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第154節:淮南王3
------------
劉安父子在淮南王府張網以待,等國中那些不聽話的官員一到,就送他們上路。事情幹完之後,屆時將由劉安向天下豪傑振臂一唿,宣布造劉徹的反。
那是何等的氣魄啊!
劉安陶醉在率領千軍萬馬殺向長安的夢想中,為了等待這個時機,他已隱忍了幾十年。幾十年來,他不忘父仇,惕厲自省,潛心治國,淮南國在他的手上富庶繁榮起來了,在他的身邊,人才薈萃,名士雲集。
劉安不愧是個卓越的國王,然而,這些都不能讓他滿足,當年田蚡的話言猶在耳,字字句句都落在了他的心上。
他父親的死,就像一個夢魘,伴隨著他走過孤苦伶仃的童年,加深了他對朝廷的仇恨。
仇恨與野心,糾纏著他的內心,使他無法自拔。
七國之亂,他血氣方剛,想一展抱負,卻由於國力弱小,國中官員強烈反對,隻能作罷。
如今,淮南國國力昌盛,他雖已年近花甲,可是奮力一搏的時機卻到了。在劉安看來,當今朝廷無道,賦稅日益加重,劉徹奢靡無度,諸侯惶惶不可終日。
然而,時機真的到了嗎?
劉安的首席顧問伍被曾經不止一次地提醒劉安,現在是太平盛世,皇上雄才大略,文化發達,武功昌盛,民心未失,你的看法是錯的。
聽到這些話,劉安固然生氣,心中大罵,是誰養了你,你怎麽可以如此長他人誌氣,滅自家威風。
氣歸氣,伍被的話還是起了作用,在造反的問題上,劉安陷入了猶豫。
現在的他,不能跟幾十年前相比,他老了,什麽時候蹬腿翹辮子也不算稀奇,不過,這一大家子人,總不能斷了子孫後代的活路。
孰對孰錯,反與不反,劉安已經茫然失措。
劉安的茫然失措顯然影響了他的情緒和脾氣,雷被被他罵走了,朝廷開始找淮南國的人’喝茶’。
一波未平,一波又平。兒孫們實在不爭氣,自家人打起了自家人,結果太子上了廷尉府的黑名單。
俗話說,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
劉安做賊心虛,朝廷接二連三的派人上門,發現點什麽也難說,而且從女兒劉陵傳來的消息,丞相公孫弘已經對他起了疑心。這個老家夥平素最能順承上意,連皇上都對劉安網開一麵,而他卻將淮南國翻個底朝天,這不像公孫老頭的風格,除非他發現了什麽。
劉安明白,淮南國已經走到了生死關頭,再不幹他一票,以後就跟沒希望了。
所以,這次他果斷地召太子劉遷,製定出攘外必先安內的計劃。
官逼民反,劉徹,是你逼我的。
劉安父子在王府大廳埋伏好刀斧手,一切看劉安眼色行事。畢竟是頭一次幹殺人的買賣,劉安的腿腳明顯有些顫抖,在客廳踱著焦急的步子,數次讓人去府外查看那些官員是否來臨。
一個晌午過去,劉安一網打盡的計劃宣告破滅。
國相來了,內史,中尉沒給劉安麵子,故意缺席。
劉遷示意父親趕緊動手,而劉安則猶豫不決,他認為殺國相一個人無濟於事,淮南國的軍隊仍然不在他手上,而且一旦動手,造反就成了既成事實。
代價是不是太大了?
國相安然離去,劉遷見父親如此優柔寡斷,氣急之下,竟然拔劍自刎,在侍從們的阻止下,沒死成。
“不好了,不好了!”
王府的下人在府中高喊,劉安聽著外麵喧嘩,出來便大喝一聲,“你喊什麽?”
“大王,不好了…”來人喘著粗氣說道,“朝廷軍士朝王府來了!”
劉安一聽,身形向後癱去,心裏默念,完了,一切都完了。
不一會兒,門外就衝進來一群軍士。劉安見狀,強作鎮定,徑直走到廷尉監麵前,正要厲聲喝問。
隻見廷尉監表情嚴肅,沒有正眼瞧一下劉安,隻向軍士們揮一揮手,大喊一聲,“搜!”
“慢著,你們也不看看這是哪裏?沒有皇上的諭旨,我看誰敢搜!”劉安的憤怒暫時製止了軍士們的動作。
廷尉監瞄了一眼氣得已是渾身發抖的劉安,稍作揖道,“淮南王,本使正是奉朝廷諭旨,嚴查爾等謀反之事!”
“你…你…,血口噴人!”
廷尉監“嘿嘿”笑道,向他亮了一份供詞,劉安一看,立時感覺天旋地轉,他分明看到落款者是他最為敬重的臣子伍被。
廷尉監又是一揮手,軍士們便又四處搜查起來,一會兒的功夫,玉璽,太守,都尉印等被搜了出來。
“淮南王,你還有何話可說?”
劉安默認無語,眼神中充滿著絕望。
“圍住王府,所有人等均不得離開,等待發落,否則格殺勿論。”
說罷,劉安及王後,子孫數人被套上枷鎖,被帶離王宮。
罪狀呈到劉徹的眼前時,劉徹始終不敢相信,這一切會是他敬之重之的皇叔所為,可是罪狀罪證俱在,謀反已是鐵板釘釘的事,無可避免。
劉徹心中蹦出一個大大的問號,難道朕待他有不厚之處?雖然他的父親死得太早,也不至於走上謀反的不歸路啊。
很快,劉徹在判決的奏本上作了批複,嚴懲黨羽。同時下令,宗正持節前往淮南國。
想到劉安父子幾代的結局,劉徹唏噓不已。
此時此刻的他突然悟到,仇恨一旦刻下,就難以消弭,他的仁慈不但沒有獲得他人的感恩戴德,反而給國家埋下了隱患,這件事告訴他,對於敵人,除根務盡是最好的辦法。
元狩元年(前121),劉安自殺,劉安子孫族誅。
在所有罪犯名單中,有兩個人讓劉徹犯了難,一個是伍被,殺吧,是個人才,殺之太可惜,不殺,畢竟參與謀反,國法不容。另外一個是侍中莊助,他出現在劉安謀反案的名單上,實在讓劉徹意外,莊助這個人,建元元年從草根階層爬上來,做過會稽郡守,在平定南越造反上立過功,此人足智多謀,跟淮南王私交很好,收過劉安的不少好處。
劉徹的意思還是想留他們一命,他就此事征詢大臣們的意見。
劉徹的話音剛落,張湯就跳出來反對,這份名單是他炮製的,他的辦事原則誰都清楚,能讓人死就不會讓人活,現在皇上要法外開恩給兩個人活路,這還了得?
所以,張湯當庭據理力爭,“伍被為首謀劃,罪不可赦。莊助身為朝廷重臣,竟然外交諸侯如此,不殺,以後還如何治吏。”
此話一出,莊助就差拿牙齒去咬張湯了。
劉徹沉默良久,歎了口氣,無奈地揮了揮手,莊助被拖了出去,口裏大罵張湯,與伍被一起,棄市。
這還不算完,在張湯的窮追猛打下,與劉安結盟的衡陽王劉賜也東窗事發,下獄治罪。
張湯同誌的又一創紀錄之作就此誕生。史載,淮南衡山謀反案,被他送到黃泉地區的人多達幾萬人,遠遠超過皇後巫蠱案。
------------
劉安父子在淮南王府張網以待,等國中那些不聽話的官員一到,就送他們上路。事情幹完之後,屆時將由劉安向天下豪傑振臂一唿,宣布造劉徹的反。
那是何等的氣魄啊!
劉安陶醉在率領千軍萬馬殺向長安的夢想中,為了等待這個時機,他已隱忍了幾十年。幾十年來,他不忘父仇,惕厲自省,潛心治國,淮南國在他的手上富庶繁榮起來了,在他的身邊,人才薈萃,名士雲集。
劉安不愧是個卓越的國王,然而,這些都不能讓他滿足,當年田蚡的話言猶在耳,字字句句都落在了他的心上。
他父親的死,就像一個夢魘,伴隨著他走過孤苦伶仃的童年,加深了他對朝廷的仇恨。
仇恨與野心,糾纏著他的內心,使他無法自拔。
七國之亂,他血氣方剛,想一展抱負,卻由於國力弱小,國中官員強烈反對,隻能作罷。
如今,淮南國國力昌盛,他雖已年近花甲,可是奮力一搏的時機卻到了。在劉安看來,當今朝廷無道,賦稅日益加重,劉徹奢靡無度,諸侯惶惶不可終日。
然而,時機真的到了嗎?
劉安的首席顧問伍被曾經不止一次地提醒劉安,現在是太平盛世,皇上雄才大略,文化發達,武功昌盛,民心未失,你的看法是錯的。
聽到這些話,劉安固然生氣,心中大罵,是誰養了你,你怎麽可以如此長他人誌氣,滅自家威風。
氣歸氣,伍被的話還是起了作用,在造反的問題上,劉安陷入了猶豫。
現在的他,不能跟幾十年前相比,他老了,什麽時候蹬腿翹辮子也不算稀奇,不過,這一大家子人,總不能斷了子孫後代的活路。
孰對孰錯,反與不反,劉安已經茫然失措。
劉安的茫然失措顯然影響了他的情緒和脾氣,雷被被他罵走了,朝廷開始找淮南國的人’喝茶’。
一波未平,一波又平。兒孫們實在不爭氣,自家人打起了自家人,結果太子上了廷尉府的黑名單。
俗話說,平生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
劉安做賊心虛,朝廷接二連三的派人上門,發現點什麽也難說,而且從女兒劉陵傳來的消息,丞相公孫弘已經對他起了疑心。這個老家夥平素最能順承上意,連皇上都對劉安網開一麵,而他卻將淮南國翻個底朝天,這不像公孫老頭的風格,除非他發現了什麽。
劉安明白,淮南國已經走到了生死關頭,再不幹他一票,以後就跟沒希望了。
所以,這次他果斷地召太子劉遷,製定出攘外必先安內的計劃。
官逼民反,劉徹,是你逼我的。
劉安父子在王府大廳埋伏好刀斧手,一切看劉安眼色行事。畢竟是頭一次幹殺人的買賣,劉安的腿腳明顯有些顫抖,在客廳踱著焦急的步子,數次讓人去府外查看那些官員是否來臨。
一個晌午過去,劉安一網打盡的計劃宣告破滅。
國相來了,內史,中尉沒給劉安麵子,故意缺席。
劉遷示意父親趕緊動手,而劉安則猶豫不決,他認為殺國相一個人無濟於事,淮南國的軍隊仍然不在他手上,而且一旦動手,造反就成了既成事實。
代價是不是太大了?
國相安然離去,劉遷見父親如此優柔寡斷,氣急之下,竟然拔劍自刎,在侍從們的阻止下,沒死成。
“不好了,不好了!”
王府的下人在府中高喊,劉安聽著外麵喧嘩,出來便大喝一聲,“你喊什麽?”
“大王,不好了…”來人喘著粗氣說道,“朝廷軍士朝王府來了!”
劉安一聽,身形向後癱去,心裏默念,完了,一切都完了。
不一會兒,門外就衝進來一群軍士。劉安見狀,強作鎮定,徑直走到廷尉監麵前,正要厲聲喝問。
隻見廷尉監表情嚴肅,沒有正眼瞧一下劉安,隻向軍士們揮一揮手,大喊一聲,“搜!”
“慢著,你們也不看看這是哪裏?沒有皇上的諭旨,我看誰敢搜!”劉安的憤怒暫時製止了軍士們的動作。
廷尉監瞄了一眼氣得已是渾身發抖的劉安,稍作揖道,“淮南王,本使正是奉朝廷諭旨,嚴查爾等謀反之事!”
“你…你…,血口噴人!”
廷尉監“嘿嘿”笑道,向他亮了一份供詞,劉安一看,立時感覺天旋地轉,他分明看到落款者是他最為敬重的臣子伍被。
廷尉監又是一揮手,軍士們便又四處搜查起來,一會兒的功夫,玉璽,太守,都尉印等被搜了出來。
“淮南王,你還有何話可說?”
劉安默認無語,眼神中充滿著絕望。
“圍住王府,所有人等均不得離開,等待發落,否則格殺勿論。”
說罷,劉安及王後,子孫數人被套上枷鎖,被帶離王宮。
罪狀呈到劉徹的眼前時,劉徹始終不敢相信,這一切會是他敬之重之的皇叔所為,可是罪狀罪證俱在,謀反已是鐵板釘釘的事,無可避免。
劉徹心中蹦出一個大大的問號,難道朕待他有不厚之處?雖然他的父親死得太早,也不至於走上謀反的不歸路啊。
很快,劉徹在判決的奏本上作了批複,嚴懲黨羽。同時下令,宗正持節前往淮南國。
想到劉安父子幾代的結局,劉徹唏噓不已。
此時此刻的他突然悟到,仇恨一旦刻下,就難以消弭,他的仁慈不但沒有獲得他人的感恩戴德,反而給國家埋下了隱患,這件事告訴他,對於敵人,除根務盡是最好的辦法。
元狩元年(前121),劉安自殺,劉安子孫族誅。
在所有罪犯名單中,有兩個人讓劉徹犯了難,一個是伍被,殺吧,是個人才,殺之太可惜,不殺,畢竟參與謀反,國法不容。另外一個是侍中莊助,他出現在劉安謀反案的名單上,實在讓劉徹意外,莊助這個人,建元元年從草根階層爬上來,做過會稽郡守,在平定南越造反上立過功,此人足智多謀,跟淮南王私交很好,收過劉安的不少好處。
劉徹的意思還是想留他們一命,他就此事征詢大臣們的意見。
劉徹的話音剛落,張湯就跳出來反對,這份名單是他炮製的,他的辦事原則誰都清楚,能讓人死就不會讓人活,現在皇上要法外開恩給兩個人活路,這還了得?
所以,張湯當庭據理力爭,“伍被為首謀劃,罪不可赦。莊助身為朝廷重臣,竟然外交諸侯如此,不殺,以後還如何治吏。”
此話一出,莊助就差拿牙齒去咬張湯了。
劉徹沉默良久,歎了口氣,無奈地揮了揮手,莊助被拖了出去,口裏大罵張湯,與伍被一起,棄市。
這還不算完,在張湯的窮追猛打下,與劉安結盟的衡陽王劉賜也東窗事發,下獄治罪。
張湯同誌的又一創紀錄之作就此誕生。史載,淮南衡山謀反案,被他送到黃泉地區的人多達幾萬人,遠遠超過皇後巫蠱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