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卷,紅霞醉,黃沙翻湧浪滔天!仙人扶搖登長空,三千裏一望無涯;
孤煙直,落日圓,北雁南飛何時歸?謫落紅塵凡人淚,一世相思言難盡。
西流關向北千裏,有一片茫茫無涯的沙漠,沙漠裏常年狂風肆虐,卷起黃沙滾滾,遮天蔽日,草木不存,鳥獸難度,沙漠外圍方圓百裏荒蕪無人煙,北莽人稱之為鬼海,闊如海,畏如鬼神,是為鬼海。
不過,鬼海周邊的一些遊牧部落卻更願意稱它為謫仙灘,謫仙之名,自然是因為這裏曾經謫落過仙人。相傳當年有仙人從鬼海上空禦劍橫度,恰逢狂風千裏如刀,黃沙萬丈如山,刀刀阻了仙人路,山山摧了仙人誌,被謫落凡塵。這就是謫仙灘的來曆。
先不說這謫落的究竟是人還是仙,單就這謫仙之名,聽起來飄渺雅致,仙意盎然,而鬼海聽起來則就多了幾分陰森恐怖的氣息,不怎麽討人喜歡。所以,隻有正史地理誌中會稱唿這片沙漠為鬼海,而活著的人,都願意稱其為謫仙灘。
然而說一千道一萬,無論是鬼海還是謫仙灘,都隻不過是一個名字,名字叫的再響再好,都不能否認這片沙漠,是個危機四伏和不吉利的地方。
所以謫仙灘,從來都很少有人來,就連北莽最有經驗的商旅駝隊,沙賊盜匪,也都不願意靠近這裏。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遙遠曠闊的沙海裏,餘暉從遙遠的天際淌落,散漫自由地浸灑在黃沙中,輕淨澄明,一望無際,似歲月沉澱的風華絕世,惹人沉醉。
“西流風雪重,謫仙豔陽天。”徐徐清風,卷攜著儒雅而又醇厚的聲音輾轉不休,餘暉下,一道身影緩緩行來。
“鬼海一年四季豔陽天,日當頭,血可流,鬼海,謫仙,果然是個殺人的好地方。”餘暉裏,一人身著清爽幹淨的儒衫,抬首望著寬闊無垠的鬼海,輕聲道。
“大先生熟讀聖賢書,也是這世上的聖人賢人,聖賢者,尚德,崇仁也,有仁義愛人之心,哪來這麽大的殺氣啊!”
鬼海中,有聲音忽然響起,陰惻仄然,如同鬼魅一般飄忽不定。
從山上下來,一路向北的大先生,站在鬼海前,整了整被風吹皺的衣袂,聽著從鬼海中突然傳出的聲音,好似並不意外:“聖人戒之以仁,君子戒之以德,俠者戒之以義,小人戒之以殺。隻要是鬼祟小人,無論聖賢還是普通人,一樣可殺便殺之。”
“好一個鬼祟小人,好一個可殺便殺之,桀桀……”怪笑聲聲,隨著烈烈風沙的襲蝕,變得破碎不堪,更顯詭異:“可惜,我可不是人,而是鬼,一個隻能生活在地獄中的孤魂野鬼,桀桀…桀桀…”
“人有人道,鬼有鬼途,既然你是鬼,就不該惹這紅塵是非。”大先生搖搖頭,平靜而嚴肅地說著。
“人道,鬼途?”桀桀的怪笑聲再次響起,似譏若諷:“既然大先生明白這個道理,就應該知道,這裏既為鬼海,就不是人該來的地方,君子不語怪力亂神,敬鬼神而遠之,像大先生這樣的讀書人,就不該來這兒。”
“我李正這一生,不信鬼神,不求蒼生,隻求行的端,走的正,問心無愧,路在前,自是鬼神不懼矣。”大先生堅定道,而後向前一步踏出,步步方正。
鬼海中,有了數息的沉默,良久方有低沉的聲音響起:“大先生是君子,君子不欺人於途,鬼海有主,大先生後來是客,主不願客即不當入,大先生理應知禮而退!”
大先生擺擺手,不疾不徐道:“主不便,客即不應強求。可人生於世,坐著三尺地,伸直了胳膊和腿,也不過就是七八尺地,七八尺之外,就是大路;世間路,世人走,哪有什麽主客之分?”
鬼海中的人怪笑一聲,譏諷道:“七八尺?那些京城裏的王爺世子,哪個不是廣廈千頃,宅邸萬座,騎馬揚鞭,走上個把時辰也不見得能逛個遍吧,這又豈是普通百姓能進能走的地方?就算死了,他們也得有個占地百畝的奢華陵寢墓園,哪個又豈止七八尺,哪兒又有人人能走的世間路?”
“大先生莫不是在說笑?”
大先生搖搖頭,神情平靜道:“可惜,你不是京城裏的王爺世子,也不是富甲天下的有錢人。江湖有江湖的規矩,江湖人有江湖人的活法,一畝三分地,無非一處容身之所,過了這個地界,就是人人能走的世間路,陽關道。”
“有些話可能不好聽,但理就是這個理,還望兄台勿怪。”
大先生拱手行了一禮,認真而恭謹。
“說的好,我不是京城裏的王爺世子,也不是富甲天下有錢人,隻是一個落魄江湖的孤魂野鬼,權貴有權貴的活法,江湖人有江湖人的活法。說到底,江湖有江湖的規矩,路長路短,路寬路窄,不過就是拳頭大小的問題。大先生以為呢?”
大先生點點頭,他當過官,也走過江湖,廟堂看權力,江湖看拳頭,這所謂的世間人人可走的陽關道,說到底也不過是拳頭爭來的,誰的拳頭大,誰就可以肆無忌憚地橫衝直撞,誰的拳頭小,要麽繞路,要麽成為墊路的泥土。
好話壞話,實話假話,大先生行走江湖時,都聽過,也都說過,花花轎子人人抬,漂亮話人人都愛聽,先前說的那些個漂亮話,無非就是想避免一場無謂的爭鬥。他是君子,君子方正,但君子也不器,不都些迂腐頑固、一條路走到黑的人,不過既然話都說開了,也無非就是拳頭低下見高低的事情,打一架而已。
其實他下山,本就是為了打架,從下山開始,也時刻準備著打架。大先生擅長讀書,也擅長打架,他的聖人名氣,不光是讀書讀出來的,也是打架打出來的。
這,就是江湖。
“這條路,大先生確實非走不可?”鬼海中,風蕭蕭,言瑟瑟。
“從我下山開始,這條路,就非走不可。”大先生說著,語氣肅穆重如山:“遇人殺人,遇鬼,降鬼!”
“鬼海有鬼守門,即為鬼門關,大先生,請……”
大先生抱拳行禮,神情端正肅重:“請!”
“我為鬼,幽居鬼海百三十載,願不問世事;但我生於紅塵,紅塵紛擾,曾受人一恩,當有一報,今我有一問,何為人,何為鬼?”
聲音淼淼難覓,扯動風雷如怒,黃沙流風沉浮晃動不定,形成一十八張巨大的沙幕,層層相疊,一張張是萬鬼浮於空,剝皮食肉絕人寰,一層層是刀山火海轉輪獄,腸穿肚爛落油鍋,仿若酆都地獄;並且,於這十八層地獄間,有十殿閻羅端坐大殿之中,手持生死簿,麵容不斷變幻,喜怒哀樂怨憎恨,好人得往生,壞人墮地獄!
十殿閻羅有眾生相,十八地獄有眾生苦。
隻一言,就是萬鬼叢生,地獄眾生相,紅塵眾生相。
“地獄攝魂,閻羅往生!”地獄惡鬼簇擁,肆虐咆哮,即為鬼門,鬼門關前,大先生負手一聲輕歎:“鷹愁澗,鬼門關,鷹愁剔人骨,鬼門勾人魂。當年鷹愁澗鬼門有驕子,融《地獄攝魂經》和《閻羅往生經》於一體,攝魂與度人,一死一生,生生走出了江湖百年難得一見的大氣象,不過可惜了啊!”
大先生話音方落,原本批生定死有眾生相的十殿閻羅,齊齊變成百丈大小的猙獰惡鬼,擇人而噬,見鬼而吞。
十八層地獄,獄獄是惡鬼;十殿閻羅,王王為惡鬼;有鬼無人度,的確是可惜了!
“桀桀……”萬鬼齊喑,森森鬼氣,形成無邊的酆都地獄:“想不到大先生也知道鷹愁澗,鬼門關;可惜,現在江湖上早就沒了什麽鷹愁澗鬼門關,沒了那個百年難得一遇的鬼門天驕子,有的,隻是一個孤魂野鬼而已。”
“有冤有恨,才是鬼,若是度己度人,則是菩薩佛陀;若是早些年,說不得人人畏懼的鬼門裏會出現一個度己度人、出淤泥而不染的地藏菩薩;但現在嘛,隻有鬼,一個充滿仇恨的惡鬼。”
大先生慨歎一聲,人生一世,終究脫不了天地樊籠,大到家國天下,小到恩怨情仇,都是樊籠窠臼,樊籠之中,俱是可憐人!當年的鬼門,何等的威名赫赫,風光無限,到頭來還不是被東海武帝城中的那個人,一拳一拳生生滅了門。鬼門一門,真正變成了孤魂野鬼,有仇有恨,也屬正常。
但有仇有恨,才是人。說實在的,道家求清淨,佛門求解脫,儒家一言蔽之曰思無邪;皇帝求天下安康,商人求家財萬貫,普通的百姓,求的無非就是個衣食溫飽。這就是人,所行所做,無非一個求字,有所求,而後有所為罷了。
而真正的無欲無求之輩,或許就不是人了,是仙是佛是鬼!
天地樊籠之內是人,樊籠之外,說不得就不是人了。
或許鬼海裏的人,說的是另外一層意思,江湖恩怨情仇之間,何為人,何為鬼?但在大先生看來:“何為人?有所求而已;何為鬼?無所求而已。”
就像大先生自己,求一個正,行的端,走的正,一步一方正,是人矣!
就像鬼海中的人,雖自言為鬼,但希冀報仇,懂得報恩,終究是人而非鬼!
是故,大先生一揮手,萬鬼消,地獄空,閻羅滅,無風亦無雨;繼而,大先生前行一步,黃沙止,狂風息,鬼海寧,翩然過鬼門。
幾是黃昏後,有人語:“山是山,水是水,人是人來,鬼是鬼!”
孤煙直,落日圓,北雁南飛何時歸?謫落紅塵凡人淚,一世相思言難盡。
西流關向北千裏,有一片茫茫無涯的沙漠,沙漠裏常年狂風肆虐,卷起黃沙滾滾,遮天蔽日,草木不存,鳥獸難度,沙漠外圍方圓百裏荒蕪無人煙,北莽人稱之為鬼海,闊如海,畏如鬼神,是為鬼海。
不過,鬼海周邊的一些遊牧部落卻更願意稱它為謫仙灘,謫仙之名,自然是因為這裏曾經謫落過仙人。相傳當年有仙人從鬼海上空禦劍橫度,恰逢狂風千裏如刀,黃沙萬丈如山,刀刀阻了仙人路,山山摧了仙人誌,被謫落凡塵。這就是謫仙灘的來曆。
先不說這謫落的究竟是人還是仙,單就這謫仙之名,聽起來飄渺雅致,仙意盎然,而鬼海聽起來則就多了幾分陰森恐怖的氣息,不怎麽討人喜歡。所以,隻有正史地理誌中會稱唿這片沙漠為鬼海,而活著的人,都願意稱其為謫仙灘。
然而說一千道一萬,無論是鬼海還是謫仙灘,都隻不過是一個名字,名字叫的再響再好,都不能否認這片沙漠,是個危機四伏和不吉利的地方。
所以謫仙灘,從來都很少有人來,就連北莽最有經驗的商旅駝隊,沙賊盜匪,也都不願意靠近這裏。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遙遠曠闊的沙海裏,餘暉從遙遠的天際淌落,散漫自由地浸灑在黃沙中,輕淨澄明,一望無際,似歲月沉澱的風華絕世,惹人沉醉。
“西流風雪重,謫仙豔陽天。”徐徐清風,卷攜著儒雅而又醇厚的聲音輾轉不休,餘暉下,一道身影緩緩行來。
“鬼海一年四季豔陽天,日當頭,血可流,鬼海,謫仙,果然是個殺人的好地方。”餘暉裏,一人身著清爽幹淨的儒衫,抬首望著寬闊無垠的鬼海,輕聲道。
“大先生熟讀聖賢書,也是這世上的聖人賢人,聖賢者,尚德,崇仁也,有仁義愛人之心,哪來這麽大的殺氣啊!”
鬼海中,有聲音忽然響起,陰惻仄然,如同鬼魅一般飄忽不定。
從山上下來,一路向北的大先生,站在鬼海前,整了整被風吹皺的衣袂,聽著從鬼海中突然傳出的聲音,好似並不意外:“聖人戒之以仁,君子戒之以德,俠者戒之以義,小人戒之以殺。隻要是鬼祟小人,無論聖賢還是普通人,一樣可殺便殺之。”
“好一個鬼祟小人,好一個可殺便殺之,桀桀……”怪笑聲聲,隨著烈烈風沙的襲蝕,變得破碎不堪,更顯詭異:“可惜,我可不是人,而是鬼,一個隻能生活在地獄中的孤魂野鬼,桀桀…桀桀…”
“人有人道,鬼有鬼途,既然你是鬼,就不該惹這紅塵是非。”大先生搖搖頭,平靜而嚴肅地說著。
“人道,鬼途?”桀桀的怪笑聲再次響起,似譏若諷:“既然大先生明白這個道理,就應該知道,這裏既為鬼海,就不是人該來的地方,君子不語怪力亂神,敬鬼神而遠之,像大先生這樣的讀書人,就不該來這兒。”
“我李正這一生,不信鬼神,不求蒼生,隻求行的端,走的正,問心無愧,路在前,自是鬼神不懼矣。”大先生堅定道,而後向前一步踏出,步步方正。
鬼海中,有了數息的沉默,良久方有低沉的聲音響起:“大先生是君子,君子不欺人於途,鬼海有主,大先生後來是客,主不願客即不當入,大先生理應知禮而退!”
大先生擺擺手,不疾不徐道:“主不便,客即不應強求。可人生於世,坐著三尺地,伸直了胳膊和腿,也不過就是七八尺地,七八尺之外,就是大路;世間路,世人走,哪有什麽主客之分?”
鬼海中的人怪笑一聲,譏諷道:“七八尺?那些京城裏的王爺世子,哪個不是廣廈千頃,宅邸萬座,騎馬揚鞭,走上個把時辰也不見得能逛個遍吧,這又豈是普通百姓能進能走的地方?就算死了,他們也得有個占地百畝的奢華陵寢墓園,哪個又豈止七八尺,哪兒又有人人能走的世間路?”
“大先生莫不是在說笑?”
大先生搖搖頭,神情平靜道:“可惜,你不是京城裏的王爺世子,也不是富甲天下的有錢人。江湖有江湖的規矩,江湖人有江湖人的活法,一畝三分地,無非一處容身之所,過了這個地界,就是人人能走的世間路,陽關道。”
“有些話可能不好聽,但理就是這個理,還望兄台勿怪。”
大先生拱手行了一禮,認真而恭謹。
“說的好,我不是京城裏的王爺世子,也不是富甲天下有錢人,隻是一個落魄江湖的孤魂野鬼,權貴有權貴的活法,江湖人有江湖人的活法。說到底,江湖有江湖的規矩,路長路短,路寬路窄,不過就是拳頭大小的問題。大先生以為呢?”
大先生點點頭,他當過官,也走過江湖,廟堂看權力,江湖看拳頭,這所謂的世間人人可走的陽關道,說到底也不過是拳頭爭來的,誰的拳頭大,誰就可以肆無忌憚地橫衝直撞,誰的拳頭小,要麽繞路,要麽成為墊路的泥土。
好話壞話,實話假話,大先生行走江湖時,都聽過,也都說過,花花轎子人人抬,漂亮話人人都愛聽,先前說的那些個漂亮話,無非就是想避免一場無謂的爭鬥。他是君子,君子方正,但君子也不器,不都些迂腐頑固、一條路走到黑的人,不過既然話都說開了,也無非就是拳頭低下見高低的事情,打一架而已。
其實他下山,本就是為了打架,從下山開始,也時刻準備著打架。大先生擅長讀書,也擅長打架,他的聖人名氣,不光是讀書讀出來的,也是打架打出來的。
這,就是江湖。
“這條路,大先生確實非走不可?”鬼海中,風蕭蕭,言瑟瑟。
“從我下山開始,這條路,就非走不可。”大先生說著,語氣肅穆重如山:“遇人殺人,遇鬼,降鬼!”
“鬼海有鬼守門,即為鬼門關,大先生,請……”
大先生抱拳行禮,神情端正肅重:“請!”
“我為鬼,幽居鬼海百三十載,願不問世事;但我生於紅塵,紅塵紛擾,曾受人一恩,當有一報,今我有一問,何為人,何為鬼?”
聲音淼淼難覓,扯動風雷如怒,黃沙流風沉浮晃動不定,形成一十八張巨大的沙幕,層層相疊,一張張是萬鬼浮於空,剝皮食肉絕人寰,一層層是刀山火海轉輪獄,腸穿肚爛落油鍋,仿若酆都地獄;並且,於這十八層地獄間,有十殿閻羅端坐大殿之中,手持生死簿,麵容不斷變幻,喜怒哀樂怨憎恨,好人得往生,壞人墮地獄!
十殿閻羅有眾生相,十八地獄有眾生苦。
隻一言,就是萬鬼叢生,地獄眾生相,紅塵眾生相。
“地獄攝魂,閻羅往生!”地獄惡鬼簇擁,肆虐咆哮,即為鬼門,鬼門關前,大先生負手一聲輕歎:“鷹愁澗,鬼門關,鷹愁剔人骨,鬼門勾人魂。當年鷹愁澗鬼門有驕子,融《地獄攝魂經》和《閻羅往生經》於一體,攝魂與度人,一死一生,生生走出了江湖百年難得一見的大氣象,不過可惜了啊!”
大先生話音方落,原本批生定死有眾生相的十殿閻羅,齊齊變成百丈大小的猙獰惡鬼,擇人而噬,見鬼而吞。
十八層地獄,獄獄是惡鬼;十殿閻羅,王王為惡鬼;有鬼無人度,的確是可惜了!
“桀桀……”萬鬼齊喑,森森鬼氣,形成無邊的酆都地獄:“想不到大先生也知道鷹愁澗,鬼門關;可惜,現在江湖上早就沒了什麽鷹愁澗鬼門關,沒了那個百年難得一遇的鬼門天驕子,有的,隻是一個孤魂野鬼而已。”
“有冤有恨,才是鬼,若是度己度人,則是菩薩佛陀;若是早些年,說不得人人畏懼的鬼門裏會出現一個度己度人、出淤泥而不染的地藏菩薩;但現在嘛,隻有鬼,一個充滿仇恨的惡鬼。”
大先生慨歎一聲,人生一世,終究脫不了天地樊籠,大到家國天下,小到恩怨情仇,都是樊籠窠臼,樊籠之中,俱是可憐人!當年的鬼門,何等的威名赫赫,風光無限,到頭來還不是被東海武帝城中的那個人,一拳一拳生生滅了門。鬼門一門,真正變成了孤魂野鬼,有仇有恨,也屬正常。
但有仇有恨,才是人。說實在的,道家求清淨,佛門求解脫,儒家一言蔽之曰思無邪;皇帝求天下安康,商人求家財萬貫,普通的百姓,求的無非就是個衣食溫飽。這就是人,所行所做,無非一個求字,有所求,而後有所為罷了。
而真正的無欲無求之輩,或許就不是人了,是仙是佛是鬼!
天地樊籠之內是人,樊籠之外,說不得就不是人了。
或許鬼海裏的人,說的是另外一層意思,江湖恩怨情仇之間,何為人,何為鬼?但在大先生看來:“何為人?有所求而已;何為鬼?無所求而已。”
就像大先生自己,求一個正,行的端,走的正,一步一方正,是人矣!
就像鬼海中的人,雖自言為鬼,但希冀報仇,懂得報恩,終究是人而非鬼!
是故,大先生一揮手,萬鬼消,地獄空,閻羅滅,無風亦無雨;繼而,大先生前行一步,黃沙止,狂風息,鬼海寧,翩然過鬼門。
幾是黃昏後,有人語:“山是山,水是水,人是人來,鬼是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