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看過孔伷的信,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在他認為,擊董,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所以一直以來,他都給孫堅提供兵糧,讓孫堅北上擊董,自己則是待在魯陽。


    孔伷現下要走,到時候潁川就隻剩下許褚跟曹操兩人的兵馬,要北上擊董,那麽潁川的防務就會出現問題,屆時難免會出現顧此失彼的情況,這樣一來,許、曹兩人的損失就必定大了去。此消彼長,日後爭奪荊豫之地時,他受到的阻力就會少一些。


    自以為得計的袁術捏著胡須,命人把孔伷的信傳閱下去,隨後說道:“諸位且看,如今正是我等坐收漁翁之利的大好時機,傳我令,無我的許可,任何人不得妄自出兵!”說完,冷冷打量了眼華歆,鼻子裏哼出一氣,拂袖而去。


    ......


    離孔伷定下的撤軍之日還有一天的時候,曹操終於帶著新募的軍隊抵達陽翟了。


    去時形單影隻,迴時甲士雲集,意氣風發的曹操,迴到陽翟時的第一件事,就是詢問他離郡後潁川的情形。


    得知許褚也分派人手去各地募兵並有所斬獲後,曹操對於再次討董充滿了信心。


    當然,郡中發生的幾個小插曲,他也從曹仁等人口中得知了。


    首先便是孔伷那邊定在明日離郡返迴州府。


    豫州軍目前的狀況,可以說是亂成了一鍋粥,有想留在潁川繼續擊董的,也有想立刻返迴自己駐地的,不一而足。對此曹操早有預料,亦不足為奇。


    然後就是許褚延攬到了名醫華佗的弟子樊阿,帶著樊阿去了趟潁陰縣,探望了荀緄,隨後建立了醫療隊的事情。


    那個醫療隊,曹操並不怎麽重視,隻覺得是年齒尚輕的許褚突發奇想罷了。可對於自己因為去了揚州而沒能及時探望荀緄一事,曹操頗覺遺憾。荀氏一族人才濟濟,堪稱天下名族,可他卻在機緣巧合下錯過了這個拉攏荀氏的大好機會,懊惱之餘,遺憾更甚。


    曹操忽問曹仁道:“二龍先生病重,不知荀彧、荀諶是否現在家中?”


    曹仁對此有所耳聞,答道:“我人聽說兩人都從河內馳返家中,荀諶待了幾天後就又迴去了,荀彧似乎留在了潁陰縣。”


    曹操的臉頓時黑了下來,荀彧在袁紹那裏不得誌,以曹操的耳目、交際自是早早就聽到了風聲。不說荀彧近期內會不會出仕,離開袁紹幾乎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對這樣一個年紀輕輕就被稱作‘王佐之才’的俊傑,曹操當然很有想法。隻是他沒有想到,許褚竟先下手為強,帶上個名醫去了趟高陽裏,這樣看來,荀彧內心的天平一開始就向許褚傾斜了。


    昔日在洛陽的時候,荀彧與曹操脾氣相投,關係不錯,但那個時候,朝局動蕩不安,他們兩個之間的交流僅限於對時局、對大勢,而且曹操那個時候大半的心思都放在幫助袁紹剪除宦官上,荀彧的心思大半都放在幫助荀爽謀劃上,是以兩人也隻是關係不錯,沒有到推心置腹的地步。雖是如此,以曹操的智慧,自也看得到荀彧的誌向在哪,不僅是荀彧,洛陽城中的那些有誌之士如鍾繇、荀攸、鄭泰等等,他們的誌向都是一樣的——匡扶大漢。


    曹操之所以如此重視討董,很大程度就是因為他看到了這些‘名士’的心之所向,故而堅定地認為隻要他在討董時奮勇作戰,就能贏得他們的尊重,乃至傾心相投。


    事已至此,曹操是個豁達的人,也就不多想了。目下最要緊的,一個是將新募的士卒盡快操練起來,還有一個,便是得盡快去尋許褚,商量出一個應對孔伷離郡的章程來。


    曹操還沒動身,許褚跟鮑信就聯袂來找他了。


    曹操親自到轅門外將許褚、鮑信迎入軍營,帳中坐定後,曹操笑道:“仲康、允誠,此次我南下揚州收獲頗豐,又聞仲康遣人到各地募兵,有所斬獲,不想允誠也來了!我等三人齊心合力,當可立不世之功!”


    許褚笑道:“孟德兄豪氣不減,難能可貴。不過此次來尋兄,不是為了商討這些的,而是別有要事相商。”


    曹操點頭,猜道:“可是為了孔豫州的事?”


    卻見許褚搖搖頭,說道:“孔豫州想要東歸州府,由他去就是了,不值得一談。”


    曹操疑惑之,又聽鮑信說道:“沒錯。孟德,豫州軍中敢戰的將校早就想棄暗投明,與我等一同逆擊董賊,孔豫州能帶走的,不過是那些怯戰之輩,不足一談耳。”


    曹操因問道:“那你們是來......?”


    許褚說道:“是為孟德兄的潁川太守一職而來。”


    “嗯?”曹操驚疑不定。


    許褚繼續道:“董賊的分擊二袁的謀劃,因為孫文台的勇猛知兵與白波軍的脅其後路沒有得手,故而我認為,董賊此時騎虎難下,退也不是,不退也不是,由是孟德兄應當利用現狀的機會,為自己將來的治郡謀得民心。實不相瞞,我已經派姚叔義返迴廬江了。”


    曹操沸然不悅,說道:“正如你說的,董賊騎虎難下,而我等兵精糧足,為何不趁此機會聯合孫討逆,出兵北上擊董呢?”


    許褚道:“孟德兄,你是不是忘了酸棗諸公將散的事?”


    “管他散不散!便是酸棗諸公星散歸郡,無人再敢出兵,隻剩我等一路,這討董我亦是要打到底的!仲康、允誠,難道你們認為,現在是談論治理郡縣的時候?”


    許褚苦笑道:“沒說不打,孟德兄,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再者,如今當還非是擊董的最好時機。”頓了頓,指著鮑信說道:“便說允誠,親率大軍於滎陽死戰徐榮,其弟慘死在徐榮槍下,試問孟德,他可會放棄擊董?若是不會,緣何會與我一同來與你商議治郡之事?”


    這一問,總算讓曹操冷靜了下來。縱觀許褚、鮑信兩人的生平,確實非是怯戰之輩,隻不過曹操仍是想不到此刻不北上擊董的理由。


    實際上鮑信一開始也反對許褚的提議,他也認為此時應該北上。可在許褚那裏聽了一眾謀士的分析之後,他轉而讚同許褚的意見。


    鮑信將事情分析給曹操聽,大意是:目前看來董卓確實處在一個為難的境地,此時也確實是討董以來出現過的最好的北上時機,可卻因為幾個原因,還是再等一等方是上策。


    其一,酸棗聯軍將散未散,萬一在我們出兵擊董的時候傳來他們返迴轄地,甚至互相攻伐的消息,對士氣勢必造成極大的影響,殊為不利。不如就等他們散了去,待大家夥都接受了這個事實,再出兵時,就沒有了這個顧慮。


    其二,哪怕是仗打到這個時候,再怎麽說,董軍的戰鬥力還是非常強悍,洛陽八關也還是非常險要的。可在三月中旬的時候,天子抵達長安的消息已經傳到,洛陽的百姓也都陸續被強行遷移到了長安,這時候的洛陽隻剩一片廢墟,每一天董軍的士氣都在降低,哪怕董卓運用各種手段諸如賞賜財物等提升士氣,怕也不能持久,也就是說,多等一天,對己方就多有利一分。


    最後,還是那句話,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即便現在出兵,僥幸贏了董卓,想必也是慘勝,迴來之後,如何應對其他野心勃勃的群雄?現在馬上就要到夏收,對百姓來說,夏收意義重大,雖說戰火不斷,農事飽受摧殘,但經過屯田改造的潁川諸縣,能收上來的糧食還是非常可觀的。做好夏收這件事,一則可以讓糧草得到補充,二則可以讓民心得到歸附,實乃一本萬利的事情。


    聞聽了鮑信的分析,曹操汗顏道:“險些鑄成大錯。”這也不能全然怪曹操,他剛從揚州、沛國募得精壯,正是意氣風發,壯誌未酬的時候,思考問題難免就有些偏頗、激進。但曹操有個極大的優點,知錯後不僅認錯,還能改錯。


    曹操道:“你們說的是,可我畢竟還未得到朝廷的正式任命......”


    許褚笑道:“此一時彼一時也,如今天下大亂,故潁川太守李旻被胡軫烹殺,潁川正值群龍無首之際,孟德兄迎難而上,順應民心,有何不可?”


    鮑信也勸道:“孟德就不要辜負仲康的美意了,你難道想一直蹭仲康的軍糧麽?依我看,不如現在就移居到陽翟太守府。”


    曹操哈哈一笑,當天就派人分送請柬,邀請郡中的故吏、士族兩天後到他營中飲宴。


    ......


    卻說翌日一早,孔伷拔營。


    前幾天,孔伷一直在擔心許褚、曹操會不會又做出什麽‘大逆不道’的事情來羞辱他,於是暗中派人四處探聽許、曹營中的動向。慶幸的是,兩人似乎對他已沒了太大興趣,欣喜之下,就下令按原計劃實施撤退。


    可惱的是,曹操、許褚雖然沒有再做對他不利的事,反倒是豫州軍中的一些將校,在謝衝、翟容等人的慫恿下,不接受他的命令。


    孔伷心中惱怒,卻也無計可施。所幸不奉其命的將校多是出自郡兵裏頭,州兵因為故鄉多在州府附近,絕大多數將校還是願意撤軍的。


    他的配置裏,州兵、郡兵大抵各一半,除去此前去到許、曹軍中的那些,這一次留下的郡兵亦在一萬之數,好歹讓他帶迴了兩萬州兵迴去,不至於淪為一個空有頭銜的刺史。


    他走的時候,前來送行的士人寥寥無幾,帳下的從事、校尉見狀後,個個麵現愁雲。孔伷自己亦不由唉聲歎氣,草草別過,帶著部隊浩浩蕩蕩東歸了。


    孔伷這一走,收到曹操請柬的士族、豪姓子弟哪裏還不知道如何選擇,豫州軍與許曹聯軍的相爭,終是以許曹的獲勝而終結,這也是潁川士族樂見其成的事,那夜曹操軍中大宴賓客,歡聲笑語不斷,大家在友好團結的氣氛中正式將曹操奉為潁川太守,沒過幾天,曹操就搬到了陽翟舊太守府內。


    曹操入住太守府後,很是提拔、重用了一些人才,郭俊、杜佑、張禮這些郡中的老人自不用說,還有長社陳氏、潁陰荀氏的一批年輕士子也被禮辟為郡吏,其中更有許褚以前接觸不到的人,比如與荀淑、陳寔齊名的大名士,襄城李膺的後人李宣也來到了陽翟,被曹操任命為主簿,這便是曹操出身貴族的好處了。


    看到曹操在潁川幹得有聲有色,若說許褚毫不吃味,那也是不切實際的,畢竟某些人在他當潁川太守的時候連影子都沒出現過,曹操一來,就趨之若鶩地過來投效,其中反差,讓許褚微有些不爽。可曹操也有不爽的地方,比如陳群,就拒絕了他的禮辟,許褚最關心的荀彧,以及荀彧的族兄荀衍,亦用父親重病在身,無心出仕的理由婉拒了曹操。


    曹操忙著治理郡務,忙著指揮各縣著手夏收、夏種,軍中的事務暫且委托給了鮑信、夏侯惇等人主攬,許褚則是一心一意地撲在軍事上。


    樂進、李通、李整、陳恭均帶著募來的輕俠返郡,他們都是聞名郡、縣的豪俠,傾慕者頗多,總計帶來了一千餘人的生力軍。


    李整迴來的最晚,讓許褚非常高興的是,他還真把族弟李典給‘誆騙’過來了。


    李典,字曼成,劍術高強,素喜豪俠,名聞山陽郡,被郡人視為本郡年輕一輩的翹首。而後世更有一個說法,曹魏五子良將之後,最善戰的便是李典。


    見到李典後,許褚先悄悄打量了一番,李典、李整兩人的相貌多有相似之處,俱有英容偉姿,也有不同之處。最大的區別,就是氣質上的不同。


    交談過後,許褚才知李典雖然劍術非凡,可他的興趣愛好卻是讀書,尤其對《左傳春秋》最感興趣,這一點,倒跟關羽一樣。


    李典好讀書,知禮節,稍顯可惜的是,他跟著李整過來,卻不是一心要投效許褚的,而是為了實踐自己與李整的‘賭約’,在李整帳下為吏,再一個,亂世已至,他也希望能效仿班超‘投筆從戎’,幹一番大事業。


    許褚隻好成人之美,讓這兩兄弟待在一處。


    時光飛逝,恍惚間又是大半個月過去,五月初,酸棗那邊終於傳來消息,聯軍散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虎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老陳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老陳醋並收藏虎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