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海向北三百裏,有一座城,赤峰城。
赤峰城是一座大城,繁華卻不老舊,其為當年北莽女帝即位後新建的一座城,不足二十年,就像現在的北莽女帝燕碧霄一樣,年輕而有活力。
赤峰城,和北莽所有的城池一樣,高大巍峨,因為隻有這樣,方才能抵禦風沙無休無止的侵蝕消磨;但同樣的,和大部分城池一樣,赤峰城粗獷不羈,十數丈高的城牆,用打磨不平整的巨大石塊壘砌而成,凹凸不平,參差不齊;縫隙間,用荊草混著泥土澆灌塞阻,顯得不倫不類,卻極為堅固結實。整座城看上去野性十足,粗獷不羈,就仿似莽人的性格一般。
像赤峰城這樣的城池,在北莽並不少見,但大都是北莽女帝即位後修建的。
北莽氣候寒暑不均,降水量少,是故以放牧為主,逐水草而居,少有部落牧民長久偏居一地,建城本來不是一種常態,不似南方唐楚膏腴之地,百姓以農耕為主,不逐水草季節,人多聚集而居,建城以為家。
北莽女帝未登基前,北莽各部各帳之間各自為政,並不統一,大部落倒是有錢有人來修建城池小鎮,但由於北莽人性格暴躁好戰,各部各帳之間時常會發生戰爭,城池往往會易手他人,自然沒人願意費心勞力地經營勞什子城池,以免為他人作嫁衣。小部落則是逐水草而居,居無定所,於他們而言,城池如樊籠,反倒不如一頂帳篷來的有用方便。
北莽女帝即位後,統一了各部各帳,鼓勵其修築城池,定民於居,雖然不像唐楚那樣十裏一鎮,百裏一城,倒也修築了不少,且每隔數十裏就有一座烽燧驛站走廊,用於傳遞消息軍情,十分方便。雖然由於時間倉促,城池修築的不那麽美觀精致,但勝在結實耐用。
當然,在很多人看來,北莽女帝所謂的定民於居,除了有效仿唐楚文化、改善牧民的生活外,更多的原因在於控製北莽百姓,無城無家逐水草而居的牧民,就像是野馬,不那麽好控製;而有了城池,就能將大部分人限製於一地,給這些野馬套上韁繩,便於控製管理。當然,這些城池,將來也能用來作為北莽舉兵南下的補給重地和站點。
苦寒之地多英豪,女子亦能登大寶,北莽女帝燕碧霄,有的不隻是才能,還有向南征服天下的壯誌雄心。
不過北莽女帝這手,也實打實為北莽的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免去了其風沙遊離之苦,為一些婦孺老幼提供了棲身之所;再者而言,這些城池也是一個良好的補給救助點,可以為遊牧部落提供物資補給救援。
有城池,自然催生了一批生意人,本地的小攤小販,外地的行商貨隊,往來不絕如縷,頗不輸於南方唐楚之繁華。
不過由於唐莽之戰,這些天以來,外地的商旅貨隊為戰爭所阻,赤峰城比之往昔清寂了許多,外人也比較少,大都為清一色的北莽兇戾漢子。
所以,當一個麵容和善慈祥的和尚從北邊入城時,就顯得格外顯眼。和尚是老和尚,有著兩縷潔白修長的眉毛,無須,麵容如同嬰兒的肌膚一般健康紅潤,整個人看起來卻並不顯蒼老,和常年被風霜黃沙侵襲,麵容粗糙顯老的北莽百姓武夫大為不同。
當老和尚微笑時,兩縷潔白修長的眉毛隨風飄動,眸中慈悲之意仿似清晨柔和溫暖的陽光般,讓人舍不得挪開眼睛。
北莽崇佛,尤其是北莽女帝登基後,敕封爛柯寺那位被世人尊稱為世間佛的神僧為國師,封爛柯寺為國寺後,佛教就成了北莽的國教。
正所謂一紙黃符殿前來,雞犬升上半天巔,前些年那些還和佛教平起平坐的道觀儒院,一下子就被壓得抬不起頭,即所謂的唯佛唯廟,不餘其他,北莽龍城向北,千百裏寺廟佛院,十數萬僧侶信徒,俱為佛國淨土。所以,北莽人大都信佛,尤其是景仰那些德高望重的大德高僧。
當老和尚身披鎏金功德袈裟淺眸微笑入城,一笑而流光逸散,如見我佛慈悲時,所有人都下意識垂下了頭,以示尊重。老和尚輕宣了聲佛號,慢慢走向一個賣餅的小攤子,雙掌合實,輕笑頷首。
小攤的攤主是個年逾花甲的老人,臉上有道細長的疤痕,或是年輕時爭勇鬥狠留下的印記,看上去頗為猙獰。在看到老和尚到來時,老人顯得尤為恭敬,急忙學著老和尚的樣子,雙掌合實,口稱大師。
“貧僧度苦海輪迴,遠道而來,九天未食顆粒,可得施主施舍一口餅吃?”老和尚慈祥說道。
攤主打量了一眼老和尚,發現其袈裟整潔幹淨,麵龐紅潤,壓根不像他說的什麽遠道而來,九天未食顆粒,至於度苦海輪迴,更像是無稽的騙人鬼話,不過攤主也未說什麽,點了點頭,遞給老和尚一張剛烙好的熱乎酥油大餅。
“多謝施主。”老和尚接過大餅,並未立即食用,而是塞進了腰間的布袋裏。
隨即,老和尚走到旁邊的一個攤位,慈祥道:“貧僧度苦海輪迴,遠道而來,九天未飲滴水,可得施主施舍一口水喝?”
攤主看著嘴唇紅潤的老和尚,摸了摸自己在風沙寒暑中皸裂的嘴唇,嗤笑一聲,從水缸裏舀出一碗清水,遞給老和尚,罵罵咧咧道:“什麽度苦海輪迴,九天未飲滴水,騙鬼呢?水給你了,喝完了就快走,莫要再騙人了!”
攤主的話,惹得旁邊幾個小販食客哄笑不已,他們雖然信佛敬佛,但卻不信什麽裝神弄鬼的騙子。
聞言,老和尚並未生氣,依舊和善地笑笑,將清水倒進水壺裏,道了聲謝,轉身走向對麵一座富麗堂皇的酒樓,對著門口看熱鬧的酒樓老板,道:“貧僧度苦海輪迴,遠道而來,一路行來錢物用盡,可得施主施舍些許香火燈油錢?”
老和尚的話剛說完,那些看熱鬧的百姓便哄然大笑,酒樓老板則怒極反笑,目光不善地打量著老和尚,道:“大師向他們討的是餅,是水,為何獨獨到我這裏就變成了香火燈油錢?”
“人不同,力即不同,他們小本經營,一張餅一口水已是足矣;而施主則不同,一些香火燈油錢,於施主而言,就如一張餅一口水,力之所及也!”老和尚說道。
“大師,一張餅一口水一兩銀,皆是善,善者,可有輕重之分?”酒樓老板嗤笑一聲道。
老和尚搖搖頭:“小善大善都是善,並無輕重之分。”
“既無輕重之分,那我為什麽要給你香火燈油錢,給你一口水一張餅,豈不是一樣的善?”酒樓老板聳聳肩道。
老和尚笑了笑,道:“既然如此,那施主可願施舍貧僧一張餅,一口水?”
酒樓老板眉頭一挑,譏諷道:“討不著勞什子香火燈油錢,就想討吃討喝了?我這裏有的是美酒美食,但我為什麽要給你一個騙子,給狗都比你強,至少狗還能幫我看家護院?”
“貧僧不是騙子。”老和尚搖搖頭,和善道:“貧僧自幼皈依我佛,每日誦讀百經,禮佛百遍,從未說過一句妄語。”
見眾人並不相信,老和尚問道:“諸位可信佛?”
“我北莽崇佛,自是人人信佛,雖不敢說心中時時有佛,日日禮佛,但每逢齋戒祭日,也都會上山禮佛參拜一番。”酒樓老板輕嘿了一聲,說不清是自得還是譏諷。
老和尚笑著,潔白修長的眉毛隨著其笑聲,泛著輕柔的流光:“既是信佛,貧僧敢問諸位施主,信的是什麽,渡苦海輪迴,還是因果報應?”
“自然都信!”圍觀的百姓先是一愣,繼而不假思索地迴應道,他們信佛,求佛,大都求的就是一個死後不墮地獄苦海,往生極樂。
“阿彌陀佛,諸位施主都信,那為何獨獨不信這慈悲?”老和尚宣了聲佛號。
“老和尚,誰說我們不信慈悲,這但凡有乞丐貧弱相求,我們皆心生哀憐,都會施舍一二,幫扶一二,這難道不是我佛說的慈悲?”人群裏,一眾讀過書的人辯駁道。
“那諸位為何獨獨不予我以慈悲?”老和尚不解道。
“嘿,自然因為你是假和尚,老騙子嘍!”此言一出,又是一陣哄笑,就連方才施舍油餅清水的攤主,也都嗤笑不已。
“慈悲不分善惡,眾生平等。”老和尚輕聲笑道:“諸位施主,可否施舍貧僧一口水,一口食,一些香火燈油錢?”
“什麽狗屁慈悲不分善惡,眾生平等,你不就是想騙一碗水,一口食嗎?給你!”一碗茶水潑灑而出,澆了老和尚一身,茶漬葉沫汙了功德袈裟,惹來陣陣譏諷穢語。
“這碗茶算是我施舍給你的了,還不快滾!”
“阿彌陀佛……”老和尚並未因被潑了滿身茶水而生氣,依舊和善慈悲地笑著:“多謝施主!”
“是非因果說報應,慈悲善惡說平等,借善惡,種金蓮,如是我聞,如是我說!”
老和尚轉身,沿著街道,一路行,一路問,一路化緣,一路被辱被罵被笑,一路說慈悲善惡,一路向南。
赤峰城是一座大城,繁華卻不老舊,其為當年北莽女帝即位後新建的一座城,不足二十年,就像現在的北莽女帝燕碧霄一樣,年輕而有活力。
赤峰城,和北莽所有的城池一樣,高大巍峨,因為隻有這樣,方才能抵禦風沙無休無止的侵蝕消磨;但同樣的,和大部分城池一樣,赤峰城粗獷不羈,十數丈高的城牆,用打磨不平整的巨大石塊壘砌而成,凹凸不平,參差不齊;縫隙間,用荊草混著泥土澆灌塞阻,顯得不倫不類,卻極為堅固結實。整座城看上去野性十足,粗獷不羈,就仿似莽人的性格一般。
像赤峰城這樣的城池,在北莽並不少見,但大都是北莽女帝即位後修建的。
北莽氣候寒暑不均,降水量少,是故以放牧為主,逐水草而居,少有部落牧民長久偏居一地,建城本來不是一種常態,不似南方唐楚膏腴之地,百姓以農耕為主,不逐水草季節,人多聚集而居,建城以為家。
北莽女帝未登基前,北莽各部各帳之間各自為政,並不統一,大部落倒是有錢有人來修建城池小鎮,但由於北莽人性格暴躁好戰,各部各帳之間時常會發生戰爭,城池往往會易手他人,自然沒人願意費心勞力地經營勞什子城池,以免為他人作嫁衣。小部落則是逐水草而居,居無定所,於他們而言,城池如樊籠,反倒不如一頂帳篷來的有用方便。
北莽女帝即位後,統一了各部各帳,鼓勵其修築城池,定民於居,雖然不像唐楚那樣十裏一鎮,百裏一城,倒也修築了不少,且每隔數十裏就有一座烽燧驛站走廊,用於傳遞消息軍情,十分方便。雖然由於時間倉促,城池修築的不那麽美觀精致,但勝在結實耐用。
當然,在很多人看來,北莽女帝所謂的定民於居,除了有效仿唐楚文化、改善牧民的生活外,更多的原因在於控製北莽百姓,無城無家逐水草而居的牧民,就像是野馬,不那麽好控製;而有了城池,就能將大部分人限製於一地,給這些野馬套上韁繩,便於控製管理。當然,這些城池,將來也能用來作為北莽舉兵南下的補給重地和站點。
苦寒之地多英豪,女子亦能登大寶,北莽女帝燕碧霄,有的不隻是才能,還有向南征服天下的壯誌雄心。
不過北莽女帝這手,也實打實為北莽的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免去了其風沙遊離之苦,為一些婦孺老幼提供了棲身之所;再者而言,這些城池也是一個良好的補給救助點,可以為遊牧部落提供物資補給救援。
有城池,自然催生了一批生意人,本地的小攤小販,外地的行商貨隊,往來不絕如縷,頗不輸於南方唐楚之繁華。
不過由於唐莽之戰,這些天以來,外地的商旅貨隊為戰爭所阻,赤峰城比之往昔清寂了許多,外人也比較少,大都為清一色的北莽兇戾漢子。
所以,當一個麵容和善慈祥的和尚從北邊入城時,就顯得格外顯眼。和尚是老和尚,有著兩縷潔白修長的眉毛,無須,麵容如同嬰兒的肌膚一般健康紅潤,整個人看起來卻並不顯蒼老,和常年被風霜黃沙侵襲,麵容粗糙顯老的北莽百姓武夫大為不同。
當老和尚微笑時,兩縷潔白修長的眉毛隨風飄動,眸中慈悲之意仿似清晨柔和溫暖的陽光般,讓人舍不得挪開眼睛。
北莽崇佛,尤其是北莽女帝登基後,敕封爛柯寺那位被世人尊稱為世間佛的神僧為國師,封爛柯寺為國寺後,佛教就成了北莽的國教。
正所謂一紙黃符殿前來,雞犬升上半天巔,前些年那些還和佛教平起平坐的道觀儒院,一下子就被壓得抬不起頭,即所謂的唯佛唯廟,不餘其他,北莽龍城向北,千百裏寺廟佛院,十數萬僧侶信徒,俱為佛國淨土。所以,北莽人大都信佛,尤其是景仰那些德高望重的大德高僧。
當老和尚身披鎏金功德袈裟淺眸微笑入城,一笑而流光逸散,如見我佛慈悲時,所有人都下意識垂下了頭,以示尊重。老和尚輕宣了聲佛號,慢慢走向一個賣餅的小攤子,雙掌合實,輕笑頷首。
小攤的攤主是個年逾花甲的老人,臉上有道細長的疤痕,或是年輕時爭勇鬥狠留下的印記,看上去頗為猙獰。在看到老和尚到來時,老人顯得尤為恭敬,急忙學著老和尚的樣子,雙掌合實,口稱大師。
“貧僧度苦海輪迴,遠道而來,九天未食顆粒,可得施主施舍一口餅吃?”老和尚慈祥說道。
攤主打量了一眼老和尚,發現其袈裟整潔幹淨,麵龐紅潤,壓根不像他說的什麽遠道而來,九天未食顆粒,至於度苦海輪迴,更像是無稽的騙人鬼話,不過攤主也未說什麽,點了點頭,遞給老和尚一張剛烙好的熱乎酥油大餅。
“多謝施主。”老和尚接過大餅,並未立即食用,而是塞進了腰間的布袋裏。
隨即,老和尚走到旁邊的一個攤位,慈祥道:“貧僧度苦海輪迴,遠道而來,九天未飲滴水,可得施主施舍一口水喝?”
攤主看著嘴唇紅潤的老和尚,摸了摸自己在風沙寒暑中皸裂的嘴唇,嗤笑一聲,從水缸裏舀出一碗清水,遞給老和尚,罵罵咧咧道:“什麽度苦海輪迴,九天未飲滴水,騙鬼呢?水給你了,喝完了就快走,莫要再騙人了!”
攤主的話,惹得旁邊幾個小販食客哄笑不已,他們雖然信佛敬佛,但卻不信什麽裝神弄鬼的騙子。
聞言,老和尚並未生氣,依舊和善地笑笑,將清水倒進水壺裏,道了聲謝,轉身走向對麵一座富麗堂皇的酒樓,對著門口看熱鬧的酒樓老板,道:“貧僧度苦海輪迴,遠道而來,一路行來錢物用盡,可得施主施舍些許香火燈油錢?”
老和尚的話剛說完,那些看熱鬧的百姓便哄然大笑,酒樓老板則怒極反笑,目光不善地打量著老和尚,道:“大師向他們討的是餅,是水,為何獨獨到我這裏就變成了香火燈油錢?”
“人不同,力即不同,他們小本經營,一張餅一口水已是足矣;而施主則不同,一些香火燈油錢,於施主而言,就如一張餅一口水,力之所及也!”老和尚說道。
“大師,一張餅一口水一兩銀,皆是善,善者,可有輕重之分?”酒樓老板嗤笑一聲道。
老和尚搖搖頭:“小善大善都是善,並無輕重之分。”
“既無輕重之分,那我為什麽要給你香火燈油錢,給你一口水一張餅,豈不是一樣的善?”酒樓老板聳聳肩道。
老和尚笑了笑,道:“既然如此,那施主可願施舍貧僧一張餅,一口水?”
酒樓老板眉頭一挑,譏諷道:“討不著勞什子香火燈油錢,就想討吃討喝了?我這裏有的是美酒美食,但我為什麽要給你一個騙子,給狗都比你強,至少狗還能幫我看家護院?”
“貧僧不是騙子。”老和尚搖搖頭,和善道:“貧僧自幼皈依我佛,每日誦讀百經,禮佛百遍,從未說過一句妄語。”
見眾人並不相信,老和尚問道:“諸位可信佛?”
“我北莽崇佛,自是人人信佛,雖不敢說心中時時有佛,日日禮佛,但每逢齋戒祭日,也都會上山禮佛參拜一番。”酒樓老板輕嘿了一聲,說不清是自得還是譏諷。
老和尚笑著,潔白修長的眉毛隨著其笑聲,泛著輕柔的流光:“既是信佛,貧僧敢問諸位施主,信的是什麽,渡苦海輪迴,還是因果報應?”
“自然都信!”圍觀的百姓先是一愣,繼而不假思索地迴應道,他們信佛,求佛,大都求的就是一個死後不墮地獄苦海,往生極樂。
“阿彌陀佛,諸位施主都信,那為何獨獨不信這慈悲?”老和尚宣了聲佛號。
“老和尚,誰說我們不信慈悲,這但凡有乞丐貧弱相求,我們皆心生哀憐,都會施舍一二,幫扶一二,這難道不是我佛說的慈悲?”人群裏,一眾讀過書的人辯駁道。
“那諸位為何獨獨不予我以慈悲?”老和尚不解道。
“嘿,自然因為你是假和尚,老騙子嘍!”此言一出,又是一陣哄笑,就連方才施舍油餅清水的攤主,也都嗤笑不已。
“慈悲不分善惡,眾生平等。”老和尚輕聲笑道:“諸位施主,可否施舍貧僧一口水,一口食,一些香火燈油錢?”
“什麽狗屁慈悲不分善惡,眾生平等,你不就是想騙一碗水,一口食嗎?給你!”一碗茶水潑灑而出,澆了老和尚一身,茶漬葉沫汙了功德袈裟,惹來陣陣譏諷穢語。
“這碗茶算是我施舍給你的了,還不快滾!”
“阿彌陀佛……”老和尚並未因被潑了滿身茶水而生氣,依舊和善慈悲地笑著:“多謝施主!”
“是非因果說報應,慈悲善惡說平等,借善惡,種金蓮,如是我聞,如是我說!”
老和尚轉身,沿著街道,一路行,一路問,一路化緣,一路被辱被罵被笑,一路說慈悲善惡,一路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