黑世界。然後在少數人在帶動下,整幢樓的人一起起哄,整個生活區像炸開了一樣。“來電,來電,我們要來電!”聲音鋪天蓋地,地動山搖,而且愈演愈烈,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樓管終於不堪折磨,最終被迫無奈,懷得仁愛之心再次拉動電閘,給所有人再送上半小時的光明。
可這幫小子明顯是貪得無厭得寸進尺的德性,很快,又有人發起新運動:“通宵,通宵,我們要通宵。”這一迴可真正讓樓管的犯了難,可他們最終沒有屈服,因為學校有學校的規定,畢竟他們不想丟飯碗發覺沒有響應後,鬧事的也終於覺得無趣,百無聊賴地躺進了黑暗裏。
w街依然是w街,商鋪多數已不再是從前的店主。租碟的少了很多,vcd的碟片已經絕跡,全是dvd格式的了,而且容量都是越來越大。現在什麽電影都可以網上下,哪有人看碟。租小說的也已經絕跡,看小說的人也許還有,但多數改用電腦或mp4、mp5了。從前還有一家賣磁帶的,那種放進隨聲聽裏,靠兩節五號電池發動,walk-man,愛華,索尼,那時候是多麽流行呢,很多人的抽屆裏塞滿了香煙盒大小的磁帶,被花花綠綠的紙片兒纏著,紙片一麵是明星像及歌曲目錄,一麵是歌詞內容。這些經曆你們是不是也有過。
那時候學校的二食堂還開著,是我最常去的食堂,也曾經是全校人流量最大的食堂。食堂外的張貼欄會貼一些最新的重要告示,大一曾經在那裏看過全校優秀畢業生介紹,也曾暗下決心要發奮圖強,後來是庸庸碌碌地離開了校園。記得那時候早餐一元,中午和晚上兩元,一天吃五塊就飽了。全校的各大食堂最貴的是三塊五的套餐,二葷一素,份量頗足,每次決定打這份菜時都要深思熟慮一番,最終才痛下狠心,打迴來後還被同學說真奢侈真奢侈,然後偷偷躲到水房,忍受著隔壁大小便池的氣味,做賊一樣快速吃完。
那時候九裏校區到處都是人,籃球場上永遠沒有空的位置,不像現在籃球場多得沒人用要改成網球場了。那時候詹天佑體育館足球場還可以踢足球的,沒有像現在這樣改成了停車場。記得每天早晨我都會從球場側邊鐵線網的一個洞口鑽進去跑步,再早的的時候,那裏都會有幾個小子在踢球,因為場地實在是太緊張了,一到白天都有無數四肢發達的家夥在裏麵揮霍體力,無數個足球沒有方向地四處飛射,稍不留神肯定會被不知來自何方的球射個鼻青臉腫。通往詹天佑體育館的路上是亮堂堂的,因為兩旁的行道樹纖細幼小,隻能伸出零星的樹葉。不像今天這樣生長茂密,形成一個濃密的林蔭道。
那時候北門外沒有那麽多中年男女舉個牌子,熱情四溢地向每一個過往的學生叫賣:“同學,租房子麽?租房子麽?”牌子上寫著“一天起租,幹淨衛生。”那時男女出去開房是件有點羞恥的事情,年輕的小情侶最多就是傍晚在鏡湖的草叢裏親一親抱一抱,或者臨睡前在眷誠齋十幢樓下來個長吻。偶爾聽說一兩起開房會覺得很新奇很刺激,半夜時在宿舍裏某人講得繪聲繪色,一群人聽著涎水直流。雖然那時校園裏也會有些“一天起租”的廣告,但沒有像今天舉牌這樣明顯。這些廣告多數是晚上的時候,被人偷偷地貼在張貼欄,電線杆,食堂和宿舍樓門口。名字取得都很溫馨,什麽“玫瑰園”“甜蜜空間”“浪漫小屋”“快樂時光”什麽的,廣告寫得很詳細,免費熱水毛巾,隔音效果良好等等。廣告單底端的被撕成一片片紙條,紙條上留有電話和qq。
那時東門外的大排檔餐館裏,同學聚會時一百多元可以吃得很好很熱鬧。那時候我們也不管能不能喝,端起杯子就會灌下去,不怕喝酒隻怕沒酒喝,不怕敬酒隻怕敬酒時沒話說。東門外街邊有不少流動的燒烤攤,葷菜一元,素菜五角,豆奶一元五,啤酒三元。約個女孩去東門外吃燒烤,一邊吃一邊聞著那嗆人的木炭煙味,絲毫不覺得有什麽不體麵。。
那時候泡妞不像現在這麽費錢,動不動要去沙灣影院看個電影,或者必勝客吃個情侶套餐。那時的消費內容豐儉由人,項目自選。免費的有相約圖書館,以及鏡湖邊坐坐。中檔消費為校內看電影,dvd機配投影儀配大銀幕的那種,華強超市二樓、明誠堂報告廳,學生會堂、詹天佑體育館底層,你可以一周換一個地方,收費每人三元。西門外的花店玫瑰花打折時賣五毛一枝,買一捆十塊,報紙包一包照樣拿出去獻媚。稍微闊綽一點,可以約到北門的佳園酒家,精打細算地點一點,二個人斯斯文文地吃不到五十。那時的女孩們大多素麵朝天,極少數的略施粉黛。不像現在一個個塗得跟個妖精一樣。那時校園裏處處是雪白的長裙,清新飄逸。不像現在到處是白花花的大腿晃得你沒有食欲。
懷念那個時代,並不是因為那個時代有多麽美好,而是因為那時候我們是多麽年輕。
做學生的感覺真好,每天被熟悉的鈴聲叫醒,然後去食堂吃個早餐,背著書包,和校園裏年輕的本科生、碩士生們一樣,拿著課本跑到教學樓去聽課。
每天晚飯後我會像從前一樣,漫無目的地在校園四處走到,發現校園的變化竟然很大。去往當年本科的宿舍樓的校道上,小樹竟然已經長得碗口那麽粗了,記得當年進校時還是小木棍的樣子呢,現在的葉子已經要把整條校道蓋住了。
校道上的身影在肆意追逐打鬧,稚嫩的臉龐,開朗的歡聲笑語,多像從前的自己。青春,是一件多麽美好的事情呢。有使不完的精力,有不切實際的夢想,有赤誠的熱血,有純潔的友誼,有清澈的心靈。可以做異想天開的嚐試和挑戰,不怕犯錯,也不怕笑話,把日子過得跟小說和童話一樣。身處他們之中,我仿佛坐著時光機,迴到了十年前。可是,我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已經不屬於你的了。
宿舍雖然依然叫眷誠齋,裏麵住的人卻已經換了若幹屆。從前的宿舍的房門是暗黃色的木門,比現在的這個鐵門好用許多。那時候宿舍還發統一的淺綠色棉被,格子床單,白色的搪瓷飯缸,上麵印有秦山交大的字樣。每個月樓下還會統一收集洗床單免費清洗。
那時宿舍樓是不通宵供電的,每次晚上十一半會吹一次長哨提醒大家要斷電了。然後在在十一四十五分讓所有學子瞬間進入暗黑世界。然後在少數人在帶動下,整幢樓的人一起起哄,整個生活區像炸開了一樣。“來電,來電,我們要來電!”聲音鋪天蓋地,地動山搖,而且愈演愈烈,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樓管終於不堪折磨,最終被迫無奈,懷得仁愛之心再次拉動電閘,給所有人再送上半小時的光明。
可這幫小子明顯是貪得無厭得寸進尺的德性,很快,又有人發起新運動:“通宵,通宵,我們要通宵。”這一迴可真正讓樓管的犯了難,可他們最終沒有屈服,因為學校有學校的規定,畢竟他們不想丟飯碗發覺沒有響應後,鬧事的也終於覺得無趣,百無聊賴地躺進了黑暗裏。
w街依然是w街,商鋪多數已不再是從前的店主。租碟的少了很多,vcd的碟片已經絕跡,全是dvd格式的了,而且容量都是越來越大。現在什麽電影都可以網上下,哪有人看碟。租小說的也已經絕跡,看小說的人也許還有,但多數改用電腦或mp4、mp5了。從前還有一家賣磁帶的,那種放進隨聲聽裏,靠兩節五號電池發動,walk-man,愛華,索尼,那時候是多麽流行呢,很多人的抽屆裏塞滿了香煙盒大小的磁帶,被花花綠綠的紙片兒纏著,紙片一麵是明星像及歌曲目錄,一麵是歌詞內容。這些經曆你們是不是也有過。
那時候學校的二食堂還開著,是我最常去的食堂,也曾經是全校人流量最大的食堂。食堂外的張貼欄會貼一些最新的重要告示,大一曾經在那裏看過全校優秀畢業生介紹,也曾暗下決心要發奮圖強,後來是庸庸碌碌地離開了校園。記得那時候早餐一元,中午和晚上兩元,一天吃五塊就飽了。全校的各大食堂最貴的是三塊五的套餐,二葷一素,份量頗足,每次決定打這份菜時都要深思熟慮一番,最終才痛下狠心,打迴來後還被同學說真奢侈真奢侈,然後偷偷躲到水房,忍受著隔壁大小便池的氣味,做賊一樣快速吃完。
那時候九裏校區到處都是人,籃球場上永遠沒有空的位置,不像現在籃球場多得沒人用要改成網球場了。那時候詹天佑體育館足球場還可以踢足球的,沒有像現在這樣改成了停車場。記得每天早晨我都會從球場側邊鐵線網的一個洞口鑽進去跑步,再早的的時候,那裏都會有幾個小子在踢球,因為場地實在是太緊張了,一到白天都有無數四肢發達的家夥在裏麵揮霍體力,無數個足球沒有方向地四處飛射,稍不留神肯定會被不知來自何方的球射個鼻青臉腫。通往詹天佑體育館的路上是亮堂堂的,因為兩旁的行道樹纖細幼小,隻能伸出零星的樹葉。不像今天這樣生長茂密,形成一個濃密的林蔭道。
那時候北門外沒有那麽多中年男女舉個牌子,熱情四溢地向每一個過往的學生叫賣:“同學,租房子麽?租房子麽?”牌子上寫著“一天起租,幹淨衛生。”那時男女出去開房是件有點羞恥的事情,年輕的小情侶最多就是傍晚在鏡湖的草叢裏親一親抱一抱,或者臨睡前在眷誠齋十幢樓下來個長吻。偶爾聽說一兩起開房會覺得很新奇很刺激,半夜時在宿舍裏某人講得繪聲繪色,一群人聽著涎水直流。雖然那時校園裏也會有些“一天起租”的廣告,但沒有像今天舉牌這樣明顯。這些廣告多數是晚上的時候,被人偷偷地貼在張貼欄,電線杆,食堂和宿舍樓門口。名字取得都很溫馨,什麽“玫瑰園”“甜蜜空間”“浪漫小屋”“快樂時光”什麽的,廣告寫得很詳細,免費熱水毛巾,隔音效果良好等等。廣告單底端的被撕成一片片紙條,紙條上留有電話和qq。
那時東門外的大排檔餐館裏,同學聚會時一百多元可以吃得很好很熱鬧。那時候我們也不管能不能喝,端起杯子就會灌下去,不怕喝酒隻怕沒酒喝,不怕敬酒隻怕敬酒時沒話說。東門外街邊有不少流動的燒烤攤,葷菜一元,素菜五角,豆奶一元五,啤酒三元。約個女孩去東門外吃燒烤,一邊吃一邊聞著那嗆人的木炭煙味,絲毫不覺得有什麽不體麵。。
那時候泡妞不像現在這麽費錢,動不動要去沙灣影院看個電影,或者必勝客吃個情侶套餐。那時的消費內容豐儉由人,項目自選。免費的有相約圖書館,以及鏡湖邊坐坐。中檔消費為校內看電影,dvd機配投影儀配大銀幕的那種,華強超市二樓、明誠堂報告廳,學生會堂、詹天佑體育館底層,你可以一周換一個地方,收費每人三元。西門外的花店玫瑰花打折時賣五毛一枝,買一捆十塊,報紙包一包照樣拿出去獻媚。稍微闊綽一點,可以約到北門的佳園酒家,精打細算地點一點,二個人斯斯文文地吃不到五十。那時的女孩們大多素麵朝天,極少數的略施粉黛。不像現在一個個塗得跟個妖精一樣。那時校園裏處處是雪白的長裙,清新飄逸。不像現在到處是白花花的大腿晃得你沒有食欲。
懷念那個時代,並不是因為那個時代有多麽美好,而是因為那時候我們是多麽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