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說的對,是下官太過激動,說錯話了!”
若說之前,是因為魏王的尊重,讓自己看重眼前的親王。
現在的馮盎,卻得打起精神,像平等角色一樣,對待魏王。
“馮伯父言重了,是青雀年幼,不懂事,冒犯了馮伯父!”
李泰越如此說,越引起馮盎的鄭重對待。
可接下來的交談,卻出乎李泰的意料之外,沒有想到事情會如此順利。
除了上麵的要求之外,馮盎隻要求增加華亭與泉州這兩地商賈往來,加一個船隊而已。
然後就是再次與魏王,確定一下對待球島貴族的態度。
等馮盎離開後,李泰還是不能理解馮盎的意思,即使是說與李孝恭和馬賓王兩人,兩人也都不太明白。
而馮盎見到自己的孩子,第一句話就是魏王不簡單,現在交好,以後可以留個善緣。
自己百年之後,可以讓他們有個靠山。
事情完美解決,李泰亦不在追究心中的疑惑,給華亭那邊去了封信,讓自己那幫“政委”新年後前來福州。
隨著馮盎的離開,李孝恭也開始忙碌戰前準備。
泉州就在福州邊境,是李泰封地之一,在這即將臨近新年之際,李泰也沒準備去看看。
畢竟沒有準備,李泰亦不想趁此機會,上門吃喝,隨便帶些“土特產”迴來。
一直待在軍營之中,化身成數理化教師,給未來教師們上課。
這些都屬嚴格保密,哪怕現在身處福州軍營之中,李孝恭也會被擋在門外。
李孝恭雖好奇李泰的做法,明白皇家底線的他,並沒有嚐試闖進去。
今年的新年遠不能與去年相比,因為今年沒有去年那種奇葩的禮物可以收。
一群大老爺們在軍營中渡過新年,對於酒鬼李孝恭和馬賓王來說,是一種折磨,連一點酒水都沒有。
身處軍營,是嚴格禁酒的,身為主帥李孝恭,當以身作則。
新年之後,李孝恭更加的忙碌起來,連李泰都能感覺到軍營之中,那緊張的氣氛。
出征之前,也有好消息傳來。
馮盎再次來到福州軍營,告知球島有不少人,願意放棄球島,來到大唐境內生活,有的還願意指路。
聽到此消息,李泰亦不得不承認,讓馮盎派兵攻打球島,是一步好棋。
戰爭還未開始,就已經傳來這樣的好消息。
李泰亦很大方的將這些人,交給馮盎自己處理,唯一的要求,還是跟之前一樣,不準他們留在球島。
至於馮盎在其間,是否收取賄賂,李泰同樣不會去管。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李泰清楚自己的目標,隻要謹守這個底線,其他的都好商量。
水師出發的前一天,“政委”等人終於來到福州。
李孝恭一眼就看出這些人不是將士,非常好奇在此準備出發球島的時候,魏王怎麽找的都是一些非將士人員。
在踐行宴上,李孝恭說出自己的疑問,李泰笑而不語。
李孝恭一看,就知道沒有結果,不再詢問下去。
第二天,李孝恭早早地起身,身穿光明鎧甲,全身武裝整齊,站在軍營之中,手持鼓槌,鳴鼓集合。
隨著鼓聲在軍營中響起,荊州水師將士們,紛紛從營帳中走出。
鎧甲的撞擊聲,猶如天籟般的交響樂,動聽而冰冷。
李泰亦穿上皮裘,走出營帳,看著將士們集合,那特有的金屬冷意,迎麵而來。
即使是皮裘在身,李泰依然感到陣陣的寒意。
這些都是大唐之師,因為自己的原因,他們即將征戰沙場,不知有幾人能完整的迴歸。
受過高等教育,沒經過戰爭的李泰,若沒有一點愧疚,那是不可能的。
戰爭的過程,李泰是無能為力,隻能乞討他們能少一點殺戮,少一點損失。
以及在戰後,自己會做出一些補償。
馬賓王不知何時,走到了李泰身側,輕聲問道:“殿下,離您接手球島,越來越近了,您準備好了嗎?”
李泰從將士們那邊收迴眼光,迴道:“其實最該準備的是馬先生您了,本王可是管自己那一塊,平常的政事,可都是交給你了。”
馬賓王輕笑道:“殿下,您才是我們的主心骨,這球島的建設,離開誰,也離不開您啊!”
“何況,關於球島的政策,大都是殿下您的想法,沒有您的掌舵,下官可玩不轉。”
李泰連連擺手道:“本王隻能負責大方向的問題,想要具體做事,比起馬先生來,本王還差得遠呐!”
“殿下的說法,讓下官想到了垂拱而治!”
麵對馬賓王不停的吹捧,李泰隻好道:“咱們也不必相互吹噓了,還是留點力氣,恭送將士們征戰啟程吧!”
看著將士們集合完畢,李孝恭站在隊伍前麵,做著最後的動員大會。
李孝恭聲音洪亮,根本不用揚聲器,就能將自己的聲音,傳到軍營的每個角落。
隨著李孝恭最後一個字落下,將士們開始邁著整齊的步伐,向著碼頭前進。
碼頭建在軍營邊上,一艘艘戰艦依次擺開,周邊還有許多運兵船。
由於糧草以及箭矢,已經提前安放在船隻上麵,此次出發省去很多功夫。
看著將士們依次走向規定好的船隻,李泰帶著馬賓王來到李孝恭身前。
“出征在即,青雀在此提前恭賀皇叔旗開得勝,早日凱旋而歸!”
李孝恭捋著胡須,大笑道:“皇叔就借青雀你的吉言,早日拿下球島!”
“青雀早就聽聞昔日皇叔,帶領荊州水師,一路橫掃江南各個勢力的壯舉,現在皇叔重操舊業,對於小小的球島來說,豈不是手到擒來!”
麵對李泰的恭維,李孝恭卻歎口氣,道:“此番皇叔,還能出來帶兵,也虧了青雀你啊!”
對於李孝恭來說,之前已經取得很大的功績,按照這個時代的看法,是很難在出來帶兵打仗。
就像李靖那樣,拿下草原之後,基本上是閉門不出。
功高蓋主啊!
李孝恭能出來,得源於此次出兵,是一次交易,在功勞本上,是大打折扣。
即使是打了一場漂亮的勝戰,長安的官員,包括百姓都不是十分認可。
若說之前,是因為魏王的尊重,讓自己看重眼前的親王。
現在的馮盎,卻得打起精神,像平等角色一樣,對待魏王。
“馮伯父言重了,是青雀年幼,不懂事,冒犯了馮伯父!”
李泰越如此說,越引起馮盎的鄭重對待。
可接下來的交談,卻出乎李泰的意料之外,沒有想到事情會如此順利。
除了上麵的要求之外,馮盎隻要求增加華亭與泉州這兩地商賈往來,加一個船隊而已。
然後就是再次與魏王,確定一下對待球島貴族的態度。
等馮盎離開後,李泰還是不能理解馮盎的意思,即使是說與李孝恭和馬賓王兩人,兩人也都不太明白。
而馮盎見到自己的孩子,第一句話就是魏王不簡單,現在交好,以後可以留個善緣。
自己百年之後,可以讓他們有個靠山。
事情完美解決,李泰亦不在追究心中的疑惑,給華亭那邊去了封信,讓自己那幫“政委”新年後前來福州。
隨著馮盎的離開,李孝恭也開始忙碌戰前準備。
泉州就在福州邊境,是李泰封地之一,在這即將臨近新年之際,李泰也沒準備去看看。
畢竟沒有準備,李泰亦不想趁此機會,上門吃喝,隨便帶些“土特產”迴來。
一直待在軍營之中,化身成數理化教師,給未來教師們上課。
這些都屬嚴格保密,哪怕現在身處福州軍營之中,李孝恭也會被擋在門外。
李孝恭雖好奇李泰的做法,明白皇家底線的他,並沒有嚐試闖進去。
今年的新年遠不能與去年相比,因為今年沒有去年那種奇葩的禮物可以收。
一群大老爺們在軍營中渡過新年,對於酒鬼李孝恭和馬賓王來說,是一種折磨,連一點酒水都沒有。
身處軍營,是嚴格禁酒的,身為主帥李孝恭,當以身作則。
新年之後,李孝恭更加的忙碌起來,連李泰都能感覺到軍營之中,那緊張的氣氛。
出征之前,也有好消息傳來。
馮盎再次來到福州軍營,告知球島有不少人,願意放棄球島,來到大唐境內生活,有的還願意指路。
聽到此消息,李泰亦不得不承認,讓馮盎派兵攻打球島,是一步好棋。
戰爭還未開始,就已經傳來這樣的好消息。
李泰亦很大方的將這些人,交給馮盎自己處理,唯一的要求,還是跟之前一樣,不準他們留在球島。
至於馮盎在其間,是否收取賄賂,李泰同樣不會去管。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李泰清楚自己的目標,隻要謹守這個底線,其他的都好商量。
水師出發的前一天,“政委”等人終於來到福州。
李孝恭一眼就看出這些人不是將士,非常好奇在此準備出發球島的時候,魏王怎麽找的都是一些非將士人員。
在踐行宴上,李孝恭說出自己的疑問,李泰笑而不語。
李孝恭一看,就知道沒有結果,不再詢問下去。
第二天,李孝恭早早地起身,身穿光明鎧甲,全身武裝整齊,站在軍營之中,手持鼓槌,鳴鼓集合。
隨著鼓聲在軍營中響起,荊州水師將士們,紛紛從營帳中走出。
鎧甲的撞擊聲,猶如天籟般的交響樂,動聽而冰冷。
李泰亦穿上皮裘,走出營帳,看著將士們集合,那特有的金屬冷意,迎麵而來。
即使是皮裘在身,李泰依然感到陣陣的寒意。
這些都是大唐之師,因為自己的原因,他們即將征戰沙場,不知有幾人能完整的迴歸。
受過高等教育,沒經過戰爭的李泰,若沒有一點愧疚,那是不可能的。
戰爭的過程,李泰是無能為力,隻能乞討他們能少一點殺戮,少一點損失。
以及在戰後,自己會做出一些補償。
馬賓王不知何時,走到了李泰身側,輕聲問道:“殿下,離您接手球島,越來越近了,您準備好了嗎?”
李泰從將士們那邊收迴眼光,迴道:“其實最該準備的是馬先生您了,本王可是管自己那一塊,平常的政事,可都是交給你了。”
馬賓王輕笑道:“殿下,您才是我們的主心骨,這球島的建設,離開誰,也離不開您啊!”
“何況,關於球島的政策,大都是殿下您的想法,沒有您的掌舵,下官可玩不轉。”
李泰連連擺手道:“本王隻能負責大方向的問題,想要具體做事,比起馬先生來,本王還差得遠呐!”
“殿下的說法,讓下官想到了垂拱而治!”
麵對馬賓王不停的吹捧,李泰隻好道:“咱們也不必相互吹噓了,還是留點力氣,恭送將士們征戰啟程吧!”
看著將士們集合完畢,李孝恭站在隊伍前麵,做著最後的動員大會。
李孝恭聲音洪亮,根本不用揚聲器,就能將自己的聲音,傳到軍營的每個角落。
隨著李孝恭最後一個字落下,將士們開始邁著整齊的步伐,向著碼頭前進。
碼頭建在軍營邊上,一艘艘戰艦依次擺開,周邊還有許多運兵船。
由於糧草以及箭矢,已經提前安放在船隻上麵,此次出發省去很多功夫。
看著將士們依次走向規定好的船隻,李泰帶著馬賓王來到李孝恭身前。
“出征在即,青雀在此提前恭賀皇叔旗開得勝,早日凱旋而歸!”
李孝恭捋著胡須,大笑道:“皇叔就借青雀你的吉言,早日拿下球島!”
“青雀早就聽聞昔日皇叔,帶領荊州水師,一路橫掃江南各個勢力的壯舉,現在皇叔重操舊業,對於小小的球島來說,豈不是手到擒來!”
麵對李泰的恭維,李孝恭卻歎口氣,道:“此番皇叔,還能出來帶兵,也虧了青雀你啊!”
對於李孝恭來說,之前已經取得很大的功績,按照這個時代的看法,是很難在出來帶兵打仗。
就像李靖那樣,拿下草原之後,基本上是閉門不出。
功高蓋主啊!
李孝恭能出來,得源於此次出兵,是一次交易,在功勞本上,是大打折扣。
即使是打了一場漂亮的勝戰,長安的官員,包括百姓都不是十分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