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後這尊龐然大物轟然倒塌,呂氏家族頓時陷入了緊張之中。
呂後專製之所以選擇背靠呂氏而打壓劉氏,究其原因,既有對劉邦的報複,更有消除政敵的意圖。她要專權,能威脅她的便隻有那些不聽話的劉家子弟。作為禮法之中處於弱勢地位的一介女流,能依靠的便隻有親族勢力,所以重用呂氏,打壓劉氏也是再三思量下的無奈之舉。
然而,她萬萬沒想到,如此一來,呂氏與劉氏兩族原本的親家,被她推入了冰炭不能同器的境地,兩家人已是勢成水火,大有你死我活的勢頭。
呂後也曾意識到其中的問題,為了彌補已有的裂痕,她也曾作出了不少凝聚兩族的舉動,但畢竟傷痕已經刻下,她在世的日子,尙能勉強掩蓋維持,她一撒手而去,仇恨必然會噴薄而出。
隨著呂後的離去,呂氏族人豁然明白,呂氏一族能有今天的榮寵與地位,全來自於呂後,他們能權傾天下作威作福,能把那些功勳重臣逼得紛紛自保,都因了後麵有呂後在撐著。如今呂後走了,權力的天平已經被打破,為了達到新的平衡,朝堂格局必然要有新的變化。
作為一族之長,相國呂產麵對風潮暗湧的情勢,突然備感壓力。
在以前呂產從未有這樣的感覺,仿佛山雨欲來,又仿佛泰山壓頂。
呂產經過姑母八年的提點和著力培養,對朝廷命脈雖然不能說洞若觀火,但局勢還是能摸透一二的。
盡管如此,讓呂產稍感安慰的是,京城最重要的防衛力量南軍北軍都掌握在自己手上。而隻要牢牢掌握這兩支軍隊,任憑是天王老子也休想在京城中掀起什麽風浪!
而且呂後臨終的遺詔早就為他們作好了安排,即便給她出殯,兩人都不必離開宮廷送葬。
呂產打心底裏佩服自己的姑母,一介女流,處理國事遊刃有餘,執掌權柄進退自如,不但精於算計,而且兼顧大局,難怪那些個高祖手下的老臣子也被他擺弄得俯首帖耳!
呂澤死得早,要不是這些年全仗姑母的提拔和照料,靠父親積累的那點功勞,自己怎能站在帝國的權力之巔?而今,姑母突然離去,呂氏一族危險重重,捍衛家族的千鈞重擔就落在了自己身上,自己怎能退縮,怎能辜負姑母的一片苦心?呂產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保呂氏一族無虞,以慰姑母在天之靈。
謀定而動,呂產找來上將軍呂祿,下令由呂祿為呂後送葬,而自己則嚴守宮廷,以防不測。
見呂產安排的如此嚴密,朝中的反呂集團一時不敢輕舉妄動,先安靜了下來。
呂後喪葬大禮完成之後,呂產再一次靜下心來思考朝局。
他十分清楚地記得當年高皇帝刑白馬立下的誓言,“非劉氏不得封王”,而今劉氏七王,呂氏三王,自己便是其中之一,如果不早作打算,難保有人會借機發難!
先發製人,而後發製於人,要避免自己被別人幹掉,最好的辦法就是先幹掉別人。這是呂產從呂後那裏學到的最好的鬥爭經驗。
呂產召來呂祿和幾個呂氏骨幹,開始醞釀先下手為強的清洗計劃。
與會人員得知這一票會幹得很大,既激動又害怕。
這就像一場豪賭,賭的是身家性命和榮華富貴,勝利方將贏得高額迴報,而失敗方將一無所有乃至死無全屍。而且呂家人也看到,在這場賭局中,參與賭局的各方並非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用現在股市的話來說,呂家是莊家,而其他各方則是散戶,莊家出手的時候,就是散戶出血的時候。但他們忽略了一個很淺顯的道理,如果散戶一旦聯合起來集資入市,莊家和散戶的角色說不定就得換位。
呂產與各位同族弟兄反複商議,最終得出了這個結論。
但呂產畢竟是個訓練有素的政客,他並未因此而放鬆警惕,他能得到呂後的絕對信任,在呂氏一族中脫穎而出,也不全是靠著父親呂澤的功德,最重要的還是靠他自己的天賦與能力。
經過呂產等呂氏骨幹們的徹夜商討和集思廣益,一份詳細的清洗計劃終於新鮮出爐了。
在這份計劃中,包括行兇時間,路線,黑名單,乃至負責警戒的甲,負責砍殺的乙,負責清理的丙在內的各種細節,十分詳細而且具體。呂產嚴令所有呂氏人員必須立下重誓,守口如瓶。
呂產注意了所有細枝末節,但他卻似乎忘記了,嘴長在別人的身上,不是幾句毒誓就能禁得了的。
呂產非常自信,他自信這是一份完美無缺的計劃,因為他已經想不到哪裏還有漏洞,現在長安城內的風吹草動已盡在他的掌握之中。他甚至開始做起了美夢,夢到腳下跪著數不盡的戰戰兢兢的追隨者,而他則會像姑母一般,成為呂家無尚的光榮,到那時,問鼎神器有何不可?到那時,改天換地有何不可?
不知不覺間,宮廷中彌漫著一股肅殺之氣。
年僅二十一歲的朱虛侯劉章最先嗅到這股不尋常的氣息,他從呂產詭異的行動中察覺到了蛛絲馬跡。
劉章是齊王劉肥的兒子,排行老二,大哥劉襄即是現任的齊王,說起劉章這位仁兄,那可是不一般的剽悍。年紀輕輕便成了朝廷內外的名人,在他人看來,他是劉氏一族的希望之星,而在呂氏一族看來,他則是喪門星。
高後二年(前186年)就被呂後賜婚,娶呂祿女為妻,封為朱虛侯。高後六年,按朝廷製度,他與弟弟東牟侯劉興居一起入京城宿衛宮廷。
高後七年,劉章與呂後等人宴飲,呂後令他為酒吏,席間劉章向呂後稟道:臣請以軍法行酒。
呂後想都沒想就同意了。
酒到酣時,劉章自告奮勇,唱了一首耕田歌,歌詞不長,卻讓在座的人心裏七上八下,如坐針氈,歌詞是這樣的:深耕溉種,立苗欲舒;非其種者,鋤而去之。
明眼人一聽這通俗歌曲便能了解其中寓意,你可以這麽來唱這首歌:我老劉家打下的天下哦,就應該我老劉家人來看管哦,不是我老劉家的人哦,就應當去死哦!
劉章的聲音粗獷,抑揚頓挫間飽含憤慨之情!在旁人看來,這不是明擺著借歌曲來發泄對當局的不滿麽?大家聽後都啞然失聲,麵麵相覷,心想這小子是不是腦子進水了,活膩了不成!
呂後聽後隻是嘴角稍稍抽搐了一下,臉色變得鐵青,卻又沒有發作。
一陣微妙的氣氛之中,呂氏族人中有醉酒者便偷偷開溜了,劉章發現了,便迅速地追了出去,等劉章迴來的時候,他向呂後稟報道:有擅自逃離酒席一人,臣謹依法斬之。
劉章的舉動讓所有人都大驚失色。
呂後雖然怒不可竭,但有言在先,不好治罪,隻能悻悻然退席。
呂後之所以能強壓怒火不發作,忌憚的不是劉章的剽悍,她要弄死劉章就如踩死一隻螞蟻般容易,然而她不能那樣做,因為那樣做無疑將給劉章背後強大的反呂勢力以口實。
作為一個聰明人,她很清楚這個道理。
這件事後來不了了之,但劉章從此威名日盛,劉家人把他視為英雄,而呂家人見到他則是能躲就躲,這個瘋子連呂後都拿他沒辦法,他們唯一的辦法就是不去惹他。
如今呂後驟然崩逝,敏銳的劉章嗅出了其中不尋常的味道,看到呂產辦公室進進出出的呂氏骨幹,他敏銳地察覺到,呂產有著不同尋常的舉動。
到底那老家夥有什麽陰謀?
他驟然聯想起近日妻子的奇怪舉止和惴惴不安,不時支支吾吾,唉聲歎氣。
她一定知道些什麽!劉章在心裏斷定
為了弄清楚其中的玄機,他火速趕迴家中,關起門來,準備來一次突擊審訊,而審訊的對象恰恰是自己的愛妻。在呂後包辦的婚姻中,劉章夫婦算是比較成功的一對,小夫妻相敬如賓,感情甚篤。
劉章的態度很明確,坦白從寬,抗拒從嚴,不交代那老子睡大床,你睡地板。
劉章妻子睜大著驚恐的雙眼望著夫君。
她心亂如麻,平心而論,一頭是父親,一頭是丈夫,她隻希望他們能相安無事,不都是一家人麽,為什麽要鬥來鬥去,非弄個你死我活不成?她要的隻是美滿的婚姻與平靜的生活,難道這也成了奢望不成?
麵對丈夫咄咄的逼問,劉章妻子最終違背向父親作出的保證,她把呂產呂祿等人的陰謀告訴了劉章。
年輕的劉章聽完之後,頓感事態嚴重。在偌大的長安城中,除了弟弟劉興居,他的朋友並沒有幾個,畢竟誰也不敢在風口上與這位年輕氣盛的劉氏後人有過多的接觸。
劉章意識到,一場風暴在所難免,雖然刀光劍影突現,但對他來說,一個天賜良機正在向他招手,一個可以洗刷父親恥辱的機會終於來了。呂氏一族秉權十年有餘,當年父親占著七十個縣城的大國,卻惶惶不可終日。作為劉氏皇族,這是奇恥大辱,如果不扳倒呂氏,劉氏子孫有何顏麵去麵見高祖?
熱血青年劉章認為,天下大亂並不可怕,隻要能把握的住,此時往往就是有能力的人崛起的契機,而我劉章便是有能力的人,天下本來就是劉家人的天下,憑什麽讓呂家的酒囊飯袋蹲著?是時候把他們拉下來了。
他火速派人趕赴齊國向兄長齊王劉襄,將呂產等人的陰謀告知兄長,信中反複叮嚀,大哥需時時準備好起兵一事,待呂氏作亂,即可乘機進京,屆時他與三弟在城中遙相唿應,裏應外合,功成之日由大哥即位為帝。
遠在齊國臨緇的劉襄接到弟弟飛馬派來的密報,這句“讓大哥即位為帝”令劉襄激動萬分。
劉襄很了解他這個弟弟,決不是信口開河之徒,有他們為內應,自己再振臂一唿,天下必將雲集響應,到那時候….劉襄想著想著不禁哈哈大笑。
事不宜遲,劉襄馬上找來舅舅駟鈞,齊相召平,齊國郎中令祝午、齊國中尉魏勃等等一幹齊國高官共謀大事,大多數齊國官員十分讚同劉襄發兵入京。正所謂高風險高迴報,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誅殺呂氏一旦成功,他們將個個功臣名就。長安城多巍峨壯觀啊,臨緇城這巴掌大的地方怎能與其相比?說到興奮處,有些人已經摩拳擦掌,迫不及待了。
而且此次起兵名正言順,呂氏之所以旺了十多年,不是因為反呂集團被消滅了,而是暫時被呂後的權威給嚇住了。也就是說,一旦開打,劉襄將是正義的一方,而諸呂則是人人得而誅之。
再則,眾人看劉襄的意思,這一票他是幹定了,即便不願意,也得硬著頭皮擠上船,不然,齊王在進京之前就會滅了他們。
在眾人高談闊論,紛紛表示效忠之時,齊相召平卻微閉著雙眼,神色憂慮。
駟鈞發覺召平神色異常,便笑問道:國相為何不發一言?
駟鈞這麽一說,大堂上頓時安靜了下來,隻聽劉襄也說道:國相若有良策,盡管獻來,本王願洗耳恭聽。
國相有何高見,盡可賜教我等!別賣關子便是!眾人笑著附和道。
召平這才微微睜開雙眼,眼神突然變得淩厲起來,他緩緩說道:大王,各位同僚,情況未明,不可擅自發兵。
眾人一聽,突然傻了眼,繼而一陣嘩然,都說這老頭是不是吃錯藥了。
齊王愣了一陣後大怒道:國相,此話怎講?情況未名,諸呂作亂多年,怎是情況未明?難道要等本王丟了王位,才是情況明了?
召平不急不燥,他坦然答道:本官乃朝廷命官,沒有朝廷的旨意,斷然不敢從命!
召平有這個膽量,並不是因為他是愣頭青一個,按照大漢的體製,地方兩千石以上包括國相都是由皇帝任命的,國相的使命除了治理諸侯國國政,更有監視諸侯王的職責,召平是個比較迂的人,他始終記著自己是朝廷命官,然而他卻忘了皇帝輪流坐的道理,愚忠可並不都有好結果啊。
聽他這麽一說,劉襄已是氣得拂袖而去!
駟鈞也隨之大喝道:召平,別敬酒不吃吃罰酒。
說罷也離席而去。
一場氣氛和諧的動員大會就這樣被召平三言兩語攪和了,魏勃對著呆立在大堂上的召平搖了搖頭,輕歎了一聲。
當然,召平敢於不買齊王的帳,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按律諸侯王發兵必須得有國相的虎符,所謂手中有槍,心中不慌。
不過,常言道,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強龍壓不過地頭蛇,既然在齊國混飯吃,後台不夠硬,那就得給齊王三分薄麵,今天你是朝廷朝廷命官,明天說不定他就讓你腦袋搬家。
召平的公然表態讓劉襄懷恨在心,劉襄公然叫囂要弄死召平。召平情急之下,又出了個昏招,調兵包圍了王府。對齊王動手借召平十個膽他都不敢,他的打算是先圍得齊王沒了脾氣再說。駟鈞,魏勃等人一看這情形不對,決定略施小計,由魏勃出麵來解決這件事情,順便解決召平這個絆腳石。
在偌大的齊國官場中,魏勃與召平的交情最深,召平也十分倚賴魏勃的周旋能力,在那日的動員會議上,魏勃雖有表態支持齊王,但召平了解魏勃,此人圓滑至極,他認為魏勃也是被逼無奈表的態。
召平的邏輯很奇怪,既然魏勃能被逼無奈表態,他為什麽又不可以被逼無奈跟隨齊王起兵?
魏勃麵見召平時,給召平灌了一通迷魂湯,假意支持召平的做法,痛陳齊王的衝動,讓孤單的召平覺得找到了一個堅定的同盟者,心中的警戒驟然鬆馳了下來。
魏勃後來對召平說道:相國你圍困王府,上對得起國家,下對得起百姓,朝廷知道你忠誠為國,定然會大有褒獎,勃不才,願替國相分憂,承擔守衛任務。
召平被魏勃的一番“肺腑之言”感動得一塌糊塗。他隨即爽快的交出了虎符。
魏勃離開相府時,一絲陰沉的冷笑在他臉上乍現。他拿著虎符迅速地趕往齊王府,做了一件令召平後悔不迭的事情,魏勃下令軍隊撤離王府,撤離的方向正好是他來時的地方—國相府。
當召平看到全副武裝的甲士朝國相府開來的時候,才大唿上當,腸子都悔青了!魏勃的冷笑就像尖刀一樣劃破了他的心髒,無奈之下,召平拔劍自刎。在一旁的魏勃也不勸阻,饒有興致地欣賞著召平變成一具冰冷的屍體。
解決了召平,劉襄任命駟鈞為新國相,魏勃為將軍,並派出使者聯絡琅琊王劉澤。齊王府上下一時磨刀霍霍。
呂後專製之所以選擇背靠呂氏而打壓劉氏,究其原因,既有對劉邦的報複,更有消除政敵的意圖。她要專權,能威脅她的便隻有那些不聽話的劉家子弟。作為禮法之中處於弱勢地位的一介女流,能依靠的便隻有親族勢力,所以重用呂氏,打壓劉氏也是再三思量下的無奈之舉。
然而,她萬萬沒想到,如此一來,呂氏與劉氏兩族原本的親家,被她推入了冰炭不能同器的境地,兩家人已是勢成水火,大有你死我活的勢頭。
呂後也曾意識到其中的問題,為了彌補已有的裂痕,她也曾作出了不少凝聚兩族的舉動,但畢竟傷痕已經刻下,她在世的日子,尙能勉強掩蓋維持,她一撒手而去,仇恨必然會噴薄而出。
隨著呂後的離去,呂氏族人豁然明白,呂氏一族能有今天的榮寵與地位,全來自於呂後,他們能權傾天下作威作福,能把那些功勳重臣逼得紛紛自保,都因了後麵有呂後在撐著。如今呂後走了,權力的天平已經被打破,為了達到新的平衡,朝堂格局必然要有新的變化。
作為一族之長,相國呂產麵對風潮暗湧的情勢,突然備感壓力。
在以前呂產從未有這樣的感覺,仿佛山雨欲來,又仿佛泰山壓頂。
呂產經過姑母八年的提點和著力培養,對朝廷命脈雖然不能說洞若觀火,但局勢還是能摸透一二的。
盡管如此,讓呂產稍感安慰的是,京城最重要的防衛力量南軍北軍都掌握在自己手上。而隻要牢牢掌握這兩支軍隊,任憑是天王老子也休想在京城中掀起什麽風浪!
而且呂後臨終的遺詔早就為他們作好了安排,即便給她出殯,兩人都不必離開宮廷送葬。
呂產打心底裏佩服自己的姑母,一介女流,處理國事遊刃有餘,執掌權柄進退自如,不但精於算計,而且兼顧大局,難怪那些個高祖手下的老臣子也被他擺弄得俯首帖耳!
呂澤死得早,要不是這些年全仗姑母的提拔和照料,靠父親積累的那點功勞,自己怎能站在帝國的權力之巔?而今,姑母突然離去,呂氏一族危險重重,捍衛家族的千鈞重擔就落在了自己身上,自己怎能退縮,怎能辜負姑母的一片苦心?呂產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保呂氏一族無虞,以慰姑母在天之靈。
謀定而動,呂產找來上將軍呂祿,下令由呂祿為呂後送葬,而自己則嚴守宮廷,以防不測。
見呂產安排的如此嚴密,朝中的反呂集團一時不敢輕舉妄動,先安靜了下來。
呂後喪葬大禮完成之後,呂產再一次靜下心來思考朝局。
他十分清楚地記得當年高皇帝刑白馬立下的誓言,“非劉氏不得封王”,而今劉氏七王,呂氏三王,自己便是其中之一,如果不早作打算,難保有人會借機發難!
先發製人,而後發製於人,要避免自己被別人幹掉,最好的辦法就是先幹掉別人。這是呂產從呂後那裏學到的最好的鬥爭經驗。
呂產召來呂祿和幾個呂氏骨幹,開始醞釀先下手為強的清洗計劃。
與會人員得知這一票會幹得很大,既激動又害怕。
這就像一場豪賭,賭的是身家性命和榮華富貴,勝利方將贏得高額迴報,而失敗方將一無所有乃至死無全屍。而且呂家人也看到,在這場賭局中,參與賭局的各方並非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用現在股市的話來說,呂家是莊家,而其他各方則是散戶,莊家出手的時候,就是散戶出血的時候。但他們忽略了一個很淺顯的道理,如果散戶一旦聯合起來集資入市,莊家和散戶的角色說不定就得換位。
呂產與各位同族弟兄反複商議,最終得出了這個結論。
但呂產畢竟是個訓練有素的政客,他並未因此而放鬆警惕,他能得到呂後的絕對信任,在呂氏一族中脫穎而出,也不全是靠著父親呂澤的功德,最重要的還是靠他自己的天賦與能力。
經過呂產等呂氏骨幹們的徹夜商討和集思廣益,一份詳細的清洗計劃終於新鮮出爐了。
在這份計劃中,包括行兇時間,路線,黑名單,乃至負責警戒的甲,負責砍殺的乙,負責清理的丙在內的各種細節,十分詳細而且具體。呂產嚴令所有呂氏人員必須立下重誓,守口如瓶。
呂產注意了所有細枝末節,但他卻似乎忘記了,嘴長在別人的身上,不是幾句毒誓就能禁得了的。
呂產非常自信,他自信這是一份完美無缺的計劃,因為他已經想不到哪裏還有漏洞,現在長安城內的風吹草動已盡在他的掌握之中。他甚至開始做起了美夢,夢到腳下跪著數不盡的戰戰兢兢的追隨者,而他則會像姑母一般,成為呂家無尚的光榮,到那時,問鼎神器有何不可?到那時,改天換地有何不可?
不知不覺間,宮廷中彌漫著一股肅殺之氣。
年僅二十一歲的朱虛侯劉章最先嗅到這股不尋常的氣息,他從呂產詭異的行動中察覺到了蛛絲馬跡。
劉章是齊王劉肥的兒子,排行老二,大哥劉襄即是現任的齊王,說起劉章這位仁兄,那可是不一般的剽悍。年紀輕輕便成了朝廷內外的名人,在他人看來,他是劉氏一族的希望之星,而在呂氏一族看來,他則是喪門星。
高後二年(前186年)就被呂後賜婚,娶呂祿女為妻,封為朱虛侯。高後六年,按朝廷製度,他與弟弟東牟侯劉興居一起入京城宿衛宮廷。
高後七年,劉章與呂後等人宴飲,呂後令他為酒吏,席間劉章向呂後稟道:臣請以軍法行酒。
呂後想都沒想就同意了。
酒到酣時,劉章自告奮勇,唱了一首耕田歌,歌詞不長,卻讓在座的人心裏七上八下,如坐針氈,歌詞是這樣的:深耕溉種,立苗欲舒;非其種者,鋤而去之。
明眼人一聽這通俗歌曲便能了解其中寓意,你可以這麽來唱這首歌:我老劉家打下的天下哦,就應該我老劉家人來看管哦,不是我老劉家的人哦,就應當去死哦!
劉章的聲音粗獷,抑揚頓挫間飽含憤慨之情!在旁人看來,這不是明擺著借歌曲來發泄對當局的不滿麽?大家聽後都啞然失聲,麵麵相覷,心想這小子是不是腦子進水了,活膩了不成!
呂後聽後隻是嘴角稍稍抽搐了一下,臉色變得鐵青,卻又沒有發作。
一陣微妙的氣氛之中,呂氏族人中有醉酒者便偷偷開溜了,劉章發現了,便迅速地追了出去,等劉章迴來的時候,他向呂後稟報道:有擅自逃離酒席一人,臣謹依法斬之。
劉章的舉動讓所有人都大驚失色。
呂後雖然怒不可竭,但有言在先,不好治罪,隻能悻悻然退席。
呂後之所以能強壓怒火不發作,忌憚的不是劉章的剽悍,她要弄死劉章就如踩死一隻螞蟻般容易,然而她不能那樣做,因為那樣做無疑將給劉章背後強大的反呂勢力以口實。
作為一個聰明人,她很清楚這個道理。
這件事後來不了了之,但劉章從此威名日盛,劉家人把他視為英雄,而呂家人見到他則是能躲就躲,這個瘋子連呂後都拿他沒辦法,他們唯一的辦法就是不去惹他。
如今呂後驟然崩逝,敏銳的劉章嗅出了其中不尋常的味道,看到呂產辦公室進進出出的呂氏骨幹,他敏銳地察覺到,呂產有著不同尋常的舉動。
到底那老家夥有什麽陰謀?
他驟然聯想起近日妻子的奇怪舉止和惴惴不安,不時支支吾吾,唉聲歎氣。
她一定知道些什麽!劉章在心裏斷定
為了弄清楚其中的玄機,他火速趕迴家中,關起門來,準備來一次突擊審訊,而審訊的對象恰恰是自己的愛妻。在呂後包辦的婚姻中,劉章夫婦算是比較成功的一對,小夫妻相敬如賓,感情甚篤。
劉章的態度很明確,坦白從寬,抗拒從嚴,不交代那老子睡大床,你睡地板。
劉章妻子睜大著驚恐的雙眼望著夫君。
她心亂如麻,平心而論,一頭是父親,一頭是丈夫,她隻希望他們能相安無事,不都是一家人麽,為什麽要鬥來鬥去,非弄個你死我活不成?她要的隻是美滿的婚姻與平靜的生活,難道這也成了奢望不成?
麵對丈夫咄咄的逼問,劉章妻子最終違背向父親作出的保證,她把呂產呂祿等人的陰謀告訴了劉章。
年輕的劉章聽完之後,頓感事態嚴重。在偌大的長安城中,除了弟弟劉興居,他的朋友並沒有幾個,畢竟誰也不敢在風口上與這位年輕氣盛的劉氏後人有過多的接觸。
劉章意識到,一場風暴在所難免,雖然刀光劍影突現,但對他來說,一個天賜良機正在向他招手,一個可以洗刷父親恥辱的機會終於來了。呂氏一族秉權十年有餘,當年父親占著七十個縣城的大國,卻惶惶不可終日。作為劉氏皇族,這是奇恥大辱,如果不扳倒呂氏,劉氏子孫有何顏麵去麵見高祖?
熱血青年劉章認為,天下大亂並不可怕,隻要能把握的住,此時往往就是有能力的人崛起的契機,而我劉章便是有能力的人,天下本來就是劉家人的天下,憑什麽讓呂家的酒囊飯袋蹲著?是時候把他們拉下來了。
他火速派人趕赴齊國向兄長齊王劉襄,將呂產等人的陰謀告知兄長,信中反複叮嚀,大哥需時時準備好起兵一事,待呂氏作亂,即可乘機進京,屆時他與三弟在城中遙相唿應,裏應外合,功成之日由大哥即位為帝。
遠在齊國臨緇的劉襄接到弟弟飛馬派來的密報,這句“讓大哥即位為帝”令劉襄激動萬分。
劉襄很了解他這個弟弟,決不是信口開河之徒,有他們為內應,自己再振臂一唿,天下必將雲集響應,到那時候….劉襄想著想著不禁哈哈大笑。
事不宜遲,劉襄馬上找來舅舅駟鈞,齊相召平,齊國郎中令祝午、齊國中尉魏勃等等一幹齊國高官共謀大事,大多數齊國官員十分讚同劉襄發兵入京。正所謂高風險高迴報,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誅殺呂氏一旦成功,他們將個個功臣名就。長安城多巍峨壯觀啊,臨緇城這巴掌大的地方怎能與其相比?說到興奮處,有些人已經摩拳擦掌,迫不及待了。
而且此次起兵名正言順,呂氏之所以旺了十多年,不是因為反呂集團被消滅了,而是暫時被呂後的權威給嚇住了。也就是說,一旦開打,劉襄將是正義的一方,而諸呂則是人人得而誅之。
再則,眾人看劉襄的意思,這一票他是幹定了,即便不願意,也得硬著頭皮擠上船,不然,齊王在進京之前就會滅了他們。
在眾人高談闊論,紛紛表示效忠之時,齊相召平卻微閉著雙眼,神色憂慮。
駟鈞發覺召平神色異常,便笑問道:國相為何不發一言?
駟鈞這麽一說,大堂上頓時安靜了下來,隻聽劉襄也說道:國相若有良策,盡管獻來,本王願洗耳恭聽。
國相有何高見,盡可賜教我等!別賣關子便是!眾人笑著附和道。
召平這才微微睜開雙眼,眼神突然變得淩厲起來,他緩緩說道:大王,各位同僚,情況未明,不可擅自發兵。
眾人一聽,突然傻了眼,繼而一陣嘩然,都說這老頭是不是吃錯藥了。
齊王愣了一陣後大怒道:國相,此話怎講?情況未名,諸呂作亂多年,怎是情況未明?難道要等本王丟了王位,才是情況明了?
召平不急不燥,他坦然答道:本官乃朝廷命官,沒有朝廷的旨意,斷然不敢從命!
召平有這個膽量,並不是因為他是愣頭青一個,按照大漢的體製,地方兩千石以上包括國相都是由皇帝任命的,國相的使命除了治理諸侯國國政,更有監視諸侯王的職責,召平是個比較迂的人,他始終記著自己是朝廷命官,然而他卻忘了皇帝輪流坐的道理,愚忠可並不都有好結果啊。
聽他這麽一說,劉襄已是氣得拂袖而去!
駟鈞也隨之大喝道:召平,別敬酒不吃吃罰酒。
說罷也離席而去。
一場氣氛和諧的動員大會就這樣被召平三言兩語攪和了,魏勃對著呆立在大堂上的召平搖了搖頭,輕歎了一聲。
當然,召平敢於不買齊王的帳,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按律諸侯王發兵必須得有國相的虎符,所謂手中有槍,心中不慌。
不過,常言道,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強龍壓不過地頭蛇,既然在齊國混飯吃,後台不夠硬,那就得給齊王三分薄麵,今天你是朝廷朝廷命官,明天說不定他就讓你腦袋搬家。
召平的公然表態讓劉襄懷恨在心,劉襄公然叫囂要弄死召平。召平情急之下,又出了個昏招,調兵包圍了王府。對齊王動手借召平十個膽他都不敢,他的打算是先圍得齊王沒了脾氣再說。駟鈞,魏勃等人一看這情形不對,決定略施小計,由魏勃出麵來解決這件事情,順便解決召平這個絆腳石。
在偌大的齊國官場中,魏勃與召平的交情最深,召平也十分倚賴魏勃的周旋能力,在那日的動員會議上,魏勃雖有表態支持齊王,但召平了解魏勃,此人圓滑至極,他認為魏勃也是被逼無奈表的態。
召平的邏輯很奇怪,既然魏勃能被逼無奈表態,他為什麽又不可以被逼無奈跟隨齊王起兵?
魏勃麵見召平時,給召平灌了一通迷魂湯,假意支持召平的做法,痛陳齊王的衝動,讓孤單的召平覺得找到了一個堅定的同盟者,心中的警戒驟然鬆馳了下來。
魏勃後來對召平說道:相國你圍困王府,上對得起國家,下對得起百姓,朝廷知道你忠誠為國,定然會大有褒獎,勃不才,願替國相分憂,承擔守衛任務。
召平被魏勃的一番“肺腑之言”感動得一塌糊塗。他隨即爽快的交出了虎符。
魏勃離開相府時,一絲陰沉的冷笑在他臉上乍現。他拿著虎符迅速地趕往齊王府,做了一件令召平後悔不迭的事情,魏勃下令軍隊撤離王府,撤離的方向正好是他來時的地方—國相府。
當召平看到全副武裝的甲士朝國相府開來的時候,才大唿上當,腸子都悔青了!魏勃的冷笑就像尖刀一樣劃破了他的心髒,無奈之下,召平拔劍自刎。在一旁的魏勃也不勸阻,饒有興致地欣賞著召平變成一具冰冷的屍體。
解決了召平,劉襄任命駟鈞為新國相,魏勃為將軍,並派出使者聯絡琅琊王劉澤。齊王府上下一時磨刀霍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