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行如箭,不覺便已經到了渭水河邊。


    隻見那水麵上有一對金色鯉魚在河裏翻波跳鬥,專程接迎。


    唐王見了心喜,連忙下馬抱拳:“勞煩二位龍君辛苦,竟有心專程來接。


    此行,朕已與閻君說明原委,論清因果。


    待到還陽,即刻便救涇河龍君複生。


    二位何不隨我前往,一同恭賀司雨大龍神歸來。”


    此言畢,那對金色鯉魚竟接連高高躍起,騰空便化作兩隻霸氣十足的天龍。


    “臣渭河龍王攜涇河龍太子,參見人族皇帝。


    人龍兩族向來交好,互相扶持有史已久。


    前番陛下為了我那老友不惜與天帝爭論,當日一幕幕我龍族不敢忘懷。


    今時您為複生這孩子的父親,甘願親來地府涉險,更與閻君辯理保全。此等恩義,我族銘記於心。


    還陽之路隻剩後半,請準允我二龍隨侍護衛,保您平安迴返。”


    太尉見此,便也拱手道:“陛下,我在此處也不得久留。


    既然有龍神前來接引,臣便先行告退。


    也請您趁早趕時辰進城去也。”


    唐王連忙拱手與這帶路太尉作別,其後三人便遂兩條神龍脫了陰司,徑迴陽世。


    卻說陽世之中此刻也出了件好大事情。


    唐皇去地府之事十分怪誕,所以前後做得隱秘,諸文武中也隻有徐茂功與魏征知曉具體過程。


    哪怕是太後與諸般妃嬪,也隻以為唐皇依舊在靜養調息。


    可天子家事便是國事,接連幾日未朝也就罷了,可不許探望會麵卻將重臣們疑慮得不輕。


    尤其有幾個,隨著唐皇一路腥風血雨明槍暗箭走來的老臣,卻是越想越覺不對勁。


    唐皇勤政、唐皇愛民、唐皇重情、唐皇知禮。


    托病不朝也就算了,不見外臣也就罷了,今時今日身處病中,怎可能將這幫著急上火的老兄弟們也拒之門外?


    凡事就怕胡思亂想,一旦有了猜測念頭很多事情則會愈發與事實相悖。


    什麽秘不發喪啊,什麽假傳遺詔啊,什麽奪位詭計啊,什麽居心叵測啊,什麽被人蠱惑啊,什麽投毒暗害啊,什麽軟禁要挾啊,那可真是多了去了。


    故,幾人依仗著身份,趁人不備便強闖皇宮,舍命護駕。


    可,護個毛線!


    這會,唐皇可還在地府旅遊呢……


    當這幾位老臣舍棄一切,冒著衝撞天子的殺頭罪名衝到了唐皇駕前時,見到的卻隻有那冷冰冰的一具屍體。


    於是眾老臣無不嚎啕大哭,歇斯底裏捶胸動地。


    也虧得往日魏征口碑不錯,此番又有急急趕來的徐茂功出言相幫。


    否則此事之中,他魏征便第一個要被眾人捉去,給天子償命。


    隨著事情越鬧越大,秦叔寶、胡敬德、段誌賢、馬三寶、程咬金、高士廉、虞世南、房玄齡、杜如晦、蕭瑀、傅奕、張道源、張士衡、王珪等兩班文武,盡皆聞訊趕了過來。


    知道皇帝駕崩了,東宮太子與皇後、嬪妃、宮娥、侍長,便也在那白虎殿上舉哀。


    其後,一壁廂議傳哀詔,要曉諭天下。


    有些東宮之臣甚至主張“國不可一日無君”,即刻便要扶太子登基。


    倘若太子登基那還了得?


    稍後天子迴返輕則是個父子隔閡,重了便就成謀朝篡位。


    唐皇若是個庸碌之輩也就罷了,可他正逢意氣風發的壯年模樣,你讓他這會退居太上皇?開玩笑呢吧!


    唐皇若不在意也就罷了,可這也是一個心結。


    當年他爹李淵,恰就是被他搞了個“玄武門之變”,直接給弄成太上皇的。


    倘若此刻太子冒冒失失登基稱帝……著實不敢想啊!


    於是哪怕再被鄙夷,魏征也隻得厚著臉皮出言勸說:“列位且住!


    哎!你們咋不聽我說呢?


    不可!著實不可!


    此番假若驚動州縣,恐生不測。


    諸位且再等等……哪怕按候一日也行啊,到時我主必然還魂。”


    眼下皇帝都涼透了,那魏征卻還在推卸責任,扯蛋說天子能複活?


    這老貨怕不是瘋了吧!


    於是此言一落,下邊便閃上許敬宗道:“魏丞相言之甚謬!


    自古雲:潑水難收,人逝不返。


    到了此刻,你怎麽還說這等虛言,惑亂人心,是何道理!”


    魏征苦笑辯解:“不瞞許先生說,下官自幼得授仙術,如今更是凡世人曹官員。


    我的推算最明最準,此番管保陛下不死……”


    正說著,忽然隻聽得棺中哈哈大笑:


    “哈哈哈哈,五十年陽壽!元霸歸來!龍族同盟!昔年枉死超生!揚善止惡安定社……


    誒,天咋黑了?


    咚,咚,咚,放朕出去!


    咣,咣,咣,快放朕出去!”


    忽然而來的聲音,瞬間唬得個文官武將心慌,皇後嬪妃膽戰。一個個麵如秋後黃桑葉,腰似春前嫩柳條。


    儲君腳軟,難扶喪杖盡哀儀;


    侍長魂飛,怎戴梁冠遵孝禮?


    嬪妃打跌,彩女欹斜。


    嬪妃打跌,卻如狂風吹倒敗芙蓉;


    彩女欹斜,好似驟雨衝歪嬌菡萏。


    眾臣悚懼,骨軟筋麻。


    戰戰兢兢,癡癡瘂瘂。


    把一座白虎殿卻象斷梁橋,鬧喪台就如倒塌寺。


    眾宮人皆連連後退,有哪個敢近靈扶柩。


    多虧了正直的徐茂功,理烈的魏丞相,有膽量的秦瓊,忒勇猛的敬德,上前來扶著棺材。


    而後尉遲敬德傻乎乎大喊:“陛下有甚麽放不下心處,說與我等,可不要弄鬼,別再驚駭了眷族。”


    魏征看這“傻子”還沒聽進去自己的話,於是對眾人急道:“不是弄鬼,不是弄鬼!


    此乃陛下還魂也!先前我說你們就不信,眼下猶豫什麽?還不快取器械來!”


    待到打開棺蓋,果見太宗坐在裏麵,還叫:“弄啥呢!誰把朕關到棺材裏的?難道有奸人想謀逆弑君?”


    秦瓊等人連忙上前將天子扶起,而後道:“陛下蘇醒便是大好,魏丞相果真說的是實情。


    陛下放心,臣等都在此護駕,管不教任何奸人得逞。”


    唐王聞聲,方才心安,而後開眼道:


    “朕適才好苦,地府陰曹逛了,十殿閻羅聊了,十八層地獄走了,奈何橋過了,枉死城行了,均不曾有什麽傷損危難。


    反倒迴了家裏,卻差點被活活憋死在這棺材裏頭!”


    眾臣連道:“陛下恕罪,此為誤會,是我等罪過,皆因未聽信魏征丞相所言。”


    此次探險收獲頗多,此刻唐王心情也著實不錯。


    於是揮了揮手道:“罷了罷了,想來也怪不得你們。


    此行說來話長,當務之急,朕覺著自己還需要搶救一下。”


    魏征這才想到太宗病體未愈,此番又遭憋悶驚嚇更顯虛弱,於是趕忙道:“陛下鬼氣尚未解,病體尚未愈,速速請太醫過來!”


    眾人遂急招太醫前來探看,眼下孫思邈閑得無聊,於是便也隨著兩個太醫溜達進來。


    眾所周知,醫者講究望、聞、問、切。可這老家夥卻僅僅隻看了唐皇一眼,便吩咐身邊太醫速進安神定魄湯藥,又命一旁宮女開始安排粥膳。


    此後連服二次,唐皇果然反本還原,氣色漸好。


    此刻計算時辰,距唐王死去,已經曆三晝夜,此時果複迴陽間為君。


    詩曰:萬古江山幾變更,曆來數代敗和成。


    周秦漢晉多奇事,誰似唐王死複生?


    當日天色已晚,眾臣請王歸寢,各各散訖。


    次早,脫卻孝衣,換了彩服,一個個紅袍烏帽,一個個紫綬金章,在那朝門外等候宣召。


    卻說太宗自服了安神定魄之劑,連進了數次粥湯,被眾臣扶入寢室,一夜穩睡,保養精神。


    這一覺直睡到天明方起,而後抖擻威儀,你看他怎生打扮:戴一頂衝天冠,穿一領赭黃袍。


    係一條藍田碧玉帶,踏一對創業無憂履。


    貌堂堂,賽過當朝;


    威烈烈,重興今日。


    好一個清平有道的大唐王,起死迴生的李陛下!


    唐王上金鑾寶殿,聚集兩班文武,山唿萬歲已畢,依品分班。隻聽得傳旨道:


    “有事出班來奏,無事退朝。”


    其後東廂便閃過徐茂功、魏征、王珪、杜如晦、房玄齡、袁天罡、李淳風、許敬宗等,西廂閃過殷開山、劉洪基、馬三寶、段誌賢、程咬金、秦叔寶、胡敬德、薛仁貴等,一齊上前。


    而後眾人在白玉階前俯伏啟奏道:“陛下前朝一夢,如何許久方覺?”


    太宗道:“日前接高人相邀,朕便欣然而往。


    那時隻覺神魂飄蕩出殿,又見有鬼祟佯作羽林軍請朕出獵。


    還好那大能厲害,才將朕的心神恢複。


    此後正行時,人馬無蹤,又見一人烏帽皂袍,乃是判官崔珪。


    此人與魏征是八拜之交的好友,先前多有書信往來。前日魏征早已經取信托他引領照看,此人不愧是我唐人,果真重喏來迎。


    其後遇到我父兄恰在交談,於是我們說開因果冰釋前嫌。蒙爹爹疼惜,特派了元霸一路隨行護衛。


    不久,又見青衣者,執幢幡,引朕入內,到森羅殿上,與十代閻王敘坐。


    他說那涇河龍王魂魄之事,朕言其無罪本不當死。


    他說龍君魂魄不可久留陽世,朕言已托大能妙手複生。


    他說生死簿記載司雨大龍神就當死於人曹之手,此為命數。


    朕言此番斬龍頭為天帝,龍君理當複生。倘若其後龍王害民有錯,人曹再斬,地府勾魂不遲。


    如此,閻君幡然醒悟,說朕之言在理,於是撤了對龍魂的追捕。


    同時,他們念朕是仁君,遂想檢看驗看我的陽壽。


    其後有崔判官傳上《生死簿》,閻王看了道,寡人有貞觀六十三年天祿,如今才過得一十三年,還該我五十年陽壽呢。


    又因我觸景生情,感動了閻君,遂許我弟弟李元霸隨我還魂。此刻他應當就護在我的身側,隻等身軀齊備便可如我這般複生。


    於是即著朱太尉、崔判官、送朕迴來。


    朕與十王作別,出了森羅殿,過了幽冥背陰山,途徑十八層地獄,走了奈何橋,見了六道了輪迴門。


    隻道那陰司裏:不忠不孝、非禮非義、作踐五穀、明欺暗騙、大鬥小秤、奸盜詐偽、淫邪欺罔之徒。


    需受那些磨燒舂銼之苦,煎熬吊剝之刑,其中有千千萬萬好似無窮無盡,看之不足。


    於是,朕打算將所見所聞記錄流傳,以免惡者不知其中兇險,以保善者此後少受欺淩。


    其中過枉死城中,還有無數冤魂前來叩拜叫慘。


    細細看去,他們盡都是六十四處煙塵的叛賊,七十二處草寇的魂靈,如今無收無管,不得超生,又無錢鈔盤纏,都是孤寒餓鬼,十分悲涼。


    朕看其可憐,於是請崔判官作保,借得河南相良先生存在地府的金銀一庫,給那些鬼魂布施。


    又因於心不忍,於是許喏給他們作一場水陸大會,以超度他們早日投胎,也好從新做人,來享我貞觀之繁盛榮華。


    此番遭遇千奇百怪一波三折,朕最為感謝的還是那位接引我前去的大能聖人。


    因他之功,朕方才得以逢兇化吉化險為夷。


    可他是方外之人,無心功名利祿世俗金銀。


    故,朕欲拜其為兄,從此以兄長之禮待之。


    後日正當吉時,待朝會畢,請諸卿共為見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族樂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剩鹹多喝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剩鹹多喝水並收藏萬族樂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