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七天時間,大中軍在肖天健的率領之下,出關整整追擊了建奴大軍七天時間,這一路上,皇太極督兵沿途且戰且退,不斷派兵殿後攔截尾隨追擊的大中軍,而被皇太極勒令殿後的則多為建奴軍之中的漢八旗的漢兵,其餘的則是蒙古人和一些被征調來的朝鮮人。
偶爾皇太極還會派一些滿洲八旗的旗兵留下殿後,不過這些留下的八旗兵則多為督戰之人,見勢不好便會立即丟下那些漢兵抑或是蒙古兵還有朝鮮火銃手,騎馬飛速逃遁。
這樣的結果是建奴殘餘的那些漢軍不斷的在後撤的道路上被消耗掉,早已鬥誌全無的這些漢兵還有蒙古兵,即便是留下殿後,也往往是跟追上來的大中軍一個照麵之後,便一觸即潰,甚至於開始出現了一些留下的漢兵一槍不放,便直接砍掉了監督他們的建奴兵,臨陣倒戈投降了大中軍的情況,而蒙古人則多是騎兵,被命留下之後,往往馬上便撥馬奔逃,抄小路逃迴了蒙古草原。
建奴徹底的體驗到了,被人在後麵追殺的滋味,十多萬建奴大軍四天之後撤迴到了已經化為一片廢墟的寧遠城,可是到了這會兒,建奴大軍卻隻剩下了不到八萬人馬,這八萬建奴軍之中,有四萬餘人乃是滿洲八旗的八旗兵,其餘的便是一些跟役、包衣奴,而隨軍出征的漢八旗的漢兵,在這一路上,基本上被消耗殆盡,除了三順王僥幸未被大中軍給幹掉之外,其餘李率泰、巴顏等漢八旗的統領,這一路上死的死,亡的亡,等到了寧遠的時候,這次入關漢八旗兵馬早已基本上不複存在了,至於蒙古八旗,則更是紛紛離隊逃迴到了草原上去。
皇太極這一路上還是在不斷的流鼻血,他的心裏麵可以說是痛如刀絞一般,想想他們大清自當年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鎧甲起兵之時,到現在可以說曆經百戰不止,雖然有勝有負,也並非是一帆風順,可是自大清立國之後,便再沒有打過這樣的敗仗,在他皇太極的統禦之下,他們逐步的將整個遼東明朝的勢力肅清,並且將軍隊擴張到了二十萬之眾。
可是這一次,皇太極萬萬沒有想到,他雄心千丈,幾乎盡起遼東全部可用之兵南下,想要趁此機會入關和大中軍爭奪天下,但是沒成想卻棋差一招,在山海關被大中軍提前堵住,結果功虧一簣,非但此次南下什麽也沒有撈到,相反卻損兵折將,幾乎丟掉了所有漢八旗和蒙古八旗的兵馬。
這一路退下來,所有建奴無不如喪考妣一般,當初南下時候的那種銳氣,到了這會兒早已被消耗殆盡,隻想著趕緊返迴他們遼東,再也不要和這些可怕的大中軍交手了。
為了拖延大中軍的追擊,皇太極雖然將一支支漢兵和蒙古兵還有朝鮮人丟下,但是他知道憑借這些已經被大中軍嚇破膽的雜兵們,是無法阻住大中軍的,所以他不得不令麾下的八旗騎兵,也不斷綴後對大中軍進行襲擾,試圖依靠他們強勁的騎兵,來遲滯大中軍的追擊。
可是讓他們失望的是,本來讓他們引以為傲的這些建州騎兵們,居然也沒有能展現出他們的兇悍,屢次掉頭逆襲,全部都铩羽而歸,讓他們揪心的是他們發現,大中軍時下居然也擁有了一支可以直接和他們相抗的騎兵,這支大中軍的騎兵,所展現出的戰鬥力,絲毫不弱於當年大明最強悍的關寧鐵騎,甚至於比他們建奴騎兵,也毫不示弱,屢次交手之後,都打的他們的建奴騎兵丟盔棄甲,倒卷而逃。
就連奉旨留下阻擊大中軍的建奴名將前鑲白旗固山額真圖爾格,在撤離山海關之後的第三天,也在寧遠城南三十裏處,率領兩千建奴騎兵,被大中軍大將王承平率領四個營的騎兵堵住,一場廝殺之後,圖爾格當場力戰身亡,成為了此次撤迴遼東路上,建奴損失的身份最高的奴酋,他所率的那支鑲白旗的葛布什賢營兩千餘人,最後隻有不到七百人突圍逃迴了建奴大軍之中,使得建奴上下無不震驚。
代善和濟爾哈朗多次請命,想要請皇太極放棄後撤,率軍迴頭與追擊他們的大中軍決一死戰,但是皇太極都沒有答應。
在親眼見識過大中軍的兇悍之後,皇太極已經看出來,這善用火器的大中軍,已經是早非當初關外的關寧軍所能比擬的了,麵對著大中軍那種怪異的陣勢,皇太極思量再三,也沒有想出好的克敵之策,他們就如同一隻會噴火的火龍一般,幾乎讓人找不到他們的弱點。
而且大中軍的將官不似明軍將官那樣,各自有各自的小算盤,大多都惜兵不敢悍戰,情勢稍有不妙,便紛紛率兵逃竄,根本不顧大局!而大中軍這些兵將,在他們的皇上肖天健的統禦之下,可以說是如臂使指一般,團結異常,根本無人出現過臨陣脫逃的情況,這就讓建奴更是無從下手。
在撤退的路上,皇太極曾經派出麾下猛將,被授予巴圖魯之稱的鼇拜,率領一支五百人的巴牙喇兵,在路上伏擊了一支隻有二百多人的大中軍前鋒,如果換做是明軍的話,這二百多人的漢人兵將,碰上他們韃子最兇悍的巴牙喇兵的話,肯定連一個照麵都堅持不住,便會被屠殺一空。
可是讓鼇拜大吃一驚的是在他率部突然包圍了這支小股大中軍前鋒的時候,這支大中軍的二百餘兵將,在眼看逃走無望的情況下,居然毫不放棄,在其一個軍將的率領下,蝟集在一起,居然和鼇拜所率的這五百巴牙喇兵,展開了一場殊死之戰,充分利用他們的火器還有方陣,在鼇拜率部猛攻之下,堅持了整整一個時辰,才全部戰死,而且這二百多大中軍兵將,最終無一人跪地投降,直至廝殺到全部陣亡,而他們區區二百多人,居然在覆沒之前,還成功的打死打傷了一百多巴牙喇兵。
巴牙喇兵是什麽概念?那可是建奴之中最最強悍的兵將,不單單隻是用勇猛可以形容他們的,這些巴牙喇兵全部都是千裏挑一,從建奴各旗之中,挑選出來的最最優秀的兵將,是屬於建奴軍之中精銳中的精銳,每個人都十分善戰,上陣之時更是人人身披三層甲胄,簡直就是人肉坦克一般,算是少有的重騎兵了,在對付明軍的時候,往往以少量的巴牙喇兵,衝鋒之後,明軍基本上都招架不住,會發生全軍崩潰,這種巴牙喇兵被建奴視作壓箱底的寶貝,可是沒想到,吃掉小小的一支大中軍二百多人的隊伍,居然會讓他們付出一百多人的傷亡,連鼇拜帶兵迴到皇太極身邊的時候,都跪在地上連連請罪,把皇太極心疼的幾乎想要吐血,大罵鼇拜了一通,要不是念及鼇拜這些年來跟著他屢立戰功,皇太極真是連殺他的心都有了。
通過這幾次和大中軍交手,皇太極已經悲哀的發現,他們建州女真人引以為豪的那騎兵戰術還有他們的強弓重箭,現如今終於遇上了克星,大中軍的步軍方陣的戰術,讓他們毫無辦法,哪怕是用上了他們最強悍的巴牙喇兵,在人數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吃掉對方這麽小一支人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他不敢想象,如果他決戰的話,最終他們還能剩下多少族人。
所以當代善等奴酋提出掉頭決戰的時候,皇太極根本不予采納,下令加速後撤,說什麽也不能跟大中軍在此決戰。
他們大清才有多少兵馬呀!這次大中軍北上,雖然看似肖天健帶上來的兵力並不多,但是他們控製著那麽大的地盤,背後兵力豈能是少數的?而他們大清這會兒剩下的這區區八萬兵將,可以說已經是他們最後的本錢了,即便是留下決戰,能擊敗這支大中軍,那麽以大中軍的實力,也能將他們這些兵馬基本上拚光,他們即便是獲勝,又有何用呢?
所以皇太極根本不敢這個時候留下來跟大中軍決一死戰,所以山海關外一戰之後,皇太極便一路督軍疾走,並且為了甩脫後麵那些如影隨行的大中軍,皇太極甚至連一些不重要的輜重,最後都幹脆拋下了,等他們撤到錦州的時候,幾乎連兵糧都快耗盡了。
可是即便如此,那數萬大中軍卻依舊不離不棄的緊緊的跟在他們的背後,就如同一群惡狼一般,虎視眈眈的盯著他們,建奴軍稍有不慎,便會被他們撲上來猛咬一口,這讓他們徹底也都體會到了,當初他們追殺那些明軍時候,明軍兵將的感受了。
等到了錦州城下的時候,建奴已經是被打的沒了一點脾氣,全軍上下士氣跌到了穀底,當看到錦州城的時候,他們一頭便紮入到了錦州城中,而錦州則是這次他們南下的起點,在這裏尚還囤積了一些糧秣,這讓兵糧短缺的建奴軍得到了一絲喘息的機會,於是大批建奴便聚集在了錦州城下,拉開了背水一戰的架勢。
皇太極和諸多奴酋們環視一下,這才悲哀的發現,此次他們南下,轉了一圈之後,居然就這麽又迴到了起點上,可是和他們出發的時候不同的是,他們出發的時候,在這裏整整聚集了近二十萬兵馬,全軍上下可謂是氣勢如虹,大有一舉踏破山海關,攻入他們夢寐以求的燕雲之地的氣勢。
但是到了這會兒,皇太極他們悲哀的發現,再次迴到這裏的他們的大清兵馬,卻隻剩下了不到一半的人馬,而且這一路上撤下來,他們被大中軍打的是沒有一點脾氣,這僅剩下的八萬兵馬,也都成了疲兵衰兵,士氣可以說徹底跌到了褲襠裏麵。
賠大了!這是現如今所有建奴軍上下的一致想法,他們南下時候帶的幾十門紅衣大炮,到了這會兒連連損失之下,僅剩下了不到十門,數萬耗費他們無數錢財和精力武裝起來的那漢八旗的兵馬,到了這會兒還跟著他們的僅剩下了不到四千餘人,漢八旗幾乎可以說是損失殆盡了,如果不是還要保住僅剩下的這些被他們視作最後仰仗的紅衣大炮的話,估摸著這最後的幾千漢八旗的漢兵,也早就被他們丟光了。
至於隨行出征的八旗蒙古的兵馬,這會兒可以說已經不剩幾個了,除了在山海關損失的之外,跟著阿巴泰和豪格入關的那些八旗蒙古的兵馬也幾乎盡數折在了關內,剩下的布顏代等蒙古諸部的兵馬,這一路上也是逃的逃死的死,剩下的早已在經過寧遠城的時候,紛紛逃迴到了蒙古草原之中。
還有大批跟著出征的跟役、包衣,這一路上也被大中軍追上殺了不少,至於從朝鮮強征來的一萬多朝鮮人,更是幾乎也沒有剩下幾個。
當看著跟著他跑迴來的這些八旗兵,皇太極真是哭死的心都有了,難不成他們這麽多年來的努力,就真的這樣付之東流了不成。
偶爾皇太極還會派一些滿洲八旗的旗兵留下殿後,不過這些留下的八旗兵則多為督戰之人,見勢不好便會立即丟下那些漢兵抑或是蒙古兵還有朝鮮火銃手,騎馬飛速逃遁。
這樣的結果是建奴殘餘的那些漢軍不斷的在後撤的道路上被消耗掉,早已鬥誌全無的這些漢兵還有蒙古兵,即便是留下殿後,也往往是跟追上來的大中軍一個照麵之後,便一觸即潰,甚至於開始出現了一些留下的漢兵一槍不放,便直接砍掉了監督他們的建奴兵,臨陣倒戈投降了大中軍的情況,而蒙古人則多是騎兵,被命留下之後,往往馬上便撥馬奔逃,抄小路逃迴了蒙古草原。
建奴徹底的體驗到了,被人在後麵追殺的滋味,十多萬建奴大軍四天之後撤迴到了已經化為一片廢墟的寧遠城,可是到了這會兒,建奴大軍卻隻剩下了不到八萬人馬,這八萬建奴軍之中,有四萬餘人乃是滿洲八旗的八旗兵,其餘的便是一些跟役、包衣奴,而隨軍出征的漢八旗的漢兵,在這一路上,基本上被消耗殆盡,除了三順王僥幸未被大中軍給幹掉之外,其餘李率泰、巴顏等漢八旗的統領,這一路上死的死,亡的亡,等到了寧遠的時候,這次入關漢八旗兵馬早已基本上不複存在了,至於蒙古八旗,則更是紛紛離隊逃迴到了草原上去。
皇太極這一路上還是在不斷的流鼻血,他的心裏麵可以說是痛如刀絞一般,想想他們大清自當年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鎧甲起兵之時,到現在可以說曆經百戰不止,雖然有勝有負,也並非是一帆風順,可是自大清立國之後,便再沒有打過這樣的敗仗,在他皇太極的統禦之下,他們逐步的將整個遼東明朝的勢力肅清,並且將軍隊擴張到了二十萬之眾。
可是這一次,皇太極萬萬沒有想到,他雄心千丈,幾乎盡起遼東全部可用之兵南下,想要趁此機會入關和大中軍爭奪天下,但是沒成想卻棋差一招,在山海關被大中軍提前堵住,結果功虧一簣,非但此次南下什麽也沒有撈到,相反卻損兵折將,幾乎丟掉了所有漢八旗和蒙古八旗的兵馬。
這一路退下來,所有建奴無不如喪考妣一般,當初南下時候的那種銳氣,到了這會兒早已被消耗殆盡,隻想著趕緊返迴他們遼東,再也不要和這些可怕的大中軍交手了。
為了拖延大中軍的追擊,皇太極雖然將一支支漢兵和蒙古兵還有朝鮮人丟下,但是他知道憑借這些已經被大中軍嚇破膽的雜兵們,是無法阻住大中軍的,所以他不得不令麾下的八旗騎兵,也不斷綴後對大中軍進行襲擾,試圖依靠他們強勁的騎兵,來遲滯大中軍的追擊。
可是讓他們失望的是,本來讓他們引以為傲的這些建州騎兵們,居然也沒有能展現出他們的兇悍,屢次掉頭逆襲,全部都铩羽而歸,讓他們揪心的是他們發現,大中軍時下居然也擁有了一支可以直接和他們相抗的騎兵,這支大中軍的騎兵,所展現出的戰鬥力,絲毫不弱於當年大明最強悍的關寧鐵騎,甚至於比他們建奴騎兵,也毫不示弱,屢次交手之後,都打的他們的建奴騎兵丟盔棄甲,倒卷而逃。
就連奉旨留下阻擊大中軍的建奴名將前鑲白旗固山額真圖爾格,在撤離山海關之後的第三天,也在寧遠城南三十裏處,率領兩千建奴騎兵,被大中軍大將王承平率領四個營的騎兵堵住,一場廝殺之後,圖爾格當場力戰身亡,成為了此次撤迴遼東路上,建奴損失的身份最高的奴酋,他所率的那支鑲白旗的葛布什賢營兩千餘人,最後隻有不到七百人突圍逃迴了建奴大軍之中,使得建奴上下無不震驚。
代善和濟爾哈朗多次請命,想要請皇太極放棄後撤,率軍迴頭與追擊他們的大中軍決一死戰,但是皇太極都沒有答應。
在親眼見識過大中軍的兇悍之後,皇太極已經看出來,這善用火器的大中軍,已經是早非當初關外的關寧軍所能比擬的了,麵對著大中軍那種怪異的陣勢,皇太極思量再三,也沒有想出好的克敵之策,他們就如同一隻會噴火的火龍一般,幾乎讓人找不到他們的弱點。
而且大中軍的將官不似明軍將官那樣,各自有各自的小算盤,大多都惜兵不敢悍戰,情勢稍有不妙,便紛紛率兵逃竄,根本不顧大局!而大中軍這些兵將,在他們的皇上肖天健的統禦之下,可以說是如臂使指一般,團結異常,根本無人出現過臨陣脫逃的情況,這就讓建奴更是無從下手。
在撤退的路上,皇太極曾經派出麾下猛將,被授予巴圖魯之稱的鼇拜,率領一支五百人的巴牙喇兵,在路上伏擊了一支隻有二百多人的大中軍前鋒,如果換做是明軍的話,這二百多人的漢人兵將,碰上他們韃子最兇悍的巴牙喇兵的話,肯定連一個照麵都堅持不住,便會被屠殺一空。
可是讓鼇拜大吃一驚的是在他率部突然包圍了這支小股大中軍前鋒的時候,這支大中軍的二百餘兵將,在眼看逃走無望的情況下,居然毫不放棄,在其一個軍將的率領下,蝟集在一起,居然和鼇拜所率的這五百巴牙喇兵,展開了一場殊死之戰,充分利用他們的火器還有方陣,在鼇拜率部猛攻之下,堅持了整整一個時辰,才全部戰死,而且這二百多大中軍兵將,最終無一人跪地投降,直至廝殺到全部陣亡,而他們區區二百多人,居然在覆沒之前,還成功的打死打傷了一百多巴牙喇兵。
巴牙喇兵是什麽概念?那可是建奴之中最最強悍的兵將,不單單隻是用勇猛可以形容他們的,這些巴牙喇兵全部都是千裏挑一,從建奴各旗之中,挑選出來的最最優秀的兵將,是屬於建奴軍之中精銳中的精銳,每個人都十分善戰,上陣之時更是人人身披三層甲胄,簡直就是人肉坦克一般,算是少有的重騎兵了,在對付明軍的時候,往往以少量的巴牙喇兵,衝鋒之後,明軍基本上都招架不住,會發生全軍崩潰,這種巴牙喇兵被建奴視作壓箱底的寶貝,可是沒想到,吃掉小小的一支大中軍二百多人的隊伍,居然會讓他們付出一百多人的傷亡,連鼇拜帶兵迴到皇太極身邊的時候,都跪在地上連連請罪,把皇太極心疼的幾乎想要吐血,大罵鼇拜了一通,要不是念及鼇拜這些年來跟著他屢立戰功,皇太極真是連殺他的心都有了。
通過這幾次和大中軍交手,皇太極已經悲哀的發現,他們建州女真人引以為豪的那騎兵戰術還有他們的強弓重箭,現如今終於遇上了克星,大中軍的步軍方陣的戰術,讓他們毫無辦法,哪怕是用上了他們最強悍的巴牙喇兵,在人數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吃掉對方這麽小一支人馬,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他不敢想象,如果他決戰的話,最終他們還能剩下多少族人。
所以當代善等奴酋提出掉頭決戰的時候,皇太極根本不予采納,下令加速後撤,說什麽也不能跟大中軍在此決戰。
他們大清才有多少兵馬呀!這次大中軍北上,雖然看似肖天健帶上來的兵力並不多,但是他們控製著那麽大的地盤,背後兵力豈能是少數的?而他們大清這會兒剩下的這區區八萬兵將,可以說已經是他們最後的本錢了,即便是留下決戰,能擊敗這支大中軍,那麽以大中軍的實力,也能將他們這些兵馬基本上拚光,他們即便是獲勝,又有何用呢?
所以皇太極根本不敢這個時候留下來跟大中軍決一死戰,所以山海關外一戰之後,皇太極便一路督軍疾走,並且為了甩脫後麵那些如影隨行的大中軍,皇太極甚至連一些不重要的輜重,最後都幹脆拋下了,等他們撤到錦州的時候,幾乎連兵糧都快耗盡了。
可是即便如此,那數萬大中軍卻依舊不離不棄的緊緊的跟在他們的背後,就如同一群惡狼一般,虎視眈眈的盯著他們,建奴軍稍有不慎,便會被他們撲上來猛咬一口,這讓他們徹底也都體會到了,當初他們追殺那些明軍時候,明軍兵將的感受了。
等到了錦州城下的時候,建奴已經是被打的沒了一點脾氣,全軍上下士氣跌到了穀底,當看到錦州城的時候,他們一頭便紮入到了錦州城中,而錦州則是這次他們南下的起點,在這裏尚還囤積了一些糧秣,這讓兵糧短缺的建奴軍得到了一絲喘息的機會,於是大批建奴便聚集在了錦州城下,拉開了背水一戰的架勢。
皇太極和諸多奴酋們環視一下,這才悲哀的發現,此次他們南下,轉了一圈之後,居然就這麽又迴到了起點上,可是和他們出發的時候不同的是,他們出發的時候,在這裏整整聚集了近二十萬兵馬,全軍上下可謂是氣勢如虹,大有一舉踏破山海關,攻入他們夢寐以求的燕雲之地的氣勢。
但是到了這會兒,皇太極他們悲哀的發現,再次迴到這裏的他們的大清兵馬,卻隻剩下了不到一半的人馬,而且這一路上撤下來,他們被大中軍打的是沒有一點脾氣,這僅剩下的八萬兵馬,也都成了疲兵衰兵,士氣可以說徹底跌到了褲襠裏麵。
賠大了!這是現如今所有建奴軍上下的一致想法,他們南下時候帶的幾十門紅衣大炮,到了這會兒連連損失之下,僅剩下了不到十門,數萬耗費他們無數錢財和精力武裝起來的那漢八旗的兵馬,到了這會兒還跟著他們的僅剩下了不到四千餘人,漢八旗幾乎可以說是損失殆盡了,如果不是還要保住僅剩下的這些被他們視作最後仰仗的紅衣大炮的話,估摸著這最後的幾千漢八旗的漢兵,也早就被他們丟光了。
至於隨行出征的八旗蒙古的兵馬,這會兒可以說已經不剩幾個了,除了在山海關損失的之外,跟著阿巴泰和豪格入關的那些八旗蒙古的兵馬也幾乎盡數折在了關內,剩下的布顏代等蒙古諸部的兵馬,這一路上也是逃的逃死的死,剩下的早已在經過寧遠城的時候,紛紛逃迴到了蒙古草原之中。
還有大批跟著出征的跟役、包衣,這一路上也被大中軍追上殺了不少,至於從朝鮮強征來的一萬多朝鮮人,更是幾乎也沒有剩下幾個。
當看著跟著他跑迴來的這些八旗兵,皇太極真是哭死的心都有了,難不成他們這麽多年來的努力,就真的這樣付之東流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