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一,卞滔在野王看到的皮料就送到了洛陽。


    黑羔羊皮做什麽的?那當然是拿來做冕服的了,還是最高等級的祭祀用的冕服。


    整體色調上玄下。


    玄,代表著一天中陽光的升起,是一種黑中透紅的顏色。


    ,代表著一天中太陽的下落,是一種黃中帶紅的顏色。


    自先秦時期一直流傳到現在,且還會繼續流行下去。


    平日裏不常穿,但非常正式的場合,如正旦大朝會、昭告上天、祭祀家廟等,都需要穿這一身登基自然也包括在其中了。


    而且新朝乃水德,尚黑,黑羔羊裘冕服從色調上來說也非常契合,堪稱完美。


    「幸好那會天氣已經涼了下來,不然穿這身是真的熱。」邵勳摸了摸質地完美的皮料,道:「


    難得代公有心了。」


    庾文君站在一旁,也有些欣喜。


    她是為丈夫欣喜,為他奮鬥二十多年,終於接近頂峰而欣喜。


    不過,欣喜之中,終究還是有些小情緒。


    「代公是挺有孝心的。」她輕聲說道。


    邵勳微微一愣,笑道:「他以父禮事我,我保他權位,如此而已。」


    庾文君不置可否,麵色淡然。


    邵勳看得有些不太舒服,放下黑羔羊皮,囑咐少府盡快趕製後,又看向妻子,欲言又止。


    「好了,夫君。」看男人這個樣子,庾文君心情好了一些,挽起他的手,道:「正事要緊,速去理政吧。”


    邵勳點了點頭,又看了一眼妻子,去了大將軍府。


    禪讓進入後期,新朝最重要的利益分配方案也終於出爐了。


    「可真不容易。」邵勳彈了彈手裏的硬黃紙,感慨道。


    包括羊曼在內的幾人盡皆俯首,但心神仍留在那份黃紙上。


    開國之後,王衍會繼續任丞相按照他們對局勢的洞悉,王夷甫可能是大梁朝第一任同時也是最後一任丞相。


    他死後,丞相之職會被罷廢,取而代之是尚書、中書、門下三省主官,即尚書令、中書監、侍中。


    其中,尚書令、中書監各設一員,侍中員額不定,一般是兩員,有時候會稍多一些。


    羊曼是侍中,常在梁王身邊參預大事,他非常想進入那個被稱為「政事堂」的機構,與尚書令、中書監同列,哪怕弱勢一點、地位低一點,也是了不得的榮耀,蓋因進了政事堂,可就是事實上的丞相了一一因分權故,應該是丞相之一。


    張賓則麵色平靜。


    他是從四品中書侍郎,梁王已經私下裏說過了,開國之後,他就是正三品中書監一一本來這個職位是從二品的,但梁王覺得有起草詔書權力的中書省主官不宜級別太高,於是降了一級。


    不過張賓無所謂了。


    五年前那場大疫,他家中有親人過世,自己一度也感到身體不適。好在梁王非常重視他,不但派遣名醫診治,還將他接到了空曠的上林苑內休養,這才挺了過來。


    非此,他感覺自己躲不過那場劫難。


    經曆了這種生死大事,他已經看開了。


    能不能更進一步不重要,作為石勒降人,他在朝中根基淺薄,已經惹得太多人眼紅了,沒必要太過積極。


    梁王給官,他就接過來。不給,也不會失望,如此而已。


    吏部尚書梁芬則老神在在地坐著。


    他應該也會動一動了,但不會奢望尚書令那個位置。


    不是沒有希望,希望肯定是有的,但競爭十分激烈,西州這個基本盤到底能不能撐起尚書令這個丞相之下第一人,他心裏有數。


    要知道,作為三省之中淩駕於其他二省的部門,尚書令可是正二品,總攬六曹尚書事,幾乎可以算是「小丞相」。


    上個月一度有傳聞:「梁王欲罷廢尚書令,不置此職,但以仆射為之。”


    現在看來,這隻是個謠言,尚書令還會繼續存在。


    尚書令之下,如果不分置左右仆射,那就隻有一個「尚書仆射」。


    梁芬很清楚,尚書仆射或尚書左仆射將是他的位置,因為梁王需要拉攏西州士人、豪族。


    朝堂政治,就是這麽迴事啊,無盡的算計、平衡。


    有的人,能力很強,但因為種種原因,難以身居高位,被迫把機會讓給別人。


    有的人,能力一般,但機緣巧合之下,高官就會落到你頭上,想不要都不行,天子還會生氣。


    「孤設樞密院、教練院、供軍院之事,外間可有物議。」邵勳放下黃紙,起身步,看著門外湛藍的天空,問道。


    「並無議論,時人或不太了解此三院。」侍中羊曼迴道。


    「沒有就好。募兵大行其道,就得有管募兵之衙署。」邵勳說道:「國朝始置門下省,初時亦有非議。些許流言,隨他去好了。以中領軍、中護軍領國中精銳,幾無製衡,委實兒戲。”


    樞密院、教練院、供軍院這種衙門,曆史上首現於中唐藩鎮割據時期。


    長安朝廷置樞密院,德宗後由中官領之,一般還兼任其他職務,如十軍十二衛觀軍容使等,如果不兼任,那就是個跛腳樞密使,在太監武人集團中排序較低。


    樞密院隻掌禁軍調動。


    教練院,顧名思義,訓練部門。


    供軍院則是後勤部門。


    後兩者多現於藩鎮,他們沒樞密院,但有一個低階平替機構:都虞候司。


    諸衙將如果不出征,在都虞候司打卡上班,沒法接觸軍隊,也沒法管日常訓練和後勤財政,隻負責領兵作戰,即兵將分離。


    北宋就是學的這個。


    但這種方式並不能完全阻止叛亂,因為製度是夠嚴密了,但缺少了一個關節環節:風氣。


    在滿腦子都是造反思想的人眼裏,這種製度無法束縛他們。


    在造反累了,不想折騰了,或者滿腦子忠君愛國的人眼裏,這種製度就是有用的。


    製度和風氣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還好,如今的風氣還是很不錯的。


    即便曆史上的南北朝,造反風氣和思想都沒晚唐衙兵大爺們那麽離譜。南北朝造反,更多是製度上的問題,風氣其實還可以。


    樞密院、教練院、供軍院主官曰「監」,各一員,副手曰「少監」,各兩員。


    此三院主官分別是陳有根、裴廓、糜晃。


    陳有根負責調發兵馬,沒有他,任何人無法調動禁軍。


    裴廓負責禁軍訓練,他能力一般,但照本宣科就行,銀槍等軍的訓練、考核模式已經非常成熟糜晃負責禁軍的錢糧、器械及其他後勤事務。


    三個人互相製衡,而禁軍各營又都是邵勳的門生在統帶,如此可保無虞一一當然,就他的威望來說,哪怕重設中領軍也沒人敢反,但總得為兒孫考慮,不是麽?


    「府兵八衛、禁軍三院由天子直轄。」邵勳轉過身來,看著眾人,說道:「以後禁軍三院可能會改歸五兵曹,但這會還是由我帶著。至於五兵曹這個稱唿一一」


    說到這裏,他看向張賓,問道:「要不要改?」


    張賓拱了拱手,道:「大王,五兵尚書乃沿襲魏晉舊製,轄中、外、騎、別、都五曹。”


    「中兵曹掌畿內兵馬之事,外兵曹掌畿外兵馬之事,騎兵曹掌騎軍,別兵曹掌諸胡之兵,都兵曹掌都內兵馬。”


    「新朝軍製,禁軍屯於都外、畿內,然有樞密院調發,與中兵曹重複。”


    「宿衛兵來自天下軍府,屯於宮城內外,與都兵曹相斥。」


    「騎軍同樣有禁軍三院。」


    「唯外兵曹、別兵曹尚有可用之處。仆以為,不如合為兵部。五兵尚書改稱兵部尚書。”


    「此尚書掌諸胡兵、世兵、鎮兵以及少府、衛尉、太仆轄下之兵籍、車馬、器械、儀仗、輿圖、驛傳。”


    「征兵之事、武官遷轉亦歸其管轄。」


    邵勳聽完,思慮許久,緩緩點了點頭。


    自曹魏以來,其實一直在進行製度改革,用時髦點的話說就是生產力不一樣了,社會風貌也不一樣了。


    甚至就連司馬晉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製度革新。


    大梁朝既有舊時代的殘留,又出現了很多新事物,不製度創新肯定是不行的。


    開國之後,還得繼續觀察,繼續改。


    世間無不易之製、不變之法,改革從來都是進行時,而不是奢望著一勞永逸。


    「大王,仆以為府兵、禁兵武官遷轉乃至勳官評定之事,亦需由兵部掌管。」吏部尚書梁芬說道。


    邵勳沉吟片刻,道:「此事容後再議。”


    「是。」梁芬應道邵勳再想了想,以政事堂領三省六部,此為文臣框架,基本定下來了。


    以府兵八衛、禁軍三院、尚書兵部管理天下兵馬,此為武臣框架,也定下來了。


    其餘諸寺、監、府,都沒這麽重要。


    其中很多部門早在魏晉三省諸部製出現前就存在了,即最早的九卿。


    三省成為實權機構後,九寺職權被大大削減,同時也與其有業務重疊的嫌疑。


    但九寺為何一直不撤銷呢?因為可以和尚書省轄下各個部門(六部)形成製約,不讓一家獨大比如尚書六部中的度支曹管財政支出。但在實物占財政收入大頭的年代,收上來的糧食又由司農寺管理,因為這個部門負責倉儲事務。


    這其中既有新舊轉換時期機構重疊混亂的因素,也有互相製衡的原因,很複雜。


    邵勳以後還會改革尚書省下轄的殿中、度支、左民、田、五兵、吏六部。


    這與他後世熟悉的禮、戶、刑、吏、兵、工六部不太一樣,更不習慣。


    像左民曹就是戶部、工部的集合體,聽起來很奇怪,但你一想營建需要征發百姓就知道了,戶部、工部合體並不奇怪,蓋因左民曹本身就需要營建工程。


    而且左民曹沒有收稅的權力,收稅權在地方郡縣,度支中郎將負責轉運,司農寺負責儲存管理,度支曹負責開銷支出。


    邵勳不能忍受以前雜亂的製度,但他更清醒,知道不能盲目向後世製度靠攏,得甄別。


    而在當前,還是鎮之以靜為妙九寺之中,他隻直接幹涉了三個部門的官員任免,即衛尉寺、宗正寺、大理寺。


    宗正卿由舅舅劉善擔任。


    大理寺取代廷尉,由三弟邵出任大理卿。


    原衛尉卿陳胗擬任尚書右仆射,新衛尉卿則是平陽城門校尉荊成,


    一係列的任免名單,會有人「奉旨泄密」,慢慢流傳出去。


    邵勳會慢慢觀察文武各個派係官員的反應,可能還會微作調整,


    徹底定下來後,就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候了。


    八月初一,天使複至,獻上了第三份禪讓詔書。


    邵勳以「食晉祿多年,實不忍毀掉司馬氏基業」為由,第三次拒絕。


    這也是最後一次拒絕了。


    下一次,他就會在眾人的泣血勸說下,勉為其難答應當皇帝了。


    (太硬核了,太浪費時間,但又不得不寫這種章節,以致更新晚了,見諒。另求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晉末長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孤獨麥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孤獨麥客並收藏晉末長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