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聽完後,臉上一滯,不由說道:“青雀真的是這麽說的?”
“當然,這點小事,朕需要騙你嗎?”
李二此時有點不滿道:“既然有如此宏願,又有製精鹽的良方,為什麽不告訴朕?有朕的支持,絕對不止父皇今日精鹽的數量!”
李淵聞言,不禁調侃道:“六千多人的大半年時間,你不會就認為隻有朕的這些數量吧?”
李二臉色一變,沉聲道:“朕就說,他平白無故的要那麽多的士卒幹什麽,連一個基層軍官都不要,原來隻是想要這六千人當作苦力來用。”
“那可都是朕的兵,朕不能讓他白用了。”
李二一出口,李淵就知道李二的打算,提前說道:“今日賣的錢都是朕的,是朕投資的分成。”
李二訕訕道:“父皇,您的新宮殿,兒臣給你包了,您看您的錢……”
今日李二一直都在現場,粗略的算算,已經過了百萬貫,這可不是一筆小錢。
沒說的,李二眼紅了,不僅是李淵手裏的錢,李泰手裏的錢。
李二是都想要,因為缺錢,李二都認為自己快魔怔了。
李淵冷哼一聲,想將注意,打到自己的頭上,沒門:“今天給你一百萬貫,一年後兩百萬貫,五年後,五百萬貫。若你能給得起,朕的一百萬貫,你現在就可以拿走?”
李二驚愕的看著李淵,眼睛中帶著深邃,詢問道:“父皇,您和青雀,是不是還有計劃?”
李淵揮揮手,打發李二離開:“行了,別問了,朕說的已經夠多了。”
“對了,忘了告訴你了,你也提前準備好,這製鹽的東西,青雀是準備交給你的,別到時候什麽都交給你,你卻沒人去接管”。
看著自己老子開始攆人,李二隻好無奈的起身,正準備出門時,忽然間想到什麽。
李二再次轉迴來,問道:“父皇,您剛才說的不止這點精鹽數量,是什麽意思?”
誰知李淵調皮的眨眨眼道:“你猜!”
說完,不待李二開口,李淵自己起身徑直離開了。
一年多了,今日是自己最舒暢的一天。
李二愕然的看著李淵離開,吩咐李震道進來,沉聲道:“八百裏加急,宣越王迴長安。”
李震道震驚的看著李二一眼,見李二不像是在開玩笑,迴道:“是,陛下。”
旋即躬身退了出去。
不止這麽多的精鹽,意味著李泰,還在別的地方賣鹽。
隻要能有今日自己看到的這麽多,就意味著這一次精鹽的買賣,爺孫兩人賣到了兩百萬貫。
臥槽,想到此處,李二也是忍不住,暴了句粗口。
自己的整個大唐一年才多少賦稅,一千多萬貫出頭吧。
怪不得,剛到封地,就免去治下所有的賦稅,原來自家的孩子,是根本瞧不上那點稅收。
虧的自己當時聽聞此事時,還認為自家的孩子,長大了,也懂事了。
這爺孫倆是將自己一個皇帝,耍的團團轉,早知如此,就不應該跟自家老子,簽訂什麽君子協議。
鬱悶的李二,不知不覺來到麗政殿。
長孫上前迎接,驚訝的看著一臉頹唐的李二,不由問道:“陛下,聽聞父皇今日賣鹽,賺了近百萬貫,看您這臉色……”
後麵的話,長孫沒有繼續說下去。
李淵有錢了,長孫也挺高興的,畢竟這意味著自己的內務府,不用再向李淵那裏送錢。
“哎!觀音婢,朕這腦袋疼,幫朕揉揉!”
李二隨便搬個胡櫈坐下,長孫站在身後,輕輕的替李二揉著太陽穴。
“陛下,可是有其他的事情?”
麵對長孫的詢問,李二不知道該怎麽迴答,難道告訴她,自己被自家的老子和孩子,聯手耍了?
李二不說話,長孫隻好繼續安慰道:“事情總會慢慢的解決,陛下放開點。”
“朕已經下旨,八百裏加急,令青雀火速迴長安!”
聽到李二開口,長孫的雙手不禁停頓下來,緊張道:“陛下,是不是青雀犯了什麽過錯?”
那可是八百裏加急啊,若無急事要事,可是不會輕易使用。
因為越王李泰,居然用上了八百裏加急。
難道是江南有人反叛,亦或者李泰有了舉事嫌疑。
不論是哪一種,都由不得長孫不緊張,所以她才用了一個“過錯”來說。
希望能淡化此事。
感受到長孫的緊張,李二反過來勸道:“觀音婢,無事,是因為其他事情,朕想青雀迴來談談。”
“那就好,那就好”,長孫輕鬆一口氣,嘴中不停的叨念著。
顯然還是沒有徹底放下,李二見狀,隻好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講給長孫聽,不然李二真當心長孫晚上睡不好。
得知真實情況後,長孫立馬換了個人,沉聲道:“這孩子,不打磨不成器,如此年幼,這樣的大事,都敢隱瞞。”
“待他迴來,本宮得好好敲打他一番。還有陛下,你是不是該替青雀換個老師了?這麽大的事情,曆時大半年的時間。”
“身為青雀的老師,居然毫不知情,真是名不副其不實。”
李二看著長孫發火,最後居然燒到李泰老師身上,不由無奈道:“不是權萬紀無能,而是青雀過於滑頭,權萬紀的來信你也見過的。”
“基本上做什麽事情,都是避開權萬紀,青雀的那個船廠,還有磚廠什麽的,連進都不讓進。”
“這哪像是一個老師的待遇,跟軟禁,沒什麽區別。”
長孫根本不買賬,冷哼道:“隻能說明他的能力,還沒有達到青雀的要求。”
“陛下,你看那個華亭縣令,僅僅是見過幾麵而已,青雀就能讓他當華亭縣令,並且將華亭縣管理的井井有條。”
“再說張管家,也是本宮派去的,同樣讓他去管理一個偌大的農場。這說明什麽?這說明青雀是任人唯賢。”
聽著長孫的解釋,李二亦是不停的點頭,這兩個人還是極具代表性的。
除了兩人,青雀那些其他作坊,都是就地提拔。
李二無奈道:“觀音婢,就算咱們想換人,也沒有好的人選。”
“官小了,壓製不住青雀,官大的,都在朝廷有重任在身。”
“當然,這點小事,朕需要騙你嗎?”
李二此時有點不滿道:“既然有如此宏願,又有製精鹽的良方,為什麽不告訴朕?有朕的支持,絕對不止父皇今日精鹽的數量!”
李淵聞言,不禁調侃道:“六千多人的大半年時間,你不會就認為隻有朕的這些數量吧?”
李二臉色一變,沉聲道:“朕就說,他平白無故的要那麽多的士卒幹什麽,連一個基層軍官都不要,原來隻是想要這六千人當作苦力來用。”
“那可都是朕的兵,朕不能讓他白用了。”
李二一出口,李淵就知道李二的打算,提前說道:“今日賣的錢都是朕的,是朕投資的分成。”
李二訕訕道:“父皇,您的新宮殿,兒臣給你包了,您看您的錢……”
今日李二一直都在現場,粗略的算算,已經過了百萬貫,這可不是一筆小錢。
沒說的,李二眼紅了,不僅是李淵手裏的錢,李泰手裏的錢。
李二是都想要,因為缺錢,李二都認為自己快魔怔了。
李淵冷哼一聲,想將注意,打到自己的頭上,沒門:“今天給你一百萬貫,一年後兩百萬貫,五年後,五百萬貫。若你能給得起,朕的一百萬貫,你現在就可以拿走?”
李二驚愕的看著李淵,眼睛中帶著深邃,詢問道:“父皇,您和青雀,是不是還有計劃?”
李淵揮揮手,打發李二離開:“行了,別問了,朕說的已經夠多了。”
“對了,忘了告訴你了,你也提前準備好,這製鹽的東西,青雀是準備交給你的,別到時候什麽都交給你,你卻沒人去接管”。
看著自己老子開始攆人,李二隻好無奈的起身,正準備出門時,忽然間想到什麽。
李二再次轉迴來,問道:“父皇,您剛才說的不止這點精鹽數量,是什麽意思?”
誰知李淵調皮的眨眨眼道:“你猜!”
說完,不待李二開口,李淵自己起身徑直離開了。
一年多了,今日是自己最舒暢的一天。
李二愕然的看著李淵離開,吩咐李震道進來,沉聲道:“八百裏加急,宣越王迴長安。”
李震道震驚的看著李二一眼,見李二不像是在開玩笑,迴道:“是,陛下。”
旋即躬身退了出去。
不止這麽多的精鹽,意味著李泰,還在別的地方賣鹽。
隻要能有今日自己看到的這麽多,就意味著這一次精鹽的買賣,爺孫兩人賣到了兩百萬貫。
臥槽,想到此處,李二也是忍不住,暴了句粗口。
自己的整個大唐一年才多少賦稅,一千多萬貫出頭吧。
怪不得,剛到封地,就免去治下所有的賦稅,原來自家的孩子,是根本瞧不上那點稅收。
虧的自己當時聽聞此事時,還認為自家的孩子,長大了,也懂事了。
這爺孫倆是將自己一個皇帝,耍的團團轉,早知如此,就不應該跟自家老子,簽訂什麽君子協議。
鬱悶的李二,不知不覺來到麗政殿。
長孫上前迎接,驚訝的看著一臉頹唐的李二,不由問道:“陛下,聽聞父皇今日賣鹽,賺了近百萬貫,看您這臉色……”
後麵的話,長孫沒有繼續說下去。
李淵有錢了,長孫也挺高興的,畢竟這意味著自己的內務府,不用再向李淵那裏送錢。
“哎!觀音婢,朕這腦袋疼,幫朕揉揉!”
李二隨便搬個胡櫈坐下,長孫站在身後,輕輕的替李二揉著太陽穴。
“陛下,可是有其他的事情?”
麵對長孫的詢問,李二不知道該怎麽迴答,難道告訴她,自己被自家的老子和孩子,聯手耍了?
李二不說話,長孫隻好繼續安慰道:“事情總會慢慢的解決,陛下放開點。”
“朕已經下旨,八百裏加急,令青雀火速迴長安!”
聽到李二開口,長孫的雙手不禁停頓下來,緊張道:“陛下,是不是青雀犯了什麽過錯?”
那可是八百裏加急啊,若無急事要事,可是不會輕易使用。
因為越王李泰,居然用上了八百裏加急。
難道是江南有人反叛,亦或者李泰有了舉事嫌疑。
不論是哪一種,都由不得長孫不緊張,所以她才用了一個“過錯”來說。
希望能淡化此事。
感受到長孫的緊張,李二反過來勸道:“觀音婢,無事,是因為其他事情,朕想青雀迴來談談。”
“那就好,那就好”,長孫輕鬆一口氣,嘴中不停的叨念著。
顯然還是沒有徹底放下,李二見狀,隻好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講給長孫聽,不然李二真當心長孫晚上睡不好。
得知真實情況後,長孫立馬換了個人,沉聲道:“這孩子,不打磨不成器,如此年幼,這樣的大事,都敢隱瞞。”
“待他迴來,本宮得好好敲打他一番。還有陛下,你是不是該替青雀換個老師了?這麽大的事情,曆時大半年的時間。”
“身為青雀的老師,居然毫不知情,真是名不副其不實。”
李二看著長孫發火,最後居然燒到李泰老師身上,不由無奈道:“不是權萬紀無能,而是青雀過於滑頭,權萬紀的來信你也見過的。”
“基本上做什麽事情,都是避開權萬紀,青雀的那個船廠,還有磚廠什麽的,連進都不讓進。”
“這哪像是一個老師的待遇,跟軟禁,沒什麽區別。”
長孫根本不買賬,冷哼道:“隻能說明他的能力,還沒有達到青雀的要求。”
“陛下,你看那個華亭縣令,僅僅是見過幾麵而已,青雀就能讓他當華亭縣令,並且將華亭縣管理的井井有條。”
“再說張管家,也是本宮派去的,同樣讓他去管理一個偌大的農場。這說明什麽?這說明青雀是任人唯賢。”
聽著長孫的解釋,李二亦是不停的點頭,這兩個人還是極具代表性的。
除了兩人,青雀那些其他作坊,都是就地提拔。
李二無奈道:“觀音婢,就算咱們想換人,也沒有好的人選。”
“官小了,壓製不住青雀,官大的,都在朝廷有重任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