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是一會的功夫,自己的老子,就賺到了四萬多貫錢。
李二還是有那麽點心動,隻是李二更關心的是,李淵的這鹽是從何處來的。
這麽多年了,自己為什麽沒有聽說過?
為什麽時隔著多年,才拿出來拍賣?
接下來的拍賣變的很順利,基本上都是在四萬貫左右,不會超出太多,亦不會太少。
看著李淵身邊那漸漸堆積的契約,李二的想法變了。
那一張張的紙,都是錢啊。
眼中充滿著火熱,如果這些錢都能進入府庫,就能解自己的燃眉之急。
可惜這些錢不是自己的,是自己老子的。
……
李泰在揚州的精鹽拍賣,氣氛可比李淵的熱鬧多了。
春雨閣人滿為患,揚州城內,凡是有點財力的商賈,都被李泰請到。
經過上次的品酒會之後,揚州的商賈的無不感謝越王。
他們隻是商賈,上不了台麵,居然能跟揚州的官員以及名仕共聚一堂。
當李泰說出得到一批精鹽時,江南的世家是半信半疑,眾商賈是深信不疑。
所以當李泰說出報價之後,商賈異常的熱切,隻是李泰銷售方法,與李淵是一樣的。
都是以萬石起售,萬貫可不是小錢。
不少商賈拿不出來這麽多現錢,可這也難不倒商賈,幾番討論之後,他們就拿出了辦法。
幾個商賈湊在一起,甚至是十幾家,聯合成一家,參與競價。
隨著價格的一次次攀升提高,作為始作俑者,李泰也是汗顏,自己是太低估揚州百姓的熱情。
坐在下麵的崔錚與孫友林兩人,前麵還好,隻是賣出一份,兩份,雖然錢不少,可也在他們的承受範圍內。
當賣出的量超過十份時,兩人震驚的對視一眼,他們這是看出來了。
這越王此次前來揚州,哪是來給揚州帶福利來了,這是特麽來搶錢的。
孫友林一邊看著火熱的拍賣會,一邊擦著額頭上的冷汗,在這秋風氣爽的時候,也擋不住孫友林的汗水。
孫友林咽口唾液,踟躕道:“崔大人,您說越王殿下,會有這麽多的精鹽麽?”
崔錚佯裝鎮定道:“本官不是已經讓陳都尉,派人前去查探了麽?我們靜靜等待消息即可。”
眼看著越王賣出的精鹽,已經破了五十萬貫的大關,平時異常沉穩的崔錚,亦有些淩亂。
兩人心不在焉的看著熱鬧的競拍。
未過多久,陳勁鬆終於來到兩人身前。
崔錚還未問話,孫友林急不可耐的問道:“陳都尉,消息如何?”
陳勁鬆沉聲迴道:“江邊防守嚴密,卑職的人上不去。”
孫友林哀歎一聲,剛想說話,就聽見陳勁鬆繼續說道:“從遠處可以看出跟隨越王來的船隻,吃水很重,看樣子都是滿載。”
崔錚聞言,輕鬆一口氣,船上有貨就好。
身為親王,總不可能裝著一船的石頭,來到揚州招搖撞騙吧。
何況是一手交錢,一手交鹽。
陳勁鬆說完之後,身子又靠近崔錚,低聲問道:“崔大人,要不要某在派人,從水底過去,到船上查探一番。”
崔錚眼睛一瞪,低聲嗬斥道:“盡胡鬧,你有想過,人被抓住的後果嗎?”
陳勁鬆聽到崔錚的嗬斥,不禁訕訕道:“某這不是看刺史大人憂慮,有些著急嘛。”
“在焦急也不能幹這種糊塗事,我們知道是查探船上,裝的是不是精鹽,可越王他們會怎麽想?”
“會不會認為我們這是在將刺客,事先安排到船上,伺機刺殺殿下!”
聽完崔錚的話,陳勁鬆愣了一下,旋即想到了此事的後果,嚇的雙腿發顫。
刺殺親王,這個罪名真的是太大了。
口中幹澀,希冀的問道:“刺史大人,這個說法說不通吧?”
站在一旁的孫友林冷哼一聲,說道:“怎麽不可能,你說你需要查探鹽的目的是什麽?你能說出來嗎?”
“你能說得通嗎?別忘了還有前段時間的事情?你認為越王,或者陛下會相信你的話?”
畢竟是發生在自己治下的事情,孫友林事後,讓人查探一下,就知道是什麽事情。
“好了好了”,崔錚不想讓兩人在繼續爭辯,不由說道:“現在什麽都不需要做,靜觀其變即可。”
花費了近兩個時辰,李泰終於將三十份的精鹽賣完。
具體能收入多少,李泰沒有細算,不過百萬貫,應該是差不多了。
李泰擦擦額頭的汗珠,上前為此次拍賣會,做最後的總結:
“此次本王從海外,意外得到的精鹽,全部賣完,本王也是渾身輕鬆。”
別看剛才喊價時,個個爭的是麵紅耳赤,現在拍賣結束,沒人敢接越王的話。
世家也是都被蕭瑀警告過,所以在越王麵前不敢造次。
就是顧家,此次前來的人,見到越王拍賣的是精鹽,全程麵無表情,連價格都沒報。
即使是越王搶了他們生意,他們也不敢發一句話。
當然這其中也是有原因的,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是越王的一錘子買賣。
李泰也感覺到此次的拍賣,異常的順利。
這主要原因,就是魏征和蕭瑀兩人,在江南走了一遭。
但你也不得不說,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
“鹽都被本王放在碼頭船上,諸位現在就可以迴去提錢,到碼頭上後,一手交錢,一手交鹽,概不賒賬。”
“當然除此之外,本王還是會提供運輸服務,這運送,本王隻提供水上運輸,你要是從陸地上運輸,那本王也是愛莫能助。”
隨著李泰宣布散會,場中的商賈如同洪流一般,紛紛爭相出去。
世家們則在後麵慢吞吞的,李泰見狀,也是暗中後悔。
早知道就不選擇邀請世家了,他們能來,估計就是看在自己是個越王的身份。
全程拍賣,基本上都是看客。
三十份的精鹽,他們隻買到了兩份。
商賈們加價特別的熱切,比李淵在安樂宮熱鬧很多,隻是每次加價卻不多。
送別李泰離開之後,崔錚臉色難得的露出無奈之色,輕歎道:“越王此次前來揚州,就是來搶錢的啊?”
想著越王此次在揚州的收獲,孫友林很認真的點頭同意。
李二還是有那麽點心動,隻是李二更關心的是,李淵的這鹽是從何處來的。
這麽多年了,自己為什麽沒有聽說過?
為什麽時隔著多年,才拿出來拍賣?
接下來的拍賣變的很順利,基本上都是在四萬貫左右,不會超出太多,亦不會太少。
看著李淵身邊那漸漸堆積的契約,李二的想法變了。
那一張張的紙,都是錢啊。
眼中充滿著火熱,如果這些錢都能進入府庫,就能解自己的燃眉之急。
可惜這些錢不是自己的,是自己老子的。
……
李泰在揚州的精鹽拍賣,氣氛可比李淵的熱鬧多了。
春雨閣人滿為患,揚州城內,凡是有點財力的商賈,都被李泰請到。
經過上次的品酒會之後,揚州的商賈的無不感謝越王。
他們隻是商賈,上不了台麵,居然能跟揚州的官員以及名仕共聚一堂。
當李泰說出得到一批精鹽時,江南的世家是半信半疑,眾商賈是深信不疑。
所以當李泰說出報價之後,商賈異常的熱切,隻是李泰銷售方法,與李淵是一樣的。
都是以萬石起售,萬貫可不是小錢。
不少商賈拿不出來這麽多現錢,可這也難不倒商賈,幾番討論之後,他們就拿出了辦法。
幾個商賈湊在一起,甚至是十幾家,聯合成一家,參與競價。
隨著價格的一次次攀升提高,作為始作俑者,李泰也是汗顏,自己是太低估揚州百姓的熱情。
坐在下麵的崔錚與孫友林兩人,前麵還好,隻是賣出一份,兩份,雖然錢不少,可也在他們的承受範圍內。
當賣出的量超過十份時,兩人震驚的對視一眼,他們這是看出來了。
這越王此次前來揚州,哪是來給揚州帶福利來了,這是特麽來搶錢的。
孫友林一邊看著火熱的拍賣會,一邊擦著額頭上的冷汗,在這秋風氣爽的時候,也擋不住孫友林的汗水。
孫友林咽口唾液,踟躕道:“崔大人,您說越王殿下,會有這麽多的精鹽麽?”
崔錚佯裝鎮定道:“本官不是已經讓陳都尉,派人前去查探了麽?我們靜靜等待消息即可。”
眼看著越王賣出的精鹽,已經破了五十萬貫的大關,平時異常沉穩的崔錚,亦有些淩亂。
兩人心不在焉的看著熱鬧的競拍。
未過多久,陳勁鬆終於來到兩人身前。
崔錚還未問話,孫友林急不可耐的問道:“陳都尉,消息如何?”
陳勁鬆沉聲迴道:“江邊防守嚴密,卑職的人上不去。”
孫友林哀歎一聲,剛想說話,就聽見陳勁鬆繼續說道:“從遠處可以看出跟隨越王來的船隻,吃水很重,看樣子都是滿載。”
崔錚聞言,輕鬆一口氣,船上有貨就好。
身為親王,總不可能裝著一船的石頭,來到揚州招搖撞騙吧。
何況是一手交錢,一手交鹽。
陳勁鬆說完之後,身子又靠近崔錚,低聲問道:“崔大人,要不要某在派人,從水底過去,到船上查探一番。”
崔錚眼睛一瞪,低聲嗬斥道:“盡胡鬧,你有想過,人被抓住的後果嗎?”
陳勁鬆聽到崔錚的嗬斥,不禁訕訕道:“某這不是看刺史大人憂慮,有些著急嘛。”
“在焦急也不能幹這種糊塗事,我們知道是查探船上,裝的是不是精鹽,可越王他們會怎麽想?”
“會不會認為我們這是在將刺客,事先安排到船上,伺機刺殺殿下!”
聽完崔錚的話,陳勁鬆愣了一下,旋即想到了此事的後果,嚇的雙腿發顫。
刺殺親王,這個罪名真的是太大了。
口中幹澀,希冀的問道:“刺史大人,這個說法說不通吧?”
站在一旁的孫友林冷哼一聲,說道:“怎麽不可能,你說你需要查探鹽的目的是什麽?你能說出來嗎?”
“你能說得通嗎?別忘了還有前段時間的事情?你認為越王,或者陛下會相信你的話?”
畢竟是發生在自己治下的事情,孫友林事後,讓人查探一下,就知道是什麽事情。
“好了好了”,崔錚不想讓兩人在繼續爭辯,不由說道:“現在什麽都不需要做,靜觀其變即可。”
花費了近兩個時辰,李泰終於將三十份的精鹽賣完。
具體能收入多少,李泰沒有細算,不過百萬貫,應該是差不多了。
李泰擦擦額頭的汗珠,上前為此次拍賣會,做最後的總結:
“此次本王從海外,意外得到的精鹽,全部賣完,本王也是渾身輕鬆。”
別看剛才喊價時,個個爭的是麵紅耳赤,現在拍賣結束,沒人敢接越王的話。
世家也是都被蕭瑀警告過,所以在越王麵前不敢造次。
就是顧家,此次前來的人,見到越王拍賣的是精鹽,全程麵無表情,連價格都沒報。
即使是越王搶了他們生意,他們也不敢發一句話。
當然這其中也是有原因的,是因為他們認為,這是越王的一錘子買賣。
李泰也感覺到此次的拍賣,異常的順利。
這主要原因,就是魏征和蕭瑀兩人,在江南走了一遭。
但你也不得不說,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
“鹽都被本王放在碼頭船上,諸位現在就可以迴去提錢,到碼頭上後,一手交錢,一手交鹽,概不賒賬。”
“當然除此之外,本王還是會提供運輸服務,這運送,本王隻提供水上運輸,你要是從陸地上運輸,那本王也是愛莫能助。”
隨著李泰宣布散會,場中的商賈如同洪流一般,紛紛爭相出去。
世家們則在後麵慢吞吞的,李泰見狀,也是暗中後悔。
早知道就不選擇邀請世家了,他們能來,估計就是看在自己是個越王的身份。
全程拍賣,基本上都是看客。
三十份的精鹽,他們隻買到了兩份。
商賈們加價特別的熱切,比李淵在安樂宮熱鬧很多,隻是每次加價卻不多。
送別李泰離開之後,崔錚臉色難得的露出無奈之色,輕歎道:“越王此次前來揚州,就是來搶錢的啊?”
想著越王此次在揚州的收獲,孫友林很認真的點頭同意。