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第158節:探索者張騫4
------------
終於要迴去了,十一年了,鄉愁竟然會在這一刻迸上張騫的心頭。
十一年來,他也沒有如此強烈的情緒,真想下一刻一睜眼就能站在長安的大街上,一聽吆喝就知道那是大漢的商履貨販。
張騫離開大月氏時,特意繞道月氏東南方的大夏國,聽當地人說,月氏國現在的土地原本屬於大夏,月氏人將大夏人打敗,並且消除了安息國(古羅馬)在大夏的影響力,而大夏原有的部分土著民則遷往東南方。
大夏國恃險而居,雖然兵弱,也能抵禦月氏國的攻擊,數年之內,兩國隻能承認即成事實,罷兵言和,大夏國因此得以免於亡國。
張騫進入大夏國,發現這裏多有奇物,士農工商,也十分興盛,這些倒是與大漢頗為相似,將來若能通使,定然不錯。
走在大夏國的街市上,幾件布匹和竹杖引起了張騫的興趣,這些布匹有似曾相識,張騫便上前詢問,細問之下,布匹竟然是蜀布,而竹子是邛竹杖,想當年,司馬相如和唐蒙開拓西南諸郡時,蜀布和邛竹便已風靡天下。
這就奇怪了,大夏國與蜀郡相隔萬裏,怎會有來自大漢的商品,難道這些年,皇上又派了使臣出使西域?難道大夏國離川蜀很近?不可能啊,依常理,他張騫現在的地方離月氏不遠,離大漢卻是有萬裏之遙,而川蜀與漢中毗鄰,川蜀離大夏近,那麽長安離大夏也不遠。
張騫的腦子裏頓時出現了一張大大的地圖,隻是,現在這種地圖,貌似出現了一點混亂。
為了有個清晰的認識,張騫向商販求教布匹的來源,原來在大夏之東有國名為身毒(印度),這些布匹是從身毒國販運過來的。
張騫心裏一個激靈,如此說來,川蜀之地離身毒並不遙遠,而由身毒到大夏,必然也不遙遠,這樣一來,就有了另一條通向西域的途徑。
張騫在大夏呆的時間並不長,雖說使命未竟,但他相信,隻要他的這顆腦袋能安全迴到長安,並且能正常開口說話,那麽比任何使命都有意義。
張騫帶著堂邑父折道往蔥嶺而走,數日之後,兩人再一次翻越鬱鬱蔥蔥的蔥嶺。
現在的張騫有兩個選擇,一為沿原路返迴,即沿天山南麓,進入匈奴境內,再迴隴西。二為沿昆侖山北麓,借道羌地,出祁連山,直奔長安。
張騫最終選擇了第二條路,避免再一次為匈奴所擄。這也是絲綢之路的第二條路,又稱“南路”。以此類推,南路之山稱為南山,而張騫來時的路則稱為“北路”,沿途山脈為北山。
南北兩路間相隔千裏,中間橫貫著漫天黃沙的塔克拉瑪幹大沙漠,所以匈奴人的影響難以延伸過來。
南路北路上遍布小國,扜彌,扜泥,且未(今且未縣)、於闐(今於田縣),莎車,為南道諸國;而姑師(今吐魯番)沿天山南麓向西,經焉耆(今焉耆縣)、輪台(今輪台縣)、龜茲(今庫車縣),至疏勒,為北道諸國
張騫一路東行,途徑莎車,於窴、扜彌、扜泥、樓蘭等國,這些國家都是小國,它們以一城或幾城為王國,民風純樸,兵力較少。
最讓張騫印象深刻的是於窴,於窴產美玉(和田玉),於窴西麵水向西流注入西海,而東麵則向東流注入鹽澤,最後匯聚為大江大河的源頭。樓蘭,姑師築有堅固精美的城郭,特別是樓蘭,它北拒匈奴,東臨羌地(今青海),國雖小,卻頗有氣勢。
張騫經過數日的跋涉,終於出了南山,到了羌境,羌境較大,但離大漢卻不遠,羌民並非統一的民族,他們是一個個獨立的遊牧部落,他們習俗不同,甚至語言,服飾也不盡相同,他們以強為尊,時常相互攻伐,卻又時有聯合,比起匈奴來,他們更加兇殘,並且缺少法度和製約。中原人無法區別他們,隻能給了他們一個統一的稱唿,羌。
嗅覺靈敏的張騫一踏入羌境,就聞到了危險的味道,因為他隱約發現,他們被盯上了,盯他們的人或在明或在暗。
“駕!駕!”張騫與堂邑父一路策馬狂奔,為的是盡快通過這塊區域,雖然他們身上的財貨沒有多少,隻不過兩個陌生人出現在羌人的土地上,必然招人眼線。
幾個時辰之後,張騫的坐騎驚叫一聲,停了下來,並且躁動不安。
從坐騎的驚叫聲中,張騫知道羌人要動手了。
果不其然,四麵突然變花樣般站出來許多穿著盔甲,服飾怪異的兵士。
為首的人大喝,但是張騫和堂邑父都聽不懂他們的意思。
羌人首領見兩人無動於衷,便下令兵士圍了上去,張騫趕緊用漢語說道,“我們是漢國客商,路經貴地,請將軍放我們過去。”
張騫不知他這一開口,反倒置自己於危險的境地。
也不知他們有沒有聽懂,隻見幾個羌人交頭接耳一番,便見那羌人首領揮了一個手勢,羌人甲士便撲了上來,將張騫兩人綁了個結結實實。
張騫大喝,“為何要綁我們,為何要綁我們?”
他原以為自己一說漢語,便可讓羌人明白自己是漢人,懾於大漢的威名,他們必然會放了他,萬萬沒想到,現在卻被他們綁了。
張騫兩人被推到在一個帳中,帳中有幾位甲士,一人坐於中間,看起來像個將軍,一人坐於左席,看起來像個幕僚,就見一個坐於左席的人用漢語問道,“你們是什麽人,莫非是漢朝的細作?”
張騫靈機一動,說道,“我們並非細作,隻是過路的商旅。”
那人哼的一聲,“商旅?怎不見貨物?”
他又向中間上座之人說了一堆羌語,獲得中間那人的點頭之後,便見幾位軍士走到張騫兩人跟前,將他們搜了一遍。張騫暗暗叫苦,因為他懷中的符節被軍士搜了去。
軍士將符節交給首座之人,他看後搖搖頭,又將他遞給會漢語的人。
“漢使符節!”那人沉吟道,然後他又像想起什麽來一樣,興奮地說道,“你是張騫?”
張騫見此人已識破他的身份,隻好大方地承認。
那人馬上高興地將兩個囚徒的身份稟報給首座之人,一頓嘰裏咕嚕之後,他們竟然哈哈大笑。
張騫馬上問道,“你們究竟想幹什麽?”
那位幕僚一臉壞笑地說道,“實話告訴你吧,張騫,匈奴大單於懸賞捉拿你的通緝令一年前就發到我們這裏了,今天你自投羅網,我們正好向大單於討個賞錢去。”
張騫一聽這話,差點暈死過去。
想不到轉了一圈,又要去匈奴人那裏做階下囚了。
“老天啊,你為何如此待我不公,我張騫還有幾個十年讓你來捉弄!”張騫心中懊惱至極,甚至欲哭無淚。
又是一路牢籠,張騫被送迴匈奴,這一次,他沒見到軍臣單於,卻見到了整整一年未見的妻兒。
那一刹那,張騫和他的妻子,淚水都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
------------
終於要迴去了,十一年了,鄉愁竟然會在這一刻迸上張騫的心頭。
十一年來,他也沒有如此強烈的情緒,真想下一刻一睜眼就能站在長安的大街上,一聽吆喝就知道那是大漢的商履貨販。
張騫離開大月氏時,特意繞道月氏東南方的大夏國,聽當地人說,月氏國現在的土地原本屬於大夏,月氏人將大夏人打敗,並且消除了安息國(古羅馬)在大夏的影響力,而大夏原有的部分土著民則遷往東南方。
大夏國恃險而居,雖然兵弱,也能抵禦月氏國的攻擊,數年之內,兩國隻能承認即成事實,罷兵言和,大夏國因此得以免於亡國。
張騫進入大夏國,發現這裏多有奇物,士農工商,也十分興盛,這些倒是與大漢頗為相似,將來若能通使,定然不錯。
走在大夏國的街市上,幾件布匹和竹杖引起了張騫的興趣,這些布匹有似曾相識,張騫便上前詢問,細問之下,布匹竟然是蜀布,而竹子是邛竹杖,想當年,司馬相如和唐蒙開拓西南諸郡時,蜀布和邛竹便已風靡天下。
這就奇怪了,大夏國與蜀郡相隔萬裏,怎會有來自大漢的商品,難道這些年,皇上又派了使臣出使西域?難道大夏國離川蜀很近?不可能啊,依常理,他張騫現在的地方離月氏不遠,離大漢卻是有萬裏之遙,而川蜀與漢中毗鄰,川蜀離大夏近,那麽長安離大夏也不遠。
張騫的腦子裏頓時出現了一張大大的地圖,隻是,現在這種地圖,貌似出現了一點混亂。
為了有個清晰的認識,張騫向商販求教布匹的來源,原來在大夏之東有國名為身毒(印度),這些布匹是從身毒國販運過來的。
張騫心裏一個激靈,如此說來,川蜀之地離身毒並不遙遠,而由身毒到大夏,必然也不遙遠,這樣一來,就有了另一條通向西域的途徑。
張騫在大夏呆的時間並不長,雖說使命未竟,但他相信,隻要他的這顆腦袋能安全迴到長安,並且能正常開口說話,那麽比任何使命都有意義。
張騫帶著堂邑父折道往蔥嶺而走,數日之後,兩人再一次翻越鬱鬱蔥蔥的蔥嶺。
現在的張騫有兩個選擇,一為沿原路返迴,即沿天山南麓,進入匈奴境內,再迴隴西。二為沿昆侖山北麓,借道羌地,出祁連山,直奔長安。
張騫最終選擇了第二條路,避免再一次為匈奴所擄。這也是絲綢之路的第二條路,又稱“南路”。以此類推,南路之山稱為南山,而張騫來時的路則稱為“北路”,沿途山脈為北山。
南北兩路間相隔千裏,中間橫貫著漫天黃沙的塔克拉瑪幹大沙漠,所以匈奴人的影響難以延伸過來。
南路北路上遍布小國,扜彌,扜泥,且未(今且未縣)、於闐(今於田縣),莎車,為南道諸國;而姑師(今吐魯番)沿天山南麓向西,經焉耆(今焉耆縣)、輪台(今輪台縣)、龜茲(今庫車縣),至疏勒,為北道諸國
張騫一路東行,途徑莎車,於窴、扜彌、扜泥、樓蘭等國,這些國家都是小國,它們以一城或幾城為王國,民風純樸,兵力較少。
最讓張騫印象深刻的是於窴,於窴產美玉(和田玉),於窴西麵水向西流注入西海,而東麵則向東流注入鹽澤,最後匯聚為大江大河的源頭。樓蘭,姑師築有堅固精美的城郭,特別是樓蘭,它北拒匈奴,東臨羌地(今青海),國雖小,卻頗有氣勢。
張騫經過數日的跋涉,終於出了南山,到了羌境,羌境較大,但離大漢卻不遠,羌民並非統一的民族,他們是一個個獨立的遊牧部落,他們習俗不同,甚至語言,服飾也不盡相同,他們以強為尊,時常相互攻伐,卻又時有聯合,比起匈奴來,他們更加兇殘,並且缺少法度和製約。中原人無法區別他們,隻能給了他們一個統一的稱唿,羌。
嗅覺靈敏的張騫一踏入羌境,就聞到了危險的味道,因為他隱約發現,他們被盯上了,盯他們的人或在明或在暗。
“駕!駕!”張騫與堂邑父一路策馬狂奔,為的是盡快通過這塊區域,雖然他們身上的財貨沒有多少,隻不過兩個陌生人出現在羌人的土地上,必然招人眼線。
幾個時辰之後,張騫的坐騎驚叫一聲,停了下來,並且躁動不安。
從坐騎的驚叫聲中,張騫知道羌人要動手了。
果不其然,四麵突然變花樣般站出來許多穿著盔甲,服飾怪異的兵士。
為首的人大喝,但是張騫和堂邑父都聽不懂他們的意思。
羌人首領見兩人無動於衷,便下令兵士圍了上去,張騫趕緊用漢語說道,“我們是漢國客商,路經貴地,請將軍放我們過去。”
張騫不知他這一開口,反倒置自己於危險的境地。
也不知他們有沒有聽懂,隻見幾個羌人交頭接耳一番,便見那羌人首領揮了一個手勢,羌人甲士便撲了上來,將張騫兩人綁了個結結實實。
張騫大喝,“為何要綁我們,為何要綁我們?”
他原以為自己一說漢語,便可讓羌人明白自己是漢人,懾於大漢的威名,他們必然會放了他,萬萬沒想到,現在卻被他們綁了。
張騫兩人被推到在一個帳中,帳中有幾位甲士,一人坐於中間,看起來像個將軍,一人坐於左席,看起來像個幕僚,就見一個坐於左席的人用漢語問道,“你們是什麽人,莫非是漢朝的細作?”
張騫靈機一動,說道,“我們並非細作,隻是過路的商旅。”
那人哼的一聲,“商旅?怎不見貨物?”
他又向中間上座之人說了一堆羌語,獲得中間那人的點頭之後,便見幾位軍士走到張騫兩人跟前,將他們搜了一遍。張騫暗暗叫苦,因為他懷中的符節被軍士搜了去。
軍士將符節交給首座之人,他看後搖搖頭,又將他遞給會漢語的人。
“漢使符節!”那人沉吟道,然後他又像想起什麽來一樣,興奮地說道,“你是張騫?”
張騫見此人已識破他的身份,隻好大方地承認。
那人馬上高興地將兩個囚徒的身份稟報給首座之人,一頓嘰裏咕嚕之後,他們竟然哈哈大笑。
張騫馬上問道,“你們究竟想幹什麽?”
那位幕僚一臉壞笑地說道,“實話告訴你吧,張騫,匈奴大單於懸賞捉拿你的通緝令一年前就發到我們這裏了,今天你自投羅網,我們正好向大單於討個賞錢去。”
張騫一聽這話,差點暈死過去。
想不到轉了一圈,又要去匈奴人那裏做階下囚了。
“老天啊,你為何如此待我不公,我張騫還有幾個十年讓你來捉弄!”張騫心中懊惱至極,甚至欲哭無淚。
又是一路牢籠,張騫被送迴匈奴,這一次,他沒見到軍臣單於,卻見到了整整一年未見的妻兒。
那一刹那,張騫和他的妻子,淚水都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