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華亭的蒸蒸日上,長安那邊是流連不利。
先是像去年一樣,爆發旱災,緊接著又是蝗災到來。
鋪天蓋地的蝗蟲,肆虐整個關中地帶。
蝗蟲過後,寸草不留。
莊稼還沒長成,就被蝗蟲吃盡。
今年肯定是顆粒無收,整個關中地區,人心惶惶。
不少人已經開始拖家帶口,向長安湧去。
沒有糧食了,肯定活不過今年冬天,何不賭一把。
畢竟長安是皇城,大唐的皇帝,肯定不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餓死。
天災伴隨著人禍,不少人趁機將罪名安在李二頭上。
天子失德,煌神降臨。
聽到這個傳言,李二在太極殿,直爆粗口,他知道是哪些人在作怪。
可惜身為皇帝,很多事情,不是你想發難就行的。
在這樣情況下,李二吃蝗蟲的典故,也就流傳下來。
身在華亭的李泰隻能望洋興歎,他不是全能戰士,什麽都懂。
對於蝗蟲,李泰小時候見過,還烤著吃過呢。
至於蝗災?
李泰表示自己也不懂,或許從書本上能看到關於這方麵信息吧。
李泰為這次蝗災能做的,就是將在長安內香水,琉璃以及其他的收入,獻給李二。
用這些錢買糧賑災,當然自己也在江南這邊買些糧食,到時讓人送到長安。
可是別看新年後,是自己豐收的季節,可是在錢財上,並沒有賺多少,大多是內部消化。
所有想買糧食,也買不到多少。
當然也有不錯的消息,就是因為貞觀犁的出現,大唐未受災的地方,糧食產量比往年提高了三成。
若能利用好這三成糧食,完全可以順利度過這個災年。
可是馬賓王卻告訴李泰,想的太簡單,別看多出三成,可這糧食到陛下手裏,能有一成,那就不錯了。
災年,糧食必然漲價。
那些糧商,不,也可以說是世家,能放過這樣賺錢的機會?
正在李泰感歎的時候,張慶生披頭散發的闖進李泰的營帳。
李泰抬頭一看,見是張慶生,不由心中一寒,難道自己的船隊出事了?
若第一次遠航,就造成大範圍的死傷,以後誰還敢跟著出海。
李泰不等張慶生行禮,焦急的上前,扶住張慶生,急切道:“張校尉,出什麽事情了?”
張慶生像一個婦人一樣,梗咽道:“殿下,卑職犯錯,出大事了!”
“快說,出什麽事情了?”
“卑職南下的時候,忍不住,滅了一國!”
“嗯?”李泰抓著張慶生的手臂,不由鬆了下來。
繼續問道:“除了這個還有其他事情嗎?”
“沒有了!”
說完之後,張慶生擔憂的看著魏王,這次能救自己的就是魏王了。
若是在戰爭時,滅一國,你是英雄。
眼下張慶生帶兵出海,護送商船,其實已經違規了。
隻是因為是魏王的命令,加上又不在大唐境內,很多人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可發動戰爭,還順便滅了一國,這意義完全就不同了。
你可以自保,但你不能將人家一國家給滅了吧!
別扯什麽霸權主義,不然那些衛道士,能將你活活的噴死。
見沒有其他事情,李泰鬆口氣,在他眼裏,隻要船隊不出事,都是小事。
輕鬆一口氣,李泰退迴去,又重新坐下。
“張校尉,你先將自己清理一下,再跟本王詳細說說此番遠航的事情。”
看著魏王輕鬆的模樣,張慶生也放心不少。
張慶生出去之後,李泰又吩咐侍衛,去縣城將馬賓王接來。
別看李泰是親王,來到大唐也是一年半多,快兩年了,可是對這大唐的官場,在熟悉程度上,遠遠的不如馬賓王。
當張慶生再次進來時,整個人利索不少,隻是臉上的疲倦,是掩飾不掉的。
臉龐比出發之前更加的黝黑,不用問,這肯定是風吹雨曬的結果。
李泰伸手虛引,示意張慶生入座。
張慶生也開始給魏王,講解此番遠航的過程。
船隊從華亭出發後,一直順風順水,未迷失航道,也未碰到龍吸水。
在路過大唐春州的時候,還停船補充一次給養。
出了大唐境界,第一次停靠,正式進行貿易。
船隊帶過去的絲綢,瓷器,茶葉等等,受到當地人的青睞。
用哄搶來形容,也不為過。
船隊也收入不少寶石,金銀,以及當地的特產。
除此之外,當地的輿圖,風俗習慣,還有關於農作物等,都有詳細的記錄。
這是魏王交代的任務,張慶生不敢敷衍,一絲不苟的去完成。
第一次交易,很順利的圓滿結束,可謂是各有所需。
李泰船隊,以及跟隨的商隊,收獲頗豐。
第二次交易的時候,剛開始如第一次一樣,挺順利的。
可惜的是,財帛動人心,總有一些人,會鋌而走險,想做一些無本買賣。
當地一個頗有勢力的家夥,派人想搶貨物,反而被水師教訓一頓。
沒討到便宜,那個家夥當然不甘心。
勾搭當地的官府,再次想來強硬。
可惜張慶生在經過第一次後,擔心對方不服氣,也加派了人手。
畢竟人生地不熟,武力才是最好的保障。
誰也沒有想到,就這樣的衝突,最終導致一國滅亡。
剛開始雙方相鬥,還是比較克製的,可是當張慶生看到對方連軍隊,都加入進來,而且還是全副武裝。
張慶生就知道事情不會這麽簡單,軍隊出動,必然是得到官方容許。
火力全開的水師,瞬間就將對方打懵了。
弓弩手持續不斷的攢射,箭矢如雨,對方連皮甲都湊不齊幾件的軍隊,直接被打成篩子。
成片成片的人員倒下,連水師的毛都沒有摸到。
既然已經決定動手,張慶生沒有給對方一點可趁之機,指揮水師將士趁勢追擊。
留下部分人,負責看守,並保護戰艦,沒事做的他們,補刀成為他們唯一的樂趣。
張慶生那邊一路勢如破竹,殺的敵人丟盔棄甲。
等最終停手時,張慶生才發現,自己居然莫名其妙的滅了一國。
當然這國是對外的宣稱,全程參與的張慶生,可並不將他們稱之為國。
因為占地麵積太小,連大唐一州之地都沒有,難怪這戰鬥力這麽贏弱。
先是像去年一樣,爆發旱災,緊接著又是蝗災到來。
鋪天蓋地的蝗蟲,肆虐整個關中地帶。
蝗蟲過後,寸草不留。
莊稼還沒長成,就被蝗蟲吃盡。
今年肯定是顆粒無收,整個關中地區,人心惶惶。
不少人已經開始拖家帶口,向長安湧去。
沒有糧食了,肯定活不過今年冬天,何不賭一把。
畢竟長安是皇城,大唐的皇帝,肯定不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餓死。
天災伴隨著人禍,不少人趁機將罪名安在李二頭上。
天子失德,煌神降臨。
聽到這個傳言,李二在太極殿,直爆粗口,他知道是哪些人在作怪。
可惜身為皇帝,很多事情,不是你想發難就行的。
在這樣情況下,李二吃蝗蟲的典故,也就流傳下來。
身在華亭的李泰隻能望洋興歎,他不是全能戰士,什麽都懂。
對於蝗蟲,李泰小時候見過,還烤著吃過呢。
至於蝗災?
李泰表示自己也不懂,或許從書本上能看到關於這方麵信息吧。
李泰為這次蝗災能做的,就是將在長安內香水,琉璃以及其他的收入,獻給李二。
用這些錢買糧賑災,當然自己也在江南這邊買些糧食,到時讓人送到長安。
可是別看新年後,是自己豐收的季節,可是在錢財上,並沒有賺多少,大多是內部消化。
所有想買糧食,也買不到多少。
當然也有不錯的消息,就是因為貞觀犁的出現,大唐未受災的地方,糧食產量比往年提高了三成。
若能利用好這三成糧食,完全可以順利度過這個災年。
可是馬賓王卻告訴李泰,想的太簡單,別看多出三成,可這糧食到陛下手裏,能有一成,那就不錯了。
災年,糧食必然漲價。
那些糧商,不,也可以說是世家,能放過這樣賺錢的機會?
正在李泰感歎的時候,張慶生披頭散發的闖進李泰的營帳。
李泰抬頭一看,見是張慶生,不由心中一寒,難道自己的船隊出事了?
若第一次遠航,就造成大範圍的死傷,以後誰還敢跟著出海。
李泰不等張慶生行禮,焦急的上前,扶住張慶生,急切道:“張校尉,出什麽事情了?”
張慶生像一個婦人一樣,梗咽道:“殿下,卑職犯錯,出大事了!”
“快說,出什麽事情了?”
“卑職南下的時候,忍不住,滅了一國!”
“嗯?”李泰抓著張慶生的手臂,不由鬆了下來。
繼續問道:“除了這個還有其他事情嗎?”
“沒有了!”
說完之後,張慶生擔憂的看著魏王,這次能救自己的就是魏王了。
若是在戰爭時,滅一國,你是英雄。
眼下張慶生帶兵出海,護送商船,其實已經違規了。
隻是因為是魏王的命令,加上又不在大唐境內,很多人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可發動戰爭,還順便滅了一國,這意義完全就不同了。
你可以自保,但你不能將人家一國家給滅了吧!
別扯什麽霸權主義,不然那些衛道士,能將你活活的噴死。
見沒有其他事情,李泰鬆口氣,在他眼裏,隻要船隊不出事,都是小事。
輕鬆一口氣,李泰退迴去,又重新坐下。
“張校尉,你先將自己清理一下,再跟本王詳細說說此番遠航的事情。”
看著魏王輕鬆的模樣,張慶生也放心不少。
張慶生出去之後,李泰又吩咐侍衛,去縣城將馬賓王接來。
別看李泰是親王,來到大唐也是一年半多,快兩年了,可是對這大唐的官場,在熟悉程度上,遠遠的不如馬賓王。
當張慶生再次進來時,整個人利索不少,隻是臉上的疲倦,是掩飾不掉的。
臉龐比出發之前更加的黝黑,不用問,這肯定是風吹雨曬的結果。
李泰伸手虛引,示意張慶生入座。
張慶生也開始給魏王,講解此番遠航的過程。
船隊從華亭出發後,一直順風順水,未迷失航道,也未碰到龍吸水。
在路過大唐春州的時候,還停船補充一次給養。
出了大唐境界,第一次停靠,正式進行貿易。
船隊帶過去的絲綢,瓷器,茶葉等等,受到當地人的青睞。
用哄搶來形容,也不為過。
船隊也收入不少寶石,金銀,以及當地的特產。
除此之外,當地的輿圖,風俗習慣,還有關於農作物等,都有詳細的記錄。
這是魏王交代的任務,張慶生不敢敷衍,一絲不苟的去完成。
第一次交易,很順利的圓滿結束,可謂是各有所需。
李泰船隊,以及跟隨的商隊,收獲頗豐。
第二次交易的時候,剛開始如第一次一樣,挺順利的。
可惜的是,財帛動人心,總有一些人,會鋌而走險,想做一些無本買賣。
當地一個頗有勢力的家夥,派人想搶貨物,反而被水師教訓一頓。
沒討到便宜,那個家夥當然不甘心。
勾搭當地的官府,再次想來強硬。
可惜張慶生在經過第一次後,擔心對方不服氣,也加派了人手。
畢竟人生地不熟,武力才是最好的保障。
誰也沒有想到,就這樣的衝突,最終導致一國滅亡。
剛開始雙方相鬥,還是比較克製的,可是當張慶生看到對方連軍隊,都加入進來,而且還是全副武裝。
張慶生就知道事情不會這麽簡單,軍隊出動,必然是得到官方容許。
火力全開的水師,瞬間就將對方打懵了。
弓弩手持續不斷的攢射,箭矢如雨,對方連皮甲都湊不齊幾件的軍隊,直接被打成篩子。
成片成片的人員倒下,連水師的毛都沒有摸到。
既然已經決定動手,張慶生沒有給對方一點可趁之機,指揮水師將士趁勢追擊。
留下部分人,負責看守,並保護戰艦,沒事做的他們,補刀成為他們唯一的樂趣。
張慶生那邊一路勢如破竹,殺的敵人丟盔棄甲。
等最終停手時,張慶生才發現,自己居然莫名其妙的滅了一國。
當然這國是對外的宣稱,全程參與的張慶生,可並不將他們稱之為國。
因為占地麵積太小,連大唐一州之地都沒有,難怪這戰鬥力這麽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