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輕小說確實和中國網文有不少差別,尤其是校園類的,太慢熱了,我是不是應該發展一些熱血沸騰的劇情呢?


    第十五章:迴過頭來,發現我們已經忘卻夢想


    這一章即是吐槽,也是填補一些劇情,畢竟不能把原文都抄到同人小說裏去,所以就引用在這裏了。


    第一個bug,由比濱會不會看人臉色。其實前麵第十二章我已經說過了,由比濱麵對比企穀並沒有什麽看人臉色的感覺,反而對罵的很歡。


    ......也許是因為比企穀不值得她結交?但是這時候明顯她對比企穀有意思,“你喜歡居家型的女生嗎?”,這就已經蠻露骨了,所以抑或是打情罵俏?


    在《春物》第三章裏,由比濱因為這個問題被雪之下痛罵了一頓:


    ——————————————————


    當由比濱羞澀的笑聲快消失時,雪之下放下茶杯發出「喀」的一聲。那聲音盡管平靜,聽起來卻像冰一般澄澈。我和由比濱不由得看向雪之下,發現她全身散發出銳利的氣息。


    (渡航的功力真是太強了......這段描寫真是神乎其技。)


    「……可不可以請你不要老是迎合別人?我看了就覺得煩。自己笨拙、不堪、愚蠢的根源在哪裏,都還要去問別人,你不覺得這樣很丟臉嗎?」


    (難怪沒有朋友啊,這種話我隻在長輩教訓晚輩的時候聽到過,同齡人間說這種話幾乎是不可能的。)


    (接著,出現了第二個bug。)


    由比濱一定很擅長與人溝通吧。能成為班上高調一族的成員之一,除了相貌因素之外,勢必也需要相當的協調性。反過來說,這意味她善於迎合他人,但缺乏勇氣,不敢冒著可能孤獨一人的風險貫徹自我。


    (劃重點,“能成為班上高調一族的成員之一”,哎我說比企穀君啊,你之前不是說不認識她嗎?怎麽現在這麽了解呢?所以之前一定是故意的吧!嗯,就是這樣,就是通過“我不認識你”來吸引女生注意力的戰術。)


    (最後,是第三個bug。)


    「請你改掉那種想法。連最基本的努力都不做的人,沒有資格羨慕有才能的人。失敗者就是因為不懂成功者都是一點一滴地累積努力,所以才會失敗。」


    雪之下這番話非常苛刻,但無懈可擊,完全沒有反駁的餘地。


    (劃重點,“完全沒有反駁的餘地”,但是就在四個自然段前)


    依我的想法,努力是最差勁的解決之道。


    沒有其他任何可能,唯有努力一途——反過來說,這代表事情已發展到束手無策的地步,說穿了就跟沒有辦法沒什麽兩樣。既然沒有希望,直接要對方放棄還比較輕鬆。沒有什麽事比白費功夫更讓人空虛。讓對方徹底死心,把那些時間和精力投注到其他事情上才有效率。


    「努力是很好的解決方法,前提是做法要正確。」


    (所以這不是自己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嗎(我說的是渡航不是雪之下),這不是有反駁的餘地嗎,在這一章的末尾,比企穀明明白白地和雪之下因為這個問題爭吵了起來。)


    「……這樣真的好嗎?」


    雪之下盯著門口,低聲問道。


    「我認為隻要能提升自己,應該不斷挑戰極限。就結果而言,那樣對由比濱同學也有幫助。」


    「嗯,你說的很對。努力是不會背叛自己的,但有可能背叛夢想。」


    (劃重點,“夢想”,這是我今天想重點談的東西。)


    「哪裏不同嗎?」


    雪之下看向我問道。微風輕撫她的臉頰,兩側的頭發隨之飄逸。


    「努力不見得就能實現夢想,實現不了的情況還比較多。但如果曾努力過,便會覺得比較安慰。」


    「那隻不過是自我滿足罷了。」


    「但不算是背叛自己啊。」


    「好天真的想法……真不舒服。」


    「這個社會對我太嚴苛了,其中包含你在內。所以,我至少要對自己好一點,大家也應該對自己好一點。如果每個人都墮落,那就沒人算是墮落。」


    (這是道家的理想呢,順便說下,道家和道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不要搞混了,道家才不是整天修仙的宗門。)


    「我第一次見到你這種負麵思考的理想派……要是你的想法流行起來,地球肯定會滅亡。」


    ————————————————————


    劃重點:


    「努力不見得就能實現夢想,實現不了的情況還比較多。但如果曾努力過,便會覺得比較安慰。」


    其實吧,這裏有個很關鍵的詞,那就是“夢想”。比企穀的這個發言全都是以“夢想”為核心的。


    但我們捫心自問一下:


    我真的還有夢想嗎?


    還有多少人還在堅持自己的夢想呢?說實話,不賣關子,這種人鳳毛麟角。


    我們真的是在為自己的夢想而讀書嗎?


    不太可能,說真的,不太可能。


    父母的麵子,班級的地位,生活的壓力,他人的洗腦,也許這些才是普通人學習的原因。


    首先我們先確定一下自己的夢想是什麽,想想看,科學家,大老板,各種職業選手,什麽什麽之類的,是不是都太難了一點?


    哎,在中國,我非常非常討厭的一點就是職業歧視,比如說我,如果我以後隻是去送送外賣,打打零工的話,我爸一定會氣死。


    雖然嘴上說職業平等,但實際上沒人看的起撿垃圾的。不過這句話聽上去並沒有什麽不妥,當你歧視清潔工的時候,內心毫無波瀾,甚至還有一萬種理由為自己開脫,“他是自作自受,不好好讀書才落得這種下場,被人看輕也是自然的事”。


    這是令我感到最恐怖的地方。


    正因為如此,我們小時候的夢想一向很遠大,甚至會在幼兒園(或小學)老師的引導下互相攀比,“這位小朋友的誌向很遠大哦,大家要多向他學習呢!”


    於是,我們的夢想漸漸變得無法觸及了。


    所以,當我們長大一點後,就很容易發現這一點,然後嘲笑自己兒時的無知,接著放棄自己夢想,然後尋找新的目標。


    記住,這時的“夢想”突然變成“目標”了,突然從好高騖遠變成急功近利,大概就是下次考試要考幾分,最多就是大學去哪上,僅此而已了。


    考上什麽大學,根本不能算是夢想,如果你的夢想僅此而已,那你也就僅此而已了。就算考上了北大清華,你也不過如此,因為你的夢想已經結束了。


    但有意思的是,沒有夢想的人也會成功,或者說單純因為夢想而成功的人隻是少數人,因為,不要忘記我說的,原本為了夢想而讀書的人就是少數人。


    正因為小時候的不良教育,導致得我們的夢想不能控製在一個平衡點上,要麽太過分,要麽太保守,從而不能稱之為“夢想”,隻能說是“幻想”或“目標”。因此大多數人可以說是已經失去了夢想,他們根本沒有做夢的能力。


    因此在此基礎上,比企穀的這番發言可以說是作廢了,根本沒有夢想,何談努力呢?


    「努力不見得就能實現夢想,實現不了的情況還比較多。但如果曾努力過,便會覺得比較安慰。」


    所以這裏還是換成“目標”比較好。


    「努力不見得就能實現目標,實現不了的情況還比較多。但如果曾努力過,便會覺得比較安慰。」


    但是目標的話又不會那麽難以實現,所以還要再改。


    「努力不見得就能實現目標,實現不了的情況也是有的。但如果曾努力過,便會覺得比較安慰。」


    這樣,便比較舒服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青春沒有結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何誅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何誅丫並收藏我的青春沒有結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