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韓立的講述——
自古至今,一直存在著靈、幻、卜、醫、文、蠱、武、魘八個神秘族派。幻、卜、醫、文活躍在世間,為人所知;靈、蠱、武、魘隱藏在暗處,行蹤隱秘。
隨著時間推移,曾經關係密切的八族漸漸疏遠,彼此之間再無聯係。至於“八族”的由來,和“老子出關”的典故有關。
春秋時期,函穀關令尹喜夜觀天象,見紫氣橫空,知道必有貴人來臨,日夜在關口等候。三天後,一位白發老者騎青牛而來,自稱“李耳”,要出關西行。尹喜苦苦哀求他休息幾日,請他著書留存世間。老子見尹喜心誠,寫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經》。尹喜通讀之後,深深折服於老子博大的智慧,拜他為師,辭官隨老子西行,並留下《道德經》被後人傳誦。後人經過研究,漸漸形成獨有的體係,創立了道教。可是這本書實在太過深奧,大家各持己見,道教由此分成好幾個派別,堅稱自己的觀點才是正統。矛盾由此而生,甚至還引起兩個小國之間的戰爭。
各派終於醒悟,不再爭執正統偏門,潛心參悟《道德經》真正的含義。戰國時期,八個門派脫穎而出,分別是“靈、幻、卜、魘、醫、文、武、蠱”,又稱為“八族”。
文族最傑出的人物提出一個想法,僅有五千多字的《道德經》能衍生八族,可見內容博大精深。如果各族能放棄門戶之爭相互交流,是否可以參透全書的意義?倡議一出,八族派出代表齊聚古城,討論了三天三夜也沒結果,但各族都有個觀點,居然驚人地相似——流傳世間的《道德經》其實隻有半部!
當年尹喜讀了《道德經》全文,深知如果讓世人知曉,必然會顛覆千年認知,就把最重要的語句刪減,攜帶原本隨老子西去。在“老子出關”的傳說中本來就有尹喜帶走下半部的典故,各族經過推敲分析,更確定傳言不虛。
聽到這裏我突然想起戰國時期最著名的一次文化思想大交流,沒想到真正的原因是這個!
韓立繼續講述——
通過此次討論,各族彼此親近了許多。當時諸侯割據,連年戰亂,文族代表提議建立書館保護各族資料,避免消失在戰火中。各族猶豫不決,畢竟有些資料事關最高機密,一旦泄露將直接影響本族生死存亡。可是文族代表說得合情合理,各族所在國家如果毀滅,起碼文化還能保存流傳。
這就是最初的圖書館。
八族把本族書籍放入這間囊括了當時最玄奧的陣法、幻術、機關、風水、五行的書館裏,在建成封館之日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多了兩個人!
韓立講到這裏的時候,表情非常奇怪。月餅忽然問道:“是不是誰也不知道多了哪兩個人,但確實多了兩個人?”
我一時間沒有理解這句話的含義,但韓立很訝異地點頭肯定。
館內隻有八個人,可是卻總覺得是十個人,這種感覺很奇怪。他們用了所有手段找多出來的那兩個人,卻一無所獲。就在這時,更奇怪的事情發生了!
有一卷空白竹簡上突然出現神秘圖案。八族代表雖然智慧過人,掌握各種異術,卻參不透其中含義。直到卜族通過先天演算,推出圖案為神秘喻示,暗藏一樣東西,地點正是傳說中老子修道成仙的昆侖山!
他們認為結合各族之力建造的書館融會貫通了《道德經》裏的奧秘,想到多出來兩個人,認為可能是與老子和尹喜建立了某種聯係。竹簡的喻示,是兩人通過書館傳遞的信息。
韓立講得很複雜,換成現在的概念就是《道德經》是電腦設計圖紙,按照圖紙建造的圖書館相當於電腦,空白書本出現的各種任務是電子郵件,指引異徒行者的行動。
各族研究《道德經》,觀點雖然不同,目的卻相同——得道成仙。八族得出這個結論自然興奮不已,召集各族精英奔赴昆侖山。一年後,隻迴來靈、蠱兩族各一人。無人知曉他們在昆侖山發生了什麽,經過這件事情,各族元氣大傷流落民間,全部出動的魘族甚至因此滅亡。
靈、蠱兩人成了最初的異徒行者,按照神秘喻示執行任務。
異徒行者的選定和接受任務的細節,韓立並不知道,這也是他執念的由來。曆代異徒行者候選人的喻示,或多或少都和八族後人有關聯,唯獨沒有出現過武族。
說來好笑,武族從未得到過其餘各族的認可。武族最初稱為“土族”,說白了就是以盜墓為職業的土夫子,曆來不受待見,自然被另外七族鄙視。漢光武帝劉裕為擴充軍費組建的盜墓軍隊“啞巴軍”,帶軍首領就是土族傳人,諧音改成“武族”。
一番話下來,信息量太大,我腦子嗡嗡地不停冒著“宿命”、“輪迴”這些玄之又玄的詞,實在匪夷所思,不過聯係到圖書館的種種謎團,倒也豁然開朗。
韓立講到這裏時神色異常激動,漲紅了臉說:“三教九流,各有門道!憑什麽看不起武族,不能當異徒行者!”
我心說,名分之爭害死人,還有人搶著幹這個九死一生的異徒行者?
月餅遞過一根煙,韓立抽了幾口才慢慢平複,接著講三十多年前的一段往事——
那時韓立還是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靠著祖傳的盜墓手藝,日子過得倒也不錯。他有天在秦嶺尋到一處明代古墓,尋穴定方位時發現兩處盜洞,讓別人搶了先手。
韓立決定還是下地看看能不能撿個零落兒。進了主墓點亮蠟燭,兩個“人”直挺挺地從棺材中坐起:“終於等到你了。”
盜了這麽多墓,詐屍還是頭一次碰見。韓立嚇得怪叫一聲,撒腿就跑!結果腦後一陣風聲,他眼前一黑什麽都不知道了。
再次醒來時,他被五花大綁捆在牆角。墓裏男女老少十多個人,圍著兩個男子爭吵。他假裝昏迷,偷聽到“圖書館”、“異徒行者”、“八族”的事情。兩個男子召集眾人,是為了完成圖書館喻示的終極任務。有三五個人當場就要退出,一個身著奇裝異服的女子脾氣異常火爆,說了幾句聽不懂的土語,頭發裏飛出長著翅膀的怪蟲咬向兩個男子,卻被其中的眼鏡男抓起一把沙土擊中死掉了。
殺雞儆猴,反對者沒了聲音。眼鏡男清清嗓子說,這次行動如果找到全卷《道德經》,就能揭開當年尹喜知曉的終極秘密,或許就是道家一直追求的“成仙”。眾人再無異議,商談行動計劃。眼鏡男說韓立是武族傳人,完成終極任務用得上。哪曾想那些人哄堂大笑,有個老頭啐口濃痰到韓立身上:“幻族絕對不和地老鼠行動,我嫌髒!”
眼鏡男踹了韓立一腳:“別裝死,該聽的都聽到了。既然大家都反對,那你就帶著這個秘密留在墳墓裏吧,倒也很符合地老鼠一族的身份。”
自古至今,一直存在著靈、幻、卜、醫、文、蠱、武、魘八個神秘族派。幻、卜、醫、文活躍在世間,為人所知;靈、蠱、武、魘隱藏在暗處,行蹤隱秘。
隨著時間推移,曾經關係密切的八族漸漸疏遠,彼此之間再無聯係。至於“八族”的由來,和“老子出關”的典故有關。
春秋時期,函穀關令尹喜夜觀天象,見紫氣橫空,知道必有貴人來臨,日夜在關口等候。三天後,一位白發老者騎青牛而來,自稱“李耳”,要出關西行。尹喜苦苦哀求他休息幾日,請他著書留存世間。老子見尹喜心誠,寫下了五千言的《道德經》。尹喜通讀之後,深深折服於老子博大的智慧,拜他為師,辭官隨老子西行,並留下《道德經》被後人傳誦。後人經過研究,漸漸形成獨有的體係,創立了道教。可是這本書實在太過深奧,大家各持己見,道教由此分成好幾個派別,堅稱自己的觀點才是正統。矛盾由此而生,甚至還引起兩個小國之間的戰爭。
各派終於醒悟,不再爭執正統偏門,潛心參悟《道德經》真正的含義。戰國時期,八個門派脫穎而出,分別是“靈、幻、卜、魘、醫、文、武、蠱”,又稱為“八族”。
文族最傑出的人物提出一個想法,僅有五千多字的《道德經》能衍生八族,可見內容博大精深。如果各族能放棄門戶之爭相互交流,是否可以參透全書的意義?倡議一出,八族派出代表齊聚古城,討論了三天三夜也沒結果,但各族都有個觀點,居然驚人地相似——流傳世間的《道德經》其實隻有半部!
當年尹喜讀了《道德經》全文,深知如果讓世人知曉,必然會顛覆千年認知,就把最重要的語句刪減,攜帶原本隨老子西去。在“老子出關”的傳說中本來就有尹喜帶走下半部的典故,各族經過推敲分析,更確定傳言不虛。
聽到這裏我突然想起戰國時期最著名的一次文化思想大交流,沒想到真正的原因是這個!
韓立繼續講述——
通過此次討論,各族彼此親近了許多。當時諸侯割據,連年戰亂,文族代表提議建立書館保護各族資料,避免消失在戰火中。各族猶豫不決,畢竟有些資料事關最高機密,一旦泄露將直接影響本族生死存亡。可是文族代表說得合情合理,各族所在國家如果毀滅,起碼文化還能保存流傳。
這就是最初的圖書館。
八族把本族書籍放入這間囊括了當時最玄奧的陣法、幻術、機關、風水、五行的書館裏,在建成封館之日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多了兩個人!
韓立講到這裏的時候,表情非常奇怪。月餅忽然問道:“是不是誰也不知道多了哪兩個人,但確實多了兩個人?”
我一時間沒有理解這句話的含義,但韓立很訝異地點頭肯定。
館內隻有八個人,可是卻總覺得是十個人,這種感覺很奇怪。他們用了所有手段找多出來的那兩個人,卻一無所獲。就在這時,更奇怪的事情發生了!
有一卷空白竹簡上突然出現神秘圖案。八族代表雖然智慧過人,掌握各種異術,卻參不透其中含義。直到卜族通過先天演算,推出圖案為神秘喻示,暗藏一樣東西,地點正是傳說中老子修道成仙的昆侖山!
他們認為結合各族之力建造的書館融會貫通了《道德經》裏的奧秘,想到多出來兩個人,認為可能是與老子和尹喜建立了某種聯係。竹簡的喻示,是兩人通過書館傳遞的信息。
韓立講得很複雜,換成現在的概念就是《道德經》是電腦設計圖紙,按照圖紙建造的圖書館相當於電腦,空白書本出現的各種任務是電子郵件,指引異徒行者的行動。
各族研究《道德經》,觀點雖然不同,目的卻相同——得道成仙。八族得出這個結論自然興奮不已,召集各族精英奔赴昆侖山。一年後,隻迴來靈、蠱兩族各一人。無人知曉他們在昆侖山發生了什麽,經過這件事情,各族元氣大傷流落民間,全部出動的魘族甚至因此滅亡。
靈、蠱兩人成了最初的異徒行者,按照神秘喻示執行任務。
異徒行者的選定和接受任務的細節,韓立並不知道,這也是他執念的由來。曆代異徒行者候選人的喻示,或多或少都和八族後人有關聯,唯獨沒有出現過武族。
說來好笑,武族從未得到過其餘各族的認可。武族最初稱為“土族”,說白了就是以盜墓為職業的土夫子,曆來不受待見,自然被另外七族鄙視。漢光武帝劉裕為擴充軍費組建的盜墓軍隊“啞巴軍”,帶軍首領就是土族傳人,諧音改成“武族”。
一番話下來,信息量太大,我腦子嗡嗡地不停冒著“宿命”、“輪迴”這些玄之又玄的詞,實在匪夷所思,不過聯係到圖書館的種種謎團,倒也豁然開朗。
韓立講到這裏時神色異常激動,漲紅了臉說:“三教九流,各有門道!憑什麽看不起武族,不能當異徒行者!”
我心說,名分之爭害死人,還有人搶著幹這個九死一生的異徒行者?
月餅遞過一根煙,韓立抽了幾口才慢慢平複,接著講三十多年前的一段往事——
那時韓立還是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靠著祖傳的盜墓手藝,日子過得倒也不錯。他有天在秦嶺尋到一處明代古墓,尋穴定方位時發現兩處盜洞,讓別人搶了先手。
韓立決定還是下地看看能不能撿個零落兒。進了主墓點亮蠟燭,兩個“人”直挺挺地從棺材中坐起:“終於等到你了。”
盜了這麽多墓,詐屍還是頭一次碰見。韓立嚇得怪叫一聲,撒腿就跑!結果腦後一陣風聲,他眼前一黑什麽都不知道了。
再次醒來時,他被五花大綁捆在牆角。墓裏男女老少十多個人,圍著兩個男子爭吵。他假裝昏迷,偷聽到“圖書館”、“異徒行者”、“八族”的事情。兩個男子召集眾人,是為了完成圖書館喻示的終極任務。有三五個人當場就要退出,一個身著奇裝異服的女子脾氣異常火爆,說了幾句聽不懂的土語,頭發裏飛出長著翅膀的怪蟲咬向兩個男子,卻被其中的眼鏡男抓起一把沙土擊中死掉了。
殺雞儆猴,反對者沒了聲音。眼鏡男清清嗓子說,這次行動如果找到全卷《道德經》,就能揭開當年尹喜知曉的終極秘密,或許就是道家一直追求的“成仙”。眾人再無異議,商談行動計劃。眼鏡男說韓立是武族傳人,完成終極任務用得上。哪曾想那些人哄堂大笑,有個老頭啐口濃痰到韓立身上:“幻族絕對不和地老鼠行動,我嫌髒!”
眼鏡男踹了韓立一腳:“別裝死,該聽的都聽到了。既然大家都反對,那你就帶著這個秘密留在墳墓裏吧,倒也很符合地老鼠一族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