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破雲耀金鱗,盤龍坐臥風雪裏。
龍城,是北莽最大最古老的城池,也是北莽的都城。
城高五十餘丈,厚約二十於丈,東西綿延數百裏,通體由風雪剝蝕後殘留的最堅固的青石砌鑄而城,號稱建城千百年間,從未被攻破過,被唐、楚文人雅士戲稱為流水的世族鐵打的城,言外之意即是說,龍城中的世家大族乃至皇族經常輪換不休,興衰盛亡替換,但龍城卻始終堅固如昔,從未變過,也從未倒下過。
若說西流關是西流百姓士卒的象征與信仰,那麽龍城,就是整個北莽百姓、部落的精神信仰和圖騰。
皚皚白雪風沙千萬裏,流亡他國異域歸處無,每逢祭日佳節,所有北莽出來的人,無論是普通牧民,還是沙客商人,都會麵向龍城的方向,拜上一拜,祭上一祭!
祭我龍城不倒,拜我北莽永存!
當晨曦破雲,金光縷縷灑落時,龍城便煥發了生命和活力,長袍罩身的商旅遊人,短打配刀的沙客武者,長襖黑巾的小販路人,往來熙攘不絕,叫喊聲此起彼伏,一如唐楚膏腴之地的繁榮。
整個龍城,北莽皇城居中,東為公卿大臣住宅區,南為世家大族居住地,西為豪紳大賈住宅地,北為普通百姓居所;住宅區外圍,則是坊市酒樓勾欄瓦肆等交易玩樂場所,布局規整,錯落有致。
其中,北莽皇城,占地數十餘裏,位置高出周旁十數米,其中尤以北莽女帝所居的英壽宮和日常朝會所在的大殿英華宮地勢最高,居高臨下,堪可俯視整座龍城,象征著北莽女帝至高無上的權勢和地位。
當晨曦散落,日晷正卯,鍾磬玉化之音響徹三遍時,英華宮中,已然站滿了人,文官居左,武官居右,整整齊齊分作兩排,涇渭分明。
當今北莽女帝至即位後,勤政辛勞,每天卯時準時早朝,無論風霜雨雪,還是風和日麗,皆無所阻,幾十年來從未有一次缺席早朝。
這倒是苦了那些居住在宮外的文武官員,醜時、寅時就得起床洗漱,以免誤了點卯時間,年輕人還撐得住,那些年老體衰的老臣可就難受了,到了英華殿裏,腿軟腳軟,哈欠連天。
不過女帝倒也體諒那些年老體衰、為國家辛勞了一輩子的老臣,英華殿裏專門擺有兩三把座椅,供這些老臣休息。
“女帝駕到……”
就在此時,內侍尖細的聲音在英華殿內響起,北莽女帝燕碧霄身著九龍騰天明黃袍,頭戴天子冠冕,從後殿緩緩步入,端坐於殿內的龍椅之上。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整齊的山唿聲在英華殿內響徹,朝臣們盡皆俯首跪地,以頭觸地,在女帝示意平身後,方才站起身子。
原本女帝登基前,沒這麽多禮儀規範,但女帝年幼時曾遊學南楚東唐繁華之地,仰慕中原禮儀教化,認為禮者,規也,儀者,矩也,禮儀之謂,人之有別於禽獸是也。
所以,即位為帝後,燕碧霄依照唐楚文化,製定了一套相應的禮儀規矩,繁瑣之餘,倒也讓原先散漫不守規矩的北莽臣民多了幾分恭謹和規矩。
雖然這種似是而非的禮儀規矩被唐楚文人儒者嘲諷為沐猴而冠,但不可否認,人道經緯萬端,規矩無所不貫,誘進以仁義,束縛以刑罰,這套簡單的禮儀規矩實施下來,也著實讓北莽有了幾分新氣象。
當然,有好也有壞。
單就北莽朝堂而言,文臣武將分化對立就頗為嚴重,讀詩書尊禮儀的文官認為武將太過野蠻粗魯,而馬上打天下的武將們則認為文官隻會耍弄嘴皮子,賣弄陰謀詭計。
再加上燕碧霄即位後大肆興修書院,崇文抑武,將文官地位置於武將之上,也讓北莽曆來尊崇以武立國、以戰定功的武將們頗為不忿,所以北莽朝堂中文官、武將向來涇渭分明,互不幹涉,一到朝會之時,也經常會吵嚷不休,比皇城外的菜市場還要熱鬧上幾分。
當然,這也不排除北莽女帝有意為之。帝王權術,講究均衡製約,不需要一家獨大。
北莽以武立國,民風剽悍,向來重視武力,軍國大事一般也由握有軍隊的武將把持,以武為尊的後果就是兵燹戰火頻繁,民生凋敝;再者,北莽曆史上也不乏武將篡權奪位自立為王的事情,所以,這種文官武將分離,勢均力衡、相互製約、避免一家獨大的模式,也正契合帝王之術。
不過,今天早朝開啟,卻罕見地沒有出現文官武將相互抬杠爭吵的局麵,而是左右涇渭分明,皆滿臉凝重,沉默不語。
女帝到來後,英華殿中,更顯靜寂凝重,除了低不可聞的唿吸聲外,就隻餘倚躺在左首椅子裏,雙目微闔,有一聲沒一聲打著唿嚕的三朝老臣左相燕重了。
“燕相,睡得可還舒服?”
女帝清涼不帶一絲情感的聲音在闊廣的英華殿內響起,讓左右後方地位較低的官員們不禁打了個激靈,頭顱垂的更低,通常女帝用這種語氣說話的時候,準沒什麽好事。
“稟陛下,今天天氣不錯,殿內也不吵嚷,老臣睡得還算舒服,總算是將昨夜缺的迴籠覺補足了。”
燕重打了個哈欠,睜開惺忪的睡眼,緩緩道:“您也知道,老臣已年過六十,這人老了,早晚缺覺,就指著夜裏那個迴籠覺呢。”
殿內一些朝臣抹了抹鬢角的冷汗,這殿內,敢用這種語氣和女帝說話的人,除了左相燕重外,還真沒幾個人。
“既然燕相睡好了,那就接旨吧。”
女帝輕輕一笑,清朗的笑容讓殿內凝重的氣氛一掃而空:“燕重聽令:城中未來幾日恐不會安寧,務必要安撫好百姓民眾,不要出什麽亂子。”
“臣接旨。”
燕重起身離座,躬身領命。
“賀野……”
“臣在。”
“這幾天城中一些老鼠恐怕會耐不住寂寞,自動跳出來,外鬆內緊,配合燕相,好將這些老鼠一網打盡。”
“臣領旨。”
“君不壽,讓清獄司的人注意我那些叔叔伯伯、兄弟姐妹的動向,也過了這麽些年了,該給他們漲漲記性了。”
“臣領旨。”
“武安國,注意北麵那些小國的動作,別讓他們有機可趁。”
“臣領旨。”
“方苦,通知宇人聞老太師和莫老元帥,也不要閑著,該幹什麽就幹什麽,人雖然老了,但還沒死不是,也該活動活動筋骨了!”
“臣領旨。”
龍城,是北莽最大最古老的城池,也是北莽的都城。
城高五十餘丈,厚約二十於丈,東西綿延數百裏,通體由風雪剝蝕後殘留的最堅固的青石砌鑄而城,號稱建城千百年間,從未被攻破過,被唐、楚文人雅士戲稱為流水的世族鐵打的城,言外之意即是說,龍城中的世家大族乃至皇族經常輪換不休,興衰盛亡替換,但龍城卻始終堅固如昔,從未變過,也從未倒下過。
若說西流關是西流百姓士卒的象征與信仰,那麽龍城,就是整個北莽百姓、部落的精神信仰和圖騰。
皚皚白雪風沙千萬裏,流亡他國異域歸處無,每逢祭日佳節,所有北莽出來的人,無論是普通牧民,還是沙客商人,都會麵向龍城的方向,拜上一拜,祭上一祭!
祭我龍城不倒,拜我北莽永存!
當晨曦破雲,金光縷縷灑落時,龍城便煥發了生命和活力,長袍罩身的商旅遊人,短打配刀的沙客武者,長襖黑巾的小販路人,往來熙攘不絕,叫喊聲此起彼伏,一如唐楚膏腴之地的繁榮。
整個龍城,北莽皇城居中,東為公卿大臣住宅區,南為世家大族居住地,西為豪紳大賈住宅地,北為普通百姓居所;住宅區外圍,則是坊市酒樓勾欄瓦肆等交易玩樂場所,布局規整,錯落有致。
其中,北莽皇城,占地數十餘裏,位置高出周旁十數米,其中尤以北莽女帝所居的英壽宮和日常朝會所在的大殿英華宮地勢最高,居高臨下,堪可俯視整座龍城,象征著北莽女帝至高無上的權勢和地位。
當晨曦散落,日晷正卯,鍾磬玉化之音響徹三遍時,英華宮中,已然站滿了人,文官居左,武官居右,整整齊齊分作兩排,涇渭分明。
當今北莽女帝至即位後,勤政辛勞,每天卯時準時早朝,無論風霜雨雪,還是風和日麗,皆無所阻,幾十年來從未有一次缺席早朝。
這倒是苦了那些居住在宮外的文武官員,醜時、寅時就得起床洗漱,以免誤了點卯時間,年輕人還撐得住,那些年老體衰的老臣可就難受了,到了英華殿裏,腿軟腳軟,哈欠連天。
不過女帝倒也體諒那些年老體衰、為國家辛勞了一輩子的老臣,英華殿裏專門擺有兩三把座椅,供這些老臣休息。
“女帝駕到……”
就在此時,內侍尖細的聲音在英華殿內響起,北莽女帝燕碧霄身著九龍騰天明黃袍,頭戴天子冠冕,從後殿緩緩步入,端坐於殿內的龍椅之上。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整齊的山唿聲在英華殿內響徹,朝臣們盡皆俯首跪地,以頭觸地,在女帝示意平身後,方才站起身子。
原本女帝登基前,沒這麽多禮儀規範,但女帝年幼時曾遊學南楚東唐繁華之地,仰慕中原禮儀教化,認為禮者,規也,儀者,矩也,禮儀之謂,人之有別於禽獸是也。
所以,即位為帝後,燕碧霄依照唐楚文化,製定了一套相應的禮儀規矩,繁瑣之餘,倒也讓原先散漫不守規矩的北莽臣民多了幾分恭謹和規矩。
雖然這種似是而非的禮儀規矩被唐楚文人儒者嘲諷為沐猴而冠,但不可否認,人道經緯萬端,規矩無所不貫,誘進以仁義,束縛以刑罰,這套簡單的禮儀規矩實施下來,也著實讓北莽有了幾分新氣象。
當然,有好也有壞。
單就北莽朝堂而言,文臣武將分化對立就頗為嚴重,讀詩書尊禮儀的文官認為武將太過野蠻粗魯,而馬上打天下的武將們則認為文官隻會耍弄嘴皮子,賣弄陰謀詭計。
再加上燕碧霄即位後大肆興修書院,崇文抑武,將文官地位置於武將之上,也讓北莽曆來尊崇以武立國、以戰定功的武將們頗為不忿,所以北莽朝堂中文官、武將向來涇渭分明,互不幹涉,一到朝會之時,也經常會吵嚷不休,比皇城外的菜市場還要熱鬧上幾分。
當然,這也不排除北莽女帝有意為之。帝王權術,講究均衡製約,不需要一家獨大。
北莽以武立國,民風剽悍,向來重視武力,軍國大事一般也由握有軍隊的武將把持,以武為尊的後果就是兵燹戰火頻繁,民生凋敝;再者,北莽曆史上也不乏武將篡權奪位自立為王的事情,所以,這種文官武將分離,勢均力衡、相互製約、避免一家獨大的模式,也正契合帝王之術。
不過,今天早朝開啟,卻罕見地沒有出現文官武將相互抬杠爭吵的局麵,而是左右涇渭分明,皆滿臉凝重,沉默不語。
女帝到來後,英華殿中,更顯靜寂凝重,除了低不可聞的唿吸聲外,就隻餘倚躺在左首椅子裏,雙目微闔,有一聲沒一聲打著唿嚕的三朝老臣左相燕重了。
“燕相,睡得可還舒服?”
女帝清涼不帶一絲情感的聲音在闊廣的英華殿內響起,讓左右後方地位較低的官員們不禁打了個激靈,頭顱垂的更低,通常女帝用這種語氣說話的時候,準沒什麽好事。
“稟陛下,今天天氣不錯,殿內也不吵嚷,老臣睡得還算舒服,總算是將昨夜缺的迴籠覺補足了。”
燕重打了個哈欠,睜開惺忪的睡眼,緩緩道:“您也知道,老臣已年過六十,這人老了,早晚缺覺,就指著夜裏那個迴籠覺呢。”
殿內一些朝臣抹了抹鬢角的冷汗,這殿內,敢用這種語氣和女帝說話的人,除了左相燕重外,還真沒幾個人。
“既然燕相睡好了,那就接旨吧。”
女帝輕輕一笑,清朗的笑容讓殿內凝重的氣氛一掃而空:“燕重聽令:城中未來幾日恐不會安寧,務必要安撫好百姓民眾,不要出什麽亂子。”
“臣接旨。”
燕重起身離座,躬身領命。
“賀野……”
“臣在。”
“這幾天城中一些老鼠恐怕會耐不住寂寞,自動跳出來,外鬆內緊,配合燕相,好將這些老鼠一網打盡。”
“臣領旨。”
“君不壽,讓清獄司的人注意我那些叔叔伯伯、兄弟姐妹的動向,也過了這麽些年了,該給他們漲漲記性了。”
“臣領旨。”
“武安國,注意北麵那些小國的動作,別讓他們有機可趁。”
“臣領旨。”
“方苦,通知宇人聞老太師和莫老元帥,也不要閑著,該幹什麽就幹什麽,人雖然老了,但還沒死不是,也該活動活動筋骨了!”
“臣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