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私塾裏的都是小孩子。(.棉、花‘糖’小‘說’)哪裏有人帶了錢的啊。我又去了最東頭的陽明書院,人家沒下課,我一直等到他們下課。還好賣出去四副。下次再來的話時間就要改改了。”林玉扣解釋道。


    “那你下次是中午來?”林桂祿問道。


    “不了,下次先在街上賣賣看。自己家有孩子的父母也會買的。等到街上人散了,我再去店鋪,私塾書院轉轉。”林玉扣說。


    “嗯,這個主意也行。起錨,迴家。”林桂祿也同意兒子的說法。


    父子二人到了家中後,林桂祿跟家裏的姆媽還有姐妹說了下情況。七副手套賣掉了五副得了七十四文錢,對於沒什麽活兒幹的冬季來說也算可以了。娘三個都微微鬆口氣,總算沒白幹啊。


    “姆媽,你們多織些黑色的。這個耐髒好賣些。再織兩副小些的,我能戴的。可以賣給私塾裏的孩子。”林玉扣向三人說了自己的意見。


    “嗯,好的。要不我們把剩下的這兩副手套給爺爺奶奶送去吧。事先都答應過的。”林玉娟見紅的不太好賣就想著給奶奶戴著做針線也好。


    “行吧,你們晚上去的時候帶過去吧。”齊氏也沒反對。


    齊氏娘兒三個一天下拉最多也就織個四五副手套,所以林玉扣也用不著天天往街上跑。就在家裏幫忙喂豬養羊,好讓她們三個騰出手來專心的織手套。這次她們織了大多是大些的手套都是黑色的,小些的手套紅色和藏青色各一副。又過了三天後,林玉扣再次上街。他把織好的手套全帶了出來,一共十二副大的,兩副小的。因為嫌棄包袱拿東西太麻煩,這次就提了個小籃子。怕勾壞了手套還在籃子裏鋪了件舊衣服,十多隻手套就包在衣服裏麵。


    齊氏母女三個自然還是在家織手套,林小弟給跑跑腿,給她們三個幹些雜活兒打打下手什麽的。林玉扣隨林桂祿的船一路到了街上。林桂祿送泡菜去,他就在橋上以前賣蔬菜的地方也擺個小攤。來往的百姓都不知道擺的是個什麽東西,林玉扣隻有自己手裏也戴上那副藏青色的小手套。這樣一邊吆喝一邊跟人講解就容易的多。[.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說網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


    “大叔大嬸過來看看我帶的這手套怎麽樣啊?”林玉扣吆喝道。


    “不怎麽樣,手指頭都露在外麵。沒縫好就急著出來賣拉。”一個大嬸兒接道。


    “嘿,大嬸您說的好。為什麽手指頭都露在外麵呢?嗬嗬,露著手指頭好做事情啊。比如大嬸您在家縫衣服,繡花兒,納個鞋底兒的時候戴這個手套不是最好了。還有那寫字,算賬,做細致手藝活兒的都能用的上啊。”林玉扣手裏舞著一副大手套,跟周圍的人解釋道。


    “哦,怪不得要露出手指來。你這手套是怎麽做的?跟平常見到的不一樣啊,咦還有彈性呢。”這大嬸兒拿起一副手套好奇的摸了摸,又套在手上試了試。


    “我這手套啊,先用棉花撚成線,然後再染好顏色,最後再用特別的機器給織出來的。您看這手套戴著整個手都是很靈活的,一點都不妨礙您做針線什麽的。也適合學堂裏的學生用。大夥兒誰家有孩子念書的千萬要給孩子買一副迴去,戴著這種手套寫字很方便的,手不冷呀。”林玉扣是越來越會忽悠了。這大半年經常在這裏賣菜,倒是有不少人認識他這張小臉蛋兒了。


    有人還好奇的問,“小伢子,你怎麽不賣菜賣上這什麽手套拉?”


    “嗬嗬,大叔,我家現在是賣醃菜了。這手套都是我姆媽和姐妹們織出來的。您要買一副麽?”林玉扣很耐心的迴答人家的疑問。


    “那你這手套怎麽賣啊?”又有一人插嘴問道。


    “大的小的都是十五文錢一副。”林玉扣笑眯眯的說道。


    “什麽?怎麽都是一個價,那小的用料還少呢。”有人很詫異。


    “大叔大嬸兒,其實小手套也沒少用多少線。但是它很小呀,織的時候比織大的還麻煩呢。一點都不比織大的功夫少。你看這麽小的手指頭多難織。”林玉扣很耐心的解釋著。


    人都有個好奇心,這鄉下鎮上的人平時見著的東西來來去去就是那麽些,多少年都沒變過。這兒有個小稀奇的東西就都來瞧上兩眼,林玉扣趁著人都圍過來趕緊推銷。今天運氣還不錯,還真有幾個人掏錢買了。兩副小手套也有人買,林玉扣隻得把手裏戴的那副也脫下賣給人家。等到了集市上人快散了時,大手套也賣掉了七副。


    林桂祿早送完泡菜過來這裏等著他了。現在人散的差不多,林桂祿就問他兒子是迴家還是怎麽的?林玉扣說想把剩下的這五副手套也賣了。


    “可現在離學院午休還早著呢,我們兩個幹什麽去?到船上歇歇?”林桂祿問道。


    “不了,爸爸我們到鎮上轉轉看吧。我們兩個一起,你不是還帶了點醃菜嗎?你賣醃菜,我賣手套。從這西頭一直賣到東頭到了那裏學院也差不多到時間了。”林玉扣雖然也覺得有點兒累,可他能想像到齊氏一看見帶這麽多的手套迴去,就她那個性子肯定心裏不好受。


    於是父子兩個搭伴兒又從西往東走去。一路走一路推銷。前麵看見個江二醬醋鋪子,林桂祿父子兩個眼睛一亮,以前怎麽沒想到去他家賣賣看呢。這家醬醋店除了賣醬油醋,還賣些黃豆醬啊,大豆醬啊。蘿卜幹子,鹹菜也捎帶著賣些。自家的泡菜就適合在這裏賣。


    林桂祿走進店去“店老板,你看看我家醃菜怎麽樣。我家的醃蘿卜酸脆爽口,您嚐嚐看。”說著林桂祿把手裏的小壇子給遞過去給人看。


    那店老板見這人一上門就遞給自己一個壇子很是詫異。接過往裏一看,紅的白的綠的煞是好看,原來都是蘿卜。用筷子夾了一根蘿卜放到嘴裏,嘎嘣脆呀。鹹,酸,脆,那胡蘿卜還帶著一絲甜味兒。嗯,可以賣。


    “你這醃菜多少錢一壇子?”店老板直接問道。


    “啊,我們不整壇賣啊。您要多少我們每天給您送貨。”林桂祿想起自家姑娘說的:整壇子賣給人家的話,要是帶湯別人看一眼就知道怎麽迴事兒了。要是整個兒撈出來,多放幾天味道就不太好,天熱時還容易壞。


    “每天送?你看我這店裏,醬油醋的還有各種大醬,鹹菜。哪個不是一缸一缸的,就你這每天送一點子怎麽賣啊。你要來一缸我捎帶著賣賣,增加個品種。這每天幾斤幾斤的哪有功夫陪你墨跡哦。”店老板家自己就是做醬醋的,店裏賣的大部分東西都是自己家出的。他想著以前自己家醃個蘿卜鹹菜什麽的沒這個好吃。自己買一小壇子迴來,讓自己家婆娘看一看。嚐試嚐試肯定也能做出來。


    林桂祿還在想到底要怎麽說服這店老板呢,可這老板非整壇兒的不買。看看他家又是專做醬菜的,想想還是算了。姑娘說的對,不管是家裏粗心大意,還是貪圖小利,一時賣了。別人都會做了自家就做不了了。雖然不可能一直瞞的下去,可要能多瞞個幾年也是好的。於是隻得帶著林玉扣出了這家醬醋店的門,繼續往東走。


    兩人一路走下來也小有收獲,一家以前試吃過的小飯館看見林桂祿過來也叫他每天先送二斤來。林玉扣的手套也賣出去兩副,現在隻剩下三副了。就這麽等父子二人走到陽明書院時,隻等了一小會就到了學院午休時間。


    父子二人剛到學院門口,就讓幾個眼尖的學生發現了。“啊呀,小兄弟,你怎麽好幾天都沒來啊。上迴我還以為你隔天就能再過來的呢。”林玉扣向說話的人看了過去,原來是前幾天跟那瘦高個兒一起的那個人。“嗬嗬,幾位大哥好,這種手套織起來也很是麻煩的。織的慢,賣的快。現在隻剩下三副了。”


    “給我一副,我上迴就說好了這次買的。”那矮個兒今天沒有絲毫的猶豫,立即掏錢買了一副。旁人一看這樣都問“真的那麽好用?”


    那矮個兒迴答“當然好用了,我好幾個同學用了的。一點不耽誤讀書寫字。你也買副吧,別到時候生了凍瘡更是難挨。”旁人一聽這話,再看看隻剩兩副立馬都掏錢要買。結果都沒夠分,林玉扣看了自然是高興。他向這幫學生說道:


    “哥哥們都不要著急,我家可以先預定的,這次預定了過幾天來就給你送過來了。”說著教林桂祿拿出記賬的小本“你們有什麽需要自己寫在本子上就行。叫什麽名字,需要什麽顏色,有黑色,藏青色,紅色可以選。我相信哥哥們都是讀書人,講信譽,所以定金也不收了。”


    學子們見這父子兩個這麽信任他們,也挺自豪,讀書人嘛,到哪裏都是個保證。於是想要買手套的一個個的在那個小賬本上寫下自己姓名,以及顏色。自然大多還是黑色了。上船後林玉扣數了數有十三個呢。這次的收獲還真不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夢裏水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席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席拉並收藏夢裏水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