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十八層地獄的諸般淒慘,反是往日有些傻大膽的李元霸流露出些許害怕之意。
倒也不是他之前做過多大壞事,隻因他畢竟是鬼,對這十八層地獄先天便有著許多忌憚。
並且,這些年來他在地府待久了,更對諸般酷刑有許多耳聞。
思及傳聞中那些被抓去下油鍋惡魂的慘狀,可真一點也不好玩兒。
也還好他們一行僅僅隻是路過參觀匆匆便離,進前又不多時,就見一夥鬼卒,各執幢幡,路旁跪下道:“橋梁使者前來接迎仁君。”
判官號令起去,而後親自上前引著太宗與朱小傑,從金橋而過。
過橋之時,太宗見不遠處那邊還有一座銀橋,橋上此刻正行著幾個忠孝賢良之輩,公平正大之人。在他們身邊,亦有幢幡接引護持。
再往遠處看,隱隱約約見那壁廂處還有一橋。
那處寒風滾滾,血浪滔滔,號泣之聲隱約不絕。
朱小傑忽然問道:“為啥咱們要走這個無聊的金橋?
那邊那座橋看著頗有意思,到底是何名色?
既然說是地獄遊覽,卻為啥不讓我們到那邊玩?”
崔判官聞言趕忙阻止道:“公子莫要玩笑,那邊那座便是傳說中的奈河橋了。
陛下,您迴到了陽間後,切須傳記。
那橋下都是些奔流浩浩之水,險峻窄窄之路。
儼如匹練搭長江,卻似火坑浮上界。
陰氣逼人寒透骨,腥風撲鼻味鑽心。
波翻浪滾,往來並沒渡人船;
赤腳蓬頭,出入盡皆作業鬼。
橋長數裏,闊隻三皻,高有百尺,深卻千重。
上無扶手欄杆,下有搶人惡怪。
枷杻纏身,打上奈河險路。
你看那橋邊神將甚兇頑,河內孽魂真苦惱,
椏杈樹上,掛的是肯紅黃紫色絲衣;
壁鬥崖前,蹲的是毀罵公婆惡潑婦。
銅蛇鐵狗任爭餐,永墮奈河無出路。
詩曰:
時聞鬼哭與神號,血水渾波萬丈高。
無數牛頭並馬麵,猙獰把守奈河橋。”
正說間,那幾個橋梁使者已經將他們送過金橋,便在行禮後紛紛折返迴去。
太宗連番遭遇下來反倒是逐漸沒了先前那般驚惶失措,隻是點頭暗歎,環顧思量。
不久後,竟開始替那些行差踏錯之人默默悲傷。
一路隨著判官的詳細解說,不覺已過了奈河惡水,血盆苦界。
前行一段路程,眾人便到了枉死城。
離城還有一段路程,便聽得裏麵哄哄嚷嚷,更有聲音淒厲高唿“李世民來了!李世民總算來了!”
太宗聽叫,聞聲音竟有些熟悉,於是憑空生出許多不安。
不久,便見一夥拖腰折臂、有足無頭的鬼魅,上前攔住,各個高叫道:還我命來!還我命來!”
見此,身旁李元霸二話不說,揮舞起雙錘便迎麵衝殺進去。
而後,傷殘便是更多。其中許多折臂的又增斷腿,幾個拖腰的也變無頭。
單人雙錘直舞得虎虎生風瀟灑自如,前後上演好一番“無雙割草”。
起初那群鬼魅還妄圖以眾欺寡,可交兵後卻如陽春化雪般毫無抵抗之力。隻慌得那群鬼魅四散逃竄藏藏躲躲,唯有高叫“崔判官救我!崔判官做主!”
判官此前與他們中一些是有感情的,眼下見他們可憐遂有些不忍。於是趕忙喚迴威風凜凜的李元霸,而後轉身向太宗施禮道:
“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處煙塵,七十二處草寇,眾王子、眾頭目的鬼魂;
當初天下大亂社稷分崩,其中許多歸根也是為了在那亂世中自保,他們中也有些良善與無辜。
如今人死如燈滅,雖還有些怨憤不甘,可陰陽相隔終歸也是虛妄。且這些枉死的冤業眼下已十分淒慘,來到這裏後無收無管,不得超生,又無錢鈔盤纏,都是孤寒餓鬼。
還請陛下手下留情……
太宗輕輕拍了拍元霸肩膀,偷偷給他豎了個大拇指。才歎息道:
“迴想當年歲月,恍惚中真如那噩夢一般。天下分崩離析,人人爭權家家相殺,萬般作為說到底也多是無奈,的確怨不得他們。
可惜寡人空身到此,倘若有些錢鈔,也好慰問慰問。”
判官等的就是唐皇這句話,沒錢怕什麽?咱可以借錢呀!
你一個大唐皇帝富有四海君無戲言,誰還擔心你賴賬不成?
於是緊跟著言道:“陛下有此心意,實乃他們福氣。
您無需歎息,臣便知道陽間一人,有金銀若幹在我這陰司裏寄放。
陛下可以拿著您的名譽信用打張白條,小判可以作為中間人為您作保,暫時借他一庫房金銀。
也好展現您的寬宏與仁慈,散發給這些可憐餓鬼。”
朱小傑聽他的話就是一愣,他之前就聽說過:曾經有景區裏導遊讓買東西,客人推說沒錢婉拒。下一刻導遊竟拿出借條,慷慨解囊逼客人購買的新聞。
未曾想到,迴到這一千多年前遊覽地府,大唐天子竟也會淪落到“借錢布施”的地步。
太宗把白眼一翻,隨口問道:“你說的那人是誰?”
同時心想,倘若讓朕知道此人與你沾親帶故。嗬嗬,看複生後……
判官笑嗬嗬迴道:“迴稟陛下,此人乃是河南開封府人氏,姓相名良。
此人行善積德急公好義,至今已積累十三庫金銀在此儲備。
陛下若願意借用他的,到陽間再歸還他便是。”
太宗忽然間覺得借錢其實不錯,倘若借錢後我迴不去,那麽這錢自然……此後還怕你們不盡心竭力送我還陽。
況且大唐富庶,登機十三年下來內庫也有了不少積存。
他一個吃喝不愁的皇帝,眼看著工資存得越來越多,裏裏外外國家財政也不需要他去額外貼補,所以也就不像創業時那般在乎銀錢了。
於是在諸般考慮後,太宗甚喜,情願以天子名義借用。
遂立了文書與判官,借相良金銀一庫。而後蠻不在乎著太尉進行給散。
在一旁看著那堆得如同小山般的金銀,朱小傑差點沒忍住也去搶上一份出來。
分發之際,隻聽判官高聲出言吩咐道:
“這些金銀,汝等可均分用度。
此恩,是還天下以太平,救蒼生於水火的當今大唐天子所賜。
你們的淒慘多歸咎己身,怨不得旁人。倘若當初摒棄私欲如那瓦崗義士般投入‘秦王’麾下停戰止殺,卻哪還有今日惡罪?
拿了錢財,你們便恭送你大唐爺爺過去,他的陽壽還早哩。此行我也是領了十王鈞語,送他還魂。
爾等還不跪謝退避!”
眾惡鬼聞判官言語,看著手上的財帛,偷偷瞥了瞥那把玩雙錘的猛人,隻好接連拱手,無奈後退。
太宗再次望去,此間果然有許多熟人,更有往夕被他坑過的家夥。
見曾經同自己你來我往的朋友、對手,如今落得如此淒涼,他多少又生出些不忍:
“往夕之事,朕曆曆在目。
非是我李世民貪戀權勢,而是這天下需要一個太平。
你我勾心鬥角,連年戰場廝殺,到頭苦的卻還是那無辜子民百姓。
朕也不諱言,當年的確用了許多不甚光彩的手段。也辜負了許多默契與信任。
時至今日,朕心依舊有愧,可朕亦絲毫不悔!
此後朕能做的,也唯有迴到陽間做一場水陸大會,度汝等脫離這尷尬窘境,早日超生,也好來我大唐共享這貞觀盛世!”
眾鬼聞言,或哭或笑,或喜或思。直至良久,方才四散而去,再沒阻攔刁難。
判官深深看了眼,解開心結情願散去的眾惡鬼,發自真心微微一笑。便令太尉搖動引魂幡,領一行出離枉死城中,奔上平陽大路,飄飄蕩蕩而去。
有詩曰:
百歲光陰似水流,一生事業等浮漚。
昨朝麵上桃花色,今日頭邊雪片浮。
白蟻陣殘方是幻,子規聲切想迴頭。
古來陰能延壽,善不求憐天自周。
一行脫了枉死城後,前進多時,卻來到“六道輪迴”之所。
隻見那騰雲的身披霞帔,受籙的腰掛金魚,僧尼道俗,走獸飛禽,魑魅魍魎,滔滔都奔走那輪迴之下,各進其道。
唐王此刻也好似去了個往日心結,眼下多了些閑情逸致,遂問“導遊”:“不知這邊又是哪裏?”
判官本就想要解說,聽聞唐皇提問,於是緊接道:“陛下明心見性一定能記住我的說明,後麵迴返了陽世,也不要忘了將此情傳與陽間人得知。
此處喚做六道輪迴:
行善的升化,仙道。
盡忠的超生,貴道。
行孝的再生,福道。
公平的還生,人道。
積德的轉生,富道。
惡毒的沉淪,鬼道。”
朱小傑有些沒弄明白,於是開口:“鬼道?
進六道輪迴之前不已經是鬼了嗎?為啥還有鬼道一說?”
判官聽了問題,趕忙轉身迴應:
“公子有所不知,所謂鬼道其並非盡皆變鬼。
人間惡毒,亦不可以一概而論。
大奸大惡之‘鬼道’往往直通地獄受那無窮無盡折磨,就如剛剛咱們看到的十八層一般。
自然,也有些罪不至極的情況。
對他們而言,這‘鬼道’卻又成了‘畜生道’、‘贖罪道’、‘災劫道’、‘窮苦道’等等。”
唐王聽了他們對答,連連點頭讚歎:
“善哉,真善哉!作善果無災!
善心常切切,善道大開開。
莫教興惡念,是必少刁乖。
休言不報應,神鬼有安排。
朕出去後,定教世人行善棄惡,以免身後苦難。”
判官聞言,見唐王明白了他這一番折騰的良苦用心。於是也彎腰拱手,連歎英明。
其後引著眾人直至那超生貴道門,拜唿唐王道:
“陛下嗬,此間乃出頭之處。
小判是陰司在職官員,礙於規矩無法再送,這就告迴。
勞煩朱太尉辛苦,替我再送諸位一程。”
一路行來雖然有驚,但卻如崔判官所言,未曾有險。
念他苦心布局,唐王遂謝道:“有勞先生安排,辛苦先生陪同,多謝先生遠涉。”
判官迴禮後,又叮囑道:“我唐人重喏,稍後陛下到陽間,千萬記得依言做個水陸大會,超度那無主的冤魂,切勿忘了。
此舉不光解您因果,更有利於大唐江山社稷。
若是陰司裏無報怨之聲,陽世間方得享太平之慶。
凡百不善之處,俱可一一改過,普諭世人為善,管教你後代綿長,江山永固。”
唐王點頭連道謹記,其後辭了崔判官,與朱小傑李元霸三人隨著朱太尉,同入門來。
其實,朱小傑剛剛有想把李世民推進“仙道”的一絲衝動。
可轉念一想,仙道是什麽?那不成玉皇大帝的下屬了?
真若冒冒失失把李世民弄過去,還不得被那小心眼的天帝給折騰死?
遍觀這六道,也的確其中‘貴道’最適合這位唐皇。
進了門後,裏麵便有三匹海騮馬正在等候。其上鞍韂齊備,眼看甚是威武。
於是太尉請了諸位上馬,然後左右扶持繼續前行。
倒也不是他之前做過多大壞事,隻因他畢竟是鬼,對這十八層地獄先天便有著許多忌憚。
並且,這些年來他在地府待久了,更對諸般酷刑有許多耳聞。
思及傳聞中那些被抓去下油鍋惡魂的慘狀,可真一點也不好玩兒。
也還好他們一行僅僅隻是路過參觀匆匆便離,進前又不多時,就見一夥鬼卒,各執幢幡,路旁跪下道:“橋梁使者前來接迎仁君。”
判官號令起去,而後親自上前引著太宗與朱小傑,從金橋而過。
過橋之時,太宗見不遠處那邊還有一座銀橋,橋上此刻正行著幾個忠孝賢良之輩,公平正大之人。在他們身邊,亦有幢幡接引護持。
再往遠處看,隱隱約約見那壁廂處還有一橋。
那處寒風滾滾,血浪滔滔,號泣之聲隱約不絕。
朱小傑忽然問道:“為啥咱們要走這個無聊的金橋?
那邊那座橋看著頗有意思,到底是何名色?
既然說是地獄遊覽,卻為啥不讓我們到那邊玩?”
崔判官聞言趕忙阻止道:“公子莫要玩笑,那邊那座便是傳說中的奈河橋了。
陛下,您迴到了陽間後,切須傳記。
那橋下都是些奔流浩浩之水,險峻窄窄之路。
儼如匹練搭長江,卻似火坑浮上界。
陰氣逼人寒透骨,腥風撲鼻味鑽心。
波翻浪滾,往來並沒渡人船;
赤腳蓬頭,出入盡皆作業鬼。
橋長數裏,闊隻三皻,高有百尺,深卻千重。
上無扶手欄杆,下有搶人惡怪。
枷杻纏身,打上奈河險路。
你看那橋邊神將甚兇頑,河內孽魂真苦惱,
椏杈樹上,掛的是肯紅黃紫色絲衣;
壁鬥崖前,蹲的是毀罵公婆惡潑婦。
銅蛇鐵狗任爭餐,永墮奈河無出路。
詩曰:
時聞鬼哭與神號,血水渾波萬丈高。
無數牛頭並馬麵,猙獰把守奈河橋。”
正說間,那幾個橋梁使者已經將他們送過金橋,便在行禮後紛紛折返迴去。
太宗連番遭遇下來反倒是逐漸沒了先前那般驚惶失措,隻是點頭暗歎,環顧思量。
不久後,竟開始替那些行差踏錯之人默默悲傷。
一路隨著判官的詳細解說,不覺已過了奈河惡水,血盆苦界。
前行一段路程,眾人便到了枉死城。
離城還有一段路程,便聽得裏麵哄哄嚷嚷,更有聲音淒厲高唿“李世民來了!李世民總算來了!”
太宗聽叫,聞聲音竟有些熟悉,於是憑空生出許多不安。
不久,便見一夥拖腰折臂、有足無頭的鬼魅,上前攔住,各個高叫道:還我命來!還我命來!”
見此,身旁李元霸二話不說,揮舞起雙錘便迎麵衝殺進去。
而後,傷殘便是更多。其中許多折臂的又增斷腿,幾個拖腰的也變無頭。
單人雙錘直舞得虎虎生風瀟灑自如,前後上演好一番“無雙割草”。
起初那群鬼魅還妄圖以眾欺寡,可交兵後卻如陽春化雪般毫無抵抗之力。隻慌得那群鬼魅四散逃竄藏藏躲躲,唯有高叫“崔判官救我!崔判官做主!”
判官此前與他們中一些是有感情的,眼下見他們可憐遂有些不忍。於是趕忙喚迴威風凜凜的李元霸,而後轉身向太宗施禮道:
“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處煙塵,七十二處草寇,眾王子、眾頭目的鬼魂;
當初天下大亂社稷分崩,其中許多歸根也是為了在那亂世中自保,他們中也有些良善與無辜。
如今人死如燈滅,雖還有些怨憤不甘,可陰陽相隔終歸也是虛妄。且這些枉死的冤業眼下已十分淒慘,來到這裏後無收無管,不得超生,又無錢鈔盤纏,都是孤寒餓鬼。
還請陛下手下留情……
太宗輕輕拍了拍元霸肩膀,偷偷給他豎了個大拇指。才歎息道:
“迴想當年歲月,恍惚中真如那噩夢一般。天下分崩離析,人人爭權家家相殺,萬般作為說到底也多是無奈,的確怨不得他們。
可惜寡人空身到此,倘若有些錢鈔,也好慰問慰問。”
判官等的就是唐皇這句話,沒錢怕什麽?咱可以借錢呀!
你一個大唐皇帝富有四海君無戲言,誰還擔心你賴賬不成?
於是緊跟著言道:“陛下有此心意,實乃他們福氣。
您無需歎息,臣便知道陽間一人,有金銀若幹在我這陰司裏寄放。
陛下可以拿著您的名譽信用打張白條,小判可以作為中間人為您作保,暫時借他一庫房金銀。
也好展現您的寬宏與仁慈,散發給這些可憐餓鬼。”
朱小傑聽他的話就是一愣,他之前就聽說過:曾經有景區裏導遊讓買東西,客人推說沒錢婉拒。下一刻導遊竟拿出借條,慷慨解囊逼客人購買的新聞。
未曾想到,迴到這一千多年前遊覽地府,大唐天子竟也會淪落到“借錢布施”的地步。
太宗把白眼一翻,隨口問道:“你說的那人是誰?”
同時心想,倘若讓朕知道此人與你沾親帶故。嗬嗬,看複生後……
判官笑嗬嗬迴道:“迴稟陛下,此人乃是河南開封府人氏,姓相名良。
此人行善積德急公好義,至今已積累十三庫金銀在此儲備。
陛下若願意借用他的,到陽間再歸還他便是。”
太宗忽然間覺得借錢其實不錯,倘若借錢後我迴不去,那麽這錢自然……此後還怕你們不盡心竭力送我還陽。
況且大唐富庶,登機十三年下來內庫也有了不少積存。
他一個吃喝不愁的皇帝,眼看著工資存得越來越多,裏裏外外國家財政也不需要他去額外貼補,所以也就不像創業時那般在乎銀錢了。
於是在諸般考慮後,太宗甚喜,情願以天子名義借用。
遂立了文書與判官,借相良金銀一庫。而後蠻不在乎著太尉進行給散。
在一旁看著那堆得如同小山般的金銀,朱小傑差點沒忍住也去搶上一份出來。
分發之際,隻聽判官高聲出言吩咐道:
“這些金銀,汝等可均分用度。
此恩,是還天下以太平,救蒼生於水火的當今大唐天子所賜。
你們的淒慘多歸咎己身,怨不得旁人。倘若當初摒棄私欲如那瓦崗義士般投入‘秦王’麾下停戰止殺,卻哪還有今日惡罪?
拿了錢財,你們便恭送你大唐爺爺過去,他的陽壽還早哩。此行我也是領了十王鈞語,送他還魂。
爾等還不跪謝退避!”
眾惡鬼聞判官言語,看著手上的財帛,偷偷瞥了瞥那把玩雙錘的猛人,隻好接連拱手,無奈後退。
太宗再次望去,此間果然有許多熟人,更有往夕被他坑過的家夥。
見曾經同自己你來我往的朋友、對手,如今落得如此淒涼,他多少又生出些不忍:
“往夕之事,朕曆曆在目。
非是我李世民貪戀權勢,而是這天下需要一個太平。
你我勾心鬥角,連年戰場廝殺,到頭苦的卻還是那無辜子民百姓。
朕也不諱言,當年的確用了許多不甚光彩的手段。也辜負了許多默契與信任。
時至今日,朕心依舊有愧,可朕亦絲毫不悔!
此後朕能做的,也唯有迴到陽間做一場水陸大會,度汝等脫離這尷尬窘境,早日超生,也好來我大唐共享這貞觀盛世!”
眾鬼聞言,或哭或笑,或喜或思。直至良久,方才四散而去,再沒阻攔刁難。
判官深深看了眼,解開心結情願散去的眾惡鬼,發自真心微微一笑。便令太尉搖動引魂幡,領一行出離枉死城中,奔上平陽大路,飄飄蕩蕩而去。
有詩曰:
百歲光陰似水流,一生事業等浮漚。
昨朝麵上桃花色,今日頭邊雪片浮。
白蟻陣殘方是幻,子規聲切想迴頭。
古來陰能延壽,善不求憐天自周。
一行脫了枉死城後,前進多時,卻來到“六道輪迴”之所。
隻見那騰雲的身披霞帔,受籙的腰掛金魚,僧尼道俗,走獸飛禽,魑魅魍魎,滔滔都奔走那輪迴之下,各進其道。
唐王此刻也好似去了個往日心結,眼下多了些閑情逸致,遂問“導遊”:“不知這邊又是哪裏?”
判官本就想要解說,聽聞唐皇提問,於是緊接道:“陛下明心見性一定能記住我的說明,後麵迴返了陽世,也不要忘了將此情傳與陽間人得知。
此處喚做六道輪迴:
行善的升化,仙道。
盡忠的超生,貴道。
行孝的再生,福道。
公平的還生,人道。
積德的轉生,富道。
惡毒的沉淪,鬼道。”
朱小傑有些沒弄明白,於是開口:“鬼道?
進六道輪迴之前不已經是鬼了嗎?為啥還有鬼道一說?”
判官聽了問題,趕忙轉身迴應:
“公子有所不知,所謂鬼道其並非盡皆變鬼。
人間惡毒,亦不可以一概而論。
大奸大惡之‘鬼道’往往直通地獄受那無窮無盡折磨,就如剛剛咱們看到的十八層一般。
自然,也有些罪不至極的情況。
對他們而言,這‘鬼道’卻又成了‘畜生道’、‘贖罪道’、‘災劫道’、‘窮苦道’等等。”
唐王聽了他們對答,連連點頭讚歎:
“善哉,真善哉!作善果無災!
善心常切切,善道大開開。
莫教興惡念,是必少刁乖。
休言不報應,神鬼有安排。
朕出去後,定教世人行善棄惡,以免身後苦難。”
判官聞言,見唐王明白了他這一番折騰的良苦用心。於是也彎腰拱手,連歎英明。
其後引著眾人直至那超生貴道門,拜唿唐王道:
“陛下嗬,此間乃出頭之處。
小判是陰司在職官員,礙於規矩無法再送,這就告迴。
勞煩朱太尉辛苦,替我再送諸位一程。”
一路行來雖然有驚,但卻如崔判官所言,未曾有險。
念他苦心布局,唐王遂謝道:“有勞先生安排,辛苦先生陪同,多謝先生遠涉。”
判官迴禮後,又叮囑道:“我唐人重喏,稍後陛下到陽間,千萬記得依言做個水陸大會,超度那無主的冤魂,切勿忘了。
此舉不光解您因果,更有利於大唐江山社稷。
若是陰司裏無報怨之聲,陽世間方得享太平之慶。
凡百不善之處,俱可一一改過,普諭世人為善,管教你後代綿長,江山永固。”
唐王點頭連道謹記,其後辭了崔判官,與朱小傑李元霸三人隨著朱太尉,同入門來。
其實,朱小傑剛剛有想把李世民推進“仙道”的一絲衝動。
可轉念一想,仙道是什麽?那不成玉皇大帝的下屬了?
真若冒冒失失把李世民弄過去,還不得被那小心眼的天帝給折騰死?
遍觀這六道,也的確其中‘貴道’最適合這位唐皇。
進了門後,裏麵便有三匹海騮馬正在等候。其上鞍韂齊備,眼看甚是威武。
於是太尉請了諸位上馬,然後左右扶持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