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第152節:淮南王1
------------
就這樣,八十歲的公孫弘死了,這位老來得寵的丞相應該感到慶幸,在武帝的十三位丞相中,與前任相比,他算是幸運的,與後任相比,他算是燒了高香。
這也沒辦法,人家命好啊!
在他的任上,國家無事,歌舞升平,連一向以挑事端為樂的匈奴人都被衛青,霍去病收拾的服服帖帖,遠遁漠北。
在朝堂上,公孫弘鮮有敵手。耿直的汲黯參過他,結果卻是汲黯每罵他一次,他的寵幸就更進一步,汲黯見參他不倒,反而自討沒趣,惹了一身臊,便隻能閉嘴了事。董仲舒看不慣他兩麵三刀的做派,對他深惡痛絕,麵對這個當代大儒,公孫弘也毫不客氣,找個機會把他打發到偏遠的膠西國去了。在反對他的人中,要數主父偃下場最慘,被他滅了族。
然而公孫弘對待自己人卻異常的大方,他寧願自己吃素也要把肉分給賓客!
兄弟們,吃肉吃肉!
賓客們看到丞相大人粗茶淡飯,卻給下屬們夾肉,每當此時,他們的心裏就會情不自禁地蹦出“赴湯蹈火,肝腦塗地”的想法。如此的公孫弘,甚至贏得了酷吏張湯的尊敬。
有上司如此,夫複何求!
因此,公孫弘能年複一年地在朝堂上繼續著他的傳奇,而沒人能撼動他的相位。
然而公孫弘萬萬不會想到,淮南王會在他的眼皮底下密謀造反,直到事發,公孫弘竟然毫不知情。
公孫弘擔憂劉徹會把看護不力的罪責怪到自己頭上,那他這個丞相,也就到頭了。
憂懼之下,公孫弘竟然臥床不起。
淮南王劉安自然不會想到,當朝宰相竟然會因為他抑鬱成疾,說來好笑,這或許是淮南王謀反活動在政治上取得的唯一成果。
淮南王劉安一生下來,似乎就與造反結緣,他的父親劉長造了文帝的反,結果被削爵流放,死在路上。
文帝對弟弟劉長的死,一直抱有愧疚,幾年之後,文帝將淮南國一分為三,將劉長的三個兒子封王。
父親的死極大地影響了劉安的成長。
他跟他的父親一樣,把至親的死算在了朝廷的頭上,因此對朝廷心懷不滿。雖然如此,劉安在諸多方麵卻遠遠超過其父劉長。劉長行事囂張,他在位時淮南國基本不用朝廷法律,各級官吏都由自己任命,他囂張跋扈,剛愎自用。
而劉安雖則素懷謀反之誌,但他潛心研究治國安邦之術,等待有利時機。另外,他著書立說,積累名聲,因此淮南國文人名士雲集,人才薈萃,在他的治理下,淮南國國富民安。
劉安召集人力編撰鴻篇巨著《淮南子》,除此之外,每當我們在品嚐豆腐這道家常美食時,都得好好感謝劉安,正是因為他的煉丹實驗,才發明了豆腐。
然而,這麽一個才華橫溢的人,卻始終對謀反非常熱衷。
景帝三年,七王之亂開始,劉安就躍躍欲試,準備加入謀反大軍,淮南國相堅決阻止,並掌控了兵權,劉安因此沒有反成。
但劉安並沒有因此放棄自己的誌向,十多年後,他上長安,時任太尉的田蚡拉著他的手說,當今天子無子,將來說不定就立大王了。
田蚡用來討好劉安的話,卻讓劉安喜不自禁。
雖然劉徹非常欣賞劉安,但劉安仍念念不忘謀反的大事。
他命人暗自打造兵器,製作地圖,劉安作了長期而周密的準備,從血氣方剛開始,就以此為誌,可是直到他的孫子都長大成人了,也沒有發難。
你不得不佩服劉安的毅力,說實話,見過謀反的,還真沒見過這麽謀反的。
元朔五年(前124年),一件偶然的小事可謂擦槍走火,把劉安的謀反事業毀於一旦。
劉安的太子劉遷自以為劍術無人能及,聽說劉安麾下的“八公”之一雷被劍術精湛,表示要比劃幾下,雷被怕誤傷太子,堅決推辭。
兩個手拿武器的人你推我讓,學武之人脾氣大,推來讓去之下竟然都拔了劍,也活該雷被倒黴,劉遷充其量隻是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水貨,雷被隨意撥弄幾下,不小心將劉遷劃傷了。
練武之人偶爾受點傷,留點血,也是小事一樁。
可劉遷不這麽認為,本太子給你敬酒不吃,你還把本太子弄傷,你以為你是誰?
劉遷算是跟雷被杠上了,有機會就找雷被的麻煩,想盡辦法折磨雷被。
雷被要是個文人學士,忍就忍了,好歹好吃好喝,就算有苦,打碎了牙也隻能往自己肚子裏咽。
可他是個劍士,換句話說,也就是個粗人。
粗人哪受得了這些刁難和折磨,而且讓雷被最為為難的是,對方是太子,你即便有天大的神功,你也不能拿他怎麽樣!
果不其然,雷被在淮南國待不下了,他向劉安表示自己想辭職,跟隨衛青去打匈奴。
若是年輕的劉安,肯定會笑嗬嗬地拍一拍他的肩膀,嘴裏一定會誇獎幾句,小夥子,有誌向,有前途,將來發達了別忘了舊主等等。
可是,現在的劉安已經年屆六十,不但敏感而且多疑,他意味深長看了一眼雷被,心裏閃出的第一個念頭不是應允,而是此人有異心。
雷被原本以為淮南王馬上會準允,甚至會極度挽留,畢竟自己跟隨他多年,沒有功勞也是苦勞。不過,雷被馬上驚呆了,劉安竟然勃然大怒,當即斥責雷被不念舊恩,並把他的職務給免了。
這還是自己多年侍奉的淮南王麽?
劍客雷被不能猜透劉安的心思,這叫什麽事,你兒子跟我過不去,你也跟我過不去。從這一刻起,他恨上了劉安父子。
你不仁,我不義。
雷被找機會逃出了淮南府,直向北而去,而他要去的地方,正是長安。
雷被去長安的目的就一個,狀告劉安阻撓執行天子詔令。
劉徹接到劉安的罪狀,心裏就樂了,他早就得知劉安多有不法,可苦於查無實據,現在倒好,在他削藩削的不亦樂乎之時,有人錦上添花,真是天助我也啊!
劉徹抓住時機,下詔削去淮南國的部分封地。
如果事情到此為止,劉安可以說逃過一劫,因為雷被至少沒把劉安的藏了一輩子的秘密抖摟出去。
削地之後,劉安加快了謀反的步伐,並聯係了盟友衡山王,準備一起發難。
劉安的命運已經走在了最為危險的十字路口。
恰在此時,又有一個人,跑到長安告了一狀,而這個告狀的人,竟然是劉安的孫子劉建。
反與不反,隻在一念之間。
------------
就這樣,八十歲的公孫弘死了,這位老來得寵的丞相應該感到慶幸,在武帝的十三位丞相中,與前任相比,他算是幸運的,與後任相比,他算是燒了高香。
這也沒辦法,人家命好啊!
在他的任上,國家無事,歌舞升平,連一向以挑事端為樂的匈奴人都被衛青,霍去病收拾的服服帖帖,遠遁漠北。
在朝堂上,公孫弘鮮有敵手。耿直的汲黯參過他,結果卻是汲黯每罵他一次,他的寵幸就更進一步,汲黯見參他不倒,反而自討沒趣,惹了一身臊,便隻能閉嘴了事。董仲舒看不慣他兩麵三刀的做派,對他深惡痛絕,麵對這個當代大儒,公孫弘也毫不客氣,找個機會把他打發到偏遠的膠西國去了。在反對他的人中,要數主父偃下場最慘,被他滅了族。
然而公孫弘對待自己人卻異常的大方,他寧願自己吃素也要把肉分給賓客!
兄弟們,吃肉吃肉!
賓客們看到丞相大人粗茶淡飯,卻給下屬們夾肉,每當此時,他們的心裏就會情不自禁地蹦出“赴湯蹈火,肝腦塗地”的想法。如此的公孫弘,甚至贏得了酷吏張湯的尊敬。
有上司如此,夫複何求!
因此,公孫弘能年複一年地在朝堂上繼續著他的傳奇,而沒人能撼動他的相位。
然而公孫弘萬萬不會想到,淮南王會在他的眼皮底下密謀造反,直到事發,公孫弘竟然毫不知情。
公孫弘擔憂劉徹會把看護不力的罪責怪到自己頭上,那他這個丞相,也就到頭了。
憂懼之下,公孫弘竟然臥床不起。
淮南王劉安自然不會想到,當朝宰相竟然會因為他抑鬱成疾,說來好笑,這或許是淮南王謀反活動在政治上取得的唯一成果。
淮南王劉安一生下來,似乎就與造反結緣,他的父親劉長造了文帝的反,結果被削爵流放,死在路上。
文帝對弟弟劉長的死,一直抱有愧疚,幾年之後,文帝將淮南國一分為三,將劉長的三個兒子封王。
父親的死極大地影響了劉安的成長。
他跟他的父親一樣,把至親的死算在了朝廷的頭上,因此對朝廷心懷不滿。雖然如此,劉安在諸多方麵卻遠遠超過其父劉長。劉長行事囂張,他在位時淮南國基本不用朝廷法律,各級官吏都由自己任命,他囂張跋扈,剛愎自用。
而劉安雖則素懷謀反之誌,但他潛心研究治國安邦之術,等待有利時機。另外,他著書立說,積累名聲,因此淮南國文人名士雲集,人才薈萃,在他的治理下,淮南國國富民安。
劉安召集人力編撰鴻篇巨著《淮南子》,除此之外,每當我們在品嚐豆腐這道家常美食時,都得好好感謝劉安,正是因為他的煉丹實驗,才發明了豆腐。
然而,這麽一個才華橫溢的人,卻始終對謀反非常熱衷。
景帝三年,七王之亂開始,劉安就躍躍欲試,準備加入謀反大軍,淮南國相堅決阻止,並掌控了兵權,劉安因此沒有反成。
但劉安並沒有因此放棄自己的誌向,十多年後,他上長安,時任太尉的田蚡拉著他的手說,當今天子無子,將來說不定就立大王了。
田蚡用來討好劉安的話,卻讓劉安喜不自禁。
雖然劉徹非常欣賞劉安,但劉安仍念念不忘謀反的大事。
他命人暗自打造兵器,製作地圖,劉安作了長期而周密的準備,從血氣方剛開始,就以此為誌,可是直到他的孫子都長大成人了,也沒有發難。
你不得不佩服劉安的毅力,說實話,見過謀反的,還真沒見過這麽謀反的。
元朔五年(前124年),一件偶然的小事可謂擦槍走火,把劉安的謀反事業毀於一旦。
劉安的太子劉遷自以為劍術無人能及,聽說劉安麾下的“八公”之一雷被劍術精湛,表示要比劃幾下,雷被怕誤傷太子,堅決推辭。
兩個手拿武器的人你推我讓,學武之人脾氣大,推來讓去之下竟然都拔了劍,也活該雷被倒黴,劉遷充其量隻是個不知天高地厚的水貨,雷被隨意撥弄幾下,不小心將劉遷劃傷了。
練武之人偶爾受點傷,留點血,也是小事一樁。
可劉遷不這麽認為,本太子給你敬酒不吃,你還把本太子弄傷,你以為你是誰?
劉遷算是跟雷被杠上了,有機會就找雷被的麻煩,想盡辦法折磨雷被。
雷被要是個文人學士,忍就忍了,好歹好吃好喝,就算有苦,打碎了牙也隻能往自己肚子裏咽。
可他是個劍士,換句話說,也就是個粗人。
粗人哪受得了這些刁難和折磨,而且讓雷被最為為難的是,對方是太子,你即便有天大的神功,你也不能拿他怎麽樣!
果不其然,雷被在淮南國待不下了,他向劉安表示自己想辭職,跟隨衛青去打匈奴。
若是年輕的劉安,肯定會笑嗬嗬地拍一拍他的肩膀,嘴裏一定會誇獎幾句,小夥子,有誌向,有前途,將來發達了別忘了舊主等等。
可是,現在的劉安已經年屆六十,不但敏感而且多疑,他意味深長看了一眼雷被,心裏閃出的第一個念頭不是應允,而是此人有異心。
雷被原本以為淮南王馬上會準允,甚至會極度挽留,畢竟自己跟隨他多年,沒有功勞也是苦勞。不過,雷被馬上驚呆了,劉安竟然勃然大怒,當即斥責雷被不念舊恩,並把他的職務給免了。
這還是自己多年侍奉的淮南王麽?
劍客雷被不能猜透劉安的心思,這叫什麽事,你兒子跟我過不去,你也跟我過不去。從這一刻起,他恨上了劉安父子。
你不仁,我不義。
雷被找機會逃出了淮南府,直向北而去,而他要去的地方,正是長安。
雷被去長安的目的就一個,狀告劉安阻撓執行天子詔令。
劉徹接到劉安的罪狀,心裏就樂了,他早就得知劉安多有不法,可苦於查無實據,現在倒好,在他削藩削的不亦樂乎之時,有人錦上添花,真是天助我也啊!
劉徹抓住時機,下詔削去淮南國的部分封地。
如果事情到此為止,劉安可以說逃過一劫,因為雷被至少沒把劉安的藏了一輩子的秘密抖摟出去。
削地之後,劉安加快了謀反的步伐,並聯係了盟友衡山王,準備一起發難。
劉安的命運已經走在了最為危險的十字路口。
恰在此時,又有一個人,跑到長安告了一狀,而這個告狀的人,竟然是劉安的孫子劉建。
反與不反,隻在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