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府一樣無計可施,將案子推給了刑部,下午時分,獨孤明從刑部迴來了。
“這個案子刑部倒是受了,但他們說積案太多,暫時還顧不上。”
獨孤烈眉頭一皺,“那要到什麽時候?”
“我看了他們的編號,至少要三個月或者半年後,才會輪到這個案子。”
獨孤烈明白了,這其實就是一種拖的策略,拖到三五個月後,已經沒有人關注了,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結案了事,從古至今的官府都很擅長這一招。
“沒辦法,隻能聯名訴求了!”
當天傍晚,二十六家關隴士族齊聚獨孤府,為長孫家的不幸遭遇聲張,他們迅速達成一致意見,寫下了要求嚴懲殺人罪犯的訴求書,由二十六家家主簽名。
表麵上看是為長孫家族打抱不平,但實際上是為他們自己的命運擔憂,隨著獨孤烈、元素和長孫南方三大關隴世家領袖的退職,他們更加被邊緣化,朝廷中已經沒有任何高官能代表他們的利益。
這次長孫泰被殺,使他們感受到了強烈的危機,各個家族都摒棄了以往的恩怨,迅速達成一致。
哪怕是螞蟻抱成團也有不俗的戰鬥力,比如農民起義,何況是曾經統治隋唐兩朝的關隴貴族,哪怕關隴貴族衰落成了關隴士族,也是餓死的駱駝比馬大。
二十六家關隴貴族的聯名書很快擺上了天子李亨的禦案。
李亨不敢怠慢,當即召見五名相國以及刑部、大理寺和禦史台的主官,前來禦書房一起議事。
李亨將聯名書重重扔在桌上,“你們看看吧!長孫全緒的兒子在太白酒樓被李寶臣的兒子割喉而死,不知道還以為他們爭風吃醋,搶女人發生了矛盾,實際上根本就不認識,連話都沒有說過一句,就因為樓梯稍窄碰撞了一下,就拔刀把別人殺了,這像話嗎?這簡直就是惡魔,你們說說該怎麽辦?”
眾人都沒有吭聲,李亨又詢問刑部尚書杜鴻漸道:“刑部對此事一無所知?”
杜鴻漸連忙道:“迴稟陛下,這是前天剛剛發生之事,微臣尚不知情,微臣迴去立刻調查。”
這時,左相李峴道:“陛下,李寶臣的兒子微臣倒是聽到一些傳聞,他和其他幾個藩鎮的人質整天在一起鬼混,自稱藩鎮黨,在長安胡作非為,令人聞之色變,上次王洗馬的妻女上香途中被他們擄掠侵害,至今神誌未清。
這次殺死長孫全緒的兒子看似一個偶然事件,其實是必然的,不是長孫家,就是其他大臣家的孩子被害,所以微臣上次建議把他們五人軟禁起來,這次微臣再次唿籲,必須要將他們束縛起來,否則還會有更大慘禍發生。”
提到藩鎮黨,天子李亨臉上立刻裝作一副恍然的模樣,“朕想起來了,殺死金吾衛的那群人不就是他們嗎?”
“陛下,就是他們,他們作惡多端,早就該被軟禁起來,陛下,下決心吧!”
怎麽可能把他們軟禁?簽署合約中有明確了不允許監禁或者軟禁人質。
李亨半晌道:“把他們約束起來是以後的事情,現在這個案子該怎麽辦?”
右相裴冕道:“陛下,微臣建議先了解一下案情,畢竟陛下看到的隻是一麵之詞。”
李亨點點頭道:“這件案子由刑部主導,由刑部、禦史台、大理寺三司聯合調查,三天後朕要結果。”
這是二十六家關隴士族聯合上書的案子,李亨必須要給他們麵子,所以動用了三司審案,同時三天內出結果。
眾人散去了,李亨沉思片刻,讓宦官韓奉恩去把李輔國請來。
很快,李輔國匆匆趕來,躬身行禮,“老奴參見陛下!”
“不必多禮,阿翁看看這個!“
李亨將聯名書遞給了李輔國,李輔國接過看了一遍,眉頭一皺,“李寶臣的兒子,有點麻煩啊!”
李亨點點頭,“朕何嚐不知道呢?剛才召集這麽多人,也隻是表示朕很重視這件事而已,如果要殺他,金吾衛事件時就殺了,何必等到現在?”
“確實不好動,他是人質,殺了他,李寶臣會造反,也會引發其他幾鎮跟著造反,朝廷現在有沒有能力平叛倒是次要的,老奴就擔心李鄴又找到出兵機會了。”
宦官們都是皇帝肚子裏的蛔蟲,一句話就能抓住要點。
李亨深以為然,人絕對不能殺,不能因為人質事件將河北三鎮逼反。
“那阿翁有什麽好的建議?”
“陛下,辦法就是那麽幾個,繞來繞去逃不掉。”
“你說說看,什麽辦法?”
“第一個辦法就是換人質,把這幫人送迴去,換另一批人質來。
第二個辦法,讓他們去道歉,去長孫家負荊請罪,請求死者寬恕,這其實是最好的辦法,不過估計行不通,這幫家夥估計不會道歉。
第三個辦法,象征性的處罰,比如革職,罰俸,但長孫家族估計不會接受。
第四個辦法就是抓小放大,抓幾個替罪羊宰了,然後陛下再安撫一下長孫全緒,提拔他為大將軍,爵位上再補償一下。”
李亨對第四個方案很感興趣,如果再和第三個方案結合起來,應該是最完美的方案,既可以給關隴士族一個交代,也不會殺人質傷及筋骨。
還是李輔國最了解自己,能幫自己解決大問題。
第二天,刑部侍郎暢璀和禦史中丞敬羽便匆匆來到禦書房,暢璀將一份報告放在禦案上,“陛下,這是三司會審的結果,請陛下過目!”
“這麽快就出來了?”
“迴稟陛下,案情比較簡單,萬年縣衙那邊就充分了解到了。”
“報告朕等會兒看,你們先說說案情。”
“死者長孫泰,在國子學讀書,明天是他弱冠誕日,他打算請客,便和管家去太白酒樓訂一間雅室,管家去安排馬車了,長孫泰上樓去找掌櫃,正好在樓梯口遇到了藩鎮黨一群人從樓上下來,大概有二十餘人。
長孫泰奔跑上樓比較快,正好和李寶臣的兒子李晃撞了一下肩膀,當時李晃喝多了酒,把他惹怒了,一把抓住長孫泰頭發,拔出匕首將他割斷了喉嚨,這就是基本案情,但這裏麵有一個不能確定點,倒底是不是李晃親自動手殺人?”
“有證人或者物證嗎?”
暢璀搖搖頭,“當時酒樓二樓的客人都跑光了,樓梯前前後後都是李晃五人和手下,沒有看見是誰殺的人?”
“既然沒有人看見,那為什麽報告中說是李晃拔出匕首割斷長孫泰的喉嚨?”
“迴稟陛下,那是因為李晃出門時說了一句話,殺人比宰羊更爽快,幾個酒保都聽見了,所以認定是他殺的。”
李亨負手走了幾步,又問道:“你們去審訊過李晃嗎?”
(本章完)
.
“這個案子刑部倒是受了,但他們說積案太多,暫時還顧不上。”
獨孤烈眉頭一皺,“那要到什麽時候?”
“我看了他們的編號,至少要三個月或者半年後,才會輪到這個案子。”
獨孤烈明白了,這其實就是一種拖的策略,拖到三五個月後,已經沒有人關注了,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結案了事,從古至今的官府都很擅長這一招。
“沒辦法,隻能聯名訴求了!”
當天傍晚,二十六家關隴士族齊聚獨孤府,為長孫家的不幸遭遇聲張,他們迅速達成一致意見,寫下了要求嚴懲殺人罪犯的訴求書,由二十六家家主簽名。
表麵上看是為長孫家族打抱不平,但實際上是為他們自己的命運擔憂,隨著獨孤烈、元素和長孫南方三大關隴世家領袖的退職,他們更加被邊緣化,朝廷中已經沒有任何高官能代表他們的利益。
這次長孫泰被殺,使他們感受到了強烈的危機,各個家族都摒棄了以往的恩怨,迅速達成一致。
哪怕是螞蟻抱成團也有不俗的戰鬥力,比如農民起義,何況是曾經統治隋唐兩朝的關隴貴族,哪怕關隴貴族衰落成了關隴士族,也是餓死的駱駝比馬大。
二十六家關隴貴族的聯名書很快擺上了天子李亨的禦案。
李亨不敢怠慢,當即召見五名相國以及刑部、大理寺和禦史台的主官,前來禦書房一起議事。
李亨將聯名書重重扔在桌上,“你們看看吧!長孫全緒的兒子在太白酒樓被李寶臣的兒子割喉而死,不知道還以為他們爭風吃醋,搶女人發生了矛盾,實際上根本就不認識,連話都沒有說過一句,就因為樓梯稍窄碰撞了一下,就拔刀把別人殺了,這像話嗎?這簡直就是惡魔,你們說說該怎麽辦?”
眾人都沒有吭聲,李亨又詢問刑部尚書杜鴻漸道:“刑部對此事一無所知?”
杜鴻漸連忙道:“迴稟陛下,這是前天剛剛發生之事,微臣尚不知情,微臣迴去立刻調查。”
這時,左相李峴道:“陛下,李寶臣的兒子微臣倒是聽到一些傳聞,他和其他幾個藩鎮的人質整天在一起鬼混,自稱藩鎮黨,在長安胡作非為,令人聞之色變,上次王洗馬的妻女上香途中被他們擄掠侵害,至今神誌未清。
這次殺死長孫全緒的兒子看似一個偶然事件,其實是必然的,不是長孫家,就是其他大臣家的孩子被害,所以微臣上次建議把他們五人軟禁起來,這次微臣再次唿籲,必須要將他們束縛起來,否則還會有更大慘禍發生。”
提到藩鎮黨,天子李亨臉上立刻裝作一副恍然的模樣,“朕想起來了,殺死金吾衛的那群人不就是他們嗎?”
“陛下,就是他們,他們作惡多端,早就該被軟禁起來,陛下,下決心吧!”
怎麽可能把他們軟禁?簽署合約中有明確了不允許監禁或者軟禁人質。
李亨半晌道:“把他們約束起來是以後的事情,現在這個案子該怎麽辦?”
右相裴冕道:“陛下,微臣建議先了解一下案情,畢竟陛下看到的隻是一麵之詞。”
李亨點點頭道:“這件案子由刑部主導,由刑部、禦史台、大理寺三司聯合調查,三天後朕要結果。”
這是二十六家關隴士族聯合上書的案子,李亨必須要給他們麵子,所以動用了三司審案,同時三天內出結果。
眾人散去了,李亨沉思片刻,讓宦官韓奉恩去把李輔國請來。
很快,李輔國匆匆趕來,躬身行禮,“老奴參見陛下!”
“不必多禮,阿翁看看這個!“
李亨將聯名書遞給了李輔國,李輔國接過看了一遍,眉頭一皺,“李寶臣的兒子,有點麻煩啊!”
李亨點點頭,“朕何嚐不知道呢?剛才召集這麽多人,也隻是表示朕很重視這件事而已,如果要殺他,金吾衛事件時就殺了,何必等到現在?”
“確實不好動,他是人質,殺了他,李寶臣會造反,也會引發其他幾鎮跟著造反,朝廷現在有沒有能力平叛倒是次要的,老奴就擔心李鄴又找到出兵機會了。”
宦官們都是皇帝肚子裏的蛔蟲,一句話就能抓住要點。
李亨深以為然,人絕對不能殺,不能因為人質事件將河北三鎮逼反。
“那阿翁有什麽好的建議?”
“陛下,辦法就是那麽幾個,繞來繞去逃不掉。”
“你說說看,什麽辦法?”
“第一個辦法就是換人質,把這幫人送迴去,換另一批人質來。
第二個辦法,讓他們去道歉,去長孫家負荊請罪,請求死者寬恕,這其實是最好的辦法,不過估計行不通,這幫家夥估計不會道歉。
第三個辦法,象征性的處罰,比如革職,罰俸,但長孫家族估計不會接受。
第四個辦法就是抓小放大,抓幾個替罪羊宰了,然後陛下再安撫一下長孫全緒,提拔他為大將軍,爵位上再補償一下。”
李亨對第四個方案很感興趣,如果再和第三個方案結合起來,應該是最完美的方案,既可以給關隴士族一個交代,也不會殺人質傷及筋骨。
還是李輔國最了解自己,能幫自己解決大問題。
第二天,刑部侍郎暢璀和禦史中丞敬羽便匆匆來到禦書房,暢璀將一份報告放在禦案上,“陛下,這是三司會審的結果,請陛下過目!”
“這麽快就出來了?”
“迴稟陛下,案情比較簡單,萬年縣衙那邊就充分了解到了。”
“報告朕等會兒看,你們先說說案情。”
“死者長孫泰,在國子學讀書,明天是他弱冠誕日,他打算請客,便和管家去太白酒樓訂一間雅室,管家去安排馬車了,長孫泰上樓去找掌櫃,正好在樓梯口遇到了藩鎮黨一群人從樓上下來,大概有二十餘人。
長孫泰奔跑上樓比較快,正好和李寶臣的兒子李晃撞了一下肩膀,當時李晃喝多了酒,把他惹怒了,一把抓住長孫泰頭發,拔出匕首將他割斷了喉嚨,這就是基本案情,但這裏麵有一個不能確定點,倒底是不是李晃親自動手殺人?”
“有證人或者物證嗎?”
暢璀搖搖頭,“當時酒樓二樓的客人都跑光了,樓梯前前後後都是李晃五人和手下,沒有看見是誰殺的人?”
“既然沒有人看見,那為什麽報告中說是李晃拔出匕首割斷長孫泰的喉嚨?”
“迴稟陛下,那是因為李晃出門時說了一句話,殺人比宰羊更爽快,幾個酒保都聽見了,所以認定是他殺的。”
李亨負手走了幾步,又問道:“你們去審訊過李晃嗎?”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