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貫沒有馬上答應,他必須迴去和皇帝商量。


    禦駕親征說起來的確是解決眼前危機的最好辦法,而且對皇帝本人,對激發軍民士氣,都有莫大的好處,但問題是現在的形勢太複雜,禦駕親征的背後是激烈的權力和利益鬥爭,稍有差錯,皇帝就危險了,童貫和他的一幫親信們也危險了。


    這麽大的事,童貫當然做不了主。李虎沒有逼他,隻是告誡童貫,金軍已經開始進攻,時間不多了,請早作決斷,這其實就是脅迫皇帝和童貫,假若不幹,自己考慮後果。


    李虎以武力相脅,這是童貫最懼怕的事。


    以李虎對大宋的熟知程度,以李虎的那幫遼東手下,想不出來“禦駕親征”這一招,由此可以推測,這個主意肯定是西北人想出來的。西北人在汴京沒有獲得預期的權力和利益,隨即改變了策略,再度與李虎攜手合作,也就是說,自己已經成為李虎和西北人誅殺的對象。自己敗亡了,李虎和西北人就能控製皇帝和中樞,繼而共享權柄。此刻,自己唯一的辦法,就是帶著皇帝和軍隊南遷江南。


    但是,現在西北軍就在黃河南岸,李虎在洛陽,汴京稍有風吹草動,這兩支大軍必定圍追堵截,要想安全南遷,首先就要把李虎和西北人拖進河北戰場。


    童貫決定將計就計,一麵說服皇帝禦駕親征,把李虎和西北人拖進河北戰場,一邊加快撤離步伐,隻待時機合適,則掉頭南下。


    =


    李虎接著說到了錢糧武器民伕的事。


    大同方向在激戰,太原要支援河北戰場,而陝西諸路的鎮戍軍要維持宋夏邊境的安全,虎烈軍的日常支出更是龐大,這都需要錢糧支撐,但陝西與河東的財賦顯然不夠,西北迫切需要錢糧,為此,李虎提出,把川蜀四路、京西南北兩路和荊湖南北兩路的和糴(di)做為西北的軍需。


    和糴就是官府出資向百姓公平購買糧食,一般分為置場和糴與抑配征購兩類。


    置場和糴是官府在指定地點招徠富豪和商賈出售糧草,因為官商勾結,糧草價格被人為操縱,官府常常虧損糴本。所謂糴本就是官府用來購買糧食的錢財,包括銅錢、鐵錢、鹽茶、官告、度牒等等。


    為了扭轉糴本的虧損局麵,大宋後來實行抑配征購的辦法,就是按人戶的戶等﹑家業錢額﹑稅錢額﹑稅糧額﹑頃畝額等強製攤派和糴,尤其到了財政危機的時候,更是采用支移﹑折變﹑大斛等名目額外加稅。


    和糴說白了就是讓老百姓在交足賦稅的基礎上再額外繳納糧草。如果收成好,百姓家裏有餘糧,官府低價強行收購,百姓吃點虧也就算了,胳膊擰不過大腿,但假如收成不好,官府強行征購,那就是把老百姓往死路上逼了。


    大宋開曆史之先河,采取“田製不立”、“不抑兼並”的土地政策。所謂“田製不立”、“不抑兼並”,從本質上說就是授田製基本被廢棄,承認並保護土地私有產權的合法性及土地的商品化,允許其自由流轉買賣,國家不再幹預,甚至國家也參與其中。


    這一土地政策導致國家、官府、軍隊、官僚、富豪、地主可以恣意兼並土地,導致土地的大量集中,繼而發展出了租佃製。租佃製對農業生產起到了促進作用,佃農最大程度地規避了風險,國家征收的民田稅、官田稅、和糴和買都集中到了土地所有者身上,但是,當土地所有者和權力相結合,貪贓枉法盛行之時,稅賦隨即就轉嫁到了佃農頭上,而和糴和買到了後期,官府幹脆不給錢了,直接搶。(和買就是官府強製收購民間布抽。)


    大宋到了今天,官僚腐敗到了極致,而戰爭和災禍卻接連不斷,導致賦稅銳減,財政陷入嚴重危機,這時候官府隻有橫征暴斂一條路。橫征暴斂對權勢者而言,是發財的機會,對普通百姓而言則意味著破產,甚至失去生存機會。


    大宋的賦稅中,除了商稅針對特殊群體外,其它諸如民田稅、官田稅、身丁稅、雜變、和糴和買的征繳對象都包括普通百姓,隨著橫征暴斂的開始和變本加厲,普通百姓也就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


    李虎現在主掌西北軍政大權,沒有財權,財權還是控製在汴京手上,陝西和河東的轉運使還是由汴京任命並直接聽從汴京的命令,但陝西和河東的財賦有限,全部截留也不夠用。


    現在汴京的財政嚴重危機,再考慮到要遏製李虎,當然不會再給西北調撥錢糧,所以李虎無奈之下,隻好強搶了。


    和糴的目的就是備邊,所征購的錢糧就是用於鎮戍和戰爭,因此李虎從和糴著手強搶錢糧是最冠冕堂皇的理由。


    童貫遲疑不語。


    過去西北爆發戰爭的時候,都是從陝西、河東和京西南北兩路征調和糴,現在汴京下旨,要求京西南北兩路把和糴送到汴京,這導致西北軍需驟然減少。李虎提出這個要求,朝廷也沒有理由不答應,但把川蜀四路和荊湖南北兩路的和糴都給西北,這就不能答應了。


    李虎其實早就派軍隊南下川蜀去搶了,這次之所以提出來,主要是考慮到大軍南下荊湖,必須要通過京西南北兩路,而京西距離汴京太近了,虎烈軍南下必定會驚動汴京,後果難以預料,因此,李虎打算和汴京達成協議,以免過早翻臉。


    “隻要河北大戰結束,金軍退走,這個約定隨即廢止。”李虎非常嚴肅地說道,“值此危難之際,陛下應該顧全大局,果斷采取一些非常手段以確保國祚的安全。”


    童貫嗤之以鼻。你李虎要搶就搶,還扯塊虎皮遮在臉上,說這些無恥的話幹什麽?


    “使相,時下百姓苦啊。”童貫一副悲天憫人之態,大倒苦經,就差沒有聲淚俱下了。


    李虎初始還忍著,後來實在受不了了,直接問道:“你家有多少田地?有多少宅院園林?有多少酒樓作坊?有多少家財?”


    童貫愣了片刻,正待說話,李虎已經先說了,“據我所知,你家至少有上億貫的財產。現在國祚危難,你能否捐獻五千萬貫以解燃眉之急?”


    童貫暗自心驚,沒想到李虎突然把矛頭對準了他,一時手忙腳亂,張口結舌,半天說不出話來。


    “我聽人說,蔡京家裏的各種收藏價值就高達五六千萬貫。”李虎冷笑道,“你和蔡京一樣,在大宋權勢傾天,想來你也不會是個窮光蛋吧?你如果是窮光蛋,那蔡京早就完了,還輪到他猖狂到現在?就憑他貪汙受賄這一項,你就可以把他打入地獄。”


    童貫眉頭深鎖,知道李虎對財政大權勢在必得。李虎的目標是大宋國祚,他想在中國立足,首先要贏得中國人心,所以他現在每做一件事,都要合理合法,都要披上一件華麗的遮羞布。汴京雖然沒有授予李虎西北財政大權,但李虎也絕不會把西北財政大權給汴京,但為了合法化,他需要皇帝的聖旨,同樣,他現在要到京西、荊湖和川蜀去搶錢,他也需要皇帝的聖旨。


    那麽,如果皇帝拒絕,李虎會怎麽做?他會不會指揮虎烈府直接占據襄陽,從而控製京西南北兩路和荊湖南北兩路?如果李虎這麽做了,皇帝和朝廷還有機會遷到江南嗎?即使遷到了江南,又能擺脫李虎的威脅嗎?


    童貫考慮再三,還是一句話,“我馬上稟奏皇帝。”


    =


    李虎提出了第三個要求,解禁元佑黨人。


    童貫至今不知道李虎的真實身份,趙楷不知道為什麽至今也沒有告訴童貫這個秘密,所以當李虎提出解禁元佑黨人,給元佑黨人平反昭雪的時候,童貫非常吃驚,他很難理解,為什麽李虎會鄭重其事地提出這個要求。


    就算解禁了元佑黨人,那也是皇帝的功績,和李虎扯不上關係。李虎想利用這件事拉攏士人,得到大宋人的認可,事實上不可能。既然無利可圖,李虎為什麽關心元佑黨人案?


    元佑黨人案至今已有二十四年了,而當年受到元佑黨人案牽連的大宋士人成千上萬,如今這些人散居各地,一旦這個案子給翻了過來,元佑黨人和他們的子孫後代、親戚,還有弟子門生,轉眼之間重新獲得了做官的資格,而這嚴重損害了汴京士人的利益。另外,元佑黨人案爆發後,名列黨藉的和受到牽連的官員、文士都被驅趕出京,他們的財產受到了嚴重的損失,現在這個案子翻過來了,朝廷就要償還或者賠付他們的損失,而朝廷根本拿不出這麽多錢。


    童貫不假思索,一口拒絕了。


    “元佑黨人案不是想翻就可以翻的,首先它牽扯到了太上皇的臉麵,牽扯到了皇族的尊嚴。”


    “這個案子當年是太上皇和蔡京聯手操縱的,雖然現在蔡京倒台了,但太上皇還在,所以這個案子暫時不能翻。”童貫說道,“陛下誅殺蔡京,理由很多,但主要罪責是貪贓枉法,是禍國殃民,而不是否決新政。新政不否決,就不能翻轉元佑黨人案,而新政是不能否決的,因為這牽扯到更多人的利益,牽扯到以文公(王安石)為首的元豐黨人的利益,牽扯到大宋的國策和根基。”


    =


    =


    =(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帝國風雲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猛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猛子並收藏大宋帝國風雲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