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
唐笑風這幾天,可是深切體會了其中三味。
清苦日子,唐笑風不是沒過過,或者說,這十六年來,他過得都算不得什麽衣食優沃的富貴人家生活。
在山上時,一年到頭的窩頭就青菜,逢年過節時,大先生才會準許他們到山下買上幾斤牛羊肉,打打牙祭;平日裏到山下買菜買麵買米,都得錙銖必較,討價還價半天,比不得西流城裏那些餐餐雞鴨魚肉、美酒佳肴的富貴人家。
但每天一日三餐,窩頭青菜管夠,還是有保障的,至少餓不著肚子,用趙千山的話來說,富人有富人的活法,窮人有窮人的活法,隻要活的逍遙自在,活得幸福舒心,富人窮人,沒什麽差別。
當時,趙千山是啃著窩頭喝著稀粥咬牙切齒說的,怎麽看都有些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的意味,但在唐笑風看來,這樣家人兄弟能坐在一起吃飯談笑,也著實不錯。
山上時,沒怎麽為錢財發過愁,也沒怎麽為柴米油鹽傷過腦筋,沒成想,下山後,這些反而成了他最發愁、最傷腦筋的東西。
書中的江湖,故事裏的江湖,那些行俠仗義的江湖俠士,每每都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來的好不瀟灑快活,那裏會為什麽銀錢發過愁。
可也正如書上說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故事裏的江湖,和現實中的江湖,完全是兩碼事兒。
用餘味的略顯粗俗的話來說,就是沒錢行個屁江湖。
粗俗是粗俗了點,但唐笑風覺得很實在,也是他此時想張口大罵的髒話。
前幾天走的急,從西流關出來時,他隻帶了一些幹糧和一匹馬,迴到英賢書院時,也隻是稍作停留,就匆匆忙忙下了山。
當時心裏悲戚,一心想著盡快南下找個名門大派拜師學藝,將來好去太安,去北莽,去重建英賢書院,根本沒想過勞什子銀子錢財,等出了城,隨身帶的幹糧吃完了,肚子餓的咕咕叫時,他方才意識到,沒錢,闖個鬼的江湖啊。
至於餘味,則是唐笑風在路上遇見的一個同病相憐的青年,當時遇見他時,青年已經兩天沒吃過東西了,餓的兩腿發軟,雙眸無神,趴在瘦弱的驢背上直哼唧,惹的身下的黑驢也哼唧哼唧的叫個不停。
那時,唐笑風的幹糧還未吃完,於是拿了幾塊麵餅、肉幹給青年吃,青年方才沒餓死在闖蕩江湖的路上。
青年說他叫餘味,剩餘的餘,味道的味,至於為什麽叫這麽個名字,據他說,當年他出生時難產,接生婆和他老爹忙碌了整整一夜才母子平安。
他老爹當時餓的前胸貼後背,抓起鍋裏昨天剩下的半條魚就啃,邊吃邊嘟囔:這昨天剩的魚真好吃,書裏說的魚味繞梁,三日不絕,肯定就是這樣的。
恰好他老爹姓餘,魚之諧音嘛,冥冥中自有天意,所以不顧家人的反對,給他取名叫餘味,意寓魚味繞梁,這輩子不愁沒魚吃。
說到這裏,青年拍了拍腦袋,懊惱道:“小時候,我還經常拿這個名字向同村的小孩顯擺,說什麽這名字起的有學問,是從書本上來的,比你們這些狗蛋、狗剩強多了。直到有一天,我爬在村裏學堂的牆頭上,聽到先生念什麽‘餘音繞梁,三日不絕’,那時,我方才明白,感情不是什麽‘魚味繞梁’,而是‘餘音繞梁’,此餘也非彼魚。”
“為這,我迴去跟老爹吵了一架,我老爹吹胡子瞪眼地指著我罵道,說餘味肯定比餘音好,魚能吃,而聲音不能吃,更別說什麽繞梁了,說我不好好讀書,抓起棍子就是一頓狠抽,唉……”
說到這裏,青年一陣歎息。
當然,歎息之後,青年又覺得慶幸,至少這餘味兩字,比什麽狗蛋狗剩強多了,日後闖蕩江湖,報一句“劍聖餘味、九天神龍餘味”,總比喊一句什麽“劍聖狗蛋,九天神龍狗剩”要好聽的多。
這人啊,行走江湖,不光得有個響亮的名號,還得有個不錯的名字,不然再是威風凜凜的名號也白搭。
在隨後的聊天中,餘味告訴唐笑風,他爹娘本不希望他出去闖蕩什麽江湖,按他老爹的話說:咱老百姓,就該老老實實在家娶妻生子,傳宗接代,闖哪門子的江湖。但他總覺得人活一世,就該像純陽劍仙那樣開劍道天門,立萬世功名。
當然,後來餘味悄悄告訴唐笑風,說什麽像純陽劍仙那樣開劍道天門,立萬世功名,隻是所有學劍之人的口號而已,口號嘛,喊喊就行了。
至於真正想闖蕩江湖的原因,隻是因為他小時候跟他老爹去縣城裏玩兒,看到兩個青年禦劍乘風,惹得全城的大姑娘小媳婦無不為之瘋狂尖叫,威風瀟灑的緊。
所以嘛,劍開天門、立萬世功名什麽的先不提,最要緊的是學兩手劍術輕功,將來迴去了好給大夥顯擺顯擺,讓那些平日裏眼睛長在頭頂上的大姑娘小媳婦什麽的都好好看看,我老餘家也出了大人物。
於是,趁著爹娘去縣裏趕集的時候,餘味偷了家裏的老驢,帶了幾塊幹糧,腰裏別著個木劍,就偷溜了出來。
可沒想到,江湖路還沒走上幾步,幹糧先吃完了,從西流南下入河內道,幾百裏路,全是山野荒林,盜匪山賊不少,但總不能向人家要吃的不是?偶爾遇到幾家客棧獵戶,不是黑店就是山上山賊盜匪的眼線,人家一看一個窮鬼,做包子還嫌肉少骨頭多,一頓棍子給打了出來,連口水都不給喝,這一路上隻能摘些野果充饑,沒死,已經算是走了大運。
說到這裏,餘味忍不住打量了一下身邊的黑驢,忿忿不平道:“這一路上,我倒是瘦了好幾斤,反倒是這家夥,一天比一天壯,一天比一天精神。”
仿似感受到了餘味的目光,黑驢迴頭,裂開嘴,露出白花花的牙齒,昂昂地叫了幾聲,惹得餘味一頓大罵,說總有一天要宰了那頭老驢做火燒。
自從給了餘味幾塊麵餅和肉幹後,餘味就死氣白咧地一直跟著唐笑風,用餘味的話來說:江湖男兒,當恩怨分明,你既然救了我的命,在未報這救命之恩前,我打算一直跟著你,直到報完恩為止;再者,這一路南行,山賊盜匪眾多,兩個人相互間也好有個照應。
當然,報恩照應是假,蹭吃蹭喝是真。
唐笑風這幾天,可是深切體會了其中三味。
清苦日子,唐笑風不是沒過過,或者說,這十六年來,他過得都算不得什麽衣食優沃的富貴人家生活。
在山上時,一年到頭的窩頭就青菜,逢年過節時,大先生才會準許他們到山下買上幾斤牛羊肉,打打牙祭;平日裏到山下買菜買麵買米,都得錙銖必較,討價還價半天,比不得西流城裏那些餐餐雞鴨魚肉、美酒佳肴的富貴人家。
但每天一日三餐,窩頭青菜管夠,還是有保障的,至少餓不著肚子,用趙千山的話來說,富人有富人的活法,窮人有窮人的活法,隻要活的逍遙自在,活得幸福舒心,富人窮人,沒什麽差別。
當時,趙千山是啃著窩頭喝著稀粥咬牙切齒說的,怎麽看都有些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的意味,但在唐笑風看來,這樣家人兄弟能坐在一起吃飯談笑,也著實不錯。
山上時,沒怎麽為錢財發過愁,也沒怎麽為柴米油鹽傷過腦筋,沒成想,下山後,這些反而成了他最發愁、最傷腦筋的東西。
書中的江湖,故事裏的江湖,那些行俠仗義的江湖俠士,每每都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來的好不瀟灑快活,那裏會為什麽銀錢發過愁。
可也正如書上說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故事裏的江湖,和現實中的江湖,完全是兩碼事兒。
用餘味的略顯粗俗的話來說,就是沒錢行個屁江湖。
粗俗是粗俗了點,但唐笑風覺得很實在,也是他此時想張口大罵的髒話。
前幾天走的急,從西流關出來時,他隻帶了一些幹糧和一匹馬,迴到英賢書院時,也隻是稍作停留,就匆匆忙忙下了山。
當時心裏悲戚,一心想著盡快南下找個名門大派拜師學藝,將來好去太安,去北莽,去重建英賢書院,根本沒想過勞什子銀子錢財,等出了城,隨身帶的幹糧吃完了,肚子餓的咕咕叫時,他方才意識到,沒錢,闖個鬼的江湖啊。
至於餘味,則是唐笑風在路上遇見的一個同病相憐的青年,當時遇見他時,青年已經兩天沒吃過東西了,餓的兩腿發軟,雙眸無神,趴在瘦弱的驢背上直哼唧,惹的身下的黑驢也哼唧哼唧的叫個不停。
那時,唐笑風的幹糧還未吃完,於是拿了幾塊麵餅、肉幹給青年吃,青年方才沒餓死在闖蕩江湖的路上。
青年說他叫餘味,剩餘的餘,味道的味,至於為什麽叫這麽個名字,據他說,當年他出生時難產,接生婆和他老爹忙碌了整整一夜才母子平安。
他老爹當時餓的前胸貼後背,抓起鍋裏昨天剩下的半條魚就啃,邊吃邊嘟囔:這昨天剩的魚真好吃,書裏說的魚味繞梁,三日不絕,肯定就是這樣的。
恰好他老爹姓餘,魚之諧音嘛,冥冥中自有天意,所以不顧家人的反對,給他取名叫餘味,意寓魚味繞梁,這輩子不愁沒魚吃。
說到這裏,青年拍了拍腦袋,懊惱道:“小時候,我還經常拿這個名字向同村的小孩顯擺,說什麽這名字起的有學問,是從書本上來的,比你們這些狗蛋、狗剩強多了。直到有一天,我爬在村裏學堂的牆頭上,聽到先生念什麽‘餘音繞梁,三日不絕’,那時,我方才明白,感情不是什麽‘魚味繞梁’,而是‘餘音繞梁’,此餘也非彼魚。”
“為這,我迴去跟老爹吵了一架,我老爹吹胡子瞪眼地指著我罵道,說餘味肯定比餘音好,魚能吃,而聲音不能吃,更別說什麽繞梁了,說我不好好讀書,抓起棍子就是一頓狠抽,唉……”
說到這裏,青年一陣歎息。
當然,歎息之後,青年又覺得慶幸,至少這餘味兩字,比什麽狗蛋狗剩強多了,日後闖蕩江湖,報一句“劍聖餘味、九天神龍餘味”,總比喊一句什麽“劍聖狗蛋,九天神龍狗剩”要好聽的多。
這人啊,行走江湖,不光得有個響亮的名號,還得有個不錯的名字,不然再是威風凜凜的名號也白搭。
在隨後的聊天中,餘味告訴唐笑風,他爹娘本不希望他出去闖蕩什麽江湖,按他老爹的話說:咱老百姓,就該老老實實在家娶妻生子,傳宗接代,闖哪門子的江湖。但他總覺得人活一世,就該像純陽劍仙那樣開劍道天門,立萬世功名。
當然,後來餘味悄悄告訴唐笑風,說什麽像純陽劍仙那樣開劍道天門,立萬世功名,隻是所有學劍之人的口號而已,口號嘛,喊喊就行了。
至於真正想闖蕩江湖的原因,隻是因為他小時候跟他老爹去縣城裏玩兒,看到兩個青年禦劍乘風,惹得全城的大姑娘小媳婦無不為之瘋狂尖叫,威風瀟灑的緊。
所以嘛,劍開天門、立萬世功名什麽的先不提,最要緊的是學兩手劍術輕功,將來迴去了好給大夥顯擺顯擺,讓那些平日裏眼睛長在頭頂上的大姑娘小媳婦什麽的都好好看看,我老餘家也出了大人物。
於是,趁著爹娘去縣裏趕集的時候,餘味偷了家裏的老驢,帶了幾塊幹糧,腰裏別著個木劍,就偷溜了出來。
可沒想到,江湖路還沒走上幾步,幹糧先吃完了,從西流南下入河內道,幾百裏路,全是山野荒林,盜匪山賊不少,但總不能向人家要吃的不是?偶爾遇到幾家客棧獵戶,不是黑店就是山上山賊盜匪的眼線,人家一看一個窮鬼,做包子還嫌肉少骨頭多,一頓棍子給打了出來,連口水都不給喝,這一路上隻能摘些野果充饑,沒死,已經算是走了大運。
說到這裏,餘味忍不住打量了一下身邊的黑驢,忿忿不平道:“這一路上,我倒是瘦了好幾斤,反倒是這家夥,一天比一天壯,一天比一天精神。”
仿似感受到了餘味的目光,黑驢迴頭,裂開嘴,露出白花花的牙齒,昂昂地叫了幾聲,惹得餘味一頓大罵,說總有一天要宰了那頭老驢做火燒。
自從給了餘味幾塊麵餅和肉幹後,餘味就死氣白咧地一直跟著唐笑風,用餘味的話來說:江湖男兒,當恩怨分明,你既然救了我的命,在未報這救命之恩前,我打算一直跟著你,直到報完恩為止;再者,這一路南行,山賊盜匪眾多,兩個人相互間也好有個照應。
當然,報恩照應是假,蹭吃蹭喝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